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改性
磷改性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7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39188篇;相关期刊32种,包括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石化技术与应用、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化工学会2010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第十七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2005年中国石油炼制技术大会等;磷改性的相关文献由696位作者贡献,包括关炽昌、刘涛、舒兴田等。
磷改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9188篇
占比:99.94%
总计:139274篇
磷改性
-研究学者
- 关炽昌
- 刘涛
- 舒兴田
- D.米诺克斯
- J-P.达思
- N.内斯特伦科
- 欧阳颖
- 罗一斌
- C.亚当
- 王成强
- S·J·麦卡锡
- 张凤美
- 李垠龙
- 邢恩会
- B·瓦尔德鲁普
- 李小年
- 王海彦
- K·J·希基
- N·库尔卡尼
- P·哈维
- S.范唐克
- T·W·比特尔
- 丰枫
- 于心玉
- 倪向前
- 冯振龙
- 卢春山
- 孙晓丹
- 尼科莱·尼斯特伦科
- 崔捀求
- 崔春求
- 张信伟
- 张喜文
- 张群峰
- 张舒冬
- 张金利
- 德尔芬·米诺克斯
- 慕旭宏
- 施岩
- 李杰
- 李韡
- 桑德·范唐克
- 沃尔特·沃梅伦
- 王志光
- 王梦君
- 石文记
- 马磊
- 高雄厚
- 魏胜华
- 齐亚妮
-
-
苏蛟蛟;
徐文鹏;
韩丽;
芦天亮;
徐军
-
-
摘要:
采用等体积浸渍的方法对HZSM-5分子筛进行磷改性。通过将磷改性前后的HZSM-5分别与SAPO-34分子筛通过机械混合法和水热晶化法制备成复合分子筛,分别用XRD、SEM、FTIR、NH_(3)-TPD、BET等手段对分子筛样品的物化性质、酸性和孔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对比分析了磷改性和复合分子筛的两种制备方法对甲醇制丙烯(MTP)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改性HZSM-5分子筛的强酸强度和数量明显下降,丙烯选择性也得到了提升。而分子筛的机械混合改变了催化剂的酸性和孔结构,使得其在MTP反应中有较高的丙烯选择性和较长的催化寿命。在磷改性后的HZSM-5与SAPO-34分子筛机械混合得到的S/PZ-M分子筛上,MTP反应结果表明,反应进行30 h时,丙烯的选择性高达51.34%,丙烯/乙烯比为3.93。
-
-
侯硕旻;
郭静静;
路瑞玲;
田雨瑶;
李雪礼;
张琰图
-
-
摘要:
ZSM-5分子筛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择型性,常被作为催化剂或助剂活性组分广泛应用于丙烯生产过程,但其在高温水热反应过程中存在易失活的问题。使用磷元素对ZSM-5分子筛进行改性能够有效改善其酸性并提高其水热稳定性,进而减少催化剂的失活。综述了磷改性ZSM-5分子筛机理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改性方法、改性磷质量分数和分子筛硅铝比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并介绍了磷和金属元素复合改性作用的研究现状。对磷改性ZSM-5分子筛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磷与ZSM-5分子筛的具体作用机制和磷与金属元素复合改性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
-
葛启隆;
田琦;
丰开庆;
汪素芳;
侯瑞
-
-
摘要:
针对盐碱地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且保肥能力差等问题,采用磷酸浸渍-水热法制备了菜花叶生物炭(CLH)和香蕉皮生物炭(BPH),分析了不同水热温度(120、160、200、240°C)对合成生物炭特性和其中磷组分含量的影响;同时,采用碱熔-水热法将煤矸石合成沸石(ZL),然后通过土壤培养试验及磷释放动力学试验,将生物炭单施及与合成沸石配施,研究其对土壤有效磷释放的影响与缓释机理.结果表明:水热温度为200°C时,合成的菜花叶生物炭(CLH200)与香蕉皮生物炭(BPH200)表面含磷与含氧官能团量较高,且铁/铝结合磷含量最高,分别占CLH200与BPH200中总磷的36.58%、31.15%.土壤培养120 d,与单施化肥和单施CLH200相比,CLH200与ZL配施(CLH200+ZL)处理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45.72%和19.64%,BPH200与ZL配施(BPH200+ZL)处理下分别提高了32.25%和12.13%.此外,BPH200+ZL与CLH200+ZL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及脱氢酶活性.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发现,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曲线与CLH200和BPH200处理下试验测定值的相关性良好,而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曲线与CLH200+ZL和BPH200+ZL处理下试验测定值的相关性良好,两种改良剂配施后有效磷的释放主要通过离子交换进行,且扩散过程是磷释放的限制步骤.研究显示,磷改性生物炭与煤矸石基沸石配施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特性,而且有助于土壤有效磷缓释,满足植物生长对有效磷养分的长期需求.
-
-
侯硕旻;
段宏昌;
郭静静;
轩晓蝶;
毛佳薇;
李雪礼;
张琰图
-
-
摘要:
对催化裂化(FCC)催化剂助剂进行功能改性是提高丙烯产量、助力炼油厂转型升级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制备了经过碱处理和不同含量磷改性的ZSM-5分子筛[x P A ZSM-5,x表示分子筛磷负载量(以P_(2)O_(5)质量分数计),%],将其用于FCC增产丙烯。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31 P固体核磁共振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方法对改性样品的结构、酸性和磷存在形态进行表征,并对其在FCC过程中增产丙烯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改性后ZSM-5作用下的丙烯收率均优于改性前ZSM-5分子筛,这与孔体积减小和酸度变化有关。在测试的助剂中,8.0P A ZSM-5样品的催化性能最好,丙烯收率为8.62%。对磷与ZSM-5分子筛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表明,磷能与骨架铝和非骨架铝相互作用形成AlPO 4物种,并在磷改性分子筛表面检测到了AlPO 4物种。
-
-
忻睦迪;
邢恩会
-
-
摘要:
以三甲基膦(TMP)为前体对ZSM-5分子筛进行磷改性,以提升其水热稳定性,然后再分别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引入Ga2O3或ZnO,制备得到磷和金属氧化物复合改性的ZSM-5分子筛.利用X射线衍射(XRD)、固体核磁(MAS NMR)、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以及吡啶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Py-FTIR)等表征手段系统地研究了磷和金属氧化物复合改性对ZSM-5分子筛的物化性质、P和Al相互作用以及酸性的影响.并以正十四烷裂解为探针反应,研究磷和金属氧化物复合改性对ZSM-5分子筛催化裂解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三甲基膦为前体对ZSM-5分子筛改性,再引入金属氧化物的复合改性方式制备的催化裂解催化剂不仅具有较高的酸性保留度,具有较高的催化裂解活性,也同时保留了金属氧化物中心的脱氢作用,从而提升了C2=~C4=收率及选择性,同时降低了积炭的生成.
-
-
王文静;
李新;
郭振莲;
陈春雨;
张凤岐
-
-
摘要: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系列磷改性的HZSM-5分子筛,利用X射线衍射、N2物理吸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NH3程序升温脱附、吡啶吸附的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并考察了不同磷含量的HZSM-5分子筛的结构、酸性及其在加氢蜡油裂化方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磷含量的增加,其B酸性位减少,孔容及比表面积均有所降低.由于强B酸性位的降低抑制了氢转移反应,因此轻烯烃的选择性提高.因改性后的HZSM-5分子筛孔道堵塞,随着磷含量的增加,其活性降低明显,从而使丙烯收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磷质量分数为5%时,丙烯收率最高可达5.9%.在多产丙烯助剂开发过程中,考查合适的磷含量尤为重要.
-
-
杨加义;
邢爱华;
袁德林;
尚蕴山;
王峰
-
-
摘要:
为提升甲醇转化制丙烯(MTP)催化剂活性,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对ZSM-5分子筛催化剂进行磷改性,考察了分子筛先磷改性再成型和分子筛先成型再磷改性两种改性工艺对MTP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堆密度分析仪、ICP-OES和NH3-TPD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磷改性可以调变催化剂的酸性质,主要降低强酸中心的酸密度,其中分子筛先磷改性再成型方法对强酸中心的抑制效果更显著.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对比两种工艺制备的MTP催化剂催化性能,发现两种制备工艺均是磷用量为0.50%的催化剂显示出较好的活性、稳定性和最佳的丙烯和丁烯选择性,但在相同改性磷用量(0.50%)下,分子筛先磷改性再成型所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性能更加优异,单程寿命达到135 h,丙烯选择性54.2%,丁烯选择性27.8%.
-
-
王园园;
宋华;
孙兴龙;
苑丹丹;
王雪芹
-
-
摘要:
分别以磷酸(PA)、磷酸氢二铵(DHP)、磷酸二氢铵(ADP)为磷源,对n(Si)(Al)为25的Hβ分子筛进行磷改性,采用SEM、XRD、FT-IR、BET和Py-IR等对催化剂样品进行表征,考察不同P2O5/Hβ催化剂对甲苯与叔丁醇烷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改性Hβ相比,不同磷源磷改性的P2 O5/Hβ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对位选择性明显增加,P2O5/Hβ(ADP)催化效果最好.随P2O5负载量的增加,P2O5/Hβ(ADP)晶体结构变化不大,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逐渐降低,B酸量增加,L酸量减少.当采用负载量为15% 的P2O5/Hβ(ADP)为催化剂时,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甲苯转化率为73.7%,对叔丁基甲苯(PTBT)的选择性为81.1%.该结果为用于芳烃侧链烷基化反应的分子筛催化剂的设计及制备提供思路.
-
-
王天昀;
段宏昌;
杨一青;
高雄厚;
杜正银
-
-
摘要:
以磷元素为改性剂,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对流化催化裂化(FCC)催化剂进行改性,考察了磷酸盐种类、浸渍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FCC催化剂磨损指数影响,确定了最佳改性工艺条件,并将磷改性催化剂进行ACE评价.结果 表明:4种磷酸盐改性FCC催化剂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磨损性能,磷浸渍量越多,催化剂磨损指数越低;随焙烧温度的升高,磷酸铵改性催化剂(Cat-B-P-3.2)磨损指数先减小后增大;随着焙烧时间的延长,Cat-B-P-3.2催化剂的磨损指数下降,在550°C下焙烧2.0 h后,Cat-B-P-3.2催化剂的性能较佳;以P2 O5质量分数1.0%的磷酸铵浸渍的改性FCC催化剂与标准催化剂相比,其产物中焦炭和干气分别降低0.72,0.10个百分点,汽油收率增加0.91个百分点.
-
-
李风旭;
李明丰;
褚阳;
陈吉祥
-
-
摘要:
采用P对NiMo/γ-Al2 O3硫化物催化剂进行改性,研究P与金属组分浸渍次序对催化剂结构和硫醚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改性通过抑制金属组分与γ-Al2 O3间相互作用促进金属组分硫化、增加催化剂表面金属位数量,同时P改性也提高了催化剂表面酸量.P改性前后硫化物催化剂中均形成了Ni3 S2物相,但未检测到MoS2物相.先浸渍及后浸渍P组分均提高了催化剂硫醚化性能;P物种和金属组分共浸渍制备催化剂利于异戊二烯选择加氢生成异戊烯.此外,P改性催化剂酸量增加促进了烯烃聚合.总体而言,先浸渍Ni-Mo组分后浸渍P组分所制备的硫化物催化剂性能较佳.
-
-
-
-
-
-
李剑;
张建国
- 《中国化工学会2010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研究了石脑油催化裂解制丙烯反应,考察了反应条件对石脑油催化裂解制丙烯工艺影响,得出适宜的反应条件为:650°C、反应空速4 h-1、水油体积比0.75、0.2MPa。此时丙烯、双烯收率分别为22.“%,40.28%。对HZSM-5进行磷改性,在700°C、空速2 h-1的条件下对其进行水热处理1 h,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和催化剂寿命大大提高。FTIR表征显示,HZSM-5分子筛经负载磷和水热处理后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变其表面酸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