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碱化度

碱化度

碱化度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43882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土壤、农业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1年环境污染与大众健康学术会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09年年会等;碱化度的相关文献由314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兆军、岳钦艳、谢来苏等。

碱化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3882 占比:99.92%

总计:143990篇

碱化度—发文趋势图

碱化度

-研究学者

  • 孙兆军
  • 岳钦艳
  • 谢来苏
  • 高宝玉
  • 刘温霞
  • 栾兆坤
  • 张伟明
  • 方碧波
  • 杨军
  • 王东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辉; 罗丽澎; 刘常; 谭帅; 胡传旺
    • 摘要: 选取再生水原液及其稀释2,4,6倍作为灌溉水源,设置再生水单一灌溉(4种处理RW,RW-2,RW-4,RW-6)、再生水-蒸馏水交替灌溉(4种处理ARW,ARW-2,ARW-4,ARW-6)2种灌溉模式,以蒸馏水灌溉(CK)为对照,对红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CK处理比较,单一灌溉模式下各处理交换性K^(+),Na^(+),Mg^(2+)的累积含量分别平均提高了121.08%,520.65%和16.22%,且随着再生水稀释倍数增大呈减小趋势,这种趋势以交换性K^(+)表现最显著;再生水-蒸馏水交替灌溉模式下各处理交换性Na^(+),Mg^(2+)的累积含量分别平均提高了997.45%和18.89%,而交换性K^(+)没有累积现象.两种灌溉模式下各处理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均未显著高于CK(p>0.05).除了处理RW-4,RW-6的碱化度(ESP)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处理显著高于CK(p<0.05),且同一灌溉模式下ESP随稀释倍数增大而减小,同种水质交替灌溉下ESP均高于单一灌溉,表现出弱碱性或非碱性(ESP<10%).南方红壤地区采用再生水-蒸馏水交替灌溉将提高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潜在风险,而再生水单一灌溉可适度降低风险.
    • 王楠; 张鑫; 刘金华; 臧金宇; 赵兴敏; 王鸿斌; 赵兰坡
    • 摘要: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添加玉米秸秆和Al_(2)(SO_(4))_(3)对苏打盐碱土pH值、可溶性盐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旨在为盐碱土合理改良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加入玉米秸秆和Al_(2)(SO_(4))_(3)后,苏打盐碱土pH值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当Al_(2)(SO_(4))_(3)加入量为0%~0.8%时,随着Al_(2)(SO_(4))_(3)加入量的增加,苏打盐碱土pH值急剧下降,而当Al_(2)(SO_(4))_(3)加入量继续增加时,则pH值变化较缓慢。Al_(2)(SO_(4))_(3)加入量相同时,玉米秸秆的添加对降低苏打盐碱土的pH值具有略微促进的作用。在玉米秸秆和Al_(2)(SO_(4))_(3)的共同作用下,苏打盐碱土Na^(+)、K^(+)、Ca^(2+)和Mg^(2+)的含量均升高,而CO_(3)^(2-)和HCO_(3)^(-)的含量则随着玉米秸秆和Al_(2)(SO_(4))_(3)加入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玉米秸秆和Al_(2)(SO_(4))_(3)的加入使苏打盐碱土的阳离子交换量也有所增加,阳离子与土壤胶体上的Na^(+)进行置换,最终使苏打盐碱土碱化度下降。综合而言,试验条件下,15%玉米秸秆和0.8%Al_(2)(SO_(4))_(3)对苏打盐碱土的改良效果最佳。
    • 张克峰; 岳浩伟; 王珊; 李佳岷; 陈仪霖; 刘金虎; 马春晓
    • 摘要: 为探究新型钛铁复合药剂的微絮凝强化过滤性能,通过微絮凝滤柱模拟试验制备了聚合硫酸钛(PTS)、碱化度分别为0.5、0.75、1.0的钛铁复合药剂(PTFC),考察出水浊度、颗粒数、溶解性有机物、过滤周期等指标,对比分析不同药剂的助滤效能;结合有机物荧光特性、亲疏水性有机物去除情况,探究有机物去除机制。结果表明,紫外可见光谱及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发现PTFC中Fe和Ti产生了多种高聚态化合物,PTFCb0.75助滤剂对浊度、颗粒数、溶解性有机物等显示出高效的去除效果;通过LO-COD检测说明了PTFC能够很好地降解大分子有机物,吸附小分子有机物。
    • 周利颖; 李瑞平; 苗庆丰; 窦旭; 田峰; 于丹丹; 孙晨云
    • 摘要: 合理改良河套灌区紧邻排干沟盐碱地,能够有效促进灌区盐碱地生态修复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描述性统计与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河套灌区乌拉特灌域紧邻排干沟土壤盐碱化与肥力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属于重度氯化物型盐化土;Mg^2+为土壤盐化程度高的关键阳离子,Mg^2+含量过高减缓了Na+的吸收速度,加剧了土壤碱化进程。(2)0~40 cm土层土壤碱化度在13.0%~28.6%之间,土壤碱化度高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CaCO3不能阻止土壤吸附Na+,另一方面是因为土壤中Mg2+不能促进Na+吸附;土壤pH与碱化度、总碱度均存在正相关关系。(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将土壤含盐量、Cl^-、Ca^2+、Mg^2+、pH、总碱度和碱化度作为土壤盐渍化的主要特征因子。(4)研究区土壤钾素含量偏高,其他营养元素含量偏低。紧邻排干沟的土壤属于氯化物盐化土与碱化土复合型盐碱地,导致土壤具有土粒分散、湿时泥泞、不透气、不透水、干时硬结、耕性极差的特点;同时土壤养分偏低,应大量补充除钾素以外的其他土壤营养元素。该研究对于分析河套灌区紧邻排干沟盐碱土、制定合理土地利用政策与生态改良措施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王世斌; 高佩玲; 赵亚东; 相龙康; 孟庆梅; 刘月
    • 摘要: 为探究生物炭和有机肥连续施用3a对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度盐碱土改良效果及对水溶性盐基离子时空变化规律的影响,采取田间小区试验,共设置CK(仅施N 550 kg·hm-2·a-1,P2O5120 kg·hm-2·a-1)、C1(5 t·hm-2·a-1生物炭)、C2(10 t·hm-2·a-1生物炭)、C3(20 t·hm-2·a-1生物炭)、N1(7.5 t·hm-2·a-1有机肥)、N2(10 t·hm-2·a-1有机肥)6个处理.结果表明:(1)生物炭对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提升效果优于有机肥,C3处理增幅最大,C2处理略小于C3,较CK增幅达17.98%;20~40 cm土层,各处理土壤含水率呈下降趋势(降幅4.39%~9.23%);土壤含水率变异程度表征C2处理具有更稳定的保水性能.(2)生物炭处理明显降低了各层土壤含盐量(降幅3.56%~9.80%),C2处理较CK降幅达9.80%,有机肥处理降盐效果欠佳.(3)在0~40 cm土层中,各处理表现出降低Na+含量(降幅4.59%~12.51%)、钠吸附比(SAR降幅12.67%~23.61%)及碱化度(ESP,降幅16.05%~30.06%)的效果,其中生物炭处理对Na+的降低效果优于有机肥,C2处理较优,有效地抑制了Na+的毒害,但对Ca2+、Mg2+含量提升及SAR、ESP值降低的效果略差于有机肥.(4)生物炭对小麦增产效果优于有机肥,且C2处理效果最优,增产率达20.97%.综上所述,生物炭在提高土壤持水能力、作物产量和盐碱地综合改良方面优于有机肥,且C2处理较优.因此,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中度盐碱土采用10 t·hm-2·a-1的生物炭施用量进行改良较为适宜.
    • 周利颖; 李瑞平; 苗庆丰; 窦旭; 田峰; 于丹丹; 孙晨云
    • 摘要: 为合理设计暗管排盐参数,提高河套灌区盐碱土的改良效果,通过布设田间试验,在轮灌方式下,对比分析了 10、20、30 m暗管间距条件下土壤盐离子、碱化程度和肥力指标特征,研究了暗管间距对河套灌区重度盐碱土脱盐治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0、20、30 m间距处理0~10 cm 土层淋洗前土壤含盐量分别为17.22、17.74和17.17 g/kg,秋浇前分别为10.78、11.56、11.95 g/kg,不同暗管间距处理的土壤脱盐率表现为:10m>20m>30m.②灌水后各处理土壤碱化指标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10、20、30 m间距处理0~10 cm 土层土壤pH在秋浇前较第3次淋洗后分别降低了 4.47%、3.72%和2.96%,说明小间距的暗管布设更具有缓解土壤碱化程度的潜力.③暗管排水过程中会使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各间距处理的流失量依次为10 m>20 m>30 m.
    • 马玉露; 马金慧; 贾桂华; 李云飞; 范富; 苏雅乐其其格; 马玉桩
    • 摘要: 为探究苏打盐碱地改良方法,以内蒙古通辽地区典型的苏打盐碱地为研究背景,将盐碱地耕层土壤混匀后分别施入不同量的化肥、有机肥、氧化钙、玉米秸秆、羊粪、沙子及脱硫石膏等7种改良物料,旋耕种植盐角草,盐角草成熟期取耕层(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的pH值、离子和碱化度,鉴选出盐碱地改良物料最佳施入量.结果表明,随着化肥、氧化钙、沙子和脱硫石膏施入量的增加,pH值、碱化度、钠离子、碳酸根、碳酸氢根含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钾离子、镁离子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随着有机肥施入量的增加,pH值、钠离子、碳酸根、碳酸氢根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钾离子、镁离子和钙离子含量呈上升趋势.随着羊粪施入量的增加,钠离子、碳酸根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pH值、碳酸氢根含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钾离子、镁离子、钙离子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随着玉米秸秆施入量的增加,pH值、钠离子含量呈下降趋势,而钾离子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钙离子含量呈上升趋势,碳酸根、碳酸氢根含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旋耕未加改良剂处理对盐碱地pH值、碱化度、阳离子、阴离子含量均无显著影响;7种改良物料处理3、4、5均显著降低土壤碱化特征指标,其施入量达到化肥800 kg·hm-2、有机肥2400 kg·hm-2、氧化钙960 kg·hm-2、羊粪240000 kg·hm-2、玉米秸秆28000 kg·hm-2、沙子80000 kg·hm-2、脱硫石膏2600 kg·hm-2就能显著改善盐碱地土壤性质;其中,有机肥2400 kg·hm-2改良盐碱地效果最好.
    • 白玉锋; 孙静; 李秀军; 陈国双; 李晓宇; 鲁新蕊; 文波龙; 张继涛
    • 摘要: 为探究松嫩平原西部典型盐生景观土壤颗粒粒度组成及分形特征与土壤盐碱化之间的关系,采用体积分形维数模型计算了6种典型盐生景观土壤表层0—30 cm颗粒组成及分形维数,结合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土壤分形维数与质地、盐碱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6种典型盐生景观中农田土壤分形维数值最小(2.35),碱蓬群落土壤最大(2.61),分形维数均值为2.48,分形维数随盐生景观土壤碱化程度增加而增大。(2)土壤质地越粗,砂粒含量越高,分形维数值越小;土壤质地越细,黏粒和粉粒含量越高,分形维数越大。(3)分形维数与盐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7,P<0.05),尤其与盐分组成中HCO_(3)^(-)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9,P<0.01),与养分中总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P<0.01)。(4)土壤颗粒组成中砂粒、粉粒和黏粒与盐分、HCO 3-及总磷含量也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不同盐生景观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盐分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可以用分形维数来反映土壤质地和指示土壤盐碱化特征。
    • 刘亮; 姚海林; 王璐; 熊大宁; 孔莹; 许光
    • 摘要: 利用碱中和滴定法制备羟基铝溶液,通过27Al核磁共振(27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27Al-NMR)对羟基铝溶液中的[Al13]7+相对含量进行技术分析,并采取正交实验法确定羟基铝合成过程中影响[Al13]7+相对含量的主要因素.将羟基铝溶液与膨胀土进行混合交联,研究碱化度和铝土比对胶结样自由膨胀率的影响并探讨胶结土自由膨胀率的变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羟基铝的合成中,碱化度是影响[Al13]7+相对含量的主要因素;[Al13]7+是改变胶结土自由膨胀率的主要铝形态,它与黏土矿物晶层的亲和力较大,很难被其他阳离子置换出来;胶结土样的自由膨胀率随铝土比的增大而先快速减小然后基本不发生变化,表明了胶结土中黏土矿物对[Al13]7+的吸附达到了饱和;胶结土自由膨胀率的变化与扩散双电层的厚度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