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学
现代生物学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25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普通生物学、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60129篇;相关期刊190种,包括科学教育、生物学教学、生物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全国第二十四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2010学术大会等;现代生物学的相关文献由285位作者贡献,包括曾利明、李学军、吴佳海等。
现代生物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60129篇
占比:99.93%
总计:360382篇
现代生物学
-研究学者
- 曾利明
- 李学军
- 吴佳海
- 张田勘
- 张颖清
- 李国兴
- 李辰琼
- 杨春燕
- 王波
- 舒健虹
- 钟理
- 陆基宗
- 陈超
- Arpad Kelemen
- Bart.GA
- J.A.Witkowski
- Jr Minkel
- Olivier F.
- PENG Yuan
- Raluca Balan
- WANG Ping
- WANGzhu
- ZHOU Ling
- З.В.卡岡諾娃
- Н.Ф.烏特根娜
- 一博
- 一夫(翻译)
- 万德光
- 严毅梅
- 严永清
- 乔治·德沃斯基
- 付安香(课题主持人)12
- 任家胜
- 伊夫琳·F·凯勒
- 余伯阳
- 侯月敏
- 倪媛媛
- 傅佑丽
- 元英进
- 兰卫光
- 况子雯
- 刁生富
- 刘占春
- 刘国廉
- 刘宇
- 刘旭明
- 刘晓琳
- 刘殿升
- 刘燕
- 刘秋
-
-
-
-
摘要:
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经济活动的全球化,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生态学必须直面和研究这些问题,这就要求生态学科的内涵必须做出改变。这由如下三个因素所决定--一方面是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生物学或生命科学的发展越来越趋向微观,一些传统的宏观生物学方向逐渐萎缩,甚至消亡。这对生命科学,乃至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但这为生态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
-
杨元魁
-
-
摘要:
《人脑中存在“数学神经元”》《现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2022年2月德国大学的一项研究考察了人类大脑中在进行数学计算时的神经元激活模式。该研究以5名女性和4名男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大脑颞叶中植入电极,让他们执行简单的算术任务。发现某些神经元只对“+”符号作出反应,另一些神经元只对“-”符号作出反应.
-
-
陈超;
李春斌;
齐海萍;
许青松
-
-
摘要:
在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及思政课程建设背景下,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OBE理念,以大连民族大学为例,就如何优化建设“现代生物学”课程体系,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统一融合,到思政元素如何有机融入课堂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期促进“现代生物学”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可持续提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
-
黄金生
-
-
摘要:
1859年11月24日,达尔文在伦敦出版系统论述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当天就被抢购一空。这部书推翻了“物种不变论”和“神创论”,标志着现代生物学的诞生,达尔文也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同时,世人的非议也潮水般涌来。批判达尔文理论的人指出,基于自然选择的进化论存在一大关键症结:即便物种中发生有利变异,这些变异也会随着多代繁衍而逐渐“淡化”,最终完全消失。
-
-
王蓝康;
迟文成;
邹香妮;
周云波;
姜家康
-
-
摘要:
恶性肿瘤的发病过程与“伏毒”隐匿、纠缠、凶戾等致病特点相似,且恶性肿瘤细胞与免疫系统相搏弈的过程与正气、伏毒之间“正气盛则毒邪伏而不出,正气虚则毒邪出而为病”的机理相同。因此认为恶性肿瘤发病的核心病机为“正虚伏毒”,文章从中医学及现代生物学两个角度分析“正虚伏毒”,阐释其理论依据。
-
-
徐亮;
符建灵(摄影)
-
-
摘要:
在100多年前的伦敦,英国动物学发烧友莱昂内尔·沃尔特·罗斯柴尔德男爵被一个鸟类标本深深吸引。它看上去和广布在东南亚的灰孔雀雉十分相像,但是有略显小巧的身形,更偏棕褐的羽色,绯红的脸颊以及闪耀着不同光泽的眼斑。到1906年,海南孔雀雉第一次被现代生物学描述并命名。
-
-
-
范瑞娜
-
-
摘要:
加强人文教育是各学科重要的教学内容。生物学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怎么样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实现生物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是每一位生物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教学体会。一、挖掘教材的社会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学不断为人类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物学与社会及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在尽情领略生物科技带给人们的健康与舒适的同时,增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
-
元英进
-
-
摘要:
合成生物学汇聚并融合了生命科学、工程学和信息科学等诸多学科,是现代生物学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合成生物学以工程化设计理念,对生物体进行有目标的设计、改造乃至重新合成,为生命科学开创了“建物致知”的崭新研究范式。继“DNA双螺旋发现”和“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之后,合成生物学正在开启新的生物技术革命,相关技术已经或即将为能源、材料、医药、健康和环境等领域带来深刻变革。
-
-
高小玲
-
-
摘要: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其中"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遗传学作为现代生物学的核心内容.
-
-
-
-
WANGzhu;
王竹
- 《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并逐渐引领医学研究进入新的领域.中医学是建立在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上的科学,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治疾病,中医的标准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掌握起来较难,因此,大多数人认为中医辨证的主观性较大.而现代生物学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样的问题,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内容更细微,从分子到原子,从原子到离子,更小的还有夸克,将现代生物学应用到中医学中实现了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的结合。而且从生物学检查的某些指标还可以快速、准确、客观地反映人体的状况。将现代生物学与中医学的研究相结合,以藏象理论为中心,以生物学检测为参考、补充,不但可以丰富中医学相关理论,还可以更科学地指导临床诊治。
-
-
黄璐琦;
陈美兰;
肖培根
- 《第八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道地药材是中医临床长期、反复实践中产生的、公认的优质中药材,它的形成与我国特有的生态地理、文化背景及中医药理论有关.由于道地药材独特的优良品质,其经济价值往往不同一般.近年来,对道地药材的掠夺性开发加之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致使许多道地药材濒于灭绝.因此,开展道地药材的研究不仅能体现中医药特色,而且是保证中医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该说,在几千种中药当中,道地药材是研究得比较深入的部分,尤其是近些年来,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道地药材进行研究,使道地药材的研究更加全面和系统,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距离阐明药材道地性的科学内涵,从理论上有所创新来振兴中药学术还相差很远;为此,本文在回顾道地药材研究现状,找出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其研究所遵循的途径及相互关系,提出应结合现代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为今后道地药材的研究提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