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国悲剧

中国悲剧

中国悲剧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专利文献2786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贵州社会科学、云梦学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中国悲剧的相关文献由90位作者贡献,包括熊元义、余三定、向梦怡等。

中国悲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3.50%

专利文献>

论文:2786 占比:96.50%

总计:2887篇

中国悲剧—发文趋势图

中国悲剧

-研究学者

  • 熊元义
  • 余三定
  • 向梦怡
  • 朱光荣
  • 章子仁
  • 邹红
  • 万晓高
  • 严绍璗
  • 于平
  • 伊漪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史玉辉
    • 摘要: 《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学习马克思主义、以书信体对美学的一些关键问题所谈的新认识。在第十二封《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中,朱光潜对西方悲剧性范畴的认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他以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为指导,对悲剧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但是中国民族悲剧感薄弱的观点反映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不足。这引发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和补充:从经济、哲学、道德以及文学传统等方面探究中国民族悲剧感薄弱的原因;西方悲剧的标准不适合分析中国悲剧,我们须从实践出发认识悲剧感薄弱的特点与价值。
    • 何艳珊
    • 摘要: 受儒道释文化之影响,中国悲剧艺术表现出了和西方悲剧不同的形态特质,比如道德伦理的教化功能、类型化的人物设定、悲喜交构的情节设置、大团圆结局、超越精神和圆融性等等.然而形态上的差异并不影响这些作品在实质上的悲剧性质,无论是《赵氏孤儿》、《窦娥冤》还是《桃花扇》和《红楼梦》,其中所体现的悲剧气氛和悲剧理念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探寻中国悲剧艺术的美学根基、考察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悲剧观念的独特理解就具有了追本溯源的学术意义.
    • 苏唱
    • 摘要: 综观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作品,不难发现,绝大部分是以正义战胜邪恶或皆大欢喜的大团圆作为结局.悲剧的区别在于结局不同,西方残缺,中国圆满.对于这种"大团圆结局模式",许多中国作家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以至于有说法称"中国古典戏曲无悲剧".但事实上,这种"模式"本身就是中华文化中中国式悲剧的特有标志.
    • 吴燕
    • 摘要: 《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是元杂剧中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反映了中国悲剧文化精神。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一书中指出:"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悲剧那种前赴后继、不屈不饶地同邪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抗争精神。作为演员仅对剧本做如下浅析:一、冲突和事件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它来源于拉丁文conflitus,可译为分歧、争斗、
    • 程庭润
    • 摘要: 新世纪以来,美学概念已经被人们系统地进行定义,但是基于不同的地域特色、不同的文化习俗、不同的哲学理念以及对美的不同追求,每个国家对美学的展示是不一样的。而美学可以从浪漫喜剧的角度出发进行寻找,同时也可以从悲剧中找到独具东方悲剧的美学特色。与西方的悲剧不同,中国在展现悲剧的美学特色时,会更加注重悲剧冲突的伦理性、悲剧结局的中和性、审美效果的教化性以及悲剧人物的平凡性等。本文主要从《窦娥冤》这篇经典的、被世人广为流传的悲剧出发,对中国悲剧的美学特色进行解剖,找出中西方悲剧之间的美学差异,希望能够对今后相关解读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 陈世杰
    • 摘要: 例1,2011·乌鲁木齐地区·二模28.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不同文化不断碰撞相互吸纳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中国文化直到十八世纪才受到耶稣会士的注意。马若瑟在1732年翻译了元曲《赵氏孤儿》,法译本取名《中国悲剧赵氏孤儿》。1734年巴黎《法兰西时报》杂志刊登了一部分,……伏尔泰将它改编成一个新的剧本,于1755年8月20日公演于巴黎。
    • 汤凌云
    • 摘要: In the Chinese aesthetics history of 20th century, Wang Guowei, Zhu Guangqian and Tang Junyi studie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ragedies. Under the backgrounds of western theories of tragedy, they discussed have or not tragedy in China; they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ragedies, but they didn't provide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about the causes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In view of Hua yanzong 's theory about benevolence and wisdom, we can give a better explanation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ragedies, and we can deepen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ragedies.%在20世纪中国美学史上,王国维、朱光潜、唐君毅等学者都对中国悲剧做过专门研究。他们在西方悲剧观念的背景下讨论中国有无悲剧,分析中国悲剧的特质,却对中国悲剧特质的成因缺乏合理的解释。从华严宗悲智圆融说看中国悲剧的特质,有望深化对中国传统悲观等问题的认知。
    • 向梦怡
    • 摘要: 中国悲剧的大团圆结局形式是否违背了悲剧的本质呢?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通过《窦娥冤》《赵氏孤儿》《长生殿》三部作品举例分析中国悲剧大团圆中最常见的三种形式,由此得出中国悲剧大团圆结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大众的期待视野与文人的创作心理相契合的产物。
    • 向梦怡
    • 摘要: 中国悲剧的大团圆结局形式是否违背了悲剧的本质呢?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通过《窦娥冤》《赵氏孤儿》《长生殿》三部作品举例rn分析中国悲剧大团圆中最常见的三种形式,由此得出中国悲剧大团圆结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大众的期待视野与文人的创作心理相契合的产物。
    • 摘要: 熊元义,湖北仙桃籍,文学博士,1964年出生。2015年11月15日于北京病逝。熊元义生前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任《文艺报》理论部主任,在中南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等数所大学文学院任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十几年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60多篇,内容涉及哲学、美学、文艺理论、文艺评论等方面。先后出版《回到中国悲剧》、《拒绝妥协》、《中国作家精神寻根》、《眩惑与真美》、《当代文艺思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