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含量
碳含量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6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冶金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2篇、会议论文181篇、专利文献136988篇;相关期刊398种,包括生态学报、安徽农业科学、材料导报等;
相关会议155种,包括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第十三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2015年全国粉末冶金学术会议暨海峡两岸粉末冶金技术研讨会等;碳含量的相关文献由4258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木春、张文宣、李武森等。
碳含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6988篇
占比:99.37%
总计:137861篇
碳含量
-研究学者
- 周木春
- 张文宣
- 李武森
- 王利平
- 赵琦
- 辛煜
- 陈延如
- 陈文建
- 黄德胜
- 戈文荪
- 曾建华
- 杜利华
- 王建
- 蒋龙奎
- 陈永
- 陈炼
- 时凯华
- 李超
- 何浩
- 侯连华
- 廖军
- 曲选辉
- 李宁
- 李益民
- 范景莲
- 闫文德
- 刘超
- 尤文
- 张军
- 成会朝
- 易健宏
- 李冰
- 杨智
- 王京红
- 王伟
- 王军
- 刘中民
- 刘岩
- 卢艳蓉
- 孙健
- 廖相巍
- 张宇生
- 文玉华
- 李军
- 李波
- 林森虎
- 王丽娟
- 王斌
- 王鹏
- 田大伦
-
-
田朋;
李伟;
杨雨哲;
刘坤吉;
徐前进;
宁桂玲
-
-
摘要:
采用异丙醇铝水解制备拟薄水铝石,考察用水量[n(水)∶n(异丙醇)为2∶1~4.5∶1]、水解时间(0~3 h)、干燥温度(75~120°C)、干燥时间(2~10 h)对拟薄水铝石碳含量、晶相、胶溶指数和水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条件的改变都会影响产物的碳含量,其中用水量影响最为明显。用水量不断增大,产物的结晶度提高,胶溶指数由2.3%增大到95%以上;延长水解时间有利于产物晶粒的生长和胶溶指数的提高(由35.4%增大到65%以上);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对产物的晶型和胶溶指数影响较小。此外,产物水化后胶溶指数均大幅度提高,水解过程用水量[n(水)∶n(异丙醇)]大于3∶1时,水化后胶溶指数均能达到99%以上,为异丙醇铝水解制备拟薄水铝石的工业化提供相应的研究基础。
-
-
张云鹏;
冯华;
郑海东
-
-
摘要:
介绍了采用红外线吸收法测定钨铁中碳含量的方法,确定了测定钨铁中碳含量的分析条件,包括样品称样量、助熔剂加入量、仪器参数等,并对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了实验。实验证明该方法简便、易操作,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生产实践。
-
-
盛华峰;
杜雨沙;
沈凯;
王丽;
陈希跑;
朱丽辉
-
-
摘要:
通过对316不锈钢、45#钢、W6Mo5Cr4V2高速钢3种不同类型的黑色金属进行电极清扫实验。实验分为A、B两组,分别代表清扫组和不清扫组,经过连续7次激发,B组碳含量的重复性和准确性都受到影响。使用ICP-OES、碳硫分析仪、激光粒度仪对附着于电极上的粉尘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数据说明了电极上粉尘的累积可能产生自吸收效应,又由于碳的电离电势较高且更容易发生团聚,从而导致碳含量结果偏低,影响碳含量的准确性。论证了火花直读光谱仪检测过程中电极清扫的重要性。
-
-
吴雄杰;
朱东波;
孙江波;
高龙美;
储雨;
程劲松;
谢爱迪
-
-
摘要:
采用含有51%的纳米硫酸钙(CaSO_(4))与聚乙烯(PE)为主要原料,通过熔融共挤制备了一种绿色低碳可降解的新型环保复合薄膜,并与同等碳酸钙(CaCO_(3))含量的PE/CaCO_(3)复合薄膜比较,研究高填充无机纳米聚烯烃复合软包装材料的应用性能。采用拉力试验机、高温凝胶色谱仪、氙灯日晒老化试验箱、总有机碳(TOC)分析仪等设备对其物理性能、卫生性能、降解性能、碳含量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PE/CaSO_(4)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优于同等含量的PE/CaCO_(3)复合薄膜,总迁移量(水、4%乙酸、20%乙醇、95%乙醇、异辛烷)、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未超出国家标准的限量要求,在加速老化条件下,其拉伸性能和重均分子量均能达到光降解塑料的要求,且其碳含量远较其他塑料薄膜要低。
-
-
王昭云;
杨建宽;
靳志力;
张姝;
姜景荣
-
-
摘要:
针对低碳钢冲压洗衣机箱体过程产生的开裂,采用金相和扫描电镜对开裂件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分析,并测试原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带钢已出现明显时效硬化,同时显微组织晶界处呈网状分布的渗碳体,使可移动位错密度大幅降低,严重恶化了带钢的加工性能,导致带钢在冲压过程中产生开裂。通过优化成分和工艺,降低钢中的碳含量、热轧卷取温度及镀锌退火温度,提升了带钢的抗时效能力,减少了沿晶界析出的渗碳体数量,冲压开裂问题得到解决。
-
-
郑文倩;
赵绥
-
-
摘要:
介绍了通过高频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硅氮合金中碳含量,分别对称样量、助熔剂的选择以及助熔剂的配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硅氮合金的称样量为0.0200g,纯铁0.50g,纯钨2.50 g时,测定效果最好,测定结果平均值为0.62%,精密度为0.76%,加标回收率在99.71%-102.64%之间。本论文提供了硅氮合金祥品的测量方法,解决了硅氮合金中碳含量的测定问题。
-
-
郭新营
-
-
摘要:
制备4种不同碳含量Ti(C,N)基金属陶瓷,通过碳分析仪、氧氮分析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维氏硬度测试仪等仪器检测Ti(C,N)基金属陶瓷的合金碳、氧、氮成分、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等,分析碳含量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含量增加,合金中氧含量降低,黏结相钴、镍中固溶的W、Mo、Ti含量降低,黑芯相减少,壳层灰色(Ti、W、Mo、Ta、Nb)C,N固溶环形相增多,比饱和磁化强度上升,硬度下降。碳含量也会对断裂韧性及TRS产生影响,其影响程度在合金碳质量分数为7.37%时达到峰值。
-
-
路璐;
刘妍;
薛艳红
-
-
摘要:
影响超低碳冲压产品性能的因素较多,文章摸索了不同强化元素含量、退火温度等参数及平整工序对冲压产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碳、锰、磷含量的增加,产品屈服强度呈上升趋势,且碳含量对不同厚度的产品影响程度存在差异;随着退火段温度升高,产品主要经历回复、再结晶形核、晶粒长大三个阶段;退火段钢带运行速度降低,抗拉强度随之降低。
-
-
陈鸣;
李青春;
刘伟;
常国威;
陈淑英
-
-
摘要:
纳米贝氏体钢作为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超高强韧性钢,具有高强度、延展性和断裂韧性。通过SEM、XRD和拉伸试验等方法,研究了碳含量对纳米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含量的增加,试验钢中块状残余奥氏体的含量随之增高,薄膜状残余奥氏体厚度变薄。薄膜状残余奥氏体含量越多,抗拉强度、延伸率和强塑积越好。
-
-
孙伟;
刘义;
曲国兴;
袁宁
-
-
摘要:
通过研究黄色指数仪的功能和不同碳含量催化剂的漫反射光谱,建立了用黄色指数仪测定不同催化剂中碳含量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黄色指数仪法测定催化剂碳含量-反射比的工作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测定结果的回收率大于99.7%,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5%。该法适用于甲醇制烯烃、催化裂化等化工装置中催化剂碳含量进行测定。
-
-
姚增远
- 《第十七届全国耐火材料青年学术报告会》
| 2020年
-
摘要:
本文采用不同碳含量的硅微粉作为高铝浇注料的基质,研究其对耐火高铝浇注料施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等加水量条件下,随着硅微粉中碳含量的增加,其流动性变差,施工性能下降;当硅微粉中碳含量大于1%(w)时,已不能很好满足高铝浇注料的施工性能要求.
-
-
CAO Guo-jun;
曹国君;
DING Jia-wei;
丁家伟;
DING Gang;
丁刚;
GUO Chang-qing;
郭长庆
- 《第十五届全国耐磨材料大会》
| 2018年
-
摘要:
介绍了Fe-Cr-B合金的碳、硼含量变化对复合轧辊复合界面显微组织的影响.运用光学显微镜、SEM、EDS和XRD观察和分析了复合界面的显微组织特征.结果表明:复合界面由三个亚区组成,即:靠近Fe-Cr-B合金包覆层区一侧的由树枝晶基体和在树枝晶基体之间分布的大量网状共晶硼化物组成的类Fe-Cr-B合金亚区、具有方向性的由极细珠光体和大量硬质相组成的复合界面以及靠近辊芯的由铁素体和细片状珠光体组成的类辊芯亚区组成.提高Fe-Cr-B合金的碳、硼含量会促进复合界面形成一条细长地、完整地和连续分布地条带状组织.碳含量增加会增加包覆层亚区中析出的硬质相的数量、辊芯亚区中珠光体团的数量;硼含量增加会细化包覆层亚区以及辊芯亚区的显微组织.
-
-
-
-
-
-
-
-
-
-
-
- 常州工学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7-05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类金刚石薄膜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制备高sp3碳碳键含量类金刚石薄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样品和磁铁的清洁处理;步骤二、通过磁控溅射制备氮掺杂类金刚石薄膜,将石墨靶材进行预溅射用于去除靶材表面杂质,预溅射时靶材和衬底之间的挡板保持关闭状态;预溅射的工艺条件为:溅射功率密度2W/cm2,溅射时间5分钟,溅射气体为高纯氩气,气体纯度为99.999%,氩气的流量为5~30sccm,溅射时的工艺真空度为0.5~5Pa;类金刚石薄膜沉积,此时靶材和衬底之间的挡板保持开启状态,类金刚石薄膜完成在衬底上的沉积过程;完成类金刚石薄膜沉积后,关闭磁控溅射的电源,关闭工艺气体流量阀,关闭靶材和衬底之间的挡板,关闭分子泵、真空泵。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