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元杂剧

元杂剧

元杂剧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9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戏剧艺术、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84篇、会议论文10篇、相关期刊922种,包括文史知识、四川戏剧、上海戏剧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春华秋实 笔墨流芳——中国戏曲学院第二届研究生论坛、中国传统文化与元代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元杂剧的相关文献由204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玲、张本一、李祥林等。

元杂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84 占比:99.61%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39%

总计:2594篇

元杂剧—发文趋势图

元杂剧

-研究学者

  • 周玲
  • 张本一
  • 李祥林
  • 虞江芙
  • 马兰
  • 邓绍基
  • 张连举
  • 徐大军
  • 朱光荣
  • 王俊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久洋; 都刘平
    • 摘要: 河北省邯郸市东填池赛戏是一种传承久远的民间小戏,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诗词作为这一古老戏曲中的重要语言形式,在赛戏中发挥着各种功能,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通过东填池赛戏中诗词的类型分析和渊源探讨,指出东填池赛戏的诗词乃源于元杂剧之诗词传统。并且发现,诗词在赛戏表演中具有自报家门、形象刻画、推动剧情等多种功能,对于地方赛戏表演具有重要意义。
    • 李志琴
    • 摘要: 清官是中国戏剧中的类型人物。宋元至今,清官戏大量涌现并不断演绎,形成了中国戏曲源远流长的“清官崇拜”情结。清官故事和清官崇拜情结何以能被民众喜闻乐见,千载传颂,从文化批评的视阈看这是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中惩恶扬善的伦理诉求、社会公正的大众期许以及英雄神话的文学位移的结果,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 朱云杰
    • 摘要: 元代是我国杂剧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众多引人瞩目的经典作品,其辉煌成就离不开对汉代乐府诗的接受。汉乐府与元杂剧有众多相似之处,前者对后者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诗乐交融、母题重构与女性形象三个方面,这使得汉代乐府诗成为元代杂剧兴盛的基石之一。研究元杂剧和汉乐府之间的相似点,能对两者进行更好的理解,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汉乐府对元杂剧的巨大影响。
    • 林光钊
    • 摘要: 狩野直喜对中国戏曲的研究有着独特贡献,《中国学文薮》的数篇戏曲研究论文集中反映出狩野氏元杂剧的研究成果。狩野氏以科学的实证主义对元杂剧兴盛进行了探讨,对“水浒戏”和《水浒传》的形成先后做出了考证,对元杂剧的曲词、宾白、所引诗句也进行了研究,体现出其注重原典、严谨审慎、角度宽广的研究特点。
    • 李治甫
    • 摘要: 《赵氏孤儿》与《窦娥冤》作为元杂剧的代表,都有着高度成熟的戏剧冲突的程式化模式,即正义与邪恶二元对立的外部冲突与凸显“主人翁之意志”的内部冲突,并且其悲剧模式具有某种共性,即有一种“悲剧原型”。大团圆式的结局方式没有消解元杂剧的悲剧性反而使其悲剧性得以彰显,通过以上探究进而可以挖掘出元杂剧悲剧崇高悲壮的美学意蕴,同时引发对当下存在者进行审美关怀的思考。
    • 廖奔
    • 摘要: 全真教活动地域,金代为关中到山东一线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元初扩大到整个华北地区,其时正值北曲在中原民间兴起、塑型、成熟并传播至整个北方地域的时期,两者有着时间、空间上的共生与互为覆盖关系。全真教的重要传教方式——利用词曲传唱在底层民众间宣传教义,使之更与北曲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形成互相为用、共同兴盛的民间文化与宗教现象。研究二者之间的密切依存甚至是互为寄生关系,既有助于对北曲形成路径与内容构成的理解,也有助于对全真教文艺观与传教方式的深入探究。
    • 徐亚南
    • 摘要: 《赵氏孤儿》是中国戏曲史上流传最广泛、最有国际影响力的一出戏。2010年陈凯歌执导的电影《赵氏孤儿》成功上映,该剧是陈凯歌在继承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的基础上,对“赵孤”故事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本文将从“赵孤”故事的历史演变说起,着重比较元杂剧和电影两个版本在思想主题上的不同。通过比较分析,望为《赵氏孤儿》此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 俞啟凤
    • 摘要: 1961年,陈伯华老师排演田汉先生根据元杂剧《裴少俊墙头马上》改编的《墙头马上》。剧中一双儿女,安排了我(14岁)和童金钟老师的小儿子毛弟(6岁)担任,使我有幸能和老一辈艺术家一同排练,从他们身上学到的是“艺德”,懂得的是“戏比天大”。头牌同台齐扶“牡丹花”《墙头马上》以青衣和小生为主,两大主角李倩君——陈伯华饰,裴少俊——王晓楼饰。其他角色都是配角,有的甚至只有一两句台词,但演出者却是汉剧十大行的头牌:三生胡桂林饰李父,六外周天栋饰裴父,五丑李罗克饰家院。
    • 汪志文
    • 摘要: 本文以白朴的作品《墙头马上》为研究对象,探析了男女主人公敢于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爱情的精神。虽然作者受所处时代的拘束,作品中传达的思想有一定局限性,但李千金和裴少俊对爱情的态度仍与现代文明社会下人们提倡的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 摘要: 时代是文艺的土壤。我们的祖先“以歌舞演故事”,向天祝涛,沟通鬼神,从娱神到娱人,走过漫长的戏剧探索之路。宋代,原本专侍皇家的教坊杂剧开始在市井粉墨登场,唱腔与舞蹈相遇,激起勾栏瓦舍里的阵阵喝彩。元代宽松的文化环境孕育了元曲的成熟与辉煌,元杂剧“为一代之绝作”。明清文人以其独到的审美趣味皱染出精致风雅的昆曲艺术。昆曲文学记录了女性意识觉醒的足迹,用一唱三叹,“流丽悠远”水磨调歌来。在她的沁润下,京剧日臻成熟,气韵生动、华彩众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