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设计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1年内共计207篇,主要集中在工艺美术、建筑科学、艺术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16319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上海集邮、美术教育研究、艺术与设计:产品设计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4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9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2017北京设计论坛等;现代主义设计的相关文献由215位作者贡献,包括曹汝平、邵巍巍、黄山等。
现代主义设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6319篇
占比:99.82%
总计:116526篇
现代主义设计
-研究学者
- 曹汝平
- 邵巍巍
- 黄山
- 孙梦婷
- 孙梦雨
- 孙艳
- 宋漾
- 张春龙
- 张銮
- 张霆
- 徐晴
- 李洋
- 杜军虎
- 林鸿
- 梁富新
- 浦安原
- 苏海军
- 董占军
- 董波
- 许佳
- 邵晓峰
- 阴敏
- Alsop
- Amigo
- 丁粤红
- 严炎刘星
- 丹·罗宾斯滕(Dan Rubinstein)
- 于克广
- 于琦
- 付茂政
- 代锋
- 何宇
- 佟海丰
- 关艳
- 冯俊
- 刘亚
- 刘从俊
- 刘悦
- 刘旭影
- 刘晓伟
- 华沙
- 单灵
- 叶剑
- 叶筠筠
- 吉静
- 吕书炜
- 吴刘利云
- 吴国欣
- 吴斌
- 吴晓兵
-
-
杨坤雨
-
-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设计流派的产生背景来探究二者的设计哲思,利用宏观经济学中的PEST分析法来解析现代主义更迭至后现代主义的本质内因及影响,继以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具体建筑实例——马赛公寓与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进行对比来加以验证,旨在揭示设计与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相互关系,为设计在经济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理论支持.
-
-
陈晋唯
-
-
摘要:
目前,设计领域关于禅意的讨论日益火热,但大都止步于形式之争.若是从禅的发展历程和思想内涵来看,禅意设计不应简单地划为现代主义设计.事实上,禅意设计一直在避免现代主义对功能的极致追求和对装饰的极端摒弃,其透露出的思想并非"对立""极端"的,而是"超越""整体"的.它无意陷入极简或非极简的风格争辩,而是更加遵从设计者的内心,较为感性,这也是禅意设计和现代主义设计的根本差异.在本文中,笔者从禅的思想内涵入手,探析禅的发展与美学意义,进而总结出禅意设计方法论.
-
-
岳春勤
-
-
摘要:
1925年,世界上首个钢管皮革椅——瓦西里椅诞生,它由马歇尔·布劳耶设计而成,在现代主义家具设计领域具有关键地位.本文基于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关系分析讨论瓦西里椅的设计特征,尝试论述其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
-
-
孙梦雨
-
-
摘要:
苏格拉底针对“美”的内涵和定义提出“美善同一”的功用说理论,即“有用即是美,无用即是丑”。历史背景和社会生产力等种种因素使得现代主义设计脱颖而出,并活跃于设计舞台,而现代主义设计中的极简思想和功能至上等理念正与苏格拉底功用说相适应。作为席卷20世纪的设计革命,现代主义设计正以不断更新的面貌和优化的理念迎接着时代变迭带来的质疑和挑战。
-
-
-
-
朱龄
-
-
摘要:
对当今的设计的社会功能趋势进行探讨.通过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下的设计现象,即工业革命后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造成的设计改革、20世纪初广泛的社会民主思潮带来的设计运动、现代信息社会框架下的新的设计特点.总结设计在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特点.设计功能在长时间的社会活动的影响下,从单一地解决某个领域的问题已经发展到与多个领域识相互交织.如今的设计在人们的生活中承担着相当大的社会责任,设计对其所要表达的内涵应更深刻的反思,对其所产生的社会效应要有充分考虑.
-
-
运卓旸;
喻湘龙
-
-
摘要:
产品设计受科技的制约,从最初的造物设计,到如今百花齐放的当代设计,现代主义设计在技术与艺术的磨合方面,为当代设计树立了典范。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机械化对设计的影响是空前的,生产力的进步带来了分工细化,因而艺术家变得高高在上,艺术与设计逐渐分离。而中国的灯具设计,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出土于中山王墓的银首人形铜灯,是我国灯具设计起始阶段的辉煌成就。当时,青铜材料的加工技术已逐步完善,在装饰上采用了"三盘九扦".
-
-
李洋;
苗卫钟
-
-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元气大伤,美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密斯·凡·德罗、瓦尔特·格罗皮乌斯、雷蒙德·罗维等人纷纷迁居美国,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这一时期设计艺术逐渐成为西方各国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有效手段,设计艺术开始追求个性化、民族化,过去盛行的具有统一设计样式和设计理念的现代主义设计逐渐走向衰落。
-
-
-
-
摘要:
第二现代性的颜值:博朗设计1951-1967时间:2019年10月29日-2020年3月30日(延期)展馆: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7、8、9号展厅(浙江杭州)这次展览是博朗设计在中国的首次全面展示,意在通过追溯影响博朗设计发展至关重要的起源与根基,介绍其作为战后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第二现代性)典范的发展历程,展示与乌尔姆设计学院合作期间最具代表性的产品设计及设计方法;以此探讨博朗设计理念及乌尔姆教学模式对未来可持续设计的影响。
-
-
代锋
- 《2017北京设计论坛》
| 2017年
-
摘要:
从对穷人没有设计的反思到为穷人而设计的深度考量,进而分析谢英俊在建筑上的“专业作为”.谢英俊的建筑观念与行为拓展了中国当代建筑的“疆域”.他的建筑思维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运用本土民间技术和协力造屋的方式来处理现实,解决中国平民生活及居住问题,其价值取向与建筑实践具有广泛的意义.
-
-
代锋
- 《2017北京设计论坛》
| 2017年
-
摘要:
从对穷人没有设计的反思到为穷人而设计的深度考量,进而分析谢英俊在建筑上的“专业作为”.谢英俊的建筑观念与行为拓展了中国当代建筑的“疆域”.他的建筑思维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运用本土民间技术和协力造屋的方式来处理现实,解决中国平民生活及居住问题,其价值取向与建筑实践具有广泛的意义.
-
-
代锋
- 《2017北京设计论坛》
| 2017年
-
摘要:
从对穷人没有设计的反思到为穷人而设计的深度考量,进而分析谢英俊在建筑上的“专业作为”.谢英俊的建筑观念与行为拓展了中国当代建筑的“疆域”.他的建筑思维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运用本土民间技术和协力造屋的方式来处理现实,解决中国平民生活及居住问题,其价值取向与建筑实践具有广泛的意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