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科教育
入科教育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4071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教育教学论坛、中国卫生产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中华护理学会第7届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中华护理学会第六届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暨两岸四地学术交流研讨会等;入科教育的相关文献由232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梅、丁周志、俞敏华等。
入科教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4071篇
占比:99.78%
总计:44167篇
入科教育
-研究学者
- 杨梅
- 丁周志
- 俞敏华
- 刘海英
- 单云峰
- 卫洪波
- 古海尔古丽·艾山
- 周瑞
- 周英姿
- 周诺
- 唐骁
- 孙运鹏
- 宋燕琴
- 宋继传
- 尉秀清
- 崔瑞芳
- 张妍
- 张萍
- 彭万胜
- 徐丽莹
- 徐家丽
- 徐海波
- 徐艺园
- 施丽
- 施红旗
- 朱椰凡
- 李文霞
- 李欢
- 李水梅
- 李瑞珍
- 李莉
- 李鹏
- 杨小云
- 林颖
- 胡利红
- 胡金香
- 蒋巧银
- 蒋静
- 蒙宁
- 赵林亚
- 赵红梅
- 邓美海
- 郭桂红
- 郭若杉
- 门晓惠
- 陈亚青
- 陈莉
- 魏波
- 黄利军
- 黄旋平
-
-
叶玲英;
周凌;
徐沪济;
吴歆
-
-
摘要: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于2015年在我国全面铺开,是临床医学毕业生走向岗位前继续接受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年轻医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内科学是是临床各科的基础。而风湿免疫科是内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内科学轮转中的必修科室。风湿病临床表现多样,内容抽象,易与其他学科交叉,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难度较高的科室之一。现总结科室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入科教育,掌握风湿科基础知识;(2)采用临床路径法,LBL(lecture-based learning)、CBL(case-based learning)及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三轨结合以及运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多种模式,丰富临床教学,掌握常见风湿病诊疗;(3)增加实操体验,重视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4)通过疑难病历教学查房,提高规培医师的整体临床思维;(5)“每周一讲”培养性讲课,提高规培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以上多个方面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规培生掌握培训内容要求,逐步形成良好的整体临床思维,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风湿免疫科的规培教学质量,从而提升规培生的综合能力,成长为合格的临床医师。
-
-
杨梅;
黄斯纯;
梁伟凤;
黄秋鸿;
蓝玉
-
-
摘要:
探讨PPT联合“导游式”入科教育在临床带教的应用效果。选临床实习的某大学附属三甲医院的本科护生65人,对照组31人,观察组34人。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入科教育方式,观察组应用PPT联合“导游式”入科教育方式。观察组在护生的临床适应能力、护生对入科教育满意度、入科教育效果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PPT联合“导游式”入科教育方式的应用,可以帮助护生尽快熟悉实习环境,提高临床适应能力,生发职业成就感,和谐师生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
-
-
于娇;
张高飞;
王青;
金龙
-
-
摘要:
放射肿瘤学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缺乏本科课程设置、涵盖病种繁多、学习内容复杂,需要从临床实践、临床思维、科研和教学等多方面对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本基地结合放射肿瘤学科特点和长期临床带教经验,经过不断探索和改进,摸索出了一套兼顾模式化和个性化的入科教育,旨在入科教育环节突出放射肿瘤学科特色,激发不同专业住院医师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工作积极性。本文通过对放射肿瘤科住院医师的入科教育教学目的、时间及对象、形式、内容进行总结剖析,就入科教育实践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促进放射肿瘤学科医学毕业后教育的发展。
-
-
-
高燕华;
彭建美;
管湘平;
喻罡
-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入科教育结合思维导图教学法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培训学员中的教学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1年3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超声科轮转的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超声及非超声专业住院医师、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超声专业进修医师共68名作为教学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教改组,比较入科教育前后的测试成绩,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该教学法的评价。结果教改组入科教育培训测试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7),培训前后总分差值教改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入科教育结合思维导图教学法能够促使初入科学员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改善学员培训效果,提高教学秘书工作质量,可以较好的满足学习需求及教学需求。
-
-
吴宣萱;
周渝冬;
梁平;
翟瑄
-
-
摘要:
入科教育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第一环节,良好的入科教育能使规培医师高效快速地完成临床教学实践任务.选取神经外科2019年7—12月出院病历(1375份),按照首页质控、框架质控和终末质控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在病案首页质控中与出院诊断有关的错误20处(28.17%);框架质控中与签名有关的错误35处(53.85%);终末病案质控与签名有关的错误35处(53.85%).依据病案质控分析中暴露出的问题,对新入科规培医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入科教育,有效提高了规范化培训的教学质量.
-
-
张添辉;
程凤燕;
陈芸;
戴林军;
范伟雄
-
-
摘要: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射科专科性强且发展迅速,并且涉及知识范围面广,导致放射科规范化培训学员常常面临知识点多而培训时间相对较少的窘境.我院放射科在长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探索出了一套模式化的入科教育,主要包括科室情况介绍、强调规章制度、明确培训目标、熟悉教学模式、规范书写报告、培养医德医风及医患沟通能力.实践结果显示对放射科住院医师培训学员进行规范的模式化入科教育,有助于住院医师培训学员快速融入科室工作,熟知培训目标及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培训效率和质量,树立良好医德医风和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
-
林颖;
尉秀清
-
-
摘要:
专科医师培训是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年轻医生在完成第一阶段住院医师培训后将进入第二阶段的专科医师培训.消化内镜的诊疗技术对于消化内科医师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消化内科专业的住院医师在专科医师培训过程中,除了在消化病房轮转学习之外,也要到消化内镜中心进行相关的培训.入科教育是消化内镜培训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规范有效的入科教育对于提高消化内镜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我院消化内镜基地中心在培训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探讨入科教育的规范与流程,以提高消化专科医师在消化内镜培训过程中的教学质量.
-
-
时旭;
李靖;
陈如冲;
鲜墨
-
-
摘要: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在变态反应科入科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5月新入变态反应科的40名进修医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进修医生分为对照组和思维导图组各2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入科教育,思维导图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思维导图引导入科教育.2周后,比较两组进修医生的变态反应科理论知识得分、带教教师对进修医生岗位胜任能力评分和对变态反应科进修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思维导图组医师理论考试得分(43.40±1.82)分显著高于对照传统入科教育组(41.80±1.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教师对思维导图组医师的岗位胜任能力评分(91.50±2.01)分和进修医生对变态反应科进修满意度评分(45.05±1.3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95±1.70)分和(43.7±1.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新入科医师更好的接受入科教育内容,有助于进修医生快速掌握变态反应科的专科知识、了解变态反应科工作常规、保证工作有序进行,在变态反应科入科教育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
林颖;
陈晓萍;
尉秀清
-
-
摘要:
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后必须经过的教育阶段.培养合格的住院医生,让年轻住院医师迅速成长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重要目标,同时对于医疗安全的保障和医疗质量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入科教育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而规范的入科教育能让住院医师迅速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事半功倍,从而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在住院医师入科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常规介绍科室环境、纪律要求之外,着重向住院医师分享规培带教过程的带教体会、成长经历,将规培过程带教体会和经历融合到入科教育当中,帮助住院医师迅速成长.
-
-
-
阮晓慧;
李淑慧;
吴佩玲
- 《2015年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口腔临床实习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时期,也是口腔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实习教学对于每一位口腔医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否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口腔科医生非常重要.因此,口腔医学生在进入口腔科实习要进行入科教育,使学生对科室有全面的了解,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实习,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口腔本科实习学生临床实习质量,提高实习效果,己成为广大口腔临床教师的一大课题。继续探讨行之有效的口腔入科教育方法和形式是提高口腔实习带教质量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全面、规范的入科教育有利于口腔实习学生迅速适应科室的诊疗环境和程序,更快、更好的融入到临床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和实习质量。
-
-
金倩倩;
黄海群;
李运飞;
王莹莹
-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通过在入科教育时加强锐器伤防护知识宣教,降低护理实习生在急诊科临床实习过程中的锐器伤发生率.rn 方法:2011年7月-201年6月在急诊科护理实习生189名,由护士长进行常规入科教育为对照组;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急诊科护理实习生174名,在护生进入急诊科第一天将护生常见锐器伤暴露原因、预防措施、紧急处置流程等锐器伤防护内容作为主要的入科教育.对2组锐器伤发生率、锐器伤上报率、锐器伤正确处置流程知晓率及锐器伤构成因素进行对比.rn 结果:观察组的锐器伤发生率小于对照组,锐器伤上报率及锐器伤正确处理流程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锐器伤的污染及非污染的比例以及锐器伤的原因构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改进后的入科教育可以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并且增强正确处理流程的知晓率,但是对污染性锐器伤的构成比例以及锐器伤的诱因无显著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