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78篇,主要集中在工艺美术、建筑科学、艺术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0256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雕塑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第十七次建筑与文化国际讨论会 、2017第七届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等;构成主义的相关文献由314位作者贡献,包括田豊、田豐、庞蕾等。

构成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5 占比:2.6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0256 占比:97.36%

总计:10534篇

构成主义—发文趋势图

构成主义

-研究学者

  • 田豊
  • 田豐
  • 庞蕾
  • 李波
  • 芭尤洛娃·玛丽娜·亚历山大罗夫娜
  • 韩林飞
  • 吴卫
  • 徐竹
  • 刘洋
  • 孙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艳芳
    • 摘要: 20世纪初出现的抽象艺术打破了西方艺术的传统模式,推动了构成主义形式语言的创新与发展。构成主义的生产语境中抽象艺术形式语汇的创新,以及科学观念的影响,为我们掌握现代主义设计的技术特征及其本质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通过对“构成主义”的解析,为我们进一步认清现代主义设计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引导。
    • 李汇川
    • 摘要: 构成主义设计运动与其说是一场艺术与设计运动,倒不如说一股思潮,一次前卫的实验,参与实验的人们,试图在用一场针对过往传统与生活方式的革命,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一个现世的乌托邦。遗憾的是这场试验最终倒在了各种客观现实面前,失败了。而在它消失的60年后,失去理想的红色帝国轰然解体,曾经的光荣与梦想灰飞烟灭。正如苏联之于我们有着正反两面的教育意义,"构成主义"这个应革命而生,在革命成功后却又迅速消亡的设计运动,对我们而言,也有着特别的启示作用。这种启示不单单在于其风格自身的美学意义,更在于了解这股潮流背后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其短暂生命历程给与我们的启示。在现今这个多元化的世界,对现阶段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设计风格的探索,或许能有些不一样的启发。
    • 邓紫薇
    • 摘要: 文章从俄罗斯构成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亚历山大·罗德琴科出发,从他的理论与实践入手,阐释和剖析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对罗德琴科的设计进行了描述和总结,并对其在当代设计中的价值、贡献和意义进行了论述。
    • 徐慧; 刘旭光
    • 摘要: 自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大行其道的20世纪初开始,雕塑艺术就已经发生令人惊讶的变化,在跨入新世纪之后,更是出现了更多的既不“雕”也不“塑”的作品。当代雕塑的这种巨变见证着我们时代的艺术在审美上的巨大变化,并呼吁我们从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一艺术。
    • 王建伟
    • 摘要: 视觉"考古"是欧洲现代艺术运动的重要创作实践,它以融合、转化各类原始艺术、远古艺术为路径,实现对欧洲自然主义艺术传统的突破,由此进行视觉艺术的革新。作为一种视觉的实验,现代艺术的视觉"考古"基于"纯视觉"的普遍性而形成了独特的创作方法论。以独立的视觉系统、"差异化"和语言重构作为显著的特征与内在的逻辑。这一艺术史的经典样本不仅重构了个体与艺术传统的关系,也重新定义了视觉艺术创作,对当代艺术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 徐竹
    • 摘要: 在当代自我知识的理论论争中,对认知资格的解释具有特别关键的意义.构成主义者主张,自我知识的特殊性正是根源于它在认知资格上区别于他心知识与知觉知识,即仅凭认知资格本身就能保证知识状态的赢获.认知主义者则发展了相反的立场,认为这种特殊性仅仅是“表面上的”,而并不能由此确立认知资格上的差异,自我与他人之间具有认知上的对称性.以“做事”的能力来界定自我知识的资格,将有可能提供一种基于“事”的构成主义框架:它既汲取了认知主义解释的部分合理性,又受惠于并可能实质地推进“事”哲学的讨论.
    • 吴文治
    • 摘要: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联合风情展园包括三园一带(滨河景观带),是第八届花博会室外国际展区的组成部分。设计从欧洲传统花园的经典样式汲取灵感,结合西方现代设计思潮中的构成主义和分形几何学理论,营造一个充满异域风情、充分体现西方理性精神、融合西方古今花园文化思想内涵的特色花卉展园。
    • 韩林飞; 林嘉芙
    • 摘要: 本文通过对苏联的前卫运动的梳理以及前卫艺术家的精神剖析,从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其作品,探讨鲁迅对于中国新兴艺术的独特个人见解,解读他对苏联平面造型艺术推崇的原因.从鲁迅作品,包括文字和平面设计的解读入手,从更宏观的角度,通过研究尽可能多且翔实的材料进行梳理和深度论述,全方位多角度去阐释鲁迅的前卫艺术观与苏俄的关系,研究他对中国新兴艺术的个人判断与苏联前卫运动的关系.
    • 肖梦茹
    • 摘要: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流派产生于20世纪初叶,虽然发展的时间短暂,但对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流派如包豪斯、风格派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更推动了现代建筑的发展,可以说,构成主义建筑是现代建筑的前身.构成主义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深远,如正方体或长方体堆砌组合而成的建筑、通透新颖的玻璃幕墙等元素.
    • 浦安原; 张磊
    • 摘要: 本文通过梳理考察呼捷玛斯发展轨迹的同时,关注其在苏联社会生产与制度变迁中多重身份流转的原因,并试图就“生产”与“制度”的讨论回答“艺术与政治的关系”这一命题。首先,呼捷玛斯在与包豪斯的相互借鉴中共同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本体系,为现代主义设计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与风格上的借鉴。其次,经过与意识形态的杂糅,构成主义的现代话语功能被改造为整体计划的国家工具,平台化与制度化的场域交叠揭示了呼捷玛斯多重身份在先锋艺术和意识形态双重影响下的隐性建构方式。本文认为,构成主义成为政治隐喻的神话折射出艺术与政治的功能偶合,呼捷玛斯悖论表明,“艺术政治化”只有在艺术与政治的积极互动中才能发挥出超越文本的功能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