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统合

统合

统合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459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文学、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专利文献332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等; 统合的相关文献由929位作者贡献,包括姜京玉、张大永、朴浩综等。

统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 占比:27.67%

专利文献>

论文:332 占比:72.33%

总计:459篇

统合—发文趋势图

统合

-研究学者

  • 姜京玉
  • 张大永
  • 朴浩综
  • 朴荣喆
  • 李泰辰
  • 洪镇佑
  • 白承权
  • 金珉第
  • 徐廷一
  • 陈健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慧子
    • 摘要: 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中比较了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指出两者之间存在三点差异:第一,孟子和荀子对人性内涵的界定不同;第二,孟子和荀子对礼义是否内在于人性的判断不同;第三,孟子和荀子对“能”为善与“可以”为善的理解不同。戴震虽崇孟抑荀,但在理论建构上却统合了两者的思想:在人性内涵层面,以“血气心知”为性,统合了孟子以心知为性与荀子以血气为性的论断;在个体修为层面,赞同孟子和荀子之才性无差别论,将人的差异归因于后天积习,强调教化与修为的重要性,主张“德性资于学问”;在制度建构层面,主张将孟子的民本思想与荀子的“礼以养情”论相结合,以使制度规范既能“体民之情,遂民之欲”,也能提升心知之性,从而促进仁义的实现。
    • 陈哲
    • 摘要: 在《民法典》未生效前,《改革方案》和相关司法解释从形式上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设置为行政机关基于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受到损害而提起的私益诉讼。故从制度层面而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分属救济生态环境损害的私益诉讼和公益诉讼。为高效、全面地救济生态环境受到的损害,且囿于两诉的不同性质,具有先后关系的两诉在前《民法典》时代确有制度衔接的空间。但《民法典》实施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规范依据应由作为政策的《改革方案》转变为更高效力位阶的《民法典》。究其本质,两诉并非彼此独立之诉,《民法典》在法律层面赋予了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实体法依据,并统一将该诉的适格原告规定为“国家规定的机关”及“法律规定的组织”,从而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回归公益诉讼的本位。至此,《民法典》履行确立实体法基础的职责,《民事诉讼法》承担明确程序法依据的任务,两诉并非是具有衔接空间的彼此独立的诉,而应被视为分别在实体和程序层面予以规定的同一诉讼。
    • 汪青; 李明
    • 摘要: 全媒体的快速发展促使信息传播呈现出“现象级”变革,实现了由以往的“人找信息”向“信息找人”转变,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新境遇。与此同时,全媒体场域中的多元思潮、推荐算法、“过滤气泡”“信息茧房”,不断遮蔽着作为“普遍适用参照点”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导力、整合力、传导力和效用力。为了进一步提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实效,必须坚持一元主导、规范技术驱动、加大优质供给、提升媒介素养,构筑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突破路径,让全媒体服务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建设。
    • 马佳
    • 摘要: 鹤庆瓦猫是云南瓦猫中极富地域特色的一种。学界一般认为其具有镇宅辟邪功能,但这些功能如何表现在文化语法中?是否是普世性的?几乎无人细述。本研究从瓦猫的本土性称呼、造型特点及安放仪式入手,论述鹤庆瓦猫镇宅辟邪功能主要表现为统合五方之力,促成五方和谐,以使邪气不入。鹤庆瓦猫的镇宅辟邪坊能并不是积极对外,而是统合凝聚,固守宅气。
    • 严海; 潘昊良
    • 摘要: 从课程管理走向课程领导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长角色转变的内在诉求。校长课程领导植根于学校这一学习共同体之中,体现出校长的专业权威和引领特质。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学习人”与“学习组织”的理念,诠释人的发展同组织发展之间的关系,该理论与校长课程领导的融合有助于提升学校课程改革的效能。基于学习型组织视域下校长课程领导应致力于课程理念引领、学习团队建构、弹性课程设计、课程文化创新、统整课程实施的五维建构。
    • 饶龙隼
    • 摘要: 中国文学制度研究是一个新兴的非常重要的学术领域,已经吸引各年龄段学者参与研治并产生了一大批成果,颇有与文学史、文学批评史、文学思想史并立之势,可望成为未来研治中国古代文学的新的学术生长面。此一学术领域得以适时兴起,自有其思想来源和学科蓄势其所得成果亟需总结,其研究方向亦需统合;其理论命题和研究范式有待创立,其研治策略和学科规范亦待建立。
    • 严海; 潘昊良
    • 摘要: 从课程管理走向课程领导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长角色转变的内在诉求.校长课程领导植根于学校这一学习共同体之中,体现出校长的专业权威和引领特质.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学习人"与"学习组织"的理念,诠释人的发展同组织发展之间的关系,该理论与校长课程领导的融合有助于提升学校课程改革的效能.基于学习型组织视域下校长课程领导应致力于课程理念引领、学习团队建构、弹性课程设计、课程文化创新、统整课程实施的五维建构.
    • 赵亚男
    • 摘要: 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关系问题主要存在"相对独立说"和"统合说"之争.在法律效果进路下,"合同义务违反"作为违约责任的基本构成,而瑕疵履行属于违约形态的一种,所以我国《民法典》合同编中的瑕疵担保责任已被统合到违约责任之中.《民法典》合同编第六百二十一条规定的检验通知期间的限制、买受人履行通知义务是瑕疵履行特殊的构成要件.由于这种特殊性的存在,决定了出卖方违反瑕疵担保义务要承担与其他违约形态不同的违约责任.从法律效果进路来解释统合说,就不存在相对独立说所认为的瑕疵担保责任在构成要件与救济方式上的特殊性是其独立于一般意义上的违约责任的依据.
    • 赵福楼
    • 摘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学习任务群作为语文课程内容,而正在修订中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沿用了学习任务群概念并制定课程内容标准,由此推进了关于大单元、大概念、深度学习、项目式学习的探讨.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种认识,以为课文教学落后了,要用超文本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取代.以新代旧,这种取舍未必是正确选择.
    • 何剑
    • 摘要: 作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刑事案件,于欢案和张扣扣案呈现出相同的面向,即司法者着力调和现行法律与传统人伦道德之间的紧张对峙。然而,通过对两案中诉讼过程、法律文书和社会民意的考察,不难发现:尽管不乏论证策略、学理推导、文辞表达等方面的精心设计,但法律与道德的深层次抵牾并未得到真正有效的化解。这一局面的形成,与道德观念和法律精神在传统与现代、“民间”与“社会”、“公”与“私”的场域置换和价值嬗变息息相关。当德法共治、继往开来成为一种政治自觉,在“统合”思维的引领下,要圆满处理“新时期伦理命案”,司法不能不面对较之既往历史阶段更加复杂的难题。立法的局限和制约、社会共同体的缺弱、对传统道德的体认之分歧,都注定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仍然任重道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