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
假山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1093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中国文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76篇;相关期刊346种,包括青少年日记、花卉、现代园艺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等;假山的相关文献由151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青萍、丁明静、李悦等。
假山
-研究学者
- 张青萍
- 丁明静
- 李悦
- 姚有君
- 董文新
- 丁明亮
- 王欣雨
- 苏克非
- 马朝宇
- 韩里
- 王蒙
- 于海洋
- 刘洋洋
- 史琦
- 朱春平
- 贾珺
- 陈质毅
- 仇青
- 卜复鸣
- 吴朝强
- 邢义志
- 邵玥
- 郑婕
- 郑鑫林
- 任亚可
- 余枫
- 刘伟
- 刘志红
- 姚松
- 姚洪涛
- 宋鹏昊
- 崔荣兵
- 应嘉骏
- 张俊
- 张晶晶
- 张炳泉
- 彭博
- 徐建峰
- 戚晓平
- 李伟
- 王劲松
- 王昂昂
- 白学永
- 肖国胜
- 胡青
- 苏园园
- 范旭红
- 许生军
- 谢应江
- 陆超
-
-
沙子
-
-
摘要:
近日机缘巧合,去了郊区一位画家的园子。来之前朋友介绍说他的住所很值得一看,到了果真是一派中国古典园林味道。园子不大,但是有曲折的小路,有种着荷的池塘,园角借势而起的假山上有石碑有草亭。继续深入园子,一只大白鹅振翅嘎嘎大叫,使我们不敢多做停留,直接登堂入室。
-
-
王磊
-
-
摘要:
徐州潜园是清朝同治年间王琴九所建,他目睹官场险恶后有退隐之意,故将这座园子命名为“潜园”。如今的潜园经过改造和再建,已成为江苏省徐州市独具特色的私家园林宴。初进潜园大门,屏风、石刻、曲桥、流水等充满意境的景致将人的思绪猛然间拉到了一个宁静的世界。果树高低成趣、奇石左右为邻、假山流水淙淙而下,抚面的微风、悦耳的古琴音,无一不彰显着这座园林闹中取静、静中生慧的美丽。
-
-
马涛;
陈明鑫;
刘玉华
-
-
摘要:
文章从传统园林的研究手法入手,结合现代外部空间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手段和表现手法,对假山的有关理论进行有效梳理。通过辨析游观型假山与静观型假山的区别,总结其所对应产生的“园在山中”与“山在园中”两种风格的营构理论,论证可行的假山营建手法。希望能够发掘叠山艺术的文化内涵,延续历史风格,集成和发扬文化遗产,为现代园林叠造具有针对性风格的假山提供理论依据。
-
-
孙思龙
-
-
摘要:
赏析:琅琊园既有北方园林的粗犷雄浑、磅礴气势,又有江南园林的优美隽永、叠山理水,咫尺园林浓缩大千万象。古松、奇石顾盼生辉,亭台阡陌,幽古生情。置身其中,移步换景,亭台楼阁、长廊飞檐、奇石古松鳞次栉比,星罗棋布,树石争辉,曲水流觞,如中国古典山水长卷,典雅生香,宛如仙境。
-
-
沈实现
-
-
摘要:
塘池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组成元素,自然式塘池又是中小尺度山水造园中最普遍的水系形态。以当代叠山大师方惠的造园作品为例,系统讨论中小尺度造园中自然式塘池与假山的关系。方惠认为中小尺度的园林可以把园看作是"山中之园",而塘池则可视作"山中之水"。在此前提下,文章提出塘池理水在"以山定水""以池承山""山水互成""山之余脉""水之余音"5个层面的构思和工艺。"以山定水"是由山的姿态和尺度决定水的形态和大小;"以池承山"是施工过程中先做旱池再叠假山;"山水互成"是以水体现山的深厚和高远;"山之余脉"是把塘池的驳岸视作山的余脉来营造;"水之余音"是把园林水系与音乐相联系,把塘池看作整个乐章的余音来处理。
-
-
张青萍;
潘犇;
魏天恒;
董芊里
-
-
摘要:
假山优劣之评判多依据古今书籍观点及现存假山遗迹,缺少对当代叠山匠人实践及观点的参考,故对叠山匠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方惠进行特约访谈。访谈中,方惠以其亲身经验就石与山的区别、假山的功能、计成与张南垣的叠山特点、土石山的优势、绘画与叠山的关系、能主之人等若干问题发表看法,阐释其自创叠山方法"取阴",并提出了辨别假山好坏当首看叠山技法之基础——"拼整"的观点。其观点按学术评价标准评判兴许尚存瑕疵,但仍可作为未来假山优劣判别之考据。正如朱光亚先生评价所言:"方惠老师的理论源于反复实践,于困难中打磨提炼,虽尚存片面性,但真知灼见,传递的是最朴素的真理。"
-
-
黄华君
-
-
摘要:
本项目位于山东潍坊桃李春风,笔者主要负责营造中央展示区假山部分,营造总面积约100 m2,假山营造用石约750 t。设计师将假山与建筑、植物、水体等元素融合,创造丰富游观体验,使观者感受入真山之境。1立意好的假山营造,置身其中应有山水画境之感。该假山作品追求“瑶琳仙境”的氛围意向,通过营造假山的丰富层次和空间,形成平远、深远、高远的“三远”境界感受。设计师一直追求和坚持通过多样的营造手法,让观赏者产生犹入真山的体验感。
-
-
周俭;
韦笑笑
-
-
摘要:
在传统园林营造中,建筑与假山的关系是基本问题之一。讨论建筑与假山的3组概念和关系:首先,讨论园林中居住的概念,并将之细分为山居与房居、可居与宜居的关联与差异;其次,分析如何在建筑与假山的布局与营造中构建“房在山中”的情境和氛围;最后,在“以少胜多”的叠山方式中,讨论如何运用墙、廊、亭、梯等建筑元素,为假山衬形造势,获得更佳的效果。
-
-
孙锦;
张万荣;
王欣
-
-
摘要: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从“点—线—面”三个角度对宁波天一阁南北园假山空间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孔洞空间的空间特性;划分拓扑空间,建立了空间结构模型,探析了其路径空间的曲折变化;利用Depthmap软件对可视层与可行层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了其空间逻辑;最后对比了空间句法和传统空间分析法,探讨了空间句法应用于假山空间研究的优越性。研究发现,空间句法理论可以应用于小型庭院假山空间研究,且多状孔洞、迷宫式路径和有序的开合空间是形成天一阁假山空间趣味性和独特性的主要因素。
-
-
计恩法
-
-
摘要: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中,通常会通过建设假山景观工程,让整个园林空间更具有层次感,同时该过程也可以和整个园林景观内部的景观系统进行有效连接,从而让园林绿化景观具有更高的丰富程度.基于对园林绿化假山景观工程施工技术内容的分析,本文探讨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对相关技术的使用方法,从而让园林绿化假山景观工程的施工技术可以得到保障.
-
-
李凌云;
张亮
-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
| 2011年
-
摘要:
借助心理实验的SD法——语意学解析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提出了一种传统假山环境评价的实态调查方法,使对假山的评价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及定量分析成为可能.基本归纳出SD法的操作要点,提出了结合中国传统品评假山理论的评价尺度的设定原则、评价操作的程序及样表,为今后更加科学地评价掇山理石提供了一个较为基础的技术手段.SD法,在景观评价量化中运用于目标的确定,性质规模的确定,内外部条件的调查-社会调查、自然环境、景观、空间物理心理的分析,空间的构想-动线、空间比例、形式等的设定等环节,将只限于语言模糊评价的置石掇山进行更为科学的理论和研究。
-
-
鲍沁星;
张敏霞
-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会》
| 2012年
-
摘要:
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南宋恭圣仁烈杨皇后宅院遗址,是至今发现最为完好的南宋园林遗址,对研究南宋园林具有极高的价值.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南宋杭州恭圣仁烈杨皇后宅院园林遗址进行进一步的考证和研究.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庭院遗址所用营造尺的研究、遗址的建造年代的考证,以及对遗址中方池与假山的特点的分析探讨,总结出了遗址中可能存在风水因素,宋代园林中风水文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