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课题
研究性课题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329篇,主要集中在教育、数学、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47070篇;相关期刊199种,包括云南教育:小学教师、高中数学教与学、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全国化学教师教育第三届学术研讨会、2007国际建筑教育大会、2005海峡两岸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研讨会等;研究性课题的相关文献由383位作者贡献,包括郑雪枫、顾汉忠、黄大龙等。
研究性课题—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47070篇
占比:99.93%
总计:447399篇
研究性课题
-研究学者
- 郑雪枫
- 顾汉忠
- 黄大龙
- 丁述舜
- 刘飞
- 叶小兵
- 唐永
- 夏远景
- 孔慧
- 孙会娟
- 张二锋
- 徐惠
- 李芳菊
- 李飞
- 林祖荣
- 潘乐宁
- 等
- 肖望
- 赵娟
- 郑用珂
- 马正光
- 马玉山
- 高峰
- 黄长玖
- DODO
- 丁录年
- 丁海军
- 丁福业
- 丁雪梅
- 丁青赋
- 万元明
- 万钧
- 上官张龙
- 严龙
- 乌兰托雅
- 乔永海
- 于莉
- 付长丽
- 任小勤
- 伍雪芳
- 何文哲
- 何辛勤
- 余敏敏
- 余逊辉
- 俞观根
- 傅鹏
- 冉松
- 冯娜
- 冯菲菲
- 凌一洲
-
-
崔月芝;
田燕;
陶芙蓉;
黑晓明
-
-
摘要:
文章针对有机化学实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研究性教学方法引入该课程的教学中。首先以传统实验项目为基础,将每一个项目提炼出要研究的问题,从而将验证性实验改进为研究性小课题。其次针对该问题设计出一系列实验方案,然后由学生分组,分别承担不同的实验方案,同一组里,所有学生独立地进行相同实验方案,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取平均值即为本组实验方案的结果。各组实验结果汇总成图表的形式,通过结果分析,得出小课题的研究结论。然后每位同学进一步整理出研究小论文。该研究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
冯菲菲
-
-
摘要:
老师应该了解清楚研究性的课题以及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之后再探索与研究高中生物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模式,老师应该运用研究性课题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高中生物的教学。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中生物的教学模式也进行了改革,基于实践活动,本文对高中生物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进行了探索。
-
-
陈兵
-
-
摘要:
自教育部2000年启动研究性学习和2014年上海高校招生综合改革以来,社会调查类研究性课题日益为学生所关注.实践发现,这类活动存在诸多不足,主要原因是历史背景下的观念泛化、 认知心理作用下的学习困境、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指导异化、 教师的制度角色和能力错位.扩大资源途径、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和分配机制的调整,将有助于推动高中社会调查类研究性课题的有序和规范发展.
-
-
-
凌一洲;
程鹏
-
-
摘要:
异常现象是指化学实验中实际发生的与预期正常结果不符的现象,它由实验者未知的规律造成.学生在排查实验、查阅文献并评估可行性后,可将价值较高的异常现象作为研究性课题的选题,通过假设—验证法等方法探究其产生的原因,最后对发现的规律加以转化应用.基于异常现象的研究性课题具有小切口、低成本、易开发、有价值等特征,属于"微科技"课题,其实施满足"微科技"课程设计中知识内容的丰富性、综合实践的趣味性、培养方式的独特性的要求.引导学生将实际中遇到的异常现象转化为个性化的研究性课题,并以实践研究的形式完成课题,是"微科技"渗透于化学学科的重要途径.
-
-
宋长乐1
-
-
摘要:
1992年,陈明永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系毕业,26年后,陈明永创立的OPPO与他的母校浙江大学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同时启动OPPO贝尔计划。作为贝尔计划首批合作院校之一,OPPO一浙江大学联合创新-中心整合双方科研资源,通过学术研究性课题和技术开发课题两种方式,在AI、机器视觉、生物特征等未来趋势性技术进行探索。
-
-
谢国武1
-
-
摘要:
高中数学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在于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大多抽象,培养学生 的见默默能力,让他们将建模思想渗透于数学学习中,化抽象为具象,将数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拓展他们 的探究精神。本文从影响高中数学建模能力的因素出发,结合这些影响因素,综合探讨了高中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
-
谢辉
-
-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研究性课题已经成为了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探索与研究可以培养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本文探讨了相关问题,仅供参考。
-
-
-
李景科
-
-
摘要: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既关乎学校的长远发展,又关乎学生的终身发展。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日参省乎己",发现自己的缺点、不足,进而"知明而行无过",一直是我校孜孜不倦的研究性课题。在多年的"文明班级建设"活动中,我校鼓励学生从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习惯入手,不惧"亮丑",勇于"揭短",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问、自查、自律、自新,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
-
严龙
- 《全国化学教师教育第三届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研究性课题能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化学学习进一步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做进一步的探索,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取有用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撰写科技小论文等各项能力。
-
-
肖望
- 《2005海峡两岸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已经做为一门课程在中学开设.本文就在师范院校如何通过开展"研究性课题"教学做了尝试,并就在师范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
张建;
李强;
胡凤来
- 《2007国际建筑教育大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在培养本科生中采用的一系列作法,主要包括:①结合建筑文化周活动,使本科生能够有机会聆听建筑大师高水平的学术讲座;②积极推进建筑学本科生提前参与教师的研究性科研课题,创设和组织各类竞赛,提供学生综合能力锻炼机会;③拓展设计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设计院实习中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等,探讨如何在高校建筑学专业中建设研究性课外学习环境、如何建设创新意识与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环境.
-
-
张建;
李强;
胡凤来
- 《2007国际建筑教育大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在培养本科生中采用的一系列作法,主要包括:①结合建筑文化周活动,使本科生能够有机会聆听建筑大师高水平的学术讲座;②积极推进建筑学本科生提前参与教师的研究性科研课题,创设和组织各类竞赛,提供学生综合能力锻炼机会;③拓展设计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设计院实习中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等,探讨如何在高校建筑学专业中建设研究性课外学习环境、如何建设创新意识与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环境.
-
-
张建;
李强;
胡凤来
- 《2007国际建筑教育大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在培养本科生中采用的一系列作法,主要包括:①结合建筑文化周活动,使本科生能够有机会聆听建筑大师高水平的学术讲座;②积极推进建筑学本科生提前参与教师的研究性科研课题,创设和组织各类竞赛,提供学生综合能力锻炼机会;③拓展设计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设计院实习中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等,探讨如何在高校建筑学专业中建设研究性课外学习环境、如何建设创新意识与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环境.
-
-
张建;
李强;
胡凤来
- 《2007国际建筑教育大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在培养本科生中采用的一系列作法,主要包括:①结合建筑文化周活动,使本科生能够有机会聆听建筑大师高水平的学术讲座;②积极推进建筑学本科生提前参与教师的研究性科研课题,创设和组织各类竞赛,提供学生综合能力锻炼机会;③拓展设计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设计院实习中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等,探讨如何在高校建筑学专业中建设研究性课外学习环境、如何建设创新意识与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环境.
-
-
张建;
李强;
胡凤来
- 《2007国际建筑教育大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在培养本科生中采用的一系列作法,主要包括:①结合建筑文化周活动,使本科生能够有机会聆听建筑大师高水平的学术讲座;②积极推进建筑学本科生提前参与教师的研究性科研课题,创设和组织各类竞赛,提供学生综合能力锻炼机会;③拓展设计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设计院实习中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等,探讨如何在高校建筑学专业中建设研究性课外学习环境、如何建设创新意识与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