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网状碳化物

网状碳化物

网状碳化物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35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942665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化检验-物理分册、山西冶金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2015年全国线棒材及小型型钢学术研讨会及2015年棒线材长厂长会议、2015年中南·泛珠三角地区第十届轧钢学术交流会等;网状碳化物的相关文献由599位作者贡献,包括夏云峰、李学保、董贵文等。

网状碳化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6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42665 占比:99.98%

总计:942863篇

网状碳化物—发文趋势图

网状碳化物

-研究学者

  • 夏云峰
  • 李学保
  • 董贵文
  • 陈列
  • 陈茂敬
  • 吕学星
  • 夏伟栋
  • 廖舒纶
  • 李胜利
  • 王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晓明; 张学美; 宫国峰; 王刚
    • 摘要: MC6冷轧工作辊因合金元素含量较高,在生产过程中碳化物容易沿晶界析出形成粗大的碳化物网,网状碳化物超标会导致轧辊在使用过程中提前报废。通过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确定了电渣冶炼、锻前加热、锻造、锻后热处理各工序的最佳工艺参数,生产出了合格的产品。
    • 李永灯; 杨娥; 周杨; 廖凯
    • 摘要: 针对热作模具钢H13模块横向冲击功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问题,采用扫描电镜、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冲击试样断口断裂源区呈沿晶断裂特征,退火态显微组织为球粒状珠光体,局部可见球状碳化物呈链状分布,热处理状态下,局部可见碳化物呈网状分布;网状碳化物是导致H13钢模块冲击功未达到设计要求的主要原因,改善锻造工艺可提高H13钢模块的冲击性能。
    • 于红; 宫春林; 王金国
    • 摘要: NC6的生产流程为电炉→LF→VD→模铸8t扁锭→1,050轧机轧制150×815mm扁坯→二平二立可逆式宽扁轧机轧制8~60×810mm宽扁钢。150×815mm轧坯在缓冷退火后发生整炉断裂。经分析得出,加热温度偏高使得晶粒粗大、梯度偏大引起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终轧温度过高及轧后冷却不当使得二次碳化物呈网状析出是坯料断裂的主要原因。通过减少钢锭偏析程度、优化加热温度和升温速度、控轧控冷,有效遏制了坯料断裂缺陷的发生。
    • 陈廷军; 周苑
    • 摘要: KOCKS轧机高速钢辊环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纵向裂纹。采用OBM750直读光谱仪对辊环试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分别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样品裂纹微观形貌和裂纹内灰色氧化物的成分进行检测,采用洛氏硬度计对辊环材质进行硬度检测。结果表明:KOCKS轧机高速工具钢辊环开裂可能与其近表层区域存在的严重网状碳化物有关,沿晶界呈网状分布的碳化物会大幅度降低晶粒间的结合强度,表层晶界处分布的大量网状碳化物在受到轧制力后容易萌生裂纹,最后沿着碳化物晶界扩展开裂。
    • 赵益洛; 胡寒婷
    • 摘要: 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金相高倍检测、扫描电镜断口检测、硬度检测等方法对轴承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综合各项分析得出结论:网状碳化物超标是造成轴承失效的主要原因;滚子与滚道及保持架两侧的不对称接触造成局部接触应力过大是导致轴承失效的诱因。
    • 徐辉; 宋祖峰; 牟祖茂; 王德宝
    • 摘要: 某厂RM2锻棒在锻造后进行正火+球化退火热处理,但是在后续粗加工过程中出现了裂纹。分析结果表明:RM2锻棒由于终锻温度偏高,碳化物偏析并且成网状分布,使得锻棒具有很大的脆性;在后续热处理过程中,原先的粗晶内细晶形核长大,并不能消除锻造粗晶,致使在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出现沿晶脆裂,导致裂纹的产生[1]。
    • 牟立君; 张群; 姜宏刚
    • 摘要: 针对SWRH82B盘条拉拔断裂形貌为杯锥状断口质量问题,通过对炼钢厂和轧钢厂生产过程及出厂检验情况进行调查,炼钢工序及轧制工序生产过程未发现异常,对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晶粒度、组织、夹杂物和脱碳层检验分析结果均满足标准要求,排除了生产和检验过程异常。对断裂缺陷试样的心部缺陷、网状碳化物及气体O、N分析,试样杯锥状断丝的直接原因仍是由于铸坯凝固组织芯部的中心疏松、缩孔缺陷所致,同时气体N含量过高一定程度的降低了钢丝拉拔过程的塑性指标,降低了钢丝对于心部缺陷的耐抗力,提高了断丝几率。
    • 陈廷军; 李辉成; 周苑
    • 摘要: 以GCr15轴承钢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轧钢过程的终轧温度,研究终轧温度对轧材中心网状碳化物的影响。对比860,840,800°C终轧温度下的中心网状碳化物,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铸态组织晶粒细化,中心网状碳化物的分布逐渐趋向弥散化。经过热处理后,轧材中心网状碳化物评级随终轧温度降低而降低,最低可达到1.5级。
    • 左锦中; 何西; 赵阳; 周苑; 陈廷军
    • 摘要: 利用热膨胀仪、热模拟试验机、金相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测定了100Cr6轴承钢的CCT曲线,试验研究了热压缩及控轧控冷对网状碳化物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二道次压缩温度从850°C降低至700°C时,奥氏体再结晶细化向未再结晶转变,二次碳化物逐步由晶界封闭网状向半封闭条状、短杆状再向沿拉长的奥氏体晶界链状转变,750~800°C内变形碳化物细小、分散;Φ10 mm 100Cr6线材采用910°C降至770°C温度控轧+快速冷却工艺,其热轧态、球化退火及淬回火后碳化物分布均匀性逐步提升,奥氏体晶粒由8.0级细化至10.0级,晶界碳化物由封闭网状向断续条状转变,平均厚度从0.54μm降低至0.11μm,网状级别由3.0级占比33%降低至≤2.0级占比100%,可缩短球化退火时间及提高轴承的疲劳寿命。
    • 杨晨星; 宋华华; 李付; 刘汇河; 徐保中
    • 摘要: 为探究高碳铬轴承钢网状碳化物析出规律,本文采用不同温度和不同冷却方式对其进行热处理试验,并对网状碳化物进行组织观察。结果表明:GCr15轴承钢在900°C保温3 h,炉冷后未出现超标的网状碳化物;910~950°C时碳化物主要沿晶界析出,网状碳化物>3级;炉冷条件下,加热温度在910°C以上并不是影响网状碳化物析出的主要原因。GCr15轴承钢在940°C保温3 h,灰冷、炉冷、开炉门冷却和空冷后出现超标的网状碳化物,风冷和水冷后未出现超标的网状碳化物;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冷却后的网状碳化物越来越严重。网状碳化物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高温”和“慢冷”两个条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