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磁性纳米颗粒

磁性纳米颗粒

磁性纳米颗粒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738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8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368637篇;相关期刊189种,包括生物技术通讯、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201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国海洋学会第七届海洋青年科学家论坛暨首届海水淡化与膜技术研究青年科学家论坛等;磁性纳米颗粒的相关文献由216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宇、顾宁、杜娟等。

磁性纳米颗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8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3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68637 占比:99.92%

总计:368943篇

磁性纳米颗粒—发文趋势图

磁性纳米颗粒

-研究学者

  • 张宇
  • 顾宁
  • 杜娟
  • 边宝茹
  • 冷哲
  • 刘会洲
  • 史向阳
  • 宋付权
  • 张伟
  • 樊海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青桥; 郝博雅; 刘文昊; 童元建; 周航; 刘健; 许海燕
    • 摘要: 目的构建碳纤维/磁性纳米颗粒/高分子共轴纤维复合支架,研究支架的微观形貌及理化性质,初步评价支架对成纤维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采用共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薄膜,芯层为聚乳酸,壳层为明胶,各层均含有Fe_(3)O_(4)纳米颗粒,在薄膜层中间加入碳纤维,得到复合支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电纺丝纤维及碳纤维的微观结构,使用四探针测试仪、震荡样品磁强计、电子万能试验机和差示扫描量热仪检测支架的电导率、磁滞回线、弹性模量和热行为。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成纤维细胞形貌,利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评价细胞活性。结果电纺丝纤维呈无规缠结状态,碳纤维均匀散布在电纺丝薄膜上。Fe_(3)O_(4)纳米颗粒和碳纤维的加入均提高了复合纤维薄膜的电传导性和弹性模量,Fe_(3)O_(4)纳米颗粒还赋予复合薄膜以超顺磁响应性。细胞在支架上能正常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复合支架上细胞的骨架蛋白F-act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骨架纤维更具张力。结论复合支架获得了超顺磁响应性和导电性,并可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
    • 王理想; 冯菊红; 张朵朵; 陈雅婷; 盛余豪; 汪涛; 胡学雷
    • 摘要: 基于二氧化硅包覆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磺酸-磷钨酸型双杂化催化剂,通过FTIR、XRD、SEM等对其进行表征,将该催化剂用于催化二氢吡喃并[2,3-c]吡唑类化合物的多组分合成,并优化了合成条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乙醇-水(1∶1,体积比)为反应溶剂、反应温度为50°C、催化剂用量为50 mg、反应时间为20 min的最佳条件下,6-氨基-4-苯基-3-甲基-2,4-二氢吡喃并[2,3-c]吡唑-5-腈收率可达92%。此外,该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后,催化活性并没有明显损失。
    • 李宛如; 陈光锋; 杨婷; 胡司琦; 杨远; 马晓莉; 张勇
    • 摘要: 【目的】制备^(68)Ga标记的磁性锰铁氧纳米颗粒PET/MRI双模态显像探针,考察其作为前列腺癌显像新型分子探针的可能。【方法】以超顺磁锰铁氧纳米粒子为核心,利用成纤维激活蛋白抑制剂和羟基琥珀酰亚胺-四氮杂环十二烷四乙酸(DOTA)修饰,螯合正电子放射性核素^(68)Ga,制备出纳米探针^(68)Ga-DOTA-UMFNPs-FAPI-04。对纳米探针进行基本表征,分析其细胞毒性、放射化学纯度和稳定性。观察纳米探针在正常小鼠的体内分布和对荷瘤鼠的MRI显像效果。【结果】经纯化后,^(68)Ga-DOTA-UMFNPs-FAPI-04放化纯为94%,稳定性良好。MRI T2测试显示其T2弛豫率约为39.02 mmol^(-1)·s^(-1)。正常鼠体内分布显示,^(68)Ga-DOTA-UMFNPs-FAPI-04在肝脏、脾脏的放射性摄取较高。MRI显像显示,荷瘤鼠经尾静脉注射纳米探针后30 min,肿瘤部位可观察到摄取。【结论】成功构建PET/MRI双模态显像探针^(68)Ga-DOTA-UMFNPs-FAPI-04,具有MRI T2造影剂特性,对小鼠前列腺肿瘤MRI显像良好,具备PET显像潜力。该研究为构建前列腺癌多模态成像探针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 祝启张; 刘莉彬; 胡珊; 韩孟婷; 邓辉
    • 摘要: 研究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固定木瓜蛋白酶对木瓜蛋白酶酶活的影响。以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为固定材料对木瓜蛋白酶进行了固定,对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固定的木瓜蛋白酶的最适温度、最适温度下热稳定性及各种固定方式固定的木瓜蛋白酶的酶活保留率进行探究,并将固定和游离的木瓜蛋白酶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65°C,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固定的木瓜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75°C,游离的木瓜蛋白酶比用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固定的木瓜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下降了10°C,用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固定的木瓜蛋白酶在最适温度下的热稳定性也取得相应的改善,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固定的木瓜蛋白酶的酶活保留率为42.86%;海藻酸钠固定木瓜蛋白酶的酶活保留率为52.61%;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协同海藻酸钠固定的木瓜蛋白酶的酶活保留率为69.44%。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是一种非常好的蛋白酶固定化载体,有利于使用后的回收再利用。
    • 黄自立; 胡悦莉; 刘静; 吴仪; 赵劲一; 刘睿; 吕弋
    • 摘要: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spICP-MS)的计数策略,用于癌胚抗原(CEA)的灵敏检测。该策略采用50 nm的金纳米颗粒(AuNPs)作为免疫识别和单颗粒计数的探针,以磁性纳米颗粒(MBs)作为免疫识别的捕获中心,基于夹心免疫反应,应用抗体标记的MBs捕获CEA和AuNPs探针。通过磁铁分离后,捕获有AuNPs的MBs在离心管底部富集,而上清液中剩余的AuNPs探针通过spICP-MS进行计数。样品中的CEA越多,在MBs表面捕获的AuNPs探针越多,而在上清液中未被捕获的残留AuNPs探针数量则越少。实验分别对免疫分析中MBs的用量和样品检测之前的稀释倍数进行优化。在最佳条件下,该策略对CEA的检测提供了3个数量级的线性范围(0.05~20 ng/mL,r^(2)=0.997),检出限(LOD)低至0.017 ng/mL。该方法选择性良好,并成功应用于血清样品的分析,在癌症诊断中显示出巨大潜力。
    • 刘浩; 欧阳敬禹; 刘恋; 樊世萌; 尤祥宇; 李玲玲; 苏江涛
    • 摘要: 一锅法合成氨基化磁性纳米颗粒Fe_(3)O_(4)@NH_(2),与对甲酰基苯硼酸(FPBA)反应嫁接硼酸官能团,通过硼酸基与模板唾液酸Neu5Ac分子上的顺式二醇共价反应,将Neu5Ac定向固定于磁性纳米颗粒。以多巴胺(DA)及3-氨基苯硼酸(3-APBA)为功能单体,自聚合反应形成共聚壳层包覆在磁性纳米颗粒的表面,制备得Neu5Ac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Neu5Ac-MMIPs)。通过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对其形态及结构进行表征,并评价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Neu5Ac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Neu5Ac具有较好的吸附量、印迹效率、特异性等优点。通过对Neu5Ac至少5次吸附-洗脱的循环实验表明,MMIPs具有较好的重复再利用能力。
    • 李祥; 王晶; 李兴华; 朱秀红; 冯娟; 彭勇
    • 摘要: 本文将单分散且尺寸可控的ZnFe_(2)O_(4) 磁性纳米颗粒均匀分散于二维SnS_(2)纳米片;构建ZnFe_(2)O_(4) /SnS_(2)二元异质结。TEM结果显示,该方法制备的ZnFe_(2)O_(4) 磁性纳米颗粒尺寸较小,分布均匀,且颗粒没有发生团聚现象,平均尺寸为14 nm,在异质结复合材料中,ZnFe_(2)O_(4) 纳米颗粒分散性良好,均匀地负载在SnS_(2)的表面;ZnFe_(2)O_(4) 纳米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MS=71.20 emu/g,矫顽力HC=1.94 Oe;异质结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MS=13.60 emu/g。同时发现,将ZnFe_(2)O_(4) 磁性纳米颗粒应用于光催化领域,可以提高异质结的光催化性能,相比纯SnS_(2)而言,ZnFe_(2)O_(4) /SnS_(2)异质结的光催化降解的速率提高了1.8倍,在3 h内可以有效的降解87.5%的RhB水溶液;而且该催化剂的磁性还可以增强光催化剂的重复利用率,这对催化和能源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王琳; 刘容旭; 刘丹怡; 王语聪; 韩建春
    • 摘要: 设计具有高稳定性、选择性的酶-载体复合物是固定化酶领域的研究重点。本研究以环氧氯丙烷作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颗粒并涂覆壳聚糖,用以固定化纤维素酶。通过SEM扫描电镜、VSM磁强计、FTIR红外光谱对Fe_(3)O_(4)-壳聚糖磁性纳米颗粒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固定化纤维酶的表征及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制备的磁性纳米颗粒晶形完整,纤维素酶有效固定在Fe_(3)O_(4)-壳聚糖载体表面;固定化纤维素酶比游离纤维素酶具有更好的酸碱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固定化纤维素酶在pH 2~9范围内均有较好的活性,并且置于60和70°C条件下4 h后,仍然能保持将近50%的活性,经10次循环利用后,固定化纤维素酶仍然保持在52.6%的活性,说明Fe_(3)O_(4)-壳聚糖可作为固定纤维素酶的有效载体,为固定化酶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参考。
    • 王益祎; 朱华泽; 刘鑫鑫
    • 摘要: 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增加了纳米颗粒与人类和环境接触的可能,为生物和环境安全带来了风险。纳米颗粒会通过呼吸作用到达肺泡表面,因此探索纳米颗粒与肺表面活性膜中磷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利用Langmuir技术测绘了空气-水界面上油酸包覆的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OA-Fe_(3)O_(4)MNPs)与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DPPG)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表面压-平均分子面积(π-A)等温线、表面压-时间(Δπ-t)曲线、压缩-扩张曲线和振荡曲线,同时利用布鲁斯特角显微镜(BAM)实时监测DPPG单层膜的表面形貌特征。研究表明,当界面上DPPG分子数一定时,随着OA-Fe_(3)O_(4)MNPs浓度的增加,π-A等温线向分子面积增大的方向移动;高浓度的OA-Fe_(3)O_(4)MNPs易使DPPG分子与纳米颗粒形成复合体,致使单层膜的表面压显著升高,膜的压缩模量(Cs-1)显著降低;与纯DPPG单层膜相比,OA-Fe_(3)O_(4)MNPs的存在使得单层膜的表面压在1h内明显下降;OAFe_(3)O_(4)MNPs浓度增加后,DPPG单层膜的扩张曲线存在明显滞后现象;表面压为25mN/m时,DPPG单层膜对5%的正弦应变扰动具有非线性响应特征,OA-Fe_(3)O_(4)MNPs并未改变DPPG单层膜的粘弹性特征以及弛豫过程的时间尺度。BAM图像支持了Langmuir技术的研究结果。
    • 杨针; 张文智; 卢鹏
    • 摘要: 目的研究聚乙烯亚胺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PEI-SPIO)包裹的小干扰RNA(siRNA)在小鼠原位肝癌中的持续时间。方法利用稳定表达荧光素酶肝癌luc-hepa1-6细胞系在C57BL/6小鼠肝脏建立小鼠原位肝癌模型,在建立肝癌模型后第21天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观察小鼠肝脏组织中成瘤情况及肿瘤大小。在第21天尾静脉注射PEI-SPIO包裹的siRNA(Cy5荧光标记),分别在2、8、24 h通过LuminaⅡ活体成像监测siRNA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最后灌注取材取离体的肝癌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进行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肿瘤组织中的磁性纳米颗粒的情况。结果小动物活体成像显示小鼠原位肝癌建立,PEI-SPIO与Cy5-siRNA的复合物能够到达肿瘤并在肿瘤组织中持续聚集,并能明显延长siRNA在小鼠肿瘤中的滞留时间,肿瘤组织的普鲁士蓝染色证明PEI-SPIO包裹的siRNA能够进入小鼠原位肝癌中且能在肝癌中持续存在。结论PEI-SPIO包裹的siRNA能够到达肝癌并能延长其持续时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