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
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

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广东佛山
  • 出版时间: 2010-12

主办单位: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会议文集: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高温色釉装饰自商代出现的原始青瓷至唐代长沙铜官窑执着而率真的写意性表现,再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高温色釉彩绘,伴随着整个陶瓷史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科学与技术的摸索和突破,在这个时代得以呈现,由最初的单色到多色再到现在的绘画性的写意表达,在翻阅相关文献和创作的同时,感到高温色釉是一种集科学与艺术、自然与精神于一体具有无比创造力的陶瓷材质,高温色釉结晶了世世代代陶工和艺术家的生命和智慧,在当代陶瓷艺术的语境下,应该展现出他的时代风华,“笔墨当随时代”,在感念先辈们的同时,将其发扬的责任就落在这一代陶瓷人的肩上,如何传承和发扬,融合中西,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对高温色釉装饰的写意性,从西方现代形式语言与中国绘画的写意性相结合的角度来看,当西方现代绘画由再现到表现,当代中西方艺术的交流正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东方艺术早在南宋时期的李唐与梁楷等的绘画就有十分明显的表现情节,而现当代越来越多的西方画家抛开彻底具象,以线条、各种形状的色块和图案直接表达内心的感触和情感,这种做法和东方绘画的某些特点很相似,甚至有更多的东方情结。艺术发展的历史告诉人们,东西方的艺术一直存在并将继续存在相互之间的交流,虽然中西古典哲学的宇宙观与美学观不同,但其传达表现的主体精神在现当代似乎找到了契合点,即使他们表现的方式与媒介不同,但最终表现的是对生命和宇宙的终极关怀。而高温色釉这种取之于自然,具有独特魅力的陶瓷装饰材料,结合西方现代艺术中的色面语言和观念,传达的是一种水、土与火的自然艺术形态,表现出一种生于象外的典雅与质朴、灿烂与博大的东方意韵。
  • 摘要:从"巧用艺术手法的意义"、"艺术手法的类别"、"艺术手法的使用效果"、"艺术手法的发展与前途"等发面,论述了陶瓷美术艺术手法,并以陶瓷美术作品为例,结合艺术实践,对陶瓷美术艺术手法进行总结与理论探索,从而加强促进艺术创作的作用与意义。
  • 摘要:定窑装饰在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定窑研究者们历30年之艰苦探索,对古代定窑刻花、印花等工艺进行了全面挖掘和整理,并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创新、开辟了三联艺术、定窑雕花等全新的装饰领域,展望了定窑装饰的前景与发展方向.
  • 摘要: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悠久,陶瓷器具在人类逐渐进化过程中,就一直站在传播文化历史的前沿,其视觉审美与思维审美已融入到生活之中,形成特有的陶瓷艺术文化.湖南陶艺的发展历史,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古到今都凝聚了湖南陶瓷人的心血及智慧,特别是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更是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更是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由湖南陶艺家协会组织,陶艺家张尧教授牵头的一批湖南陶艺创作的新锐人员,在大力开发和利用湖南特有的铜官陶土、酸陵釉下五彩高白瓷,采用一些特有工艺,融入一些新的理念,运用一些新的方法,创作出一大批从器型到画面都具特色的陶瓷艺术作品。近几年来,屡屡在国内外的展览、比赛中获奖。其陶瓷艺术品的销售市场一片繁荣。
  • 摘要:放眼寰宇,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光芒于世界依然耀目.时间已进入当代21世纪,而诸多陶瓷艺术的审美几乎处于错位或倒退的状态,伪传统陶瓷艺术处于狂舞的窠臼中.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经历着种种的曲折,但前进的步伐并未停滞.这一现状与历史的形成,正是物质化的审美逐步成为精神与物质双重领域的价值标准,近年来,在国内各类媒介与平台上,种种"伪传统陶瓷艺术"链条上吹捧的文字和声音如迷雾般笼罩着中国陶瓷,诸多群体成为利益链上的一环,伪传统陶瓷艺术传播的物质化的审美惯性最终成为禁锢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力量.如何突破禁锢现,当代陶瓷艺术发展的桎梏,笔者试着从物质化的审美找出其根源所在.提出要传承文明,脱出窠臼;关注当代,尊重独创;跨越时代,引领未来。可以试着用最睿智的作品和文字呼唤非物质化的审美,个体独立的思维与审美能力需要更多非物质化的审美滋养,从而建立起一个当代真正意义上的认知与信仰。
  • 摘要:均陶是陶都宜兴最早的陶瓷种类之一,它与精陶、紫砂、青瓷、美彩陶一起被称为宜兴陶瓷艺术的"五朵金花".宜兴均陶以大气古朴美观著称于世,堆、贴是它的主要装饰手法,这在民间艺术的装饰手法中极具代表性和艺术特色.均陶堆花作品具有实用与陈饰的双重价值.然而,今天的陶都却成了紫砂陶"一枝独秀"的局面.作为均陶工艺从业人员,要振兴现代均陶工艺,就很有必要深入探讨、研究它的堆花工艺,从装饰形式、装饰内容、装饰技法这三个方面进行突破创新.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宜兴均陶走上繁荣发展之路.
  • 摘要:唐宋时期的绞胎瓷器是中国古代陶瓷装饰工艺中的特殊品种,以其独特的肌理效果和表里如一、内外通透的审美内涵而成为陶瓷家族中的一朵奇葩.而古代文人崇尚"君子和而不同"也使"千胎千面,表里如一"的绞胎瓷器在众多瓷种中脱颖而出,成为"君子瓷"的代表.在倡导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今天,传统绞胎陶艺也随着科学技术和审美文化的发展而焕发新生,并以其材质美、肌理美、意境美而倍受当代人的青睐,成为新时期"和文化"的代表.
  • 摘要:对于线描艺术,从艺术论来说:国画与陶瓷艺术同样带有深厚的民族性、区域性、审美性和历史性,二者可以说是异流同源.本文正是从中国画线描的特征及发展历程出发,来研究中国画线描对陶瓷绘画所产生的影响,意在让人们对中国画线描与陶瓷绘画有一定的认知,让人们认识国画线描与陶瓷绘画二者的联系,了解陶瓷绘画的历史、现状及未来.rn 纵观中国陶瓷绘画艺术领域,其形式的主流是国画风格的,从线描艺术来看,都是国画风格在陶瓷材质上的表现、继承和创新,或者说是以陶瓷材质为载体,以陶瓷的釉、颜料等为创新手段,以国画的技法来表现一种国画的神韵。所以,广大陶瓷艺术家应不断更新审美需求和观念,全面而深层次地把握和理解线描在绘画、造型与装饰上的独特地位与作用,深刻剖析线描的自身特点及绘画上的独特魅力,充分汲取中国画线描及前人在陶艺创作过程中的优秀成功经验,融合自己对线描的独特感悟与见解,去创新、去开辟线描在陶瓷绘画中的崭新天地。
  • 摘要:本文论废瓷片介入环境艺术的审美价值的原因是随着陶瓷工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品的提高.陶瓷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快,需要淘汰的废瓷片越来越多.陶瓷资源呈现出过多过快开发和过量消耗的态势.这种现象会给用户带来处理废瓷片的麻烦和浪费.陶瓷在烧结后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不能被环境分解,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废瓷片若处理不善,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废瓷片是一种不受造型的限制,很大的自由度,工艺上易成型,可塑性强的一种低价材料.研究废瓷片独特的语言功能和审美价值观念.废瓷片介入环境艺术需求很大,以后将运用的更加广泛.rn 本文第一章介绍全文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主要构架以及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第二章通过概念的界定,将废瓷片的概念进行了说明,同时将废瓷片的处理问题以及追述了废瓷片介入环境艺术的历史及需求.第三章是本文重点,废瓷片介入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价值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分析了瓷片与环境结合的个性美:1.个性化的拼贴.2.丰富的色彩.3.多样化的表现形式.4.缺陷肌理的效果.第二节介绍了瓷片与环境结合的生态美;1.人文生态.2.地域生态.3.自然生态.第三章阐述废瓷片与环境结合的和谐美:1.统一与变化.2.对称与均衡.3.节奏与韵律4.比例与尺寸.第四章对废瓷片介入环境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 摘要:景德镇在中国陶瓷史和世界陶瓷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从世界遗产的视角分析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景德镇陶瓷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作为一种为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见证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它应该是世界文化遗产.
  • 摘要:本文简述了百年釉下五彩瓷的发展,分为解放前——政治、实业加地域文化;解放后——政治需要;改革开放后——活跃和自由;二十一世纪——制度和思维更新四个阶段。探讨了笔者对釉下五彩瓷的理解,从学习到理解,到创作,最后到思想的升华。最后提出了釉下五彩瓷的发展前景,提出从业人员会有较大的增加,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的东西,他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社会中有如此需要,因此最终推动釉下五彩瓷创作、生产的真正动力,是除了专业人员努力之外的社会发展与进步。
  • 摘要:本文阐述了石湾传统陶塑动物的发展,提出了承传中创新的一些理念和路向.提出要运用工意结合的手法,吸收其他艺术营养来丰富传统艺术;用情与景的融合来激发人们热爱生活,祟尚自然,怡情养性的精神,达致培育美好心灵的社会效果;要注重以形传神的意蕴美;跟上时代的步伐,让作品有现代的意识和现代的审美观念;要培养“借古开今”和“我用我法”的精神;艺术性与商品性要相结合。
  • 摘要:中国悠久而灿烂的陶瓷文化,是世界文明不可分割的部分,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集科学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陶瓷器的烧造成功和发展是形成中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而景德镇的传统制瓷工艺为千年瓷都的称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内容就是保护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不要老抱着约定俗成的旧模式不放,应当与世界非物质文化接轨,并保持独立性和民族化内涵,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要秉承传统文化,结合本区域优势,构筑地方特色鲜明的生产性方式。
  • 摘要:乾隆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中最辉煌灿烂的时期之一,其中粉彩瓷是乾隆朝最典型的产品,正是在乾隆粉彩瓷发展的推动下,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陶瓷艺术的第一次国际化潮流。乾隆粉彩瓷受到不断切深的以西方文化为主流的外来文化影响,呈现出独树一帜的中外融合的艺术特色,并受到西方国家热捧,西方国家不仅大量购藏乾隆粉彩瓷,其陶瓷厂并广泛模仿制作,乾隆粉彩瓷在世界陶瓷史发展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粉彩瓷仍然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装饰品种之一,但其己经难以与国际陶瓷艺术市场接轨,甚至在国内也处于边缘化的境地,这与其艺术成就是极不相称的,因此,当代粉彩瓷艺术家应当发挥开放精神,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与时俱进,努力吸收国内外新的工艺技术,赋予粉彩瓷以新的文化内涵,使粉彩瓷重新登上国际陶瓷艺术大舞台。
  • 摘要:在很多陶瓷艺术作品上,可以看见艺术表现手法,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常常运用艺术表现手法.艺术表现手法,是在艺术创作中,依据题旨与情境,运用相关的材料,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出特定的思想内容的各种表现手法.在陶瓷绘画中,夸张与比对是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并且,其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往往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本人就“艺术表现手法相关知识”、“夸张在陶瓷美术中的运用”、“对比在陶瓷美术中的运用”、“夸张与对比的结合使用”、“同一作品中多样多层运用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 摘要:均陶画的特点是与它的用材和技法密切相关的,由于这些特殊性而产生了“泥味”和“指味”,顾名思义“泥味”是指陶瓷的用料自然是取材于宜兴本地的特色深层矿泥,而“指味”是指使用大拇指在泥坯上用色泥作出各种飘逸神采的画面,用毛笔在宣纸上泼墨挥毫是一样的感觉,活的画面才有指韵泥韵,这种极其独特的技法语言最贴切体现了均陶的艺术特色。齐白石老先生语: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重其形,要写生复写意,写意而复写生,自能形神俱见。均陶也是如此,就恰似国画里的‘工笔’和‘写意’,这两种都要在画面里运用自如,这是基础,把基础打好后要达到形神俱见,就需要不断努力学习进步。均陶画也大体分几个种类,花鸟、走兽、人物,再有边框纹样等。
  • 摘要:在众多陶瓷与其他材质搭配设计当中,最有发展前景的就是陶瓷与玻璃的综合设计,它们同属于硅酸盐材料,相比木材、金属等材质,陶瓷与玻璃的设计则更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结合,而不单单只是搭配或镶嵌等。rn 在日用陶瓷设计创作中,其实材料本身只是人们表达情感、观念的众多应用方法之一,但选择陶瓷与玻璃材料的组合设计则具有独特的魅力,陶瓷可以与玻璃组合起来说明一个设计的情感,或者用陶瓷和玻璃各自所具有的独特语言来诊释一种生活态度,为人们生活环境寻找更多的美与和谐。不能只醉心于陶瓷材料当中,跳出材料的局限,真正运用材料来表达设计理念。rn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应当充分利用科技来发展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像特种陶瓷,它己经被广泛的应用到日常设计当中,像陶瓷刀具、陶瓷手表,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玻璃也是一样,无论是吹制玻璃还是窑制玻璃,就目前的发展技术来说,都较之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何不利用这种优势来发展他们的结合设计,使其以更多样化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为人们的生活带去更多的乐趣和无限的遐想。
  • 摘要:陶瓷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陶瓷发展体现在各方面.如今陶瓷已作为包装形式出现在市场上,陶瓷包装与酒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包装形式,陶瓷酒瓶包装容器对酒不仅有很好的保护功能,在外观上还有很好的美化效果,成为当下最时尚的酒瓶包装容器,湘西地区陶瓷酒瓶包装容器发展迅速,正向着品牌化、国际化的形式发展.
  • 摘要:在中国陶瓷史上,曜变天目釉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闻名世界.而百年之后的今天,经过研发和创新后的曜变天目系列新品更是在陶瓷艺术釉领域独秀一枝.继承传统求创新陶瓷产品的设计创新离不开继承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根基。要打造品牌求创新,通过文化内涵求创新。
  • 摘要:白瓷的发明改变了陶瓷的发展方向,邢窑是中国早期烧制白瓷的代表性窑场。介绍了目前所见邢窑的品种和类型,造型特征与装饰方法。重点探讨了制瓷原料与成型方法,窑炉结构与烧成工艺,窑具与装烧方法等问题。
  • 摘要:环境陶瓷艺术(Environmental Ceramic Art)是90年代后期在日本、韩国等地开始出现的,中国的陶艺家近些年才引入这一艺术概念.它主要指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建筑物、广场、公园、道路、绿地及其他场地设立的陶艺或以陶艺为主的综合媒介作品.这类作品的特点是进入公共环境中,与环境对话,审美与实用功能相互融合,与公众形成交流互动,体现隐喻的人文精神.那么陶瓷材料在环境陶艺中又成为举足轻重的表现因素,本文就目前陶瓷艺术在建筑环境,室内空间,环境空间之中的运用;陶瓷笔画在西方建筑环境之中的运用进行介绍,并分析了当代环境陶艺的发展和前景。
  • 摘要:当代陶艺高等教育要关注重视陶瓷艺术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普及、推广、提升陶艺的市场经济价值和艺术地位,促进良性循环的"热门"之势;不断开拓创新,超越中西对立、技艺分离的樊篱,建立一个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合理、有序、完善的多元化的当代陶艺教学体系;注重将传统文化内涵植入于现代陶瓷艺术之中,求索更具个性化、包容性的艺术语言,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艺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之径,推动中国陶瓷艺术高等教育向更深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当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基石.
  • 摘要:现代陶艺是伴随着现代艺术运动兴起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外国设计史上,包豪斯占了重要的一笔,它的三大构成基础设计理念对世界各国的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顺着构成艺术的发展脉络,通过拜读现代陶艺家们的作品,可以从中体味构成主义是怎样渗透在现代陶艺中,从而丰富现代陶艺创作理论.提出无论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或者是综合构成,这些构成艺术的表现形式都不是孤立的表现语言,能在一个作品中发现它们总是相互穿插和融合的,为陶艺创作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方式。
  • 摘要:情感用陶土来表现,深深受到工艺的限制.它跟其它艺术形式所不同的是,经过丰富的想象及熟练的操作技术来完成作品,要在高温中经过化学变化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陶艺是人为和自然完美结合的载体,因此材料的了解和运用是陶艺语言表达的基础.探讨了不同原料对呈色的影响,化学组成对呈色的影响,烧成对呈色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A.原料是影响临汝青瓷成色效果的重要因素。B.胎体对临汝釉起到一种背景作用,C.烧成适度高低,时间长短,还原气氛强弱以及冷却速度快慢等工艺因素对釉色和乳浊性有很大影响。D.釉层厚度也是决定釉质表现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rn 现代陶艺在国内仍迈着沉重的步子,这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现在:1.一大部分从事现代陶艺创作者,对现代陶艺人士还处于蒙昧状态;由于现代陶艺风的帅旗会时不时地冲击传统陶艺:“唯美”格式。而“唯物”还处在对材质的应用非常被动。但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创作者自身认识的提高得到改变。2.客观条件的局限目前国内还没有几个陶艺家拥有自己作坊,没有自己的实验室,没有自己的窑炉,自己的陶艺创作对材料的需求,工艺进程,有种东拼西凑的感觉,作者还不能独立完成,从而影响陶艺家的创作。3.经济条件的限制,有人称陶艺创作是“贵族式”的文化活动。的确,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是不可能从事专业陶艺创作的。4.记忆条件的限制,零星的陶艺创作只能从于“偶发性”的对材质的发现和利用,创作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 摘要:围绕着陶艺创作,如何继承传统陶艺?当代陶艺有如何创新?本文从陶艺创作要有主题、深度、立意要新颖,陶瓷技法、装饰、材质、烧成工艺要创新,做陶艺要有平和的心态,而不要有功利思想等方面来阐述陶瓷艺术创新.
  • 摘要:鱼纹是中国古代传统装饰纹饰之一,"鱼文化"的顶尖之作是青花"鱼化龙".本文拟就青花"鱼化龙"纹饰的历史根源、文化内涵及造型风格的发端、发展、演化等方面进行探究.但是,明、清青花"鱼化龙"纹饰是一个比较新颖、有挑战性的课题,尚无发现有系统深入论证的文字.为了更全面地解读青花"鱼化龙"纹饰所传达的"实际"讯息,笔者将其放在特定人文、社会情境下探究其发生之源背后的关联,并结合考古资料对其发生期的特点进行客观的比对说明.
  • 摘要:一提起磁州窑,人们都会联想到黑白骚落装饰之大系,另外还有多个系列的角落不太被人们所关注,比如说瓷器上的诗词歌赋和文字装饰系列.笔者关注的不是诗也不是赋,而是残片上的一个字,在磁州窑宋元时期的窑址层里,发现了许多写在碗里的单个文字残片,位于碗里中心部位——磁州窑的“磁”字下面有个“心”字底“礠”。进而笔者考察了考察了磁县周边。慈石土就像衣服一样包裹着铁子石经过历年的风霜雨雪的浸泡、氧化,兹出的锈水在风花雪月的四季,受雨水的冲刷,沉积于山边石洼凹坑之处,形成了斑化石。这就是磁州窑有史以来,化妆白瓷器物上主要绘画颜料,而慈石外衣就是磁州窑器物上的白化妆土。时下锻烧后,称B石。rn 而笔者的作品创作也沿用了先贤外师造化的然徒方式,取材于慈石上一层和下一层原料,作为作品创作的基础原料,有传统搅胎为根。以本人的文化素养,用采集的A石加B石,来表现当下陶瓷艺术语言。AB石就像传统与现代携手,拧成一股绳和服于物,磁乃用心妆点生活。试求新路。
  • 摘要:在古彩瓷画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明代末年著名画家陈老莲绘画艺术的重要影响,他为文学作品创作的木版插图,对古彩瓷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线描、造型、构图、题材中,而且成为古彩的创作题材.
  • 摘要:宜兴紫砂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技奇葩,紫砂壶艺出神入化的造型;形神俱佳的内在器物;泥土与作者对话中产生的情感抒发则是技术、秩序、意识、传统与现代人文精神与审美的高度概括与诠释而备受人们关注.rn 砂壶之美是大美,是技艺,文化,原矿土与火的结合之美,是人类进步和创造之美。紫砂器就是沿革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线韵”“虚空”之道,雅事之举通过呆呆人的不懈努力才构成古今世界饮与品,玩之与藏的时尚风范。这当然是宜兴紫砂的荣耀,更是中国传统文脉通过容器思维的特殊载体传递“砂壶”美的最佳方式。
  • 摘要:点、线、面是艺术设计最基本的构成元素,点、线、面的理性布局,相互应用又变幻出无穷无尽的艺术作品.千百年来艺术家追求的都是点、线、面的和谐美、韵律美、节奏美.彩陶纹样首开先河,早在八千年前的先民们对点、线、面就应用自如于彩陶纹样设计之中,创造出绚丽多彩的仰韶文化.点在彩陶纹样中应用非常广泛,点也是彩陶纹样绘制的基础。线的应用在彩陶纹样中占据着主要位置,可以说没有线的应用也就没有彩陶文化。彩陶纹样中线的应用丰富多彩,直线、折线、曲线、波浪线、粗线、细线、不规则线、锯齿线、虚线应有尽有,众多各异的线条构成了彩陶华丽的纹样特征。面是相对于点和线而言的,点扩大了就成为面,线向横的方向扩展也成为面,面有实的面,也有虚的面,大面积纹样的实体是实的面,纹样与纹样之间形成的间隙是虚的面。先人在彩陶纹样设计中很少单独使用单一的元素来设计纹样,有时以点为主,以线为辅,有时以线为主,以点为辅。点、线、面相互穿插使用是彩陶纹样的主要特征。
  • 摘要:佛山陶塑艺术跟随中国陶瓷历史发展变迁的历程,走过了千年不平凡的发展道路.整体来看,佛山陶塑艺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原始时期为原生萌发期,唐宋时期为形成发展期,明清时期为鼎盛期,近代为探索图新期,现代为传承与创新期.当下佛山陶塑艺术要实现继续可持续发展目标,关键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而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基础就是要把握好岭南文化的思想内涵,以岭南文化理念为支撑,以陶塑艺术创作规律为依托,不断传承佛山陶塑传统文化脊髓和艺术探索精神,与时俱进地更新思想观念,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创新意识,努力创造深入生活、顺应时代的创新性艺术作品.将佛山这颗绚丽光彩的岭南陶塑艺术瑰宝继续传承、弘扬、创新地发扬光大,实现可持续发展.
  • 摘要:"中国白"在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工艺上的继承与文化内涵上的不断丰富;"中国白·陈仁海"文化现象——适应当代陶瓷文化发展需要,并具有时代文化特征与体现时代人文精神的文化表达;对"中国白·陈仁海"文化现象的思考——富有理性的与富有人文精神的文化现象,必将影响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彩陶纹饰是中国先民对器物进行装点,借以表达对于自然审视和自身审美的途径与手段,图式纹饰既是先民图腾的精神符号,也是民风乡俗生态的生态切片.界首彩陶作为中国重要的民间窑口,其图式纹样具有浓重的乡土审美气息,与其区域内的艺术样式和审美趣味关联紧密,体现了造物行为与民众生活的内在关系.
  • 摘要:人们欣赏古代陶乐器时,在认识层次上会有这样的感受:首先看到一个“器”,是因为它的做工精到,完整、细腻;其次看到它是一件“艺”,构形生动,装饰华美,稳重大度;再是经品味看到了“道”,在庞大的宗教场面中,在愉快的精神释放中,在载歌载舞的庆丰气氛中,这件陶乐器的气韵、境界、传神,灵音妙韵等等,会有一种肃穆和敬畏,一种思索和感悟,一种心的净化和灵魂的升扬……rn 古代陶乐器启发了人们,当代的陶艺作品是否该有这样的“真身“?当代的陶艺创作是否该有这样的“心”境和“艺”境?笔者作为一个陶艺探索者,或者说是个十几年的陶乐艺术“探求”者,认为中国当代陶艺应该有一个回归,这就是对陶艺作品中“器”-“艺”-“道”各层面的理解。rn 从陶艺创作范畴而言,仅靠基本技巧,只能成“器”;靠心智和理念情感,或可得“艺”,而靠悟道所为,才能成“大艺”亦称之为“道”。rn 用现今社会鲜活的语言,以对陶艺创作投入的心血、精力的程度,来描述陶艺作品层次,就是“炒”出来的陶艺属“器”,“炖”出来的陶艺为“艺”,“熬”出来的(煲出来)的陶艺为“道”。rn 陶艺需要创新,创新是艰苦努力的结果。而将陶艺创作上升至“道”的层次,那么必定会出现既涵括中华民族文化蕴涵,又有时代文明精髓的作品。人们总是谈创作出新,总是谈设计出新,为什么总难于出新呢?社会浮躁人心浮躁,功利色彩过浓,避难就易等客观主观原因纠缠一起,对人的精神世界是巨大的影响和伤害。只有潜心创作,甘于寂寞,穷思悟道,才是出作品,出大艺的基础和保证。rn 如果中国的陶艺界能大兴“悟道”之风,陶艺出新、出精、出神,将是令人相信的前景。
  • 摘要:分析了陶瓷油画的现状,强调了发展陶瓷油画得意义.指出油画以表现"明暗""写实"和色彩关系为特征,阐述了陶瓷新彩颜料与油画颜料色相对应关系和使用方法、陶瓷油画技法,并介绍了陶瓷油画创作的经验.
  • 摘要:邢窑是中国古代烧造陶瓷制品的著名窑场,它开创了中国白瓷烧造的先河.邢窑隋代透影白瓷技艺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唐代的精细白瓷制品更是以它白中泛青、温润如玉的釉色和雍容华贵、精美绝伦的形制而享誉海内外.邢窑白瓷的问世为以后各个时期彩瓷(釉下彩、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红绿彩、新彩等)制品的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n 本文仅就邢窑的历史沿革、烧造规模、艺术成就、文化底蕴和它与周边窑场的关系等问题逐一进行了论证和阐述。旨在通过对邢窑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烧瓷窑场的研究,探寻中国传统的制瓷技艺和烧瓷方法,为人们今天的陶瓷生产服务。使古代那些精湛的制瓷技艺得以传承,祖国的陶瓷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 摘要:黑陶文化又称龙山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古代华夏文明的象征.rn 当代陶瓷艺术创作可分为传统陶瓷艺术和现代陶艺,传统陶瓷艺术的表现手法,多侧重于工艺陶瓷美术的创作,而现代陶艺更侧重于纯粹艺术形式的表现上。相对而言,工艺美术陶瓷更侧重于“技术性”的表现,而现代陶艺更侧重于写意性、抽象性、观念性等精神内涵的艺术表现上。一切陶瓷艺术的创作,不但要学习继承,更要创新,不但要求古典美,更要表现时尚美,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推动当代陶瓷艺术地向前发展。rn 任何一门文化艺术形式的创作,其不同的内容题材的选择和形式表现,体现了创作者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定位。而价值观念的形成则取决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体制、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比较而言,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是“封闭式”地发展,而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是“开放式”地发展。社会的开放,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带来了自由地发展。而这种发展也在有序和无序之间循环往复地进行着。一切艺术创作,都是沿着这种规律和模式向前发展的。rn 在注重陶瓷艺术实践理论研究的同时,还要注重艺术批评理论的建设。同时必须加强学术理论知识结构的建设和艺术批评理论的建设,广泛的吸收古今中外博大精深的文化元素。
  • 摘要:书法装饰陶瓷已不鲜见,但惟独青瓷却少有书法装饰.青瓷书法装饰的缺失既有青瓷美学追求纯粹、自然的一面,也有技术上无法达到精致而主动放弃的一面.当下,随着青瓷烧造工艺的全面恢复和新材料技术的改进,青瓷书法装饰已经成为可能.青瓷书法装饰在工艺、形式和观念突破上都具有巨大的价值,从而开拓了青瓷装饰的新空间.rn 书法艺术与青瓷的结合不是历史的偶然,它是华夏审美风尚和美学理想的必然。青瓷书法装饰,是书法与青瓷在艺术性与实用性两方面的最佳融合。书法艺术作为一种装饰元素广泛地应用于青瓷工艺,不仅丰富了青瓷装饰的内容和形式,而且突破了传统青瓷仅以器形和釉色作为对象的单一审美模式,开拓了青瓷装饰和审美的新领域。书法借助青瓷,可以一改以往纸上书写短暂易朽的不足,由此获得和瓷器一样更为持久的生命存在。青瓷和书法相得益彰,由此开始了相互增益的艺术历史。
  • 摘要:现代龙泉文化青瓷之动植物装饰艺术,积极拓宽其装饰界域,提升文化品位,注入现代审美因素.这种装饰艺术是一种青瓷附属,它承载着文化青瓷中最为"文化"的亮光点;它凸显现代制瓷者的艺术观念和工艺制作水平;它反映着现代青瓷艺术创作的人文境界;透视出现代文化制瓷人内心深处那股精神灵气,传达出一种精神的追求与向往.
  • 摘要:本文立足现代艺术设计跨学科合作发展的现状和对中国未来"包装强国"之路的思考,结合具体陶瓷酒包装容器设计实例,分别对陶艺介入现代酒包装容器设计的材质、造型、色彩等表现途径进行了系列探索性的研究,由此指出富有中国传统精神内涵和浓厚中国味的现代陶瓷酒包装容器制品,将能更好地继承与宏扬中国民族的传统陶瓷手工艺,并对中国绿色包装设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 摘要:在当今手工艺品工业化的时代,认真研究传统钧瓷美的特征及工艺要求,对提升和发展整个钧瓷艺术有着积极的意义.题材传统钧瓷具有“古朴端庄”的造型美,“窑变”的神奇之美,“粗泥细作”的人巧之美,“含蓄内敛”的文化之美。没有情感的陶瓷只是一件瓷器,不能只停留在钧瓷的制作层面。工艺手法、思想情感是内与外、情与物,体现“道与器”的关系。“器与道”的精髓是“道”,天道、地道、人道,道法自然,生生不息。在传统钧瓷的创作上如何把握文化情感的定位与工艺手法的一致,是新一代“钧窑人”时刻思考的问题,它或许是地域的、个体的、时代的,但总要烙上民族的印,留驻民族的魂,展示文化的根。
  •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作为传统手工艺之一的陶艺,已经被纳入各个高校艺术设计艺课.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的实际,重新审视陶艺在设计基础课程群中的意义与作用.从提升陶艺选修课教学的严谨性与专业性;训练学生把握材料与造型形式美感;注重学习传统工艺文化;运用的陶艺项目完善设计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四个方面对陶艺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期提升陶艺相关课程的教学水平,使陶艺更深层次地在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中发挥作用.
  • 摘要:黑陶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孕育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造型、纹样、做工、烧制的完美统一被当今社会各界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黑陶之所以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设计与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就在设计与烧制在黑陶中的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做一浅述.题材必须具备深刻的造型和纹样设计技能,做工工艺是表现黑陶艺术品的最重要环节。黑陶烧制是黑陶制作工艺中最关键的工序,这道工序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开裂,黑度不够,变形,夹生。在烧制过程中,要做好记录,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出现问题要认真查找原因,制定措施,通过实践验证,再进一步总结提高。如此反复,才能真正掌握烧成技术。
  • 摘要:磁州窑的生产工艺和其它陶瓷生产工艺一样,大略的说,都要经过从原料的开采加工,到成型、装饰、装烧的工艺过程,生产出陶瓷产品来。上述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己经成为人们的常识。实际上,在陶瓷生产的过程中,每个窑口和产区,除了遵循上述工艺流程外,由于使用原始的特别性或产品需要进行特殊加工,采用独特的原料,独特的湿法加工工艺,独特的装饰工艺,高素质的工匠等。在每个流程当中都有一些独特的工艺方式,或者个性化的操作方式。也往往正是这些因素的作用,而产生出各种不同面貌,不同风格特点的陶瓷产品来。这些方面才是作为一个窑口和产区,生产工艺流程中最有价值和最值的关注的东西。
  • 摘要:中国陶瓷艺术走过了几千年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而中国也成为世界陶艺家争相朝拜的陶瓷圣地。然而,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中国陶瓷艺术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扰。而对于那些心中尚存本土理念的另一部分陶艺家来说,通过探寻民间美术与现代陶艺的涵化整合,实现中国陶艺的本土现代化,是他们保持高贵姿态的理念支撑。同时,中国的陶瓷艺术要想在自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在国际陶瓷艺术交流中的对话能力,艺术家们更需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而中国的民间美术是哺育、滋养华夏民族文化艺术的粗原艺术及母体艺术,她那质朴率真的艺术语言,及自身具有的应变涵化整合的机制,不仅是陶瓷艺术,也是其它门类的艺术永远值得研究的命题。中国的陶瓷艺术在她的精心哺育下一定会茁壮成长起来。因此,不妨通过对民间美术符号的重视和利用,使中国陶瓷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转型为本土话语形式,以此保持陶艺创作具有民间美术形态的自主的性格。此外,正因为在陶艺制度层面上探索民间美术与现代陶艺的涵化整合这一特色,才使在中国陶瓷艺术这块肥沃、古老土壤里所播下的本土话语的种子有可能成长为一个有生命力的中国本土艺术。然而,到目前为止,保持此种工作姿态的陶艺家们在利用陶艺语言、技术手段去现场调度民艺形式符号,及整体把握作品的内在逻辑、深度、内涵等方面显得过于生疏、形式化。但随着陶艺家整体化的努力,仍极有效地延伸了具有浓郁民间色彩的陶瓷艺术的话语逻辑,且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主要表现为中国陶瓷艺术民族化、本土化特征的形成。而这一抉择也使一部分在形式主义道路、后殖民文化道路上迷离自我的“羔羊”提供了一个归途后靠得住骚站,一个值得向往的迷人的前景和反思的场所。
  • 摘要:人们一直倡导陶艺要创新,要出好作品。可是多年来的陶艺现状却是创新不够,有些作品还在重复着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面孔。原因也许诸多,但是缺少技术创新作为基础和保证,可谓其主要原因。提出应改变陶艺创作主体技术与艺术分离的现状,技术与艺术要相互协调,互相促进。笔者通过对釉料的改进,沧石陶料的烧制,对埙艺的探索三个技术方面寻找突破口,收获甚丰。
  • 摘要: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的当代陶艺处于失语的状态,强调民族性对于发展中国现代陶艺的本土化艺术语言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陶艺的民族性表达,作者从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其次民族精神的表达,最后现代陶艺的民族性表达不能忽视外来文化的影响.
  • 摘要: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的传统美学概念.意境的表现是艺术家的"意"与客观现实的"境"的结合,是艺术家抒发感情和观者受到感染的桥梁,是作品的艺术性和美的最基本的可靠的标志.陶艺作为艺术门类中的一种造型艺术,因其独特的个性而日益受到关注.陶艺在创作过程不仅仅只局限在对作品所表现的形式以及处理技法上的问题,然而,陶艺由简单的技术表现到构造意境的表现,是一个人类生活水平与审美水平的发展与进步,也是陶艺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的趋势.
  • 摘要:有意尝试将中国写意画的理念带入陶艺创作中,收到了意向不到的效果。写意比写实更强调抓住重点,删繁就简,避免面面俱到;“疏能跑马密不透风”可以作为群体陶艺设计和摆放的原则;要观察生活,注意写生,将细微的表情和动作变化融入作品当中;要注意环境的烘托,创造全景式画面。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