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拜厄特

拜厄特

拜厄特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6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专利文献12829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英美文学研究论丛、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世界文化等; 拜厄特的相关文献由10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爱琴、张荣升、丁威等。

拜厄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90%

专利文献>

论文:12829 占比:99.10%

总计:12945篇

拜厄特—发文趋势图

拜厄特

-研究学者

  • 刘爱琴
  • 张荣升
  • 丁威
  • 余阳
  • 徐蕾
  • 周红
  • 孟育凤
  • 崔舒敏
  • 汪小萍
  • 王叶娜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徐蕾
    • 摘要: 英国当代作家A·S·拜厄特在半个世纪以来的文学创作中,赋予西方经典哲学命题“灵与肉”以女性主义的新内涵,把心灵与肉体之间的关系问题重新语境化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英国知识女性所面对的精神世界追求与肉体需求之间的两难困境。从处女作《太阳的影子》到《吹口哨的女人》,拜厄特通过塑造不同时代、身份与个性女性的不同选择和命运走向,深度演绎了灵与肉的命题,从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走向互相成就的平衡关系,其发展变化突出呈现了拜厄特小说中知识女性主题的时代变奏。
    • 路琪
    • 摘要: 拜厄特的小说以智性为主题,关注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维多利亚时代精神,作品中现实和历史的讽喻内涵在艺术手法上通过多元体裁的戏仿得以表现,反映了拜厄特在后现代语境中再现历史和现实的创作理念。对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进行自觉自省的思考和建构是拜厄特的小说创作观。本文对拜厄特小说的创作主题和艺术手法进行梳理和探讨,了解并探究其学院派小说在后现代语境下的创作理念和哲学内涵。
    • 王宁; 陈奕如
    • 摘要: 历史元小说作为后现代的艺术形式,是将元小说和后现代视域下的历史观结合起来的一个重要文学题材。在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视域下,历史元小说可以被视作前理解和当下视域融合所产生的全新的可能世界的过程。因此本文将从视域融合角度出发,运用伽达默尔效果历史、模仿观和前理解概念,首先对该作品中的互文进行说明和分析,阐明艺术作品在互文下达成自身与拜厄特历史视域融合的效果事件,从而走向永恒;其次,针对其模仿观展开分析,表明拜厄特在历史戏仿的再认识中找寻接近真理的途径并达到历史认识的理想状态;最后,结合前理解观念,确认历史元小说在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视域下是一个视域融合的全过程,实现了过去与当下视域的融合和再创造。
    • 刘珊; 陈斌峰
    • 摘要: 近年来,西方人文社科领域的"物转向"思潮对文学批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小说《孩子们的书》中丰富的物质细节书写不仅体现了拜厄特对"物"与人关系的深刻反思,更突出了"物"作为具有主体性的行动者,在世纪之交的英国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在新物质主义批评的观照下,作品中与自然、艺术、日常有关的"物"都呈现出了不同形式的"活力"与"生命",考察它们在叙事中如何对主体施事,如何影响人物的行动并推动叙事进程,以及探究"物"如何影响人物的自我身份建构,这对理解作家的创作意旨和文学审美都有积极的意义.
    • 崔舒敏
    • 摘要: 《大闪蝶尤金尼娅》中叙事结构具有空间性,空间是凸显主题的重要手段,空间意象和方位设置有着重要的隐喻作用。通过对小说中一些典型空间意象的分析,以及对空间方位设置的整体性关照,探寻了这篇小说中空间的隐喻。首先,庄园具有垂直性特征的空间结构隐喻了它的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区域的分隔同时也是阶级的分隔。其次,空间映射了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塑造了主体的性格气质和趣味。最后,空间的闪回、回溯和位移隐喻了主体的身份危机,同时参与建构主体的身份认同。
    • 崔舒敏
    • 摘要: 《大闪蝶尤金尼娅》中叙事结构具有空间性,空间是凸显主题的重要手段,空间意象和方位设置有着重要的隐喻作用.通过对小说中一些典型空间意象的分析,以及对空间方位设置的整体性关照,探寻了这篇小说中空间的隐喻.首先,庄园具有垂直性特征的空间结构隐喻了它的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区域的分隔同时也是阶级的分隔.其次,空间映射了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塑造了主体的性格气质和趣味.最后,空间的闪回、回溯和位移隐喻了主体的身份危机,同时参与建构主体的身份认同.
    • 李杨
    • 摘要: 当代英国女作家、文学评论家A.S.拜厄特的著名代表作《占有》一经发行便受到文学界的好评,同年,荣获英国文学界的最高奖-布克奖.作为一位女性作家,拜厄特对女性的身份、爱情观及婚姻有着自己视角和非常独特的诠释.本文分别从身份主题、爱情主题以及童话主题等方面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旨在对拜厄特及其作品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 崔文娟
    • 摘要: A. S.拜厄特是当代英国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占有》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一举夺得备受瞩目的英国文学布克奖。2008年,拜厄特入围《泰晤士报》1945年以来英国最伟大的五十个作家名单。国内学者对于拜厄特《占有》的女性解读可以说已经十分全面。本文尝试梳理拜厄特在小说中对于主要女性人物的描述中频繁使用的不同颜色,希望通过整理和分析这些多彩颜色,揭示拜厄特创作时的别具匠心,为读者赏析《占有》这部经典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崔舒敏
    • 摘要: “巫师即女性”的观念和对女巫形象的丑恶化建构有着宗教和哲学两方面的原因,与二元对立模式下对身体和女性的贬抑有关。拜厄特在《婚约天使》中将目光聚焦于女性灵媒这一群体,对维多利亚时代社会建构的女性“家庭天使”形象和传统的女巫形象进行了双重解构,重新建构了一种彰显自身主体性的灵媒形象和独特的维多利亚女性形象,同时还对身心二元论进行了颠覆,破除了二元对立模式。
    • 闫琳
    • 摘要: 英国当代作家拜厄特的两部新维多利亚小说《占有》与《婚约天使》以唯灵论盛行的19世纪中后期为背景,描写了女性灵媒通过主持降神会活动以实现性别、阶级身份的反叛和创造性表达.《占有》中的灵媒作为腹语术的表演者,体现了一种可以相互转换的腹语者与傀儡的对立统一关系;《婚约天使》中的灵媒通过具有腹语术性质的自动书写令过往的声音重现,在宾客与鬼魂的对话与协商中再现更为私密化和情感化的历史,从而成为当代历史小说家的象征.拜厄特的腹语术创作与灵媒的“腹语者—傀儡”隐喻构成呼应.无论是附身还是被附身,操纵还是被操纵,腹语术都是探寻历史、与过去对话的手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