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7北京设计论坛
2017北京设计论坛

2017北京设计论坛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7-09-22

主办单位:;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

会议文集:2017北京设计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融合现代设计,融入传统文化的新中装,以APEC会议领导人的服装为代表的新中装,在设计思想、服装的制作、设计表达等方面做到了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服装设计,从未来的高度去认识历史与传统,展示传播民族文化,充分彰显了文化的张力和内涵价值。在设计思想上,新中装体现了时代与传统的结合,体现了对现代与传统的准确把握,立足时代与国际,凝练出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设计主题。立足现代与传统,提出服装设计的九点共识:一是设计要兼容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二是造型要简洁大方,和平包容;三是款式要古为今用,东西交融;四是面料要因地制宜,保暖舒适;五是纹样要力求简明,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六是色彩要整体和谐,传统的用色要与国际流行色相统一;七是工艺要精湛独到,体现中华的工匠精神;八是着装效果要彰显领袖气质,因为穿着者都是各国的领袖;九是把握契机,推动中国服制文化的建设。从服装整体上看,新中装既彰显中华传统文化,又尊重国际文化的多样性,既有中国风格又有新的流行时尚,既立足当下,又着眼未来。在服装的制作上,展示了传统的制造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新中装从面料到辅料,最大限度地采用作为中国传统服饰代表符号的丝绸面料进行制作,采用电脑提花、定位制造等当代纺织业的最新技术,提高了生产的效益,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加入少量的羊毛纤维,赋予色彩变化的纱线,使其更为挺括保暖与富丽,充分表达了中国的美学精神,同时注重服装的舒适度和着装效果。突出科技含量,体现人体工学的运用,既传承了中国服饰文化,又呈现了当代中国制造工艺水平,展示了中国服饰的科技含量和制作的最高水准。在设计表达上,彰显了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和发展,新中装在设计和风格上,充分考虑到对传统的保护、传承和创新。
  • 摘要:过去城市的改造,大拆大建的方式比较常见.放弃了很多城市里面的小空间,但如果能够通过好的创意设计利用好这些小空间,也可以改善居民生活,并改造整体的城市.对于中国来说,城市需要改造的主要是两类空间:一类是北京胡同这样的城市传统空间;另一类是老厂房这样的工业建筑。在北京,大拆大建的模式已经不可行,需要自发运用微改造的模式。北京的老房子有很多,设计师没有办法一个个来解决。应该开发一种契合北京老房子的系统性模式,以便于老百姓自己改造房子。对老厂房的工业建筑的改造。作者的理念是把工业厂房改造成年轻人的共享社区,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 摘要:北京华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一个专注于做创意产品的公司,也是结合国际性大型活动、会议、品牌来开发衍生产品的专业机构.特许经营衍生产品开发对于很多的行业与人士来讲还是一个比较陌生、比较专业的领域.但是对于华江产品,大家可能都看过,包括北京奥运会的“鸟巢”模型、火炬模型、福娃、徽章等,这些为大家所熟悉的创意产品基本上都是出白于华江之手,2007年华江把“鸟巢”建筑的废钢都买下来做了火炬模型、“鸟巢”模型和奥运徽章的开发,这个创意引发了高度关注,应该说既有很好的社会效应,又有很好的经济效应,萨马兰奇先生评价这是如此成功的北京奥运会最好的纪念品.500万元买下的鸟巢废钢,市场销售5亿元,成为载入奥林匹克特许经营创意的经典案例.
  • 摘要:中国传统莨纱在当代品牌中的设计,把中国传统的材质—由传统工艺染料染出来的材质和现代设计、技术相结合,对质量保持非常高的要求,同时成为当下流行的快速时尚潮中的特例,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会重新回过头来,重新想到手工艺,重新寻求真实,寻求真正的东西,也相信这样的东西能给大家带来最真实的感受。
  • 摘要:“小米生态链”是大家最近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从体系内部的定义来说,“小米生态链”是小米的2.0模式.大家都知道小米产品以手机为核心,最早创立这个品牌,大概经过4年的时间,就冲到了当时中国市场占有率的第一位.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就联想到手机周边,比如移动电源能不能卖得好,跟手机配套的耳机或者是手机配件能不能卖得好.
  • 摘要:城市是人类最集中的智慧,是最伟大的创造.城市集中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口,集中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财富,集中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对未来的憧憬和创造.城市的未来更加代表人类社会的未来,这是毋庸置疑的.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中国的城镇化还是以相当高的速度在发展.据统计,中国的城镇化在57%左右,这个数据跟欧美在100年前所达到的成就是相当的.英国是在1850年达到50%的,美国是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50%的.城市应该承载着科学技术的创造,所有的设计和技术的整合.
  • 摘要:关于“设计与供给侧改革”这个议题,认为重点还是在设计方面,需要给设计足够的重视.目前国家正在进行供给侧改革,最终目的就是由制造向创造、创新的阶段发展.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已经到达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值此关键时刻,中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创新,不仅能不断引领和助推各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供给.设计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手段、路径和方法,是基于科技创新研究成果,实现转化应用,达到科研应用转化的效果,解决科技创新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作用的“最后1公里”问题.
  • 摘要:传统手工艺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统手工艺文化感受中国文化魅力,加深国外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2017年9月依文·手工坊携手黔西南布依—“绣梦”主题时装秀、B&H创意平台发布及中国传统手工艺静态展等系列活动,将传承上千年的中国布依文化,首次以时尚的方式,走进伦敦,登上世界舞台。不断整合传统服装产业,打造高端服装企业的链接器,让来自中国的时尚态度影响世界,带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舞台。
  • 摘要:在学设计的时候,只看到设计本身比较表面、比较外在美的东西,追求的是那些造型或者一些非常漂亮的概念;在那个层面上,无论是故事性,还是各种创新的使用方式,只要能做的比较有新意、吸引人,老师就可能认可,打一个好的成绩。可是真正到实际应用中,在实际的设计服务也好,或者跟产业深度结合的产业链内部的设计也好,实际上会发现很大的落差。比如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各种风格、造型,听起来很具体、很接地气。可是真正到了产品设计任务里,所谓的一些华丽的风格或者造型,不管是否适合市场端用户,是否具备功能易用和附加价值认同,在很多学生看来,觉得这个操作面或显示界面,编排的很漂亮,很有一种节奏感或者规律性,就认为设计得很好。可是真正到实际的产品使用过程中,用户在用的时候还是会产生一种选择性的困难,或者一种判断错误。这个问题,在院校里学设计的学生,有的时候没有真实的判断标准,觉得整个的UI也好,或者整个设计做得很好,但是不知道在用户端产生的问题反馈不到他那儿;而在企业里,问题就会很明确就反馈到设计端,不管是反映在销量上,还是售后的服务或者维修上面,“噪声”一下反映到企业了。
  • 摘要:创新——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习总书记在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在整场近3个半小时的报告中,多达30余次提到“创新”,成为本次报告的重要热点词汇之一.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费升级”“产业升级”“互联网+”等成为了中央顶层设计的重大发展战略,也自然成为近年来全社会都在讨论热点话题.由此可见,创新有内因、也有外因,有矛盾解决的需要,也有社会发展的诉求,如果说创新是战略,那自然,设计就是实现的路径和方法,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共生.
  • 摘要:北京联合大学在去年成立了机器人学院,也是全国第一家机器人学院。目前机器人学院整合了学校的机电学院、信息学院、自动化学院,应该说涵盖了“技术+设计”多个学科多个专业,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跨专业融合的学院。这种理念也和目前教育部推动的新工科建设理念是一致的。此后,东北大学、湖南大学也成立了机器人学院。在实际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机器人学院也体现了科学专业融合的特点,就是以科学任务带动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带动创新人才培养。确定符合当前时代发展需求的科学任务,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我们学院情况来看,学院为学生提供的科学任务,包括科学研究,如无人驾驶、智能驾驶,多次在国内相关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目前在国内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 摘要:北京邮电大学的工业设计一直在走科技与创意融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北京邮电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是2000年开始创建的.成立之初就依托北京邮电大学的信息特色,希望开展信息产品的设计.当时也很纠结,按照传统的工业设计培养方向,主要是以产品造型为主,以前的教师是机械出身,都是工业设计偏造型方向,如果继续以这个方向作为人才培养方向,在北京邮电大学的环境中就很难生存.所以就以信息产品设计为主导,探索了信息产品设计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需求,基于“信息”的内涵,开展了交互设计的系列课程建设,这正好融合了北京邮电大学的学校背景.因为工业设计专业是工科招生,又要把设计和艺术加进去,这个“融合”就是科技与创意的真正融合,走的是“以融合求发展”道路,今天也证明是比较好的,因为输送了一批科技与创意融合的跨界人才,毕业生都表现出了突出的创新能力,他们都成了行业的骨干,并获得了企业的认可.
  • 摘要:北京国际设计周自创立之初的定位是成为国内设计领域具有启蒙意义的学术活动,通过组建专家委员会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专业高校合作,以每年在设计周期间举办一届学术主题展览形式,始终保持在专业领域的不断提升,保证在设计领域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2017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学术主题为“合应自然”,意在回归设计原点,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提供一种“自然人事,合契若神”的原型设计.
  • 摘要:文字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而书法则以艺术角度呈现文字.书法之美,不仅在于浓淡枯润的墨色、不仅在于线条与空间之间含蓄隐晦的交流,更是一种立体的跃动,书法不仅是平面,更是立体,墨色空间中依书法家所编定的韵律浮转,建构出反映书法家内心感兴与其文人文化的轨迹.
  • 摘要:观理,观之以理.源于北宋邵雍的《皇极经世》:“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观物的最终目的是观之以理,所谓理即道家常说的“天理”,他提倡“以物观物”,反对“以我观物”,意在强调不受主体先入为主的爱恶偏见的影响,全身心地浸透到审美对象中去,使之化为主体的内在感受和情致.
  • 摘要:《吕氏春秋》:“声出于和,和出于适.”“适”指欲望的满足要符合养生的需求,节制过分的欲望,没有有害于生命的过分、过度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和”.这种重视人和自然统一的“适”的思想,体现在造物的过程中,就是指要顺应自然,体现与自然相协调的美感,同时要讲求实用精确.水岸佛堂的设计就借鉴了古人的这种思想.作为一个供人参佛、静思、冥想的场所,这个设计从建筑与自然的关联入手,利用覆土的方式让建筑隐于土丘之下并以流动的内部空间彰显出自然的神性气质,塑造树、水、佛、人共存的具有感受力的场所.院子是“四合院”这种建筑类型生活乐趣的核心所在。而“扭院儿”就是在维持已有房屋结构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局部关系的微调改变院落空间的气质并满足多样的使用,让传统小院儿能够与时俱进地融入当代城市生活之中。
  • 摘要:传统村落既要精心保护,也要兼顾发展.乡村的形态风貌、乡土文化、人文遗迹是长久历史演进而成的文化生态系统,珍贵而脆弱.今天,传统村落文化生态已濒临崩溃.传统村落的改造实践,要在其物质性的空间存续上做足文章,保护、修复、回归传统聚落形态,强化乡村风貌特色;更要在精神性的文化传承上下足功夫,发展、织补、延续传统乡村文脉,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现代文明的同时,兼顾地域文化的保护.板万村的改造希望正是这样一种尝试.板万村是列入国家第三批保护名录的传统村落,村民都是布依族,保存有大量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村落虽然保持了比较完好的聚落形态,但是新老建筑掺杂,公共空间无序缺失,朴实自然的乡村风貌遭到破坏.
  • 摘要:正如所看到的:当全球化浪潮将商业社会的普世价值传递到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正在以“全球化”的名义被西方生活方式主导并取代,与此同时,渐渐失去了属于中国人自己安心立命的内在驱动力.不得不重新审视当下的生活,在中国社会快速变革的巨大洪流中,个体生命的存在感在宏观的社会变革中显得微不足道,今天,人们从对物质利益的盲目追求,到对内在精神生活的极度渴望.当代思想的新启蒙运动以集体性恐慌为标签所表达的主体性开始呈现.
  • 摘要:《考工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知者创物,是一个有指向的创造过程,知者因一种“功能”的需要而造“物”,实现其相应的功能.设计即着眼于功能的实现而不仅仅是物.
  • 摘要:王守仁本有“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的思想.中国明代思想家王艮进一步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认为圣人之道就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应用于造物,则旨在促进设计的日常化和生活化.从空间到家具布局,再到每件器物的摆放收纳都源于“用道”.茶空间的当代性是研习的方向,茶空间可以很随性,可以是一间屋子、一个院子,古人们就常邀约三五友人,在泉水边寻一片幽静之地,以石为桌,以山水为伴,以诗乐佐茶,造出一个充满野趣、闲逸幽雅的茶空间.茶空间的陈设布置是对茶道仪式的解读,是对人日用行为约束、引导的思考.茶空间的日用不仅仅是品茗会友,好比古文人流传至今的“四艺”: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这些都是茶空间可以承载的.
  • 摘要:南朝钟嵘《诗品序》认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外在事物秉气而动,感发了人的意志情思,便产生了审美情感,这种情感的展露和表现,形成了诗歌、绘画、书法等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在感物说的框架中,主体与客体相互依存,相互交融而产生艺术作品.中国文化是中西交融的沉积而成,在辉煌的历史长河中,华夏民族善于兼容并包,将世界文明化为中国文化.这源于中国人其秉承的与自然与人之间的哲学理念.
  • 摘要:人类从石器时代产生人造物如身体的装饰、石质工具、人造景观、墓葬、巨石阵,等等,无不显露出对精神追求的需求和能力.这些具有仪式感的物件和景观,连接了人类自身社会活动的需求,也同样连接了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一一他们欲求与人类外部的世界产生联系,充满了崇拜和敬仰.《米石》的命题欲从自身的角度尝试讨论并作出视觉的实践.作品阐发了思考的成形和发展过程,通过解读史前时期具有仪式感的视觉形式,试图展现粗粝而鲜活的原始精神力量.《米石》《一个胸针的消融》《圈》三个部分构成了不同角度的思考和实践.
  • 摘要:《刘子·适才》:“物有美恶,施用有宜.”刘昼从器物的设计、制造、运用的角度来论美、丑的具体性和相对性,也就是器物的实用和审美的关系.这一理论至今看来仍有其新潮性,特别是在近年来设计界形式主义大行其道的背景下.中国古代设计艺术的本质在于提高物质使用的价值与满足精神上的舒适,即“用”与“美”的统一,万物静观皆自得,古代中国从美学追求至日用器物,皆能为提供启示.
  • 摘要:“巧法造化”语出《髹饰录》,在《楷法第二》中,提出《三法》即“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不仅阐明制作设计和生活的关系,也说明了内容本质和形式的规律,强调造物艺术的“师法自然”.基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学习自然,顺应自然.融设计图书馆自2010年启动手工艺研究计划,2016-2018年,完成整个中国代表性手工艺的材料研究,试图系统性地提出中国传统材料的架构和组成体系,建立中国传统材料数据库.
  • 摘要: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希声”“无形”“朴素”均是“无为”“自然”的,也就成为后世所推崇的“平淡天真”.在设计表现上反对浮夸过度,为了表面的装饰而装饰,追求内在结构、功能的实现,达至“质朴”美感.当今几乎笼罩在“全盘西化”大潮之下的日常着装与此前数千年的中华服饰文明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中国服装文化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消逝.
  • 摘要:先秦·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若拙”而不拙,这是一种技巧、一种观念、一种境界.这是老子关于自然和人为关系的思想,影响了后世的中国美学.老子认为,最高的巧,可以称之为“天巧”,自然而然,不劳人为,拙就是夺天之巧.将自然和设计结合,将传统文化、东方精神的意念不经意间直抵心灵,立于文化之上,复归于自然本性,以自然之心体会造物本质.
  • 摘要: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科技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升的过程.设计在这其中担当着媒介与记录的作用,从延续中华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并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 摘要:东晋·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云:“人有长短、今既定远近以瞩其对,则不可改易阔促,错置高下也.凡生人亡(无)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失矣.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一象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处理“形”是为了“写”,最终为了“传神”,也就是“写意”.在造物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应追求外在形象,还应追求内在的精神本质.
  • 摘要:司空图《二十四节诗品》有云:“含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浅解》:“含,衔也;蓄,积也,含虚而蓄实”.《皋解》:“此言造物之功,发泄不尽,正以其有含蓄也.”含蓄是一种控制力的表达,技与艺的平衡,适度设计,言近旨远.自从金属活字印刷在15世纪由德国美因茨的约翰内斯·古腾堡发明以来,书籍排版就一直是书籍设计师必须面对的:把美学与工业生产结合在一起,成为不同时代、使用不同文字的设计者的共同话题.
  • 摘要:关于“设计中的中国文化”,实在是庞大而系统的课题,很难一言以蔽之。南怀瑾先生将文化的基础定义为:言语、文字、思维方式和生活习俗这四个要素。而中国文化这个提法,则是相对于“西方文化”而言。之所以中国文化能够延续数千年,即使游牧民族以军事征服、实现政治上的统治,最终却在文化层面被同化,究其根本,是因为中国文化敢于“三省吾身”、宽容接纳的本质,既能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又在外来冲击下不丧失自身的文化认同。
  • 摘要: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在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于明清时期更是一简一繁,一质一妍,风格迥异,均在生活实用与审美欣赏之间并妙兼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回望历史,明清两代传统家具的兴盛与发展无不是源于对应历史时期文化艺术的高度繁荣,尤其是明式家具更体现了精英文化与文化精英在社会生活方式中举足轻重的推动力与引领作用,明式家具显然是这种高标确立的文化精神在社会生活中漫溢、发散、成型的器物化过程.
  • 摘要:“稀捍行动”是2012年发起的公益项目,以传统手工艺保护为切入点,关注花丝、羌绣、傣纸、京绣、云锦、绒花、金箔、榫卯、大漆的开发及保护.通过文化梳理、展览及公众教育(传播)、融合创新、市场联结的模式,对传统手工艺进行系统性恢复与传承.
  • 摘要:晟世锦绣创立于2009年,扎根于贵州苗族刺绣村寨.它培训并组织贵州多个村寨绣娘持续从事刺绣工作,并邀请专家及设计师再设计,把苗绣变成产品推广到都市人群的消费市场.如何在村寨中系统性地组织绣娘工作是许多在地方公益机构的难题,晟世锦绣通过“锦绣社”,进行基层调研、村寨动员、生产组织与管理等方法,组织妈妈工坊,培训出了数千绣娘,让其中一部分人成为了家里的经济支柱.而基于对贵州苗寨的深入了解,晟世锦绣也开始与贵州地区支柱企业合作,拓展企业社会责任业务,期望让贵州当地更多人受惠.
  • 摘要:作者认为可持续性发展不仅是有关创新,它更多的是一种态度.可持续性发展的主题也是工作的中心.但是,因为很多的原因,说服开发商和客户接受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是非常困难的.文章介绍了一些做的项目,在这些项目中体现了是怎样运用可持续发展这一观念的.
  • 摘要:2013年美国布鲁克林植物园入口改造获得ASLA专业类大奖,引发景观设计专业从业者的广泛关注.2017年6月,笔者有幸跟随专业团队考察了这个植物园.除了获奖的入口雨水园及建筑形式外,植物园目前的一些改造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与原有的植物园古典布局相比,现在的改造更强调互动体验性与生态性.植物园内保留了长期以来受大众欢迎的区域,增加了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植物互动体验空间、生态雨水循环净化系统,改造后的植物园在不断更新中散发活力.另一个美国城市公园中具有参考价值的是芝加哥麦姬戴利公园的儿童活动区,它启发了对公园内儿童活动区域设计的再思考.
  • 摘要:通过商旅系统的建设把传统产业升级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企业间竞争也越发激烈,在支出大于开源时,多数企业会果断选择节流.节流的途径分许多种,如降低差旅成本.这是因为外勤销售人员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然而外勤人员多、分布广,不管外出谈妥客户与否,都会花费差旅费用.难以控制的差旅费用,烦琐、耗时的报销流程,还要提防假账,这对于企业管理也是个难题.
  • 摘要:中国古人有所谓橘化为枳的说法:“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这一说法其实也正恰如其分地描述了传统建筑空间功能置换的基本依据和设计思路,以及地域文化之于传统建筑空间功能置换的根本依凭。基于此,本文以为南锣鼓巷的商业发展和历史文化的保护需要同步进行,商业开发的过程当中需要平衡好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实现历史文化价值和现代商业价值的有机结合;其次,创意文化的引入需要在建筑外观的改良与设计中把握好街区历史文化的“温度”与“尺度”,简言之,现代元素的融入不能破坏整体街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风貌。
  • 摘要:水墨艺术以及意蕴美水墨艺术具有简单的表现形式以及单纯的外在形象.水墨元素是平面设计中比较独特的一种表现类型,其充满了古典意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使用毛笔打造独有的线条感以及渗化感,进而展现出水墨世界,呈现出十分简约的风格,给人以一种意境美的享受,另外还可以体现出创作人的自身素养,展现出创作者恬静怡然文化修养以及中国古代的意识形态,是中国独有的视觉语言.意境是艺术作品利用形象地刻画展现出的情感与格调,艺术品展现出的感情与景物的融合、虚幻与现实结合的形象.中国著名艺术家宗白华先生就曾经这样评价意境:“人和世界碰撞,由于关系类型的差异,可以划分成不同的境界”.
  • 摘要:地方特色餐饮跨区域发展眼下颇为流行,分店、连锁店与加盟店等形式在全国随处可见,然而细察和比较地方特色餐具设计,同质化与特色度不够现象较为普遍,这难免影响其餐饮形象和品牌传播.作为与消费者亲密接触的触觉器具,地方特色餐具俨然是一种触觉媒介,承载着地方特色餐饮与文化等众多信息,消费者经由触感所获得的品牌认知在地方特色餐饮品牌传播和跨区域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摘要:如果说现代主义设计是单调的功能至上,当代艺术设计就是多元化的思想解放.当代艺术已不再是精英们的独享,它走向大众,走向生活,走出象牙塔.当代艺术已不再是美术馆、博物馆中让人敬而远之的高贵艺术品,它已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公共艺术设计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它的“公共性”使之成为消解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鸿沟的良药.然而由于现代社会工业文明的高度发达和文化思想的多元化发展,人们似乎只看到眼前城市中高楼林立却忽视了其背后文化底蕴,公共艺术似乎只是城市美化过程中的一件装饰品.
  • 摘要: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极简主义,它与艺术相关的表现形式都是形成巨大冲突的.极简主义最初产生于绘画、雕塑等纯艺术领域,后延伸至设计行业,这种简洁精练的设计风格在设计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无论是海报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包装设计还是VI设计,都可以从中看到极简主义的影子.
  • 摘要:从对穷人没有设计的反思到为穷人而设计的深度考量,进而分析谢英俊在建筑上的“专业作为”.谢英俊的建筑观念与行为拓展了中国当代建筑的“疆域”.他的建筑思维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运用本土民间技术和协力造屋的方式来处理现实,解决中国平民生活及居住问题,其价值取向与建筑实践具有广泛的意义.
  • 摘要: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拥有非凡的魅力,让中国异彩纷呈的文化通过文字,加以记录、传承.后人领略诸子百家争鸣的盛况、唐诗、宋词、元曲的优美、现代科技的传播,无一不是依靠语言和文字.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当研读跃然纸上的文字,带给人们的是无穷的乐趣.
  • 摘要:文字符号从最早的被用于历史事件记载,逐步发展演化成为人类用来感知艺术世界建筑形态.这些文字艺术形态符号的出现在当代中国建筑艺术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现代人的文化归属感.并在中国当代建筑艺术形态符号表达形式上,开始注重形式并超越形式,从而对文化历史重新构建与积淀,通过将文字图形化、意象化的表达,并赋予新的精神内涵.
  • 摘要:周茂非北京文化投资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2017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副秘书长,设计周重要的推动者众所周知,意大利是现代设计的发源地之一,长期引领世界设计的风潮,拥有众多知名设计师、设计机构和设计品牌.作为北京设计周主宾城市的米兰更是以设计、时尚著称于世,通过设计周的桥梁两国的设计界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频繁的交往.
  • 摘要:建筑师进入到设计周的活动中,理想是通过设计改变生活状态,甚至是通过设计去了解生活状态.建筑师应该以一种生活的姿态介入到这些中间,去真正了解空间的意味.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要努力扩大自己观察的边界和能参与的边界,对边界的定义,或者对个人、个体的边界习惯,如何守护好自己的边界、保护好自己的个性,但是要留一些开放性给大家,给共同的人群、地域,这个里面有更多活动的参与、艺术的介入,会变得有价值.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