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辉三角
杨辉三角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69篇,主要集中在数学、教育、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5篇、专利文献450076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赤子、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中学教研:数学版等;
杨辉三角的相关文献由309位作者贡献,包括陆海泉、冯洁、吴芳等。
杨辉三角—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50076篇
占比:99.94%
总计:450341篇
杨辉三角
-研究学者
- 陆海泉
- 冯洁
- 吴芳
- 曲桂东
- 何仲洛
- 余南辉
- 余智敏
- 刘辉
- 唐永
- 孟凡申
- 张在明
- 李长明
- 杨之
- 梁玲智
- 汪贵平
- 潘夺
- 王立宗
- 白宝林
- 盛宏礼
- 范吉军
- 赵红玲
- 邓海云
- 郭育红
- 严欢
- 习枰
- 何海虹
- 侯卫华
- 俞新龙
- 傅越超1
- 冯登国
- 况宇庭
- 刘元宗
- 刘凯年
- 刘彦永
- 刘玉
- 刘顿
- 刘飚
- 刘麦学
- 劳格
- 叔衡
- 史树德
- 叶焕
- 向祎
- 向红
- 向袆
- 吕华彬
- 吕晓静
- 吴云天
- 吴宇
- 吴景涛
-
-
吴景涛
-
-
摘要:
生物的数量性状遗传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由于控制性状的等位基因较多,依据自由组合定律,会产生多种基因型,进而出现多种表现型。在面对数量性状类遗传试题时,学生会由于基因型和表现型较多而不容易分析、计算。经过对比研究发现,借用“杨辉三角”可以巧解数量性状类遗传试题。
-
-
-
王世杰
-
-
摘要:
在Delaunay三角网格划分技术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基于杨辉三角模型的针对复合材料捻子条填充区域的网格自动划分算法。该算法通过加密等间距节点,确保网格能均匀化划分。利用该算法剖分出的三角网格质量高,与不增加节点的网格划分方法相比,该算法划分出的每个三角形网格接近于等边(腰)三角形。通过实例也验证了优化后算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使用该算法单元形状因子提升了2.5倍,单元纵横比降低了70%,产生警告单元数占比也由70.83%降至14.78%,能够明显改善网格质量。
-
-
-
邹柠灿;
程灿(指导)
-
-
摘要:
1数学问题的概括与初步分析“妈妈,您乐什么呢?”“我的股票涨停,今天已经连续第三次涨停了”“那您这股票涨停要多少次才能翻倍啊?”“你算算,假如股票为6元,一次涨停后,股票增加10%.”于是,我就展开了有趣的计算.这个问题等价于:若连续n次涨停后,股资将大于2k,求n的最小值.
-
-
唐伟峰
-
-
摘要:
"西西,问你个问题,1、1、2、3、5、8、()、()……后面填什么呢?""这个好像叫什么数列……"西西呆萌地看着这些数字。"你居然还知道数列,不简单呀!那你说说什么是数列。"疾风继续提问。"数列,是以一定规律排列的正整数,比如杨辉三角,哦,我想起来了,这个数列叫作斐波那契数列!""孺子可教也。"
-
-
梁玲智
-
-
摘要:
引导学生探究"杨辉三角",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感受"杨辉三角"的美,了解"杨辉三角"在数学中的应用.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与习题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数学文化,在规律探究中欣赏数学文化.
-
-
杨文金
-
-
摘要:
所谓"代数规律型"问题,就是对数字问题进行探索,其特点是给定一系列数或相关的等式,要求我们进行适当的运算,辅之以必要的观察、归纳、猜想、验证,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分析特点、探索规律、总结结论,最终使问题获解.
-
-
辛波
-
-
摘要:
本文通过对杨辉三角和数量遗传的分析,找到了两者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进而提出解决数量遗传题的新方法,为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遗传学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一、杨辉三角的特点杨辉三角,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由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于1261年在其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中首先提出。在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中,我们已经接触过杨辉三角。
-
-
孙伟平
-
-
摘要:
《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图形输出问题在整册书的基础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杨辉三角的图形输出更是重中之重。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图形特点、思路分析,目的是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理念,也为后续函数调用、指针、文件等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