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气

生物气

生物气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497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0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547626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沉积学报、高校地质学报、石油天然气学报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2013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2012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等;生物气的相关文献由110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水昌、徐子远、李秀金等。

生物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0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47626 占比:99.94%

总计:547963篇

生物气—发文趋势图

生物气

-研究学者

  • 张水昌
  • 徐子远
  • 李秀金
  • 林春明
  • 张英
  • 卢双舫
  • 张道伟
  • 丁安娜
  • 惠荣耀
  • 李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妹; 杨阳; 王鑫
    • 摘要: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是一种集约型污水处理技术,因具有诸多优点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膜污染问题是制约AnMBR进一步推广的关键影响因素。微生物电解池(MEC)耦合AnMBR技术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其可通过利用MEC阴极产氢原位冲刷污染物、增强污染物与膜面之间静电斥力的方式缓解AnMBR运行过程中的膜污染问题。基于此,系统综述了MEC-AnMBR耦合技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介绍了MEC-AnMBR反应器的构成及基本原理,总结并分析了耦合系统在污染物去除、膜污染控制及能源回收中的应用情况,最后讨论了MEC-AnMBR耦合技术运行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对未来MEC-AnMBR耦合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武俐; 曹斌; 李怀珍; 罗永涛; 刘兴勇
    • 摘要: 为研究有机溶剂萃取对不同煤阶煤生物气的增产效果,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法(ASE)分别对中阶煤与低阶煤进行预处理,对原煤预处理后所得残煤和萃余物进行微生物成气实验。通过改变ASE的条件参数,讨论不同萃取温度和萃取次数对煤萃取效果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煤阶的原煤、萃取残煤和萃余物的生物甲烷的产生途径及增产效果,对原煤、萃取残煤和成气后残煤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研究了煤中化学结构和官能团的变化。结果表明:ASE萃取的最佳条件是萃取温度为100°C,萃取次数为10次;中阶煤的萃取率为1.06%,低阶煤的萃取率为4.23%。在煤生物产甲烷过程中,第一阶段生成的甲烷主要是二氧化碳氢还原途径产出,而第二阶段产生的甲烷主要由乙酸发酵主导。ASE萃取后,中阶煤的残煤和萃余物的生物甲烷产量分别比原煤提高了38%和210%;低阶煤的残煤和萃余物的生物甲烷产量分别比原煤提高了17%和113%。低阶煤经ASE萃取后所得残煤和萃余物的甲烷产量均大于中阶煤的残煤和萃余物,分别高出了33%和4%。原煤经ASE萃取后部分芳环被打开,碳碳双键和羧基含量增加;萃取残煤经微生物作用后,煤中碳碳双键和羧基含量均减少。不同煤阶煤经萃取后明显提高了微生物的利用效率,增加了生物甲烷产量,该方法可为煤生物甲烷的增效研究提供一种新途径。
    • 何环; 黄新颖; 黄再兴; 张倩; 陈子豪; 赵晗; 任恒星; 黄冠华
    • 摘要: 高岭土是自然界较常见的无机矿物,对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有促进作用,煤中赋存大量高岭土,而有关其对煤生物产气影响的报道确较少。为探究高岭土对煤生物产气的影响,以陕西榆林煤为研究对象,以驯化的微生物作为产气菌群,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高岭土进行煤生物模拟产气,利用气相色谱仪、酶标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研究CH4产量、总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浓度、辅酶F_(420)含量、产气前后煤的有机官能团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岭土的添加影响生物产气过程,0~8.0%高岭土添加量可明显分为2个区间,0~1.0%和2.0%~8.0%,产甲烷量、累积产甲烷量和F_(420)在2个区间内呈先升后降趋势,而乙酸和VFAs浓度变化趋势相反;模拟生物产气50 d后,添加高岭土实验组(0.5%)每克煤累积产甲烷量最高可达216μmol,较空白组提高55.4%;同时,添加高岭土可以提高辅酶F_(420)的含量,最高可达48.93 ng/L,也有助于煤中的醇、酚—OH、—NH—和—NH2被微生物利用。高岭土对煤生物产气体系中细菌种群结构的影响规律不明显,仅Firmicutes(厚壁菌门)在0~1.0%和2.0%~8.0%添加区间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相比之下,高岭土的添加对古菌丰度变化影响较明显,体系中的古菌主要是Euryarchaeota(广古菌门),其中,Methanosarcina(甲烷八叠球菌属)和Methanobacterium(甲烷杆菌属)是古菌中丰度最高的种属,Euryarchaeota和Methanosarcina丰度在0~1.0%和2.0%~8.0%区间内与甲烷累积产量变化、F_(420)变化趋势一致,Methanobacterium却和VFAs变化趋势一致。由此得出,高岭土的添加会影响榆林煤的生物产气,其产甲烷量、VFAs、F_(420)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煤中有机官能团组成均会发生变化,这为后续研究煤中无机矿物对煤的生物产气的影响提供参考。
    • 柯钦; 王雷; 孟庆岩; 王潘; 袁立川; 程杰; 丁朝龙; 闫巧洁
    • 摘要: 汤原断陷达连河组生物气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勘探前景好。利用地震结合钻井,对达连河组生物气成藏模式和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汤原断陷具有郯庐大断裂的区域动力背景,在断陷内部两条北东向断层右行走滑作用下,引起中间地块的左旋运动,最终形成一系列近东西向反S型断层控制的翘倾断块,早期断块受晚期压力改造后形成断背斜,断背斜侧向和顶部被宝泉岭一段泥岩遮挡形成有效圈闭,是生物气的成藏主控因素;②生物气气藏顶面在地震上表现为低频强振幅的“亮点”特征,可利用“甜心体”属性进行预测。综合有效圈闭和生物气气藏地震反射特征,为钻井提供了借鉴。
    • 张云翠
    • 摘要: 为明确渭河盆地生物气资源潜力,落实生物气勘探有利区,以渭河盆地固市凹陷张家坡组已发现生物气藏为研究对象,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基础上,通过烃源岩地质及地球化学评价、岩心薄片鉴定、铸体薄片鉴定及X-衍射分析等技术,结合野外地质观察及钻、测、录井资料,厘清了有效生物气源岩评价标准及优质储层类型,以生物气成藏动力学为指导,对张家坡组生物气成藏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固市凹陷沉积中心张家坡组未成熟-低成熟的灰色-灰黑色泥岩是生物气的主力烃源岩,张家坡组中孔中渗粉-细砂岩是较有利的生物气储层,储-盖层渗透率差异控制了盖层的封堵能力,近源分布的同沉积构造背景上的构造-岩性圈闭发育区是生物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张家坡组生物气具有自生自储源内成藏的特征,利用“生气率法”,计算固市凹陷生物气资源量约为310×10^(8) m^(3)。
    • 李国欣; 石亚军; 张永庶; 陈琰; 张国卿; 雷涛
    • 摘要: 经过几代石油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柴达木盆地已建成青藏高原唯一的油气生产基地,成为甘青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通过系统综述近年来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勘探进展和勘探成果,总结了成盆、成烃、成储和成藏规律,指出了未来勘探转型的重要领域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自2007年设立科技重大专项以来,尤其“十二五”以来,依托科技创新,支撑昆北断阶、英雄岭构造、阿尔金山前、扎哈泉凹陷等相继发现了亿吨级大油气田,形成了其他盆地鲜见的成烃、成储、成藏等原创性成果。(2)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十二五”以来的勘探发现、启示及重要地质认识,提出了未来油气勘探从浅层向深浅结合、从构造向构造-岩性结合、从碎屑岩向多岩性复合、从常规向常规-非常规结合的四大转变,厘定出柴西古近系—新近系页岩油、柴东第四系泥岩生物气、柴北缘深层和柴西古近系多类型岩性等四大勘探领域。(3)研究成果将推动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转型发展和强改造型盆地油气地质理论技术发展,为各类型含油气系统的油气藏勘探持续发现提供重要的支撑。
    • 李建森; 凌智永; 李雷明; 袁小龙
    • 摘要: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有世界上极为典型的最年轻的大规模生物气田,但是对于生物气的成因一直存在争议.从涩北气田地层水起源和演化入手,着重分析了其水化学组成和氢氧同位素特征,以深化对青藏高原生物气成因的认识.结果表明:涩北气田地层水中TDS含量分布在83.0~170.2 g/L之间,为高Na+、Ca2+和低Mg2+、SO4的氯化钙型水体,δD值分布在-65.2‰~-51.0‰之间,δ18 O值分布在-6.6‰~-3.2‰之间;结合地层水水化学组分和氢氧同位素特征推断涩北气田地层水起源于东昆仑山冰川雪水,为冰川雪水转换为地下水沿山前斜坡带渗入三湖坳陷地层形成,并在地下水入渗、汇聚过程中淋滤溶蚀了地层中大量的盐类物质以及Sr、Br、B等微量元素,使得水体盐度逐步增加,运移至坳陷北部的背斜带,最终形成盐度较高的地层水;地层水的成因演化进一步指示涩北气田具有生物气横向运移、水溶气动态成藏的富集规律,也证明地层水的起源、运移和咸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物气的生成、运移和富集,因此在三湖地区进行生物气勘探过程中,应着重查明深部地层水的来源及其咸化过程,并在三湖地区及外围深部富锂卤水勘探过程中加强对生物气资源的关注.
    • 武俐; 曹斌; 赵同谦; 罗永涛; 李鹏
    • 摘要: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分子筛和黏土进行表征,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了低阶煤生物成气过程中气体组分,研究了7种分子筛与黏土混合比例对成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当质量比的分子筛和黏土可缩短微生物产甲烷周期,当分子筛与黏土的质量比大于1:1时,其产甲烷周期缩短至21 d.添加分子筛和黏土对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影响较小,所有组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在21.00%~24.00%.添加不同比例的分子筛和黏土提高了低阶煤生物产甲烷量,实验组B1,B2,C1,C2和C3的甲烷产量比控制组A2的甲烷产量分别提高了11%,30%,6%,59%和71%.甲烷产量随分子筛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分子筛与黏土的质量比为3:1(C3组)时,甲烷产量最高(632.01μmol/g).扣除控制组A1(未添加分子筛和黏土)的甲烷产量后,C3组的甲烷产量为350.22μmol/g,控制组A2的甲烷产量为204.57μmol/g,C3组比A2组的甲烷产量提高了71%.
    • 张帆
    • 摘要: 首次在宁明盆地发现超浅层天然气,对采集的气体进行组分分析和碳、氢同位素分析,根据戴金星提出的天然气分类方法,判断宁明盆地浅层天然气为生物成因气;通过对浅层气富集部位的泥岩进行有机碳(TOC)与生烃潜量(S1+S2)测定,发现该地区古近系泥岩有良好的生烃潜力,为浅层气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有机质条件.
    • 李金志; 冯云; 林军章; 谭晓明; 王静; 吴晓玲
    • 摘要: 为了研究油藏内源微生物好氧和厌氧激活规律,在亨盖特厌氧微生物操作平台上,对沾3区块油井产出液分别进行好氧和厌氧激活研究.结果表明:油藏内源微生物在好氧和厌氧激活方式下均能被有效激活,激活5d以后,菌密度超过108个/mL,但不同激活方式激活的菌群结构、驱油功能菌存在显著差异.在好氧激活下的微生物代谢速率快,开始产乳化剂时间比厌氧激活早;厌氧条件下,加入磷酸盐、硝酸盐,提供电子受体能够显著促进厌氧乳化,乳化指数可达100%.但氧化还原电位的提高,对内源微生物厌氧代谢产酸、产气有一定抑制作用,总酸含量从2.769 g/L降至1.046 g/L,气压从0.156 MPa降至0.060 MPa,CH4含量从31.1%降至5.6%.室内模拟研究揭示的微生物厌氧激活特征为中高温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厌氧代谢调控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