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戏仿

戏仿

戏仿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99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5187篇;相关期刊588种,包括文教资料、语文学刊、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百年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学术研讨会等;戏仿的相关文献由956位作者贡献,包括程军、刘桂茹、唐可欣等。

戏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4 占比:3.8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5187 占比:96.20%

总计:26182篇

戏仿—发文趋势图

戏仿

-研究学者

  • 程军
  • 刘桂茹
  • 唐可欣
  • 李厥云
  • 赵倩
  • 郭英杰
  • 周韵
  • 林元富
  • 王莹
  • 陈后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郭静
    • 摘要: 《拯救溺水鱼》是谭恩美突破其一贯的写作风格而对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进行的互文性戏仿写作。通过情节、人物和主题的变动消解了《消失的地平线》中西方对东方的想象与书写,颠覆了西方的凝视心态和霸权话语,推翻了西方刻意美化东方乌托邦的政治与文化意图。对人类救赎这一命题进行了颠覆性和超越性的思考。
    • 姜申
    • 摘要: 大部分的人活在"过去""记忆"里,或"幻想"之中,而真正能活在"未来"的人并不多。现代性是指向未来的,必然会受到媒介现实的框囿——这就注定了现代性的沉沙折戟。之后我们退守记忆,在风格的旧忆里苦苦挣扎,靠着模仿、拼贴和穿越编织着破碎的梦境。在弗雷德里克·詹明信笔下,"戏仿"和"仿拟"被严格地区分开来。前者耍弄着后现代主义的游戏策略,在荒诞中恶搞经典、消解元叙事;而后者取缔了那些幽默而滑稽的讽刺,将人们带到静谧的过往,在彻底的重做中缅怀过去。但以仿拟为基础的文化表征始终徘徊于"文创"与"电影"的客体怀旧之中,无以自拔。很多年来,媒介文化中"仿拟"几乎与"怀旧"画了等号。直到虚拟现实语境跃升为"元宇宙"的那一刻,仿拟终于有可能冲破客体表征的桎梏,挣脱怀旧的束缚而面向主体间性对未来的探索与创造。沉浸给每一个主体带来了参与(或者说:亲身唤醒)未来的可能,视觉媒介的叠加态是对时空的超越,还是时空的凝滞?传播思想需要在探索中前行。
    • 彭耀著; 晏青
    • 摘要: 流行音乐工业赋予女性成为歌手、自我实现的机会。将音乐作为一种反抗性别霸权的方式,女歌手可以通过文本言说、声音处理以及表演等方式进行性别政治的实践。本文以华语流行女歌手萧亚轩作为研究对象,从符号学的视角进行探析:在文本层面,萧亚轩通过歌曲的性别赋形塑造了一种自立的女性主体以及“跨性别”气质以消解刻板的性别形象;在声音层面,多样化的声音使用使得她从男性审美主宰制中逃逸。总的来看,她的多方位表演其实是一种转换性别身份的“扮装”行为,践行了一种以“戏仿”为方法的性别政治。
    • 钱亚萍
    • 摘要: 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从后现代伦理学的视角对后现代文学文本进行解读。在英国当代小说家克里斯托弗·普瑞斯特的中篇小说《逃兵》中,主人公的战争、艺术、记忆、成长经历及对家园的寻求形成平行结构,作者借助对文学经典的戏仿,引发读者深入思考当下及未来人类的前途命运和社会的伦理道德,出自萨特的引语描绘出一幅虚实难辨的混沌世界图景。小说运用平行结构、戏仿、直接引用的后现代伦理互文叙事策略,传达了深刻的后现代伦理思想,表达了后现代伦理需求,书写了一个后现代寓言,彰显了普瑞斯特对社会与人类的责任、伦理关怀。
    • 姜肖
    • 摘要: 一、"戏仿现实主义"的情绪风格在短暂的沉默后,八九十年代之交的文学场爆发出一阵夹杂着盲动、悲悼与躁郁的笑声,成为社会转型期精神症候的一种表情。1993年第4期《中国作家》刊载了青年作家徐坤的作品《斯人》,小说对"斯人"的喟叹直指彼时"诗人之死"的社会事件及其文化症候,弥漫在文字里的戏谑、愤懑和颓废,淤积着濒临决堤的情绪,嘶吼出感伤、压抑又狂躁的笑声。
    • 龚芳敏
    • 摘要: 戏仿研究源远流长,以戏仿问题的逐层展开为导向,以重要的思想家、理论家、评论家、作家、学者的主要著述作为分析对象,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从戏仿的历史研究、戏仿的文本分析、戏仿的修辞学研究、戏仿的叙事学研究、戏仿的文体学研究、戏仿的文化精神研究等维度展开对戏仿研究的学术史分析与考察,由浅入深、由元素到体系、由碎片化到系统性地归纳和总结戏仿研究的历史成果和理论观念,有利于学界更为系统全面地把握戏仿研究的趋势和动向,以进一步推进戏仿问题研究的深入发展。
    • 李韶华
    • 摘要: 《云游》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代表作之一,于2018年斩获诺贝尔奖和国际布克奖。这部作品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与作者采用的后现代叙事手法密不可分。作者主要通过在文本中主动露迹、有意谈论小说的创作意图等元小说叙事方法来体现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又通过戏仿和互文的叙事方法隐喻性地传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受,还通过混杂拼贴的叙事方法来展现世界的多元混杂性。托卡尔丘克将这三种后现代叙事手法熔于一炉,使《云游》成为跨越小说文体界限的独特文学文本,将西方的小说艺术探索推向新高峰。
    • 刘蕾蕾
    • 摘要: 伍尔夫的小说《幕间》通过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建构等塑造了不同的空间表征。通过伊莎的行为、拉特鲁布女士导演的历史剧、奥利弗兄妹的回忆差异三个维度,探究《幕间》这一作品中消弭空间分野的策略,考察伍尔夫在文本中如何揭示女性在公共/私人空间分野及在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以及女性如何质疑男性为中心的空间、挑战父权制社会的男性历史。
    • 李丰艺; 蔡殿梅
    • 摘要: 唐·德里罗作为美国后现代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风格具有后现代艺术特征。本文主要介绍在唐·德里罗小说《白噪音》《大都会》等运用的如戏仿、拼贴、不确定性等美国后现代艺术特征。其艺术特征的运用,讽刺和反思了美国人民荒诞的日常生活。
    • 戴勐
    • 摘要: 作为非裔女性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和托尼·莫里森在其作品中既有对非洲传统元素的互文,又有对西方经典文学文本的颠覆和改写,以期在强大的西方主流话语中建构非裔群体身份。本文尝试分析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和莫里森的代表作《所罗门之歌》,揭示非裔美国人的身份困境,管窥两位作家在非裔人群如何构建主体身份上的互文与继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