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尺度
中小尺度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建筑科学、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6222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应用气象学报、浙江气象、气象研究与应用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0广西气象学会成立50周年学术大会等;中小尺度的相关文献由370位作者贡献,包括姚仁太、徐向军、李继祥等。
中小尺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222篇
占比:99.24%
总计:16346篇
中小尺度
-研究学者
- 姚仁太
- 徐向军
- 李继祥
- 黄莎
- 古鸣
- 吕明华
- 周维
- 崔慧玲
- 欧坚莲
- 范丹
- 闫江雨
- 于月明
- 何海燕
- 刘建立
- 刘金涛
- 叶友仁
- 吴宇庆
- 周海元
- 尚博
- 康凡
- 张云惠
- 张仲培
- 张佳宝
- 张新骞
- 张芳
- 李倩
- 李建刚
- 李晓鹏
- 李艾卿
- 李鑫
- 杨琳
- 杨莲梅
- 汤浩
- 沈四林
- 王光辉
- 王屹
- 肖开宏
- 芒苏尔·艾热提
- 蔡敏
- 裴春明
- 覃彦英
- 赵原
- 邓尚
- 丁一汇
- 丁锐
- 万蓉
- 乌兰
- 乜云利
- 于悦
- 于杨
-
-
-
乌兰;
吴全
-
-
摘要:
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核心环节,是支撑和承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强度的重要指标。本文首先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其次对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遇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工作困境进行分析,并探索中小尺度层面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思路及实践应用,从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及结果校验等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决策提供参考。
-
-
罗小敏
-
-
摘要:
电离层中小尺度不规则体会引起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发生衍射及散射效应,导致地面GNSS接收机跟踪的无线电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产生不同程度的衰减与畸变,即GNSS电离层闪烁。GNSS电离层闪烁难以利用常规的电离层延迟误差处理方法予以削弱,其对GNSS服务的完好性、连续性和可用性产生严重威胁。
-
-
沈实现
-
-
摘要:
塘池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组成元素,自然式塘池又是中小尺度山水造园中最普遍的水系形态。以当代叠山大师方惠的造园作品为例,系统讨论中小尺度造园中自然式塘池与假山的关系。方惠认为中小尺度的园林可以把园看作是"山中之园",而塘池则可视作"山中之水"。在此前提下,文章提出塘池理水在"以山定水""以池承山""山水互成""山之余脉""水之余音"5个层面的构思和工艺。"以山定水"是由山的姿态和尺度决定水的形态和大小;"以池承山"是施工过程中先做旱池再叠假山;"山水互成"是以水体现山的深厚和高远;"山之余脉"是把塘池的驳岸视作山的余脉来营造;"水之余音"是把园林水系与音乐相联系,把塘池看作整个乐章的余音来处理。
-
-
胡敬
-
-
摘要:
自古以来,变化万千的天气一直是困扰人们生产生活的“心头大患”。我国气候、地形条件复杂,每年受台风、暴雨、大风、雷暴、冰雹等自然灾害性天气影响严重,多普勒天气雷达是截至目前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系统监测预警最有效的手段。根据我国多普勒天气雷达网发展规划要求,中国气象局自1996年以来采用国际先进的雷达探测技术。
-
-
陈文静
-
-
摘要:
在海绵城市建设导向下,住宅小区景观中小尺度绿地景观设计应合理规划设计植物景观,将雨洪管理理念融入景观设计中,实现自然水资源的合理滞留、利用,降低城市排水系统压力,构建低维护绿地植物景观。深入研究了中小尺度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概念和设计原则,并结合苏地2021-WG-9号黄桥地块大区项目,详细阐述了整个小区绿化设计手法,着重强调下凹绿地(雨水花园、下沉绿地、景观下沉式绿地)等不同海绵区域中小尺度绿地植物景观设计内容,以期为城市住宅小区绿地景观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
-
任强;
孙世学;
盛兆权
-
-
摘要:
利用高空、地面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0年8月10日发生在青海东南部地区一次夏季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降水为区域性暴雨,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其间伴有短时强降水;天气复杂,局部有冰雹、雷电天气.此次降水过程是西风带短波槽携带弱冷空气和副高外围环流在青海东部交汇造成的.天气尺度系统决定了降水的落区和维持的时间天气尺度天气系统:地面暖低压发展,低层暖湿空气堆积,高空切变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抬升触发.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预报难点为非主雨季大雨过程、非主降雪期暴雪过程的预报思路难以准确建立,多种相态并存且随时间转换,因而降水相态和量级预报难以准确把握.
-
-
热孜瓦古·孜比布拉;
吕新生;
王鹏飞;
胡素琴;
杨鸿
-
-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FY-2G卫星、雷达、全球同化系统(GDAS)及NCEP(1°×1°)再分析等资料,分析2020年4月17—24日南疆西部喀什地区极端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极端暴雨是在100 hPa南亚高压呈东部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主要影响系统为500 hPa中亚低涡(槽)和700~850 hPa切变线;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发展及持续为暴雨提供动力支持;暴雨过程中低层θse均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为暴雨产生提供了较好的不稳定条件;且中低层水汽充沛,700 hPa喀什地区水汽辐合中心强度达-10×10-6 g/(cm2·hPa·s),比湿≥5 g/kg.雷达回波图上单体风暴或线性多单体风暴持续多个体扫导致强降水的发生,风暴最大反射率因子≥55 dBZ,径向速度图上具有明显的中小尺度辐合特征;TBB低值区与降雨落区紧密结合,强降雨发生在TBB梯度最大处,且TBB等值线越密集雨强越强.
-
-
汪顺覃;
刘日;
朱学微;
张文娟;
丁锐
-
-
摘要:
核应急是确保核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而基于大气扩散模型的核事故后果评价为核应急决策提供关键依据,其模拟的准确程度对于正确的核应急决策和高效的核应急响应至关重要.随着先进堆的发展和事故缓解重要性的提高,快速、精细地预测复杂建筑物和地形条件下的放射性核素扩散后果,成为新的核应急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更为精细的三维大气扩散模式被开发.本文介绍了现有的扩散模型的分类标准和种类,小尺度精细模型相比于其他尺度在模拟过程中的不同之处,以及国内外小尺度扩散模型的研究现况,为核事故后果评价系统的完善和升级提供建议和参考.
-
-
郑永光;
刘菲凡;
张恒进
-
-
摘要:
近年来,中国几个EF3级以上强龙卷导致了严重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龙卷尺度非常小,发生频率非常低.中国虽然目前尚不具备业务预报龙卷能力,但随着新一代天气雷达及自动气象站的观测网、现场调查和数值模式的发展,龙卷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对中国龙卷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和有利的天气背景以及环境条件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也认识到不同天气背景下有利于龙卷产生的环境条件不尽相同.龙卷风灾现场调查流程和分析技术已经较为完备,2016年江苏阜宁EF4级龙卷等多个强龙卷都得到了详细规范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为减灾防灾提供了重要数据.对孕生龙卷的超级单体风暴中小尺度特征取得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如不太强的地面冷池、中气旋底高通常低于1 km、强度与龙卷强度正相关、倾斜、龙卷碎片特征、下沉反射率因子核和部分龙卷的多涡旋特征等.使用精细云模式成功对江苏阜宁和北京通州龙卷分别进行了理想模拟,且使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成功模拟出了2005年台风麦莎对流眼墙中的龙卷尺度涡旋和2016年阜宁龙卷的多涡旋结构.未来,仍然需要在龙卷探测技术、龙卷对流风暴精细地面要素分布和结构特征、龙卷涡旋和闪电活动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更需要通过更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分析和极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获取龙卷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机理,从而为提升龙卷的预报预警能力提供更为坚实的科学基础.
-
-
李艾卿
- 《第三届全国虚拟仪器学术交流大会》
| 2009年
-
摘要:
受大气环流异常和拉尼娜事件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经历了一场历史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气象部门高度分散而庞大的中小尺度天气监测系统几乎瘫痪。作者通过多年从事通信与探测技术和业务管理的研究,对中小尺度天气监测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的可靠性定义,冰雪天气条件下影响中小尺度天气监测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以及提高中小尺度天气监测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可靠性的措施予以简明扼要的阐释,可为中小尺度天气监测系统建设与研究提供借鉴。
-
-
-
胡尚如;
许昊;
高珊
- 《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4年
-
摘要:
城市设计是建筑师与城市规划师工作的交叉部分,其中既体现着建筑设计的空间表达手法,又蕴含着城市规划的理性逻辑思维.但在目前的城市设计工作中,设计师更注重感性的空间形态表达,忽略理性思维,导致大量构图美观但缺乏合理性的城市设计作品出现.随着城市设计学科的发展,GIS技术正在被逐渐引入到设计中作为其科学化的技术辅助工具.本文以邳州中心公园周边商务区城市设计为例,探讨了GIS技术辅助城市设计的具体方法.本次实践证明,GIS技术在城市设计过程中可以起到关键性辅助作用,使城市设计在兼顾美观的同时兼顾其中的理性逻辑.
-
-
-
- 《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暨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50周年纪念大会》
| 2008年
-
摘要:
远距离台风是造成山东夏季强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天气气候分析表明,在闽浙登陆的台风往往会给华北以至东北带来100 mm以上的特大暴雨,这种远距离的台风暴雨和高空急流,台风登陆后强度维持不衰,与西风槽,台风倒槽以及北方冷空气南下等许多物理因子有关。过去几十年,在远距离台风暴雨、螺旋雨带的形成理论、台风系统对中纬度地区降水的影响、暴雨分布、下垫面特征对暴雨的影响和暴雨的突然增幅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人们对台风暴雨的发生发展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但上述工作无论是数值模拟还是诊断分析,大多是针对台风个例而言,通过个例研究得到的观点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去证实。尤其是台风系统与环境场、周围中小尺度系统如何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暴雨的发生发展有何影响还需深入研究,随着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普及,高时空分辨率的多普勒雷达资料为细致研究台风系统与中小尺度系统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可能,2005年8月6日,受台风倒槽影响,山东鲁中出现了局地性暴雨过程,本文主要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来分析这次局地暴雨的动力学特征。
-
-
甘加业;
吴克启
- 《2007年热机气动热力学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本文基于声源模型理论,研究了射流气动噪声频谱.此模型理论基于Lilley方程来构造伴随格林函数(adjoint green function),且模型关联了声源和远场声压.声场的边界通过施加完全匹配层避免声波产生数值反射.采用高阶预测-校正的计算方法,数值计算控制方程。计算结果与前人的实验相一致,有效预测了射流中小尺度湍流噪声的特性。
-
-
-
崔恒立;
王东仙;
何玮龙
-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场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逐小时降水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雷达以及风廓线雷达资料,用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从不同尺度对2013年影响湖北荆门地区的一次江淮气旋暴雨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大尺度背景分析得出此次暴雨过程是由于中高纬高原槽东移,槽前正涡度平流作用使得低层西南涡加强,低层减压形成江淮气旋;强降雨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段,与西南涡加强东移和江淮气旋生成有很好的对应.(2)诊断500hpa垂直速度表明,强上升运动区的移动方向与雨带移动方向-致;水汽通量辐合中心区发展并向东北方向移动,跟强降水有直接的对应关系.(3)中尺度特征分析得出此次降雨过程涡旋状云团特征明显,降雨多表现为层状云与积状云混合回波.(4)风廓线雷达反演的热成风温度平流变化,大气折射率常数大值中心以及SWAP的强对流云团的外推路径预报对定位局地强降水发生位置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
-
崔恒立;
王东仙;
何玮龙
-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场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逐小时降水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雷达以及风廓线雷达资料,用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从不同尺度对2013年影响湖北荆门地区的一次江淮气旋暴雨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大尺度背景分析得出此次暴雨过程是由于中高纬高原槽东移,槽前正涡度平流作用使得低层西南涡加强,低层减压形成江淮气旋;强降雨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段,与西南涡加强东移和江淮气旋生成有很好的对应.(2)诊断500hpa垂直速度表明,强上升运动区的移动方向与雨带移动方向-致;水汽通量辐合中心区发展并向东北方向移动,跟强降水有直接的对应关系.(3)中尺度特征分析得出此次降雨过程涡旋状云团特征明显,降雨多表现为层状云与积状云混合回波.(4)风廓线雷达反演的热成风温度平流变化,大气折射率常数大值中心以及SWAP的强对流云团的外推路径预报对定位局地强降水发生位置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
-
崔恒立;
王东仙;
何玮龙
-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场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逐小时降水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雷达以及风廓线雷达资料,用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从不同尺度对2013年影响湖北荆门地区的一次江淮气旋暴雨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大尺度背景分析得出此次暴雨过程是由于中高纬高原槽东移,槽前正涡度平流作用使得低层西南涡加强,低层减压形成江淮气旋;强降雨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段,与西南涡加强东移和江淮气旋生成有很好的对应.(2)诊断500hpa垂直速度表明,强上升运动区的移动方向与雨带移动方向-致;水汽通量辐合中心区发展并向东北方向移动,跟强降水有直接的对应关系.(3)中尺度特征分析得出此次降雨过程涡旋状云团特征明显,降雨多表现为层状云与积状云混合回波.(4)风廓线雷达反演的热成风温度平流变化,大气折射率常数大值中心以及SWAP的强对流云团的外推路径预报对定位局地强降水发生位置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