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辊
立辊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829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27029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科技风、设备管理与维修、焊管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1年会、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0年会暨全国第十五届自动化应用学术交流会、2008大中型型钢会议等;立辊的相关文献由193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仁其、何彦杰、王健等。
立辊—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7029篇
占比:99.91%
总计:127139篇
立辊
-研究学者
- 张仁其
- 何彦杰
- 王健
- 王庆军
- 丁海绍
- 刘宁
- 周政
- 赵立伟
- 刘靖群
- 周乐乐
- 幸利军
- 张健民
- 徐功立
- 李继新
- 王鹏
- 田晨曦
- 马丽
- 高国鸿
- 廖永锋
- 朱跃刚
- 李毅挺
- 王强
- 王晓东
- 王杰
- 肖聪
- 高峰
- 丛连成
- 何东
- 刘涛
- 单庆臣
- 周兴杰
- 唐浩
- 姜义武
- 姜益强
- 孙友梅
- 孙韶辉
- 师可新
- 张伟
- 张华
- 张智勇
- 张栋
- 施建飞
- 李东宇
- 杨孝鹤
- 沈强
- 洪伟坚
- 熊宏亮
- 王存
- 艾铖珅
- 荣鸿伟
-
-
刘海熙;
邱承海
-
-
摘要:
热轧板带厂2032mm和1450mm板带生产线,均配套有4台磨床进行立辊外所有轧辊的磨削。2条生产共有21种轧辊,其中,2032线13种、1450线8种。各线配套的4台磨床中均有1台万能磨床,主要负责支撑辊、粗轧工作辊、夹送辊的磨削;其余的为工作辊磨床,分别负责精轧工作辊、平整工作辊的磨削。
-
-
-
颜晨曦;
武巧玲;
于洋;
牛涛;
李金保;
张世龙;
焦会立
-
-
摘要:
本文研究分析了管线钢边部细线缺陷产生原因,对其热轧工艺进行了排查,并开展材料化学成分、微观形貌的研究.结果表明,管线钢边部细线缺陷的形成是由于立辊减宽量过大,中间坯边角部温降速率快,导致其进入低塑性区,边角部在低塑性区被过度挤压后形成一定的褶皱,再经过平辊碾压后产生多条状的线性缺陷.通过立辊减宽量的优化,实现了边部细线缺陷的良好控制,提高管线钢实物质量.
-
-
李金华
-
-
摘要:
万能型钢轧机立辊压入机构直接参与轧制,影响 H 型钢产品质量,功能与精度的保证十分关键。该机构由直流电机驱动,通 过伞齿轮、蜗轮箱、螺母丝杆进行传动,设备结构复杂,一旦发生故障,判断和处理较困难,影响时间较长。
-
-
李红波;
沈永华;
杨飞
-
-
摘要:
柳钢1450 mm热轧板带生产线于2010年投产,其粗轧机组是带有立辊的四辊可逆轧机,通过往复式轧制进行板坯减薄作业,采用立辊侧压控制中间坯宽度。在往复轧制过程中,由于工作辊轴向窜动大,造成板坯在机架间的变形不稳定,且轧制速度越高越明显,窜动量最大值达7 mm。
-
-
吕小虎;
王瑞;
金鑫;
令狐克志
-
-
摘要:
文章通过对某1700热轧带钢生产线立辊短行程模型的解析和参数优化,通过投入神经网络自学习等措施,使带钢头尾失宽或超宽超过4 mm的比例由优化前的13.6%降低到了优化后的3.4%.通过现场数据测量,统计出板坯头尾失宽量与板坯宽度、厚度和立辊压下量的对应关系.
-
-
-
-
韩姝红
-
-
摘要:
针对1780热轧生产线F1E立辊对轧制产品质量的影响,分析了产生原因,针对产生原因对生产工艺从立辊辊缝标定、立辊侧压过程失稳、尾部翘曲及压头故障等方面进行了调整,1780线宽度精度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
-
寻之安;
王军荣;
李强刚;
祝传春;
张志坚
-
-
摘要:
在生产管线钢过程中,部分钢卷板边20 mm内存在纵向裂纹缺陷,严重影响产品质量.通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边裂缺陷试样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粗轧立辊表面质量不良是造成热轧钢卷边部裂纹的主要原因,提高粗轧立辊表面质量可有效减少带钢边裂缺陷的发生概率.
-
-
-
-
-
-
李佑琴
- 《2006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圆锥滚子轴承是一种广泛运用的机械支撑,轨梁厂万能轧机立辊靠一组配对使用的圆锥滚子轴承适应万能轧机较大的轴向轧制力和可能出现的径向冲击,以减小轧机轴向轧制力对轧机水平辊轴承的冲击,减小水平辊轴承损坏的可能性.这种轴承结构特殊而且需要成对使用,较一般轴承易于发生损坏,以致在轴承安装、检查和维护时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