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小尺度

中小尺度

中小尺度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建筑科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6222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应用气象学报、浙江气象、气象研究与应用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0广西气象学会成立50周年学术大会等;中小尺度的相关文献由370位作者贡献,包括姚仁太、徐向军、李继祥等。

中小尺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2 占比:0.69%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6222 占比:99.24%

总计:16346篇

中小尺度—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牛宁; 姜晓飞; 张昕; 李鑫
    • 摘要: 应用风云四号A星云图和定量化产品及常规观测资料对2021年9月3—5日发生在四川东部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受到短波槽和西南涡的共同影响,高空槽云系的稳定维持为中小尺度暴雨云团的触发加强提供了较有利的环境场条件,风云四号A星定量化产品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暴雨区对流上升运动强度。风云四号A星云图和定量化产品对于暴雨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具有一定意义。
    • 乌兰; 吴全
    • 摘要: 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核心环节,是支撑和承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强度的重要指标。本文首先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其次对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遇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工作困境进行分析,并探索中小尺度层面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思路及实践应用,从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及结果校验等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决策提供参考。
    • 罗小敏
    • 摘要: 电离层中小尺度不规则体会引起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发生衍射及散射效应,导致地面GNSS接收机跟踪的无线电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产生不同程度的衰减与畸变,即GNSS电离层闪烁。GNSS电离层闪烁难以利用常规的电离层延迟误差处理方法予以削弱,其对GNSS服务的完好性、连续性和可用性产生严重威胁。
    • 沈实现
    • 摘要: 塘池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组成元素,自然式塘池又是中小尺度山水造园中最普遍的水系形态。以当代叠山大师方惠的造园作品为例,系统讨论中小尺度造园中自然式塘池与假山的关系。方惠认为中小尺度的园林可以把园看作是"山中之园",而塘池则可视作"山中之水"。在此前提下,文章提出塘池理水在"以山定水""以池承山""山水互成""山之余脉""水之余音"5个层面的构思和工艺。"以山定水"是由山的姿态和尺度决定水的形态和大小;"以池承山"是施工过程中先做旱池再叠假山;"山水互成"是以水体现山的深厚和高远;"山之余脉"是把塘池的驳岸视作山的余脉来营造;"水之余音"是把园林水系与音乐相联系,把塘池看作整个乐章的余音来处理。
    • 胡敬
    • 摘要: 自古以来,变化万千的天气一直是困扰人们生产生活的“心头大患”。我国气候、地形条件复杂,每年受台风、暴雨、大风、雷暴、冰雹等自然灾害性天气影响严重,多普勒天气雷达是截至目前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系统监测预警最有效的手段。根据我国多普勒天气雷达网发展规划要求,中国气象局自1996年以来采用国际先进的雷达探测技术。
    • 陈文静
    • 摘要: 在海绵城市建设导向下,住宅小区景观中小尺度绿地景观设计应合理规划设计植物景观,将雨洪管理理念融入景观设计中,实现自然水资源的合理滞留、利用,降低城市排水系统压力,构建低维护绿地植物景观。深入研究了中小尺度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概念和设计原则,并结合苏地2021-WG-9号黄桥地块大区项目,详细阐述了整个小区绿化设计手法,着重强调下凹绿地(雨水花园、下沉绿地、景观下沉式绿地)等不同海绵区域中小尺度绿地植物景观设计内容,以期为城市住宅小区绿地景观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 任强; 孙世学; 盛兆权
    • 摘要: 利用高空、地面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0年8月10日发生在青海东南部地区一次夏季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降水为区域性暴雨,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其间伴有短时强降水;天气复杂,局部有冰雹、雷电天气.此次降水过程是西风带短波槽携带弱冷空气和副高外围环流在青海东部交汇造成的.天气尺度系统决定了降水的落区和维持的时间天气尺度天气系统:地面暖低压发展,低层暖湿空气堆积,高空切变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抬升触发.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预报难点为非主雨季大雨过程、非主降雪期暴雪过程的预报思路难以准确建立,多种相态并存且随时间转换,因而降水相态和量级预报难以准确把握.
    • 热孜瓦古·孜比布拉; 吕新生; 王鹏飞; 胡素琴; 杨鸿
    •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FY-2G卫星、雷达、全球同化系统(GDAS)及NCEP(1°×1°)再分析等资料,分析2020年4月17—24日南疆西部喀什地区极端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极端暴雨是在100 hPa南亚高压呈东部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主要影响系统为500 hPa中亚低涡(槽)和700~850 hPa切变线;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发展及持续为暴雨提供动力支持;暴雨过程中低层θse均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为暴雨产生提供了较好的不稳定条件;且中低层水汽充沛,700 hPa喀什地区水汽辐合中心强度达-10×10-6 g/(cm2·hPa·s),比湿≥5 g/kg.雷达回波图上单体风暴或线性多单体风暴持续多个体扫导致强降水的发生,风暴最大反射率因子≥55 dBZ,径向速度图上具有明显的中小尺度辐合特征;TBB低值区与降雨落区紧密结合,强降雨发生在TBB梯度最大处,且TBB等值线越密集雨强越强.
    • 汪顺覃; 刘日; 朱学微; 张文娟; 丁锐
    • 摘要: 核应急是确保核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而基于大气扩散模型的核事故后果评价为核应急决策提供关键依据,其模拟的准确程度对于正确的核应急决策和高效的核应急响应至关重要.随着先进堆的发展和事故缓解重要性的提高,快速、精细地预测复杂建筑物和地形条件下的放射性核素扩散后果,成为新的核应急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更为精细的三维大气扩散模式被开发.本文介绍了现有的扩散模型的分类标准和种类,小尺度精细模型相比于其他尺度在模拟过程中的不同之处,以及国内外小尺度扩散模型的研究现况,为核事故后果评价系统的完善和升级提供建议和参考.
    • 郑永光; 刘菲凡; 张恒进
    • 摘要: 近年来,中国几个EF3级以上强龙卷导致了严重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龙卷尺度非常小,发生频率非常低.中国虽然目前尚不具备业务预报龙卷能力,但随着新一代天气雷达及自动气象站的观测网、现场调查和数值模式的发展,龙卷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对中国龙卷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和有利的天气背景以及环境条件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也认识到不同天气背景下有利于龙卷产生的环境条件不尽相同.龙卷风灾现场调查流程和分析技术已经较为完备,2016年江苏阜宁EF4级龙卷等多个强龙卷都得到了详细规范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为减灾防灾提供了重要数据.对孕生龙卷的超级单体风暴中小尺度特征取得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如不太强的地面冷池、中气旋底高通常低于1 km、强度与龙卷强度正相关、倾斜、龙卷碎片特征、下沉反射率因子核和部分龙卷的多涡旋特征等.使用精细云模式成功对江苏阜宁和北京通州龙卷分别进行了理想模拟,且使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成功模拟出了2005年台风麦莎对流眼墙中的龙卷尺度涡旋和2016年阜宁龙卷的多涡旋结构.未来,仍然需要在龙卷探测技术、龙卷对流风暴精细地面要素分布和结构特征、龙卷涡旋和闪电活动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更需要通过更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分析和极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获取龙卷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机理,从而为提升龙卷的预报预警能力提供更为坚实的科学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