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教育
工艺美术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91篇,主要集中在工艺美术、绘画、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10307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创意设计源、美术、美术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五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2016工艺美术青年论坛暨第四届北京工艺美术年会等;工艺美术教育的相关文献由15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道一、朱孝岳、陆鸣等。
工艺美术教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10307篇
占比:99.96%
总计:510498篇
工艺美术教育
-研究学者
- 张道一
- 朱孝岳
- 陆鸣
- 潘鲁生
- 余强
- 刘琳婕
- 吕友者
- 吕文强
- 夏侠
- 夏燕靖
- 尹定邦
- 常沙娜
- 彭茹娜2
- 朱慧敏
- 杨林
- 杨涛1
- 王永强
- 胡恒余
- 苏子东
- 许平
- 邓白
- 邬烈炎
- 郭淑敏
- 陈真华
- 雷绍锋1
- 丁涛
- 于凤清
- 于天文
- 付德雷
- 但晓云1
- 何亮
- 何征
- 俞力
- 其骏
- 冯健亲
- 刘君政
- 刘庆孝
- 刘盛开
- 创意设计源编辑部
- 包文婷
- 单炜
- 南北
- 周东华
- 周安庆
- 周梓璇
- 周海清
- 周胜
- 周菲菲
- 姚迪
- 孔令川
-
-
王海峰
-
-
摘要:
民间工艺多指在人们生活中制作流传千百年的美术艺术作品。民间工艺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工艺美术已经成为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域不同、历史背景不同以及自然环境不同,我国的民间工艺也呈现出多样化,本文主要将以邳州纸塑狮子头为例,探究兼论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教育。
-
-
余强
-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新旧交织的特殊时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工艺美术教育开始了它恢复后的发展历程。1980年我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系时,读的是染织美术设计专业,班上共12位同学,来自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和四川。钟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担任了我们班四年主干课程的教学,后来才知道,这是美院恢复高考后钟茂兰老师带的第一个班。当时系上的教学由主任教师负责,以便能有效地贯彻其教学理念,并与其他课程的教师互相配合来实施教学任务。这与我们现在实行的"工作室制"有所不同,主任教师不仅要承担部分基础课、专业课和毕业设计的教学.
-
-
朱月英
-
-
摘要:
父亲朱永贵生于1911年,他身躯伟岸,目光深邃。在跌宕风云的时代背景下,在风雨如磐的峥嵘岁月里,父亲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与时代的更替环环相扣。六十年代,父亲被推荐到上海工艺美术学校为玉雕专业教师,成为玉雕现代教育的开拓者。父亲一生饱经磨砺,最终被列入百年海派工艺美术教育家名录。父亲的艺术生涯值得我们追忆,他的匠心精神值得我们传承。
-
-
张忆露;
徐慧琳;
周梓璇
-
-
摘要:
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命脉与根基,是指导传承工艺美术设计的文化自信来源.传统工艺美术品设计有着千年的发展历史,影响了大众的审美,并受到大众喜爱.现代工艺美术产品设计的发展离不开工艺美术教育的指导与开拓.以皮革工艺产品为切入点,探索皮革工艺产品的设计教育理念.以传统文化为主导,将民族文化融合理念与产品工艺结合来进行创意设计.通过深入探索民族文化,挖掘中国文化背景特点,提炼设计语言以此来推动皮革工艺产品设计,从而促进现代工艺美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
-
曹晓亮
-
-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振兴民族手工业和民间艺术,国家开始调动学校和民间团体资源,扶持和建设民间美术工艺,开设学习班,这其中典型的是从1954年开始在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举办的民间美术工艺研究班。在这个研习班中,聚集了当时一批年轻的美术家和工艺美术家,他们后来成为新中国相关美术学科的创建者和推动者。作为当时研究班负责人之一的高建新在《高建新日志》中记录了这次在新中国美术进程中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研究班活动,本文以《高建新日志》中记录内容分析此次民间美术工艺研究班的学习模式,以期对当下工艺美术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所启示。
-
-
王杰
-
-
摘要:
随着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中国工艺美术教育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普通学校工艺美术教育研究 迈入新阶段的今天,追踪近现代时期以来的研究轨迹,集约其特征,寻找新的起跑线,思考对当今美术发展的影响。
-
-
-
汤兆基
-
-
摘要:
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是上海唯一的工艺美术教学机构.是工艺美术家的摇篮.发展壮大为工艺美术学院,至今已经成立六十周年。六十年来,她在传统工艺美术传承方面.承担着光荣使命.举足轻重。我是学校的老校友,我谨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工艺美术学校多年来为工艺美术教育事业无私付出,辛勤劳作的教职员工致以深深的敬意。
-
-
-
杨萍
-
-
摘要:
工艺美术教育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培养审美素质,受到学生本身能力与学习过程的影响,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是在后天经过不断努力所形成的,作为提高工艺美术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需要采用有效的策略来展开培养。
-
-
陆鸣
- 《第五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
| 2015年
-
摘要:
视觉文化转型时代下工艺美术教育的目标、方法和关注点发生了变化,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随着视觉传达媒介的多元化和快速化,属于小众门类的工艺美术逐步进入大众视野,并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工艺美术教育的受众有了拓展,通过对工艺美术创作材料特性的理解和分析,通过对工艺美术品实物触觉存在感的体验,通过能体现人文情怀的技术加工来缓解和弥补视觉文化时代下可能出现的虚拟化,人们可以深化审美体验,更好地满足审美需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