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疾病
生活方式疾病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18年内共计128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96977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科学之友、东方食疗与保健、健康生活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男科学术大会、2008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经验交流会、第七届国际营养药膳高层论坛等;生活方式疾病的相关文献由216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晓莉、李宁燕、杨军等。
生活方式疾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6977篇
占比:99.87%
总计:97105篇
生活方式疾病
-研究学者
- 徐晓莉
- 李宁燕
- 杨军
- 谭晓云
- 亚康
- 何欣
- 凌节生
- 刘存午
- 史影
- 吴国隆
- 周志衡
- 宋为民
- 张宗卫
- 张磊
- 徐勇
- 方春玲
- 方晓芬
- 李燕丽
- 杨培蔚
- 杨红艳
- 沃树华
- 王军
- 王家骥
- 王秀良
- 王辉
- 肖杨
- 赵根明
- 邢海英
- 闫红梅
- 陈培华
- 黄旭珊
- 丁家宝
- 万晓蓉
- 乔磊
- 付朝伟
- 付桂华
- 任福秀
- 何华先
- 何民
- 余金明
- 余金龙
- 侯霞
- 倪合一
- 党英
- 冯少华
- 冯欣
- 冯玲
- 凌苏
- 刘一平
- 刘俊伟
-
-
张娇娇;
耿倩;
曾翔云
-
-
摘要:
现阶段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日益提高,但公众健康素养和营养知识却明显滞后,高脂肪、高盐、高胆固醇、高糖等"重口味"型饮食习惯是民众生活方式疾病患病率持续提升的幕后推手.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大背景下,需要认真反思"重口味"型饮食习惯的危害,大力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认识清淡饮食的现实意义,明确清淡饮食的科学内涵,梳理清淡饮食的具体要求和常见误区,是宣传清淡饮食模式和倡导清淡饮食方式的基础工作,也是切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具体体现.
-
-
欣然
-
-
摘要:
我国十三五之后提出“大健康”建设,把提高全民健康管理水平放在国家战略高度。根据“规划”,群众健康将从医疗转向预防为主,不断提高民众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世界范围内生活方式疾病不断上升,医疗费用不堪重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在我国,约有15%是健康人,15%的非健康人,70%的亚健康人;而10%的人群不会主动去进行自身的健康管理。但是,健康观念和态度决定健康行为,健康行为决定是否能阻断慢性病形成的自然进程。人们不同的健康观念和态度,把健康引向不同的结局。
-
-
-
-
郭玲
-
-
摘要:
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与健康服务需求将持续增长[1],各类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应运而生,重视体检的服务、体检设备及体检的环境,让体检客户得到很好的体验。但目前健康体检缺乏系统、全面、持续的后续服务,其防病控病的真正意义未得到充分体现[2]。只是单纯的健康体检已远远不能满足体检客户的要求,应更加注重体检的后续服务,就是对健康的管理。体检后回访、健康咨询是健康管理服务的手段之一。
-
-
房志雄
-
-
摘要:
有关报告表明,我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337万,211万人死于癌症。其中,我国每年新增肺癌患者接近70万,有近60万人死于肺癌。面对肺癌防治的严峻形势,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北京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语重心长地对记者说:"不管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政府部门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肺癌已经作为一个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生活方式疾病,大摇大摆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家庭、社区和单位,已经严重威胁到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为此,支修益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肺癌的防治工作,
-
-
余金龙
-
-
摘要:
众所周知,糖尿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除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足够的睡眠也非常重要,尤其是想要预防糖尿病这种"生活方式疾病"则更应该如此。一些研究曾发现,睡眠时间不足会削弱人的血糖代谢能力以及食欲控制能力等,导致患肥胖症和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偶尔失眠一两次其实问题不大,但天天失眠就可能会影响血糖,导致血糖值升高。美国曾对1000多例正常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睡眠时间和血糖数值呈负
-
-
成晓瞳;
支修益
-
-
摘要:
正报告显示,2012年全世界共新增1400万癌症病例并有820万人死亡。其中,中国新增307万癌症患者并造成约220万人死亡,分别占全球总数量的21.9%和26.8%2014年8月,时隔35年,中国科技部再次启动"《中国癌症地图集》编制"项目,绘制新版中国癌症地图。当今癌症频发,这张地图对于国内癌症治疗有何意义?下面,我们随支修益主任一起探个究竟。《养生大世界》:癌症对我们来说是非常严峻的一个课题,首先请支教授为大家介绍一下现在全球及我国癌症的发病情况?支修益:在2014年2月4日
-
-
陈升
-
-
摘要:
正你知道人的自然寿命有多长吗?科学家研究告诉我们,目前主要有三种测算方法。第一种采用生长期测算法:哺乳动物的寿命相当于其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需要15-20年,由此测定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00-175岁之间。第二种采用性成熟期测算法:哺乳动物的寿命一般应为性成熟期的8-10倍,人的性成熟期为13-15岁,由此推算出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00-150岁。第三种采用细胞分裂次数与分裂周期的乘积计算法:人体细胞
-
-
赵绮华
-
-
摘要:
“巴黎抗癌宪章”是2000年2月4日在法国巴黎世界肿瘤高峰会议上签署的。这次会议是针对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的现状,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外交大使、国际抗癌会议主席凯亚特教授(D.Khayat)主要发起。会议呼吁建立肿瘤科研的国际性合作,攻克癌症,使全世界的癌症病人都能得到更好的医疗、照顾和关心,并把每年的2月4日定为“世界抗癌日”。癌症,作为最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通过生活方式改变,能否及时、有效地得到预防?
-
-
-
-
李东;
刘本超;
方晓芬;
米岚;
冯少华;
安秀清;
扬舟;
李素东
- 《2007年全国医院管理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年上升,成为当今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杀手.医学研究发现:在慢性病形成的原因中,个人生活方式占60%,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最主要原因。据我国统计,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死亡率约占疾病总死亡率的70%。而这些慢性病的治疗多以药物为主,医药费用上涨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其综合治疗,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特别是难以指导个体化的饮食、运动治疗,成为影响疗效的重要原因。为了探索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和干预的有效方法,本院开展了"知己健康管理"诊疗服务,运用评估、监测、督导管理系统,实现对生活方式疾病的综合管理.本文从三方面对此作一介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