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隐喻
空间隐喻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442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语言学、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6856篇;相关期刊298种,包括现代交际、文教资料、考试周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中文信息学会2015学术年会(CIPS2015)暨第十四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CCL2015)、第三届基于自然标注大数据的自然语言处理国际学术研讨会(NLP-NABD2015)、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2008年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国际研讨会等;空间隐喻的相关文献由513位作者贡献,包括彭卓、吴念阳、戴卫平等。
空间隐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6856篇
占比:99.43%
总计:77298篇
空间隐喻
-研究学者
- 彭卓
- 吴念阳
- 戴卫平
- 冷慧
- 徐凝婷
- 谢世坚
- 陈雨萌
- 刘世理
- 吴会娟
- 姚登峰
- 岳好平
- 张积家
- 张聪义
- 戴聪腾
- 江铭虎
- 王斌
- 翟后铭
- 郭晶晶
- 于善志
- 侯仁魁
- 倪佳保
- 刘桂玲
- 史利红
- 叶浩生
- 吴翔宇
- 吴雅菱
- 周幼雅
- 周约妙
- 夏丽云
- 孙蕾
- 尹丕安
- 崔舒敏
- 张丽娟
- 张雨
- 徐丽丽
- 徐慧
- 徐欣
- 徐靖
- 慕晨
- 戴敏
- 朱晓燕
- 李天宇
- 李晔
- 李莹
- 杜凤兰
- 杜建政
- 杨廷君
- 欧丽
- 毛靖
- 汤晓风
-
-
段梦鑫
-
-
摘要:
“隐喻是电影意义表达的必要因素。”“隐喻”不仅是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更多的是导演眼中世界运行方式的刻画。本文以陈凯歌导演执导的电影《搜索》为基础,以电影隐喻为理论指导,通过对该影片中符号化的表征和艺术手法的解读分析,从空间隐喻、服装隐喻和音乐隐喻三个方面,同时结合影片片段深入剖析《搜索》的隐喻,发掘隐喻背后电影想展现的人性隐秘面,进而解读陈凯歌导演对网络暴力、人肉搜索、诚信缺失等社会问题的深刻认知。
-
-
杨炳菁;
关冰冰
-
-
摘要:
以短篇小说《水晶鞋》《看屋人》为代表,安冈章太郎在初登文坛时接连以“征用屋”为舞台进行小说创作。但长期以来,《水晶鞋》的前期研究几乎完全忽略了“征用屋”的视角,《看屋人》更是被忽视。从“征用屋”的角度细致审视两部作品可以发现:在小说中,安冈章太郎由内至外,不断演绎,衍生出相对完整的“征用屋”世界。这一世界并非仅是故事发生的舞台,它更是以隐喻方式构建起日本战后独特的风景。安冈章太郎借此展现出二战后日本被占领时期对美国所抱有的既复杂又矛盾的情感。
-
-
王凤
-
-
摘要:
本文从认知语义学角度出发,对英汉“厚/薄”的空间义和隐喻义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厚/薄”的空间引申义存在普遍性和差异性的特征,普遍性表明空间是人类感知事物的基础,而差异性可归因于文化和认知体验的不同。
-
-
赵思怡;
李莹;
王悦
-
-
摘要:
为探究情绪效价与空间动作的隐喻联结如何影响中国成人及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对外语情绪词的学习,要求被试在学习阶段根据情绪效价将新学习的实体外语词卡放在对应空间位置。测试阶段采用二选一迫选任务,记录新词学习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显示,无论是成人组还是儿童组被试,隐喻一致组在测试阶段中对所学外语词的再认反应时均快于隐喻不一致组和控制组。研究表明,成人和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均存在情绪效价–空间动作隐喻联结的心理表征,并且该联结可以影响成人及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外语情绪词学习效果。
-
-
薛枝;
齐弘佳
-
-
摘要:
研究从语料库抽取语料,运用意象图式和空间隐喻理论分析语料,旨在揭示人们在使用介词below的空间含义时,体现了身体经验中的哪些意象图式结构;在使用介词below的抽象含义时,反映了认知中的哪些空间隐喻;以及介词below的意象图式和空间隐喻的分布情况。经分析发现,在使用介词below的空间含义时,体现的意象图式结构有“上下(无接触)”“上下(同载体)”“斜上斜下”“覆盖”“上下(无形界标)”“左右”;在使用介词below的抽象含义时,反映的空间隐喻有“标准为高度”“更多为上,更少为下”“表象为上,秘密为下”“地位低为方位低”。介词below空间隐喻分布比例大于意象图式,表明介词below被更多地用来表达抽象含义。本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分析介词below的意象图式和空间隐喻,揭示人们使用介词below时的认知过程。
-
-
周春霞
-
-
摘要:
与传统京味文学不同,徐则臣的京漂小说在地理景观、空间意象、符号体系等层面呈现出独特面貌。徐则臣精心塑造了过街天桥这一空间意象并赋予其独特意蕴。作为徐则臣小说中频繁出现的空间意象,过街天桥构成独特的“异质空间”,在这里,城市与乡村狭路相逢,历史与现实互相映照,自我与他者短兵相接。徐则臣通过对过街天桥的书写传达着他对北京这座城市乃至全球版图中的中国与北京的文化体验与认知绘图,力图表现出“京漂”族在理想与现实、顺从与抗争、融入与疏离之间的矛盾纠结。
-
-
陈悦
-
-
摘要:
本文以儿童绘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为研究语料,以视觉语法理论为基本框架,结合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与解读儿童绘本中表示空间关系的意义符号表征,探讨如何来构建视觉语篇的语篇意义、人际意义和概念意义。结果表明,在儿童绘本中,空间隐喻不仅是一种彰显绘本创作者创作意图的语篇策略,而且是一种有助于读者形成隐喻性思维的认知策略,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阅读和理解绘本的意义。概念隐喻较好地解释了多模态语篇中隐喻意义的构建过程,为儿童绘本的意义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有利于儿童绘本的创作与教学。
-
-
崔舒敏
-
-
摘要:
《大闪蝶尤金尼娅》中叙事结构具有空间性,空间是凸显主题的重要手段,空间意象和方位设置有着重要的隐喻作用。通过对小说中一些典型空间意象的分析,以及对空间方位设置的整体性关照,探寻了这篇小说中空间的隐喻。首先,庄园具有垂直性特征的空间结构隐喻了它的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区域的分隔同时也是阶级的分隔。其次,空间映射了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塑造了主体的性格气质和趣味。最后,空间的闪回、回溯和位移隐喻了主体的身份危机,同时参与建构主体的身份认同。
-
-
胡杰辉
-
-
摘要:
双语者母语和外语模式下的隐喻认知机制是否一致是双语认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汉英权力词空间隐喻一致性判断任务,研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权力抽象概念的加工模式.结果发现语言模式与权力隐喻认知存在交互作用.母语模式下,相对于权力空间隐喻一致条件,受试对隐喻不一致条件的判断反应时显著增长.外语模式下,高、低水平组受试在两种条件下的反应时均没有显著差异,英语水平与与隐喻一致性效应指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上述结果表明,特定母语经验相关的空间隐喻映射机制不会自动投射到外语之中,双语者抽象概念系统可能存在模态和非模态双加工机制,二者协同共存.
-
-
李昊
-
-
摘要:
空间隐喻普遍存在于汉、英、法三种语言之中.在认知语言学的视域下,本文从语言对比的角度入手,对汉、英、法三种语言中的概念隐喻及其常见表达的异同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隐喻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中的空间隐喻以及意象图式为理论依据,选取汉语的"上"、英语的over、法语的dessus三个空间概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和分析从汉、英、法权威词典中收录的例句,解析三种语言中方位介词"上"的隐喻义,并且探讨"上"在时间、空间、状态、数量关系、社会关系五个维度的表现形式,以揭示其是如何沿着隐喻路径拓展其意义的,并探究其在空间隐喻层面和意象图式层面上的异同.
-
-
Dengfeng Yao;
姚登峰;
Minghu Jiang;
江铭虎;
Abudoukelimu.Abulizi;
阿布都克力木.阿布力孜;
Renkui Hou;
侯仁魁;
Halidanmu.Abudukelimu;
哈里旦木.阿布都克里木
-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2015学术年会(CIPS2015)暨第十四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CCL2015)、第三届基于自然标注大数据的自然语言处理国际学术研讨会(NLP-NABD2015)》
| 2015年
-
摘要: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空间隐喻进行相似性分类和计算,使用多维量表和聚类方法,以聋人为被试分别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聋人为实现空间隐喻理解的计算,使用了地形空间和语法空间的特征信息,同时受手语语言特点的影响,其空间隐喻的认知主题包括手势者自身参照系、参照物的相对坐标系、手势空间的饱和度、以手部或胸部为边界.同时表明由于两种空间的存在,聋人大脑对空间隐喻的理解存在着层次,并且在长期使用手语交流的过程中,其地形空间和语法空间相互作用,影响了聋人大脑空间隐喻的结构和表征,从而导致了独特的高效快速空间隐喻计算.
-
-
温锁林
- 《2008年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国际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本文以汉语存现句为例,说明汉语中空间概念及空间隐喻的形成等相关问题。文章指出,从认知角度看,空间概念有具体与抽象之分,抽象空间是通过隐喻而形成的。从句法角度看,空间表达又有显性与隐性之分。从修辞角度看,存现句不同空间词语的选用及表述习惯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动因。文章通过这些不同空间概念的区分与基于认知和修辞的阐释,对汉语存现句的范围重新给予了界定,加深了对汉语存现句的认识。
-
-
陈路遥
- 《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
| 2014年
-
摘要:
对动态助词“过”的空间认知首先要求考察趋向动词“过”到动态助词“过”的虚化过程.空间隐喻及相关认知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这一现象.助词“过”仍在不断虚化,“过1”、“过 2”的句法环境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二者在表达时体信息上也存在着重要差异.对于后者,本文又通过初步界定及认知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助词“过”所传达的时体信息进行了空间识解,并构拟了相应的意象图式.本文认为:(1)动态助词“过”主要是趋向动词“过”基于空间隐喻虚化而来;(2)“过1”、“过2”跟不同动词搭配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助词“过”对搭配背景的“有界性”要求;(3)“过1”虚化为“过2”的过程可以由对应的意象图式揭示出来;(4)“过2”比“过1”的使用环境更为复杂,且“过1”表示过去时、完成体;“过2”表过去时、经历体.由是,本文希望结合认知语言学的有关理论为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本体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
-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公开公告日期:2002-02-13
-
摘要:
本系统具备了存储包含不动产物件的居住空间的房间配置信息在内的居住空间显示数据,包含居住空间的内部装修信息在内的内部装修显示数据,以及包括居住空间内配置的家具形状的信息在内的家具显示数据等的数据库。对于预定购买者终端、可以提供将基于所述各种数据的居住空间内部作为假想空间来显示,并可操作该假想空间中的视点位置的操作菜单的浏览器,并且,通过英特网等提供所述各种数据。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