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质控
病案质控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79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管理学、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482篇;相关期刊39种,包括科技新时代、健康之路、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届学术会议、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学术会议、2004年全国医院管理学术研讨会等;病案质控的相关文献由165位作者贡献,包括洪嘉铭、郭蕴青、云志中等。
病案质控
-研究学者
- 洪嘉铭
- 郭蕴青
- 云志中
- 刘新奎
- 咸本松
- 姜星火
- 尹璇
- 张旭刚
- 张秀岩
- 张超
- 彭晔
- 李耀亭
- 杨秀芳
- 梁耀
- 王智慧
- 田红卫
- 程玉梅
- 裘以冰
- 谢娜
- 闫志刚
- 陆俪平
- 陈小薇
- 陈珍初
- 韩轶超
- 马丽娟
- 黄后宝
- 丁琦
- 于菲
- 于雯雯
- 仪雅洁
- 佐妍
- 倪成云
- 关东威
- 刘克新
- 刘宏建
- 刘琼1
- 刘芳
- 利强
- 单守魁
- 单玲
- 司云刚
- 吴伟
- 吴宣萱
- 吴秀兰
- 周仲炜
- 周利平
- 周洪柱
- 周渝冬
- 周绍璋
- 周继红
-
-
张磊;
林林;
李欣
-
-
摘要:
目的分析天津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结算清单入组失败病例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方法通过提取天津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于2021年10月30日—2022年6月30日期间上传到医保部门信息系统的医保结算清单,筛选出入组失败病例进行分析。结果上传医保结算清单48680份,入组失败472份,入组失败率为0.97%。入组失败主要原因为现行DRG分组方案暂未覆盖(207例,占43.9%)、主要诊断和/或主要手术选择错误导致诊断与手术不匹配(187例,占39.6%)、主要诊断或主要手术选择错误未能被分组器识别(62例,占13.1%)、选择无效主要诊断或主要手术(16例,占3.4%)。结论医保结算清单数据质量是DRG付费的关键,DRG分组方案不完善、病案培训与质控不到位、信息化水平不足是导致病例入组失败的主要原因,医院应进一步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提升改造。
-
-
李冲
-
-
摘要:
目的:在病案质控中采取定责追踪反馈机制,提升病案管理质量.方法:将2019年春季及2020年春季病案作为观察对象,分别抽取500份病案.回顾分析两个季度病案甲级率及丙级率、整改次数等,探究定责追踪反馈机制在病案质控中的价值.结果:19组甲级病案率90%,丙级病案率为2.2%,20组甲级病案率为97.2%,丙级病案率为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组500份病案中,缺陷频次为89次,占比17.8%,20组500份病案中,缺陷频次为28,占比为5.6%,20组缺陷病案数量同比19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组共计发放质控反馈单41份,在一周内返回34份.20组共计发放反馈单28份,一周内返回27份,20组反馈单返回率显著高于19组,p<0.05.19组有部分问题没有及时整改,20组反馈问题基本得到处理(p<0.05).结论:定责追踪反馈机制也保证病案质控的办法,可形成科室质控及临床整改、反馈追踪三级闭环管理体系,提升病案质量控制效果.
-
-
牟怡平;
张贝贝;
张欣欣;
王瑞涛
-
-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某三甲医院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编码质量,探讨该病不同临床分期的准确编码,以提升编码准确率.方法 收集某院2010年1月1日-2020年8月31日出院诊断为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病案,共103例.结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分类规则和临床诊断标准,检查编码准确性,分析错误编码的类型及原因.结果 通过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编码质控,103例中错误编码48例,错误编码率46.60%,错误类型主要包括:27例将H20.801错编至H30.801,11例将H30.801错编至H20.900x004,6例将H30.801错编至H20.801,4例将H20.801错编至H20.900x004.结论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仅靠电脑字典库编码易错编,编码员通过提高重视度,结合病情,熟练掌握ICD-10分类规则,实现准确编码.
-
-
吴宣萱;
周渝冬;
梁平;
翟瑄
-
-
摘要:
入科教育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第一环节,良好的入科教育能使规培医师高效快速地完成临床教学实践任务.选取神经外科2019年7—12月出院病历(1375份),按照首页质控、框架质控和终末质控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在病案首页质控中与出院诊断有关的错误20处(28.17%);框架质控中与签名有关的错误35处(53.85%);终末病案质控与签名有关的错误35处(53.85%).依据病案质控分析中暴露出的问题,对新入科规培医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入科教育,有效提高了规范化培训的教学质量.
-
-
左海霞
-
-
摘要:
本研究在无纸化病案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电子病历质控系统,通过分析讨论,最终制定289条质控项目,并嵌入到电子病历质控系统中,合理设计质控流程,采取信息化与人工相结合的模式,发现缺陷自动警示提醒医师修改,由质控员审核闭环,最终形成全流程智能化电子病历质控系统,在线对电子病历进行实时检查与监控,实现院内科级质控、院级质控及终末质控的三级线上操作,有效把控病案质量;同时针对病案质控的流程、电子病历质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质控流程改变对病案管理方面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病案管理制度及培训考核制度,在加强院科两级质控及终末质控的基础上,成立医院病案质量检查小组,将电子病历书写质量与医疗质量绩效考核挂钩,有效提升了医院电子病历的书写质量.
-
-
郭斌;
刘新奎;
刘宏建
-
-
摘要:
目的 分析住院病案首页中出院诊断、手术操作及其编码中的错误,并提出改善措施.方法 采取计算机随机抽取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300份骨科住院病案首页中出院诊断与手术操作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主要诊断、其他诊断、主要手术操作,其他手术操作填写的相关错误,以及错误的原因.结果 临床医师的主要诊断错误率为21.5%,其他诊断错误率为30.0%.编码员的主要诊断编码错误率为4.2%,其他诊断编码错误率为3.5%.常见错误原因有临床医师诊断不准确、其他诊断遗漏、诊断与手术不符、编码与诊断不符及编码遗漏.临床医师的主要手术操作错误率为14.2%,其他手术操作错误率9.5%.编码员的主要手术操作错误率为3.5%,其他手术操作编码错误率2.5%.常见出错原因有临床医师手术操作名称遗漏、手术操作名称与实际操作不符、次要操作缺失、编码与手术操作不符、未精细编码及编码遗漏.结论 病案首页中出院诊断与手术操作填写缺陷主要包括临床医师填写遗漏和填写错误,以及编码与诊断和手术操作不符.可通过加强对临床医师的培训、建全医师与编码员沟通机制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病案首页书写的准确率.
-
-
杨莹;
曲光彦
-
-
摘要:
介绍了国内医院病案管理的现状,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在病案的存储、书写、整理、质控、查询、复印等方面的应用.通过某院的实际案例对比了使用信息化技术前后病案管理日常工作的变化,指出了病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信息化技术在病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对病案管理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病案管理的新助力.
-
-
尹璇
-
-
摘要:
目的 查找主诊医师层面的病案质控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方法 对2020年3月1日-2020年4月30日期间主诊医师进行病案质控的完成情况及质量进行分析,了解主诊医师在病案质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院科两级病案质控的差异.结果 主诊医师病案质控工作的完成率为86.92%,依时完成率为68.46%,工作合格率为28.72%;从主诊医师病案质控记录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是"未发现或仅发现个别问题"(46.77%)、"问题反馈较笼统"(35.07%).同期,质控科工作人员核查病案质控发现问题点3.48±1.57个,高于主诊医师质控的问题点0.90±1.25个;质控科工作人员病案质控评分95.79±2.79分,低于主诊医师评分99.45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主诊医师层面的病案质控主要问题为主诊医师对病案质控工作重视度不足、对病案质控标准不熟悉、担心影响诊疗组内工作的工作评价.通过加强主诊医师病案质控培训、建立主诊医师自查核查机制、建立主诊医师考评机制等措施,予以改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