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教育
现代设计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89篇,主要集中在工艺美术、一般工业技术、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4927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教育与职业、美术、美术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3全国高等学校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2016年全国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暨国际工业设计高峰论坛等;现代设计教育的相关文献由18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雅丽、余志祥、刘琳婕等。
现代设计教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4927篇
占比:99.86%
总计:135116篇
现代设计教育
-研究学者
- 张雅丽
- 余志祥
- 刘琳婕
- 司徒虹
- 吕晓萌
- 吴韦
- 吴馨
- 尹定邦
- 张凌
- 张小纲
- 朱函兵
- 李化
- 李晔
- 李潇濡
- 杨恩德
- 王川进
- 王效杰
- 谷彦彬
- 陈守明
- AprilD.Allen
- DING Yi
- Xihui Liu
- ZHU Zhong-yan
- 丁毅
- 丁虹
- 乔 佳
- 于天文
- 于萍
- 任文霞
- 任红燕
- 何亮
- 何晶
- 侯敏枫
- 傅克辉
- 傅婧
- 刘亚禄
- 刘佳
- 刘坚
- 刘庆孝
- 刘心印
- 刘文金
- 刘曦卉
- 刘杨
- 刘涛
- 刘燕
- 刘硕
- 刘缨
- 刘萌
- 卢国英
- 吕炜
-
-
-
-
摘要:
学院简介 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现代设计教育。1985年经国家轻工部批准面向中南地区开办设计专业,2003年获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在中原地区率先开始研究生教育。后于2011年获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建设遂迈入快速发展轨道。
-
-
丁虹
-
-
摘要:
包豪斯设计教育模式始终影响着中国的设计教育.为了重新发掘其在现代设计教育中的优势内核,对包豪斯的教育模式进行再次解构.通过不同视角和层次去分析包豪斯对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原则和工作室教学制度的运用,以及由此树立的和产业化生产相适应的教育理念,阐释包豪斯模式在现代设计教育中的内在动力,旨在发掘新的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寻找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未来图景.
-
-
-
-
摘要:
内蒙古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立足于现代设计教育的规律,关注世界,关注时代,结合地域文化背景,注重汲取和挖掘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的内蒙古设计艺术资源。历经30余年的建设发展,设计学院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水平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设计学院现设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雕塑、艺术设计学、产品设计、公共艺术、表演(服装设计与表演)8个本科专业。
-
-
陈守明
-
-
摘要:
作为一个舶来品,现代设计在中国已经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本文从图案、装潢到平面设计的专业名称的演化中,详实地论述了百年来中国平面设计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民国时期的图案科,新中国成立后的工艺美术教育,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设计教育。平面设计专业的三个发展阶段既是中国社会变革的微观镜像,也是中国设计教育从模仿、探索到主体性自觉的过程。对平面设计教育的认知与解读,有助于廓清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脉络,也能够让平面设计专业更好地应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变革。
-
-
-
陈守明
-
-
摘要:
作为一个舶来品,现代设计在中国已经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本文从图案、装潢到平面设计的专业名称的演化中,详实地论述了百年来中国平面设计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民国时期的图案科,新中国成立后的工艺美术教育,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设计教育.平面设计专业的三个发展阶段既是中国社会变革的微观镜像,也是中国设计教育从模仿、探索到主体性自觉的过程.对平面设计教育的认知与解读,有助于廓清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脉络,也能够让平面设计专业更好地应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变革.
-
-
杨程
-
-
摘要:
设计作为人类独有的系统性造物行为,其思维过程是设计学习、设计创新和设计研究中最核心的部分。现代设计教育的多数环节都围绕着设计思维进行教学和训练,但对这个黑箱系统的运行原理和机制,人们至今所知不多。脑认知、神经设计学和脑机交互等研究的发展,为探索人类设计思维提供了更加直接和便捷的手段与方法。
-
-
-
-
郝一璇
-
-
摘要:
设计艺术对于社会的发展作用举足轻重,而现代设计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也愈发完善,对于现代设计教育的研究是设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根基,二战后产生的乌尔姆设计学院可以算是设计教育模式的先驱,本文基于对乌尔姆设计教育模式理念和我国现代设计教育现状的分析,采用对比分析法,依据中国现代设计教育模式提出了乌尔姆教育对现阶段我国设计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展望。
-
-
DING Yi;
丁毅;
ZHU Zhong-yan;
朱钟炎
- 《2016年全国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暨国际工业设计高峰论坛》
| 2016年
-
摘要:
信息化大数据网络时代给整个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与此密切相关的设计领域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作为培养未来设计人才的学校设计教育如何将传统的设计教育内容与时代发展密切结合,则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通过分析高校传统设计教育及现代设计教育内容的特点,抓住与工业4.0物联网的发展,智慧城市及智能化家居发展的趋势,通过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中的智能化标识导向系统的举例,进一步阐述交互设计、体验设计、服务设计等现代设计教育内容与传统设计教育内容整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
-
Xihui Liu;
刘曦卉
- 《2013全国高等学校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中国的企业为了满足实际培养设计人才的需要,已建立了三个主要途径对应提供三方面的主要知识:技能、规则和经验.另一方面,中国的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考工记》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知识结构,其内容和现代设计师所需知识层面类似.本文希望通过比较这两个教育体系:现代设计教育与手工业教育,以发现提高中国设计教育的关键所在.本文建议为了满足对于设计教育的实际需求,中国设计管理的理论与知识体系的发展应该参考传统手工艺的教育结构。就建立一个结合本土价值观的整体知识体系而言,设计管理教育应该被看作是设计教育更深入一步的发展阶段,而不是一个新学科。当代设计教育除了现有的提供设计技巧培训的技术型教育以外,更应该发展设计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发展知识型教育,以此形成完整的设计知识体系。设计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设计师的本土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师才可能在他的设计作品中赋予本土价值,并以此进一步提升本土价值体系,形成设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循环。而在这一循环中,不论是手工业还是现代制造业,作为教育主体的人都是循环中的原动力。设计师自身形成的本土知识体系也是其具备的隐性知识,而隐性知识是无法直接学习的,它必须通过设计师自身的主动思考、反映而形成,而以设计管理教育为代表的知识型教育就是启发其思考的主要动力,因此设计管理教育事实上是显性知识转换为隐性知识的纽带。正因如此,对于设计管理知识的学习也是设计师发展成更高层次的高级设计师或是设计经理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