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源岩
气源岩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26260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沉积学报、海相油气地质、石油天然气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等;气源岩的相关文献由40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剑、付广、戴金星等。
气源岩—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26260篇
占比:99.96%
总计:326406篇
气源岩
-研究学者
- 李剑
- 付广
- 戴金星
- 卢双舫
- 冯子辉
- 李景坤
- 罗小平
- 罗霞
- 赵孟军
- 刘文汇
- 卢振权
- 李志生
- 沈忠民
- 胡国艺
- 刘四兵
- 夏新宇
- 宋岩
- 张居和
- 张水昌
- 王万春
- 王春怡
- 肖睿
- 肖贤明
- 范东稳
- 蒋助生
- 谢增业
- 陈章明
- 严启团
- 任战利
- 何春波
- 倪云燕
- 刘伟
- 刘华
- 刘大锰
- 刘得光
- 刘成林
- 刘晓文
- 史集建
- 吕延防
- 吴雨农
- 姜明明
- 姜桂凤
- 姜正龙
- 宋兰斌
- 康竹林
- 张英
- 张道伟
- 徐永昌
- 方伟
- 朱焕来
-
-
-
戴金星
-
-
摘要:
凡年产天然气在60×108 m 3(相当年产油500×104 t)以上盆地(地区)称为大产气区.中国陆上按年产量从大至小有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四个大产气区.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大产气区煤成气或煤型生物气的产量占86% 以上,其气组分为烷烃气占95% 以上的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气;四川盆地大产气区以产含H 2 S油型气为主,页岩气次之,煤成气最少.四大产气区2017年底共累计探明气层气地质储量100450×108 m 3,年产量为1060.5×108 m 3,分别占全国气层气地质储量和年产量的82.97%和85.99%,因此,四大产气区气层气的储量和年产量是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的主要保证和基地.
-
-
戴金星;
倪云燕;
廖凤蓉;
洪峰;
姚立邈
-
-
摘要:
煤成气核心理论是煤系为气源岩,煤系成烃以气为主以油为辅,故与其相关盆地发现以气田为主.发现与开发大气田,特别是可采储量大于1×1012 m3超大型气田,是决定一个国家成为年产500×108 m3以上产气大国的主要途径和关键.世界煤资源和煤成气储量丰富而分布广泛,在世界天然气储量、产量上煤成气占有重要地位.截至2017年底世界发现煤成超大型气田13个,总原始可采储量49.995 28×1012m3,为该年世界总剩余可采储量193.5×1012 m3的25.8%;2017年世界有产气大国15个,共产气28 567×108m3,其中6个以产煤成气为主的国家共产气11 369×108m3,占产气大国总产量的39.8%.煤成超大型气田乌连戈伊气田是目前世界上累产气最多的气田,2015年底累产气63 043.96× 108 m3,并是世界上年产气量最高的气田,1989年产气3 300×108m3,分别占当年俄罗斯和世界产量的41.4%和15.7%.此外,分别详细介绍俄罗斯、土库曼斯坦、荷兰、莫桑比克和中国等煤成超大型气田所在盆地气源岩特征等,以及对所在国成为世界产气大国的重大作用.
-
-
李剑;
韩中喜;
严启团;
王淑英;
葛守国
-
-
摘要:
对中国8大含气盆地中的500多口气井开展天然气汞含量检测,对产自不同地区的2个煤样开展煤生烃热释汞模拟实验,并对采自鄂尔多斯盆地的11块岩心煤样进行汞含量检测.研究表明,中国煤型气中汞的分布具有煤型气汞含量总体远高于油型气、不同煤型气汞含量的分布很不均匀、煤型气汞含量总体随产层深度的增加而变大这3个特征.中国煤型气中的汞主要来自于气源岩,其主要证据除了煤型气汞含量远高于油型气、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的汞含量随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和煤系具备形成高含汞天然气的物质基础外,煤生烃热释汞模拟实验揭示煤在热演化过程中可以形成较高的天然气汞含量,煤型气汞含量受气源岩温度和储集层硫化环境的控制.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和油气形成过程,中国煤型气中汞的形成过程可以划分为搬运和沉积、浅部埋藏、深部埋藏、保存和破坏等4个阶段.
-
-
-
-
范东稳;
卢振权;
肖睿;
牛索安;
祁拉加;
魏毅;
张永安;
费德亮;
党孝锋
-
-
摘要:
通过对南祁连盆地木里坳陷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等4套层系5条剖面的野外测量及室内地质分析,明确了该区天然气水合物潜在气源岩的岩性特征、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过程。石炭系—二叠系整体以出露中厚层砂岩夹薄层泥岩为主要特征,沉积浅海陆棚相、滨岸相和三角洲相,由于断层发育致使局部地层厚度减薄且泥质岩大部分缺失,可能难以成为天然气水合物潜在气源岩;上三叠统整体以发育中薄层泥岩与中薄至中厚层砂岩互层为主要特征,沉积相类型为潮坪相、湖泊相和河流相,泥岩累积厚度较大,是天然气水合物主要潜在气源岩;中侏罗统整体上以发育厚层泥岩、砂岩为主要特征,沉积相类型为辫状河相、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是天然气水合物次要的潜在气源岩。研究结果为南祁连盆地木里坳陷天然气水合物气源岩研究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
-
-
刘玉虎;
李瑞磊;
赵洪伟;
王伟;
王晓峰;
曹春辉
-
-
摘要:
深大断裂控制着含油气盆地的构造格局、圈闭发育演化过程及油气成藏疏导体系,对深层天然气的成藏控制尤为重要.通过对松辽盆地德惠断陷万金塔地区区域地质、钻井及三维地震解释资料的系统研究,对深大断裂平面及剖面特征进行深入分析;采用位移-长度分析法对深大断裂带进行分段解剖;利用3Dmove平衡剖面构造恢复技术对典型剖面进行构造复原,重塑了圈闭构造演化历史;基于断裂控藏作用,提出了“三参数评价法”定量评价深大断裂的活动程度.结果表明:①万金塔地区NE向展布的边界断裂及深大断裂控制着成盆构造格局,并形成地堑式系列断裂,控制了气源岩的空间分布;②位移剖面显示深大断裂呈分段发育的演化特点,在不同地段对应不同发育特征的构造样式;③在挤压背斜带中部应力集中表现为正花走滑,断裂活动程度相对高,控制了平面上CO2气藏的富集,而在深大断裂活动程度相对低、靠近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气源岩的地区,原生有机烃类气藏可能保存较为完整;④深大断裂、不整合面及浅层断裂系统一起组成有机烃类气输导体系.
-
-
戴金星;
倪云燕;
张文正;
黄士鹏;
龚德瑜;
刘丹;
冯子齐
-
-
摘要:
鉴于煤成气组分中分子种类少、分子结构简单、分子量小、分子直径小、易扩散且易长途运移,确定气源岩成熟度可利用的科学信息较少、难度大的问题,研究天然气湿度和气源岩成熟度的相关性.通过分析中国鄂尔多斯、四川、渤海湾、琼东南、准噶尔和吐哈盆地49口煤成气井天然气组分中分子种类最多、含气量最大的烷烃气组合的湿度及其与气源岩R0值的关联性,发现随R0值增大,天然气湿度变小,二者呈负相关关系,据此得出中国煤成气湿度与成熟度的关系,从而快速获取气源岩R0值,为确定气源岩层位和天然气资源评价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
-
李浩;
任战利;
陈西泮;
赵洋;
康静
-
-
摘要:
对延长气田下古生界马家沟组岩心样品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进行测定,分析马家沟组气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将天然气组分与碳同位素对比分析,进而探讨该区马家沟组气源特征.结果显示,该区下古生界马家沟组气源岩岩性为海相泥岩、泥质灰岩和泥质白云岩.马家沟组气源岩累计厚度为10~40m,厚度由西向东增加,TOC范围为0.01%~1.03%,平均为0.25%,有机质丰度较低,R o为1.7%~3.45%,平均为2.2%.马家沟组气源岩形成于强还原环境,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Ⅰ型,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为主.天然气具有甲烷含量高、非烃气体含量低的特点,干燥系数较高,总体为干气,C2/C3值大于3,δ13 C1重,δ13 C2轻,推测其可能是煤型气为主油型气为辅的混合气.
-
-
-
沈忠民;
罗小平;
刘四兵
- 《2009年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次国际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通过保山盆地气源岩有机质饱和烃色谱、三环、四环萜烷、五环三萜烷及甾烷分布特征的研究,发现该盆地气源岩有机质碳数分布存在比较明显的奇碳优势,结合Ro数据,认为该区气源岩成熟度很低;可溶有机质生物标志化合物中的三、四环萜烷含量低,五环三萜烷中有含量十分丰富的生物藿烷,表明源岩成熟度低;还检测出与细菌作用有关的C30-藿稀,并通过C30-藿稀的舍量初步确定研究区1200m左右深度为细菌活动的死亡深度;C27、C28、C29规则甾烷具有C29>C27>C28的分布特征,为不对称“V”字型与反“L”型,表现了陆源有机质输入为主的特征;甾/萜比值小,表明细菌对有机质的改造比较强烈。
-
-
-
-
-
李景坤;
刘伟;
宋兰斌
- 《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松辽盆地基底广泛发育石炭-二叠系地层.该地层现今镜质体反射率为2.05%~7.60%,在大部分地区发生了轻微变质(即极低级变质);具有比较高的有机质丰度,全盆地有机碳平均值为1.17%,四深1井1289.5m厚地层的平均有机碳值高达1.45%.由此可见,这套石炭-二叠系地层肯定生成过大量的烃类.在三叠纪期间,该地层长期暴露于地表并遭受剥蚀,在此之前生成的烃类很难保存,石炭-二叠系地层是否可以作为松辽盆地深层的有效气源岩,主要取决于上覆地层沉积后的生气量.因此,恢复石炭-二叠系地层在上覆地层沉积前的热演化程度对评价该地层至关重要.松辽盆地其它井钻遇石炭-二叠系地层厚度较小,而且取心不多,无法做出Ro~深度曲线.因此,本次研究将四深1井石炭-二叠系地层Ro~深度曲线的斜率应用于整个研究区范围内的石炭-二叠系地层,用该井Ro~TTI关系式计算了其它大部分井石炭-二叠系地层在上覆地层沉积前的镜质体反射率.
-
-
武金云;
陈能贵;
张润合;
陆俊明
- 《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气田下古生界奥陶系和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两产层的天然气烃类组成以甲烷为主,甲烷含量几乎都大于90%.除东部气田镇1井、镇6井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麒参1井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等产层中的天然气重烃含量大于5.56%,干燥系数小于94.18%,奥陶系产层的天然气重烃含量很低,以小于1%为主,石炭系和下二叠统山西组产层的天然气重烃含量也低于1.91%,干燥系数通常大于95.67%,特别是奥陶系产层的天然气,干燥系数多数高达98%以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干气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东部榆林-绥德地区,其气源岩为石炭-二叠系本身,下古生界奥陶系天然气产层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根据奥陶系产层天然气的碳同位系资料、奥陶系天然气产层分布、烃源岩分布及成藏条件、上古生界煤系源岩具备油型生烃母质、烃源岩与天然气产层的配置关系、奥陶系产层天然气碳同位素与石炭-二叠系天然气碳同位素值较接近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奥陶系产层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上古生界源岩,而产层下伏奥陶系本身源岩的贡献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