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聋人

聋人

聋人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69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教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1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63篇;相关期刊274种,包括才智、中国残疾人、东北之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中文信息学会2015学术年会(CIPS2015)暨第十四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CCL2015)、第三届基于自然标注大数据的自然语言处理国际学术研讨会(NLP-NABD2015)、第七届世界手语大会、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等;聋人的相关文献由732位作者贡献,包括韩梅、吴广云、张宁生等。

聋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1 占比:88.84%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2.15%

专利文献>

论文:63 占比:9.01%

总计:699篇

聋人—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秦钊; 王影超; 叶佳滢; 袁小源; 闫国利
    • 摘要: 聋人阅读过程中的视觉功能补偿现象是由于听觉信息的缺失,聋人的视觉功能会发生补偿性改变,表现为对副中央凹视野内文本信息的加工效率更高。本研究采用边界范式,测量聋人的副中央凹-中央凹重复效应,以探究聋人的副中央凹视觉功能补偿现象能否促进其中央凹的词汇识别过程。结果发现,聋人的副中央凹-中央凹重复效应出现在早期阅读指标凝视时间,而阅读能力匹配组只出现在晚期阅读指标总注视时间。因此,相比阅读能力匹配的健听读者,聋人的副中央凹-中央凹重复效应出现得更早,表现出副中央凹视觉功能补偿现象。
    • 刘方方; 甄橙
    • 摘要: 世界聋人联合会(The World Federation of the Deaf,WFD)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残疾人国际组织之一,1951年9月23日成立于意大利罗马,旨在为聋人发声,解决聋人在各个方面面临的障碍。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决定将1958年9月28日设定为第一个“国际聋人日”,之后将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定为“国际聋人日”。后来该日扩展成“国际聋人周”(International Week of the Deaf,IWDeaf),其部分主题见表1。
    • 王紫嫣; 黄丽娇
    • 摘要: 人一出生就面临着社会适应的问题,社会适应能力是每个人步入社会必备的能力。由于存在听觉障碍,聋人在适应主流社会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对聋人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文章运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聋人的社会适应问题进行分析,发现:聋人的社会适应受到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方式,家庭与学校的互动,社会支持,文化观念等四个层面的影响。最后主要从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个方面予以关注,为提高聋人社会适应能力提出建议。
    • 涂思敏
    • 摘要: 手语翻译的终点绝不是把语言传递出去就完了,而是你真正帮助聋哑嫌疑人达到他被审判的目的,让其不要再重蹈覆辙如果你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检索,可供查询到,自2001年以来,与“聋人”有关的案件在全国约有1万起,其中刑事案件有9000余起,民事案件有600余起,今年1月至8月共发生了44起以聋人为嫌疑人的案件。
    • 李敏; 周永红
    • 摘要: 事件相关电位(ERP)作为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具有时间分辨率高、无创伤性等特点,是探究聋人脑部认知机制的重要手段。对我国34篇关于聋人“事件相关电位”实验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文献数量较少;研究者以师范院校教师、学生以及医生、医院的研究人员为主,缺乏跨学科多领域合作;被试以聋童和聋人大学生为主;实验范式大多采用经典Oddball范式。未来的研究应扩大研究范围,推动多领域跨学科合作;改变单一范式,采用多种实验范式研究;推动ERP与其他技术结合,深入挖掘聋人认知机制促进对聋人认知发展的研究。
    • 戈多
    • 摘要: 深秋的风吹得凶猛,鸣笛从四面八方涌来,城市的嘈杂难免让人暴躁,但这一切,飞驰在路上的小袁都听不到。外卖骑手,是聋人小袁做过的最快乐的一份工作。(注:经咨询残联工作人员,本文将用口语词汇“聋人”一词代替“听障人士”,不含任何歧视。)
    • 贾振峰; 李凤英
    • 摘要: 元语言是描写和分析语言系统的符号,元语言意识则是以语言为客体,控制和操纵元语言对语言的解释、监控和反思等能力.阅读是现代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聋人阅读能力一直以来为不同领域的学者们所关注.通过梳理国内外聋人元语言意识研究与阅读相关研究,指出聋人元语言意识与阅读能力发展相关,聋生元语言意识对聋人阅读能力发展具有预测作用,反之聋人阅读能力提高同时促进了其元语言意识的发展,期待为我国聋人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 肖冉; 雷江华; 宫慧娜; 范佳露
    • 摘要: 对聋人面部与手势间注意转换差异进行分析有利于明晰聋人在综合沟通背景下的注意资源分配策略.通过对聋人整体面部与手势、局部面部与手势转换关系进行探究发现,聋人在口语和手势双重信息流下对面部与手势的注意转换受视觉系统和认知系统交互作用的影响.整体面部与手势转换中,表现出面部集中性和手势集中性两种注意模式,受到语言经验和手势词汇特性的调节.局部面部与手势转换中,口形与手势的转换受聋人视觉注意资源再分配的影响,支持劳动分工说,且听觉线索的补偿增强了口形与手势的整合加工能力;眼部注意在手势理解中多发挥支持性作用.聋人在面部与手势间的注意转换差异总体支持了认知资源理论.
    • 贺晓星
    • 摘要: 《聋文化宣言》的发表,是日本特殊教育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它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一个极具震撼力的观点:聋并非残疾,而是文化.承认聋人的文化身份和给予聋人手语以语言的地位,是《聋文化宣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于这一理念,日本的聋教育,在实践层面也呈现了鲜活的教学案例,其目的是在差异性的意义上来标榜聋人的存在价值,思考对听人世界的"融入",探索聋与听两个世界共生共存的可能.本文指出,共生共存的可能,首先应该建立在听人是否能够真正抛弃掉聋就等于残疾之固有观念之上.虽然围绕着《聋文化宣言》存在着不同的声音甚至是教育思想及实践两个层面的冲突和紧张,但"聋文化"思想的生产和传播,切实让人注意到了聋人自己的语言——"日本手语"的魅力与现实意义.只有让更多的听人在观念与实践上认识到聋是残疾乃为一种社会建构,并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改革力量,共生共存才会真正成为可能.
    • 王超; 于松梅
    • 摘要: 文章基于残障文化建构的理论模式对聋人身份认同的概念内涵、类型及影响因素等问题展开研究,以期为聋人健康身份认同的养成提供建议.通过文献梳理当前国内外聋人身份认同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聋人团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类型具有多样性,身份兼有多于极端类型,类型分布具有明显社会文化特征,并受个体所处文化认同阶段、社会文化环境及教育形式、听力损失程度及发生时间等因素影响.明确,聋人健康身份认同的养成需要个体与社会共同培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