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传统园林

传统园林

传统园林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62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工艺美术、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7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56836篇;相关期刊250种,包括风景名胜、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艺术科技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暨中国民族及传统村落保护与建设峰会、2015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等;传统园林的相关文献由828位作者贡献,包括田朝阳、刘路祥、田芃等。

传统园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97 占比:1.04%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56836 占比:98.92%

总计:57457篇

传统园林—发文趋势图

传统园林

-研究学者

  • 田朝阳
  • 刘路祥
  • 田芃
  • 况平
  • 金云峰
  • 陈晶晶
  • 任耀飞
  • 古建园林技术编辑部
  • 吕桂菊
  • 吴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谭立; 钟誉嘉; 林箐
    • 摘要: 北宋时期的洋县又称洋州,历史上曾有包括洋州三十景在内的丰富景观营建记载,在其所在的汉中盆地乃至西北地区都独具特色。然而在战乱和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这些景观几乎都遭到破坏乃至消失,洋县古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积淀也逐渐失色。文章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复原了以北宋、清朝两个典型历史阶段的古城景观营造内容和空间布局,从水景营造、视线组织和文化内涵三方面总结其特征和内在驱动因素,为洋州古城景观的保护发展提出建议。
    • 董继波
    • 摘要: 新中式作为一种具有传统特色的住区景观设计风格,是当代人对住区空间景观需求的体现。在对社会背景有详尽了解的基础上,认知新中式的设计原则,以星港·尚荣府景观设计项目为例,从项目概况、总体设计、细部设计3方面对新中式景观设计进行了阐述与分析,从而为今后新中式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参考与例证。
    • 张志强; 郑曦
    • 摘要: 画意追求是明清园林叠山的重要倾向,并且影响了叠山实践。以山水画中的皴法为切入点,在结合相关的造园和画论史料的基础上,开展了明清园林叠山与山水画皴法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明清园林叠山对于皴法的借鉴和山水画皴法的总结联系密切,由于受到绘画上复古求源的社会文艺思潮影响,叠山有了对历代各种皴法借鉴的可能,这在明清以前较为少见;2)借鉴皴法成为画意叠山实践的重要方法,以致在叠山的每个重要环节均出现了以皴法为指导的具体叠山理法;3)明清时期在对山水画和叠山的品评上也出现了趋同的现象,是否拥有皴法画意是叠山作品重要的评价和欣赏标准。对于叠山和山水画皴法的比较分析,为当代叠山实践中利用传统山水画皴法提供参考,同时对进一步发掘明清画意叠山的价值有所启示。
    • 陈剑鹰; 常宝亮; 屠旻琛; 郭奂; 吴春满; 徐迎春; 金奇江; 王彦杰
    • 摘要: 为探讨传统园林中廊空间的实用功能对游人游园的切实作用,通过对传统园林廊空间特征的量化研究,探寻廊在传统园林中发挥的效能。从廊的体量及在游线中占比、廊的实用功能和廊的景观空间功能3方面入手研究廊的实用功能。对廊空间体量、"游赏性—实用性"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发现:今瞻园中廊的总长度占总游线长度的49.7%;连接驻点数量占全园的81.8%,相比于古瞻园显著提高了炎热天气与阴雨天气游园的游园体验,极大的发挥了廊的实用功能;廊结构营造出的框景、步移景移等效果,显著提高了游人的观景体验。结果表明在传统园林中廊的实用功能主要发挥3方面作用:串联游线提供停驻点;提供遮雨遮阳的实际功能;形成特有的景观空间形式。该研究对古典园林游线研究及现代园林中廊的实际应用具有参考意义。
    • 南宇川; 徐杨; 吕立丰
    • 摘要: 本文基于某社区民宅项目课题设计,引入“类型学”设计方法,将场地环境和传统园林精华以“类型共生”的设计理念进行研究;从城市介入、建筑设计、园林景观三个维度进行解析,探究社区民宅设计方法。
    • 莫长斌; 冯延锋; 覃婧
    • 摘要: 广西东接广东,自古以“两广”并称,广西古典园林作为以广东园林为代表的岭南园林的一个重要分支,却历来存在相关历史理论研究较弱、研究重视度严重不足的境况,表现在系统梳理广西园林理论论著较少,广西古典园林对世人的存在感较弱等。本研究整理了部分研究成果,并对各园林分类的代表遗存园林进行分析,试图探寻总结桂派古典园林营造特色,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该领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朱祥明; 刘晓嫣
    • 摘要: 为弘扬中国园林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思想,彰显园林北雄南秀的景观特征和艺术精粹,传承发展中华造园经验与智慧,构建首座中国园林文化室外大讲堂,清音园作为悦容公园大师园之一,设计秉承“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哲学思想,聚焦空间营造、寓意呈景,运用中国画卷独特的叙事方式,结合现代美好生活的公共服务需求,绘就《山水清音图》,并总结提炼《清音园记》六法四式,探索江南传统园林的现代演绎和新时代高质量公共空间营造示范思路,以求突破传统,顺应时代,开启谱写中国园林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 崔二娟
    • 摘要: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园林建筑中体现着书法美、绘画美、哲学美、诗意美,园林建筑中的各种常用意象都各具深意,反过来,绘画、小说、诗、词、歌、赋、戏曲中也都有园林的意象存在。园林的建筑中渗透着传统文化的各种元素,传统文化中也能看到园林建筑的相关内容,因此,分析传统建筑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张青萍; 潘犇; 魏天恒; 董芊里
    • 摘要: 假山优劣之评判多依据古今书籍观点及现存假山遗迹,缺少对当代叠山匠人实践及观点的参考,故对叠山匠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方惠进行特约访谈。访谈中,方惠以其亲身经验就石与山的区别、假山的功能、计成与张南垣的叠山特点、土石山的优势、绘画与叠山的关系、能主之人等若干问题发表看法,阐释其自创叠山方法"取阴",并提出了辨别假山好坏当首看叠山技法之基础——"拼整"的观点。其观点按学术评价标准评判兴许尚存瑕疵,但仍可作为未来假山优劣判别之考据。正如朱光亚先生评价所言:"方惠老师的理论源于反复实践,于困难中打磨提炼,虽尚存片面性,但真知灼见,传递的是最朴素的真理。"
    • 李子怡; 王晓晓; 王冰冰; 李成
    • 摘要: 传统园林是中国园林发展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文化和艺术价值极大,因此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对现代园林的发展与建设有较大的借鉴与指导作用。遐园作为山东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园林,体现了济南的地域、文化特征和造园特点。文章分析传统园林现状,研究遐园的空间布局特色,总结基于时代发展的遐园传统园林景观优化策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