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主流意识形态

主流意识形态

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30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95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8577篇;相关期刊1087种,包括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理论导刊、人民论坛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5两岸广播春节大联播研讨会、“当代外国文论及其跨文化旅行”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年会、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实践与反思:社会管理价值体系的构建等;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关文献由239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晓阳、于春江、张悦等。

主流意识形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95 占比:21.09%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8577 占比:78.83%

总计:10881篇

主流意识形态—发文趋势图

主流意识形态

-研究学者

  • 李晓阳
  • 于春江
  • 张悦
  • 王永贵
  • 范秋迎
  • 于波
  • 于春洋
  • 王永乐
  • 王永友
  • 储著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方平; 钱放
    • 摘要: 抖音平台为新媒体语境下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新型创意平台,显著提升了传播效果。抖音短视频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过程中出现了视频内容同质化严重,传播时混杂商业利益,传播的随意性与规范性存在落差等问题。化解这些问题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整合,对短视频平台的规范性进行管理,需要鼓励更多的传播者利用科技手段和创新形式积极参与到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中。
    • 李爽爽; 沙莎
    • 摘要: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巩固党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的内在要求,也是改善我国在国际话语权中所处地位的迫切需要,更是增强大众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关键环节。然而,在新时代的条件下,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还面临着多元社会思潮、纷杂网络舆论、市场经济体制、网络流行文化等方面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应当从主体队伍建设、特色话语创建、网络环境优化等维度出发,培育多主体参与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队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环境。
    • 陈昌勇; 何静
    • 摘要: 社会生活网络化、信息化已成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无法回避的重要时代境遇。新媒介下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有效传播,要顺应媒体发展趋势和民众话语诉求的新变化,不断创新其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从具体路径看,传播手段的创新包括平台渠道、工具技术和方法技巧的创新,话语方式的创新包括话语承载方式、话语表达方式和话语传导方式的创新。
    • 郭韡
    • 摘要: “信息茧房”效应等技术异化冲击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削弱其理性权威,影响其在大学生群体间的传播,阻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高校校园媒体可以通过整合和拓展传播渠道、持续创新传播内容等举措扩大主流舆论阵地的覆盖面,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通过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教育,增强大学生全面获取信息的能力,消弭“信息茧房”效应的消极影响;营造风清气正的传播氛围,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中的话语权。
    • 陈昌勇
    • 摘要: 采取宏“观”与微“视”相结合、学理探究与实践观照相统一的研究方法,从主体、内容、受众、渠道、表达5个维度,对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发展指向进行研究,提出要通过多元共在的话语主体打造、价值共鸣的话语内容供给、精准有效的话语受众对接、立体多样的话语渠道构筑、与时俱进的话语形式转换,以进一步提升主流话语传播扩散的实效性。
    • 王永友; 罗玉芝
    • 摘要: 智能化推动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的转向,使得网络技术的依托由数字化转向智能化,传播主体的角色由生产者转向服务者,传播过程由集中式控制转向共享式控制。促使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发生转向的动力主要有网络技术革新、传播范式革命和现实传播问题的倒逼。为了消除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转向带来的负面影响和解决转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在智能升级中传导人文温度、在角色转换中赢得用户信任、在共享推动中彰显引领力度。
    • 王寅申; 朱忆天
    • 摘要: 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智能技术已深深嵌入日常生活场域,并催生出了智能化时代独有的“沉浸”特征,这是新时代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逻辑起点。“传播的偏向”与“沉浸化体验”正加速驱动“物质化生活”偏好与“主流权威性”淡漠的精神面向的发展,智能时代的“沉浸”表征与精神生活转向俨然已成为意识形态工作不可回避的现实境遇。智能时代的“价值选择的困境”解构了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与超越性,“网络空间的泛在”引发了精神生活的公共性意识淡薄。为全面提升智能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与认同,应该破除“信息茧房”桎梏,合理运用智能化技术以增强情感认同;坚持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价值意蕴,运用柔性“灌输”方法加强话语认同;通过“沉浸”与“灌输”的“双向破壁”有效融合,增强价值认同与信仰认同。
    • 汪淇
    • 摘要: 党员荧幕形象是在充分还原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党员实际形象进行提炼、加工、概括并进行一定创造后的艺术形象。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的影视作品都塑造了许多经典共产党员荧幕形象,在执政党的形象建设、党员的党性教育、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正确价值观的传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林峰
    • 摘要: 话语是意识形态的核心。大数据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建构必须契合大数据的时代特征,其建构逻辑要以直抵人心、打破“茧房”、情感询唤为思维导向。为此,大数据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建构必须始终坚守人民的立场,坚持党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并不断提升传播话语的亲和力。
    • 毛嘉琪; 张新
    • 摘要: 本文从理论视野厘清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的逻辑理路,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逻辑、新时代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逻辑。从价值意蕴阐释党史学习教育是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是推进各民族平等团结的领导力量,中共党史是坚定各族人民理想信念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风范是涵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榜样力量,党的历史是促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力量。从现实维度探索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进路,既要坚持党对党史学习教育的领导,维护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安全;也要夯实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根基,研探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契合路径;还要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拓宽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途径维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