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学
工程学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997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54570篇;相关期刊712种,包括大学生、工业设计、电源技术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2007年工程伦理学学术会议、中国工程图学学会2006年计算机图学、理论图学等专委会综合学术会议等;工程学的相关文献由2345位作者贡献,包括安东尼·M·金、萨德·纳斯尔、韩辉等。
工程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4570篇
占比:99.60%
总计:255589篇
工程学
-研究学者
- 安东尼·M·金
- 萨德·纳斯尔
- 韩辉
- 安德鲁·M·普赖斯
- 雷恰尔·E·穆尔
- 菲利普·R·夸克
-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编辑部
- 不公告发明人
- B·居永
- 肖吉军
- 张堂庆
- 戴正烈
- 时小兵
- 原兴霞
- 崔怡平
- 常焕庆
- 张亚楠
- 武斌
- 汪路
- 程辉
- 翟越
- 邹愈
- 郑康锋
- E·克罗齐耶
- L·布兰科
- M·J·斯坦哈特
- N·奥布里格
- W·M·坎农
- 李艳
- 李雪
- A·卡昂
- C·莱恩加
- C·高
- G·比戈林
- M·诺瓦克
- 伍淳华
- 刘行健
- 周涛
- 本刊编辑部
- 段远哲
- 苏联勇
- 赵一鸣
- 陈子龙
- 陈宗勇
- 雷毅
- A·加尔菲奥
- C·W·拉格伯格
- F·L·阿贡
- F·Y·劳里诺
- F·施尼德尔
-
-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编辑部
-
-
摘要: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前身为《煤矿开采》,创刊于1991年,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主办。重点报道采矿工程、矿山岩体力学与岩层控制工程及交叉学科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及工程实践成果,介绍该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为推动采矿工程、矿山岩体力学与岩层控制工程学科的发展、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服务。读者对象为国内外采矿工程领域科技工作者。
-
-
田江含
-
-
摘要:
如今,大部分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在申请留学专业时,会重点关注较为热门的专业,例如工程学、金融、商科等。这是因为,学习这些专业更被大众所了解,并且毕业后的就业率普遍较高,薪资待遇也十分可观。然而,随着留学人群数量的逐年增长,热门专业的申请难度、毕业后的竞争压力也同时水涨船高。
-
-
杨冬妮
-
-
摘要:
根据2021年最新《美国门户开放报告》(Open Doors 2021 report)数据,2020—2021年,54%的美国留学生攻读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相关领域)方向专业。报告称,工程学是最受国际学生欢迎的专业,有21%的国际学生在该领域攻读学位。
-
-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编辑部
-
-
摘要: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前身为《煤矿开采》,创刊于1991年,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主办。重点报道采矿工程、矿山岩体力学与岩层控制工程及交叉学科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及工程实践成果,介绍该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为推动采矿工程、矿山岩体力学与岩层控制工程学科的发展、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服务。读者对象为国内外采矿工程领域科技工作者。目前为双月刊,双月25日出刊。《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欢迎广大读者赐稿。
-
-
陈辉栋;
郑海扬;
季山
-
-
摘要:
1924年30岁从德国萨克森工业大学研究院毕业,获德国国试工程师学位。归国后去南通拜见张謇,到南京拜见省长韩国钧。与韩商定延聘恩格司来华考察黄河。7月,全国水利局河海工科大学成立,受聘为首席水工教授,兼任江苏省署水利佐理。著《海港工程学》,译《制驭黄河论》,呼吁科学治黄。1925年31岁任河海工科大学教授,兼教授会负责人,佐理江苏水利。韩省长卸任,延聘恩格司来华治黄之事遂罢。开办水力实验河槽,传授水工实验技术。这是我国最早的河工模型试验。
-
-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编辑部
-
-
摘要: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前身为《煤矿开采》,创刊于1991年,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主办。重点报道采矿工程、矿山岩体力学与岩层控制工程及交叉学科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及工程实践成果,介绍该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为推动采矿工程、矿山岩体力学与岩层控制工程学科的发展、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服务。读者对象为国内外采矿工程领域科技工作者。目前为双月刊,双月25日出刊。《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欢迎广大读者赐稿。
-
-
-
-
摘要:
2021年底,美国斯坦福大学John P.A.loannidis教授团队发布了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第3期(World1 s Top 2%Scientists 2021),从近700万名科学家中遴选出世界排名前2%的科学家。南华大学林英武、毕磊、何卫民、曹毅、王福佛、刘祖国、魏华、杨斌、王国平、杨飞、江金环、张健等12位老师入选其中,涵盖化学、材料学、工程学、医学等多个学科。
-
-
蒋知义;
吴璞;
傅立云;
李志超
-
-
摘要:
[目的/意义]在长三角一体化和“双一流”背景下,对长三角8所“双一流”高校工程学科研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其各自的优势与差距,旨在对高校工程学科发展提供指导。[方法/过程]构建工程学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从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科研发展力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高校工程学科研竞争力的表现。[结果/结论]近十年工程学科主要集中在大规模多变量控制系统、深度学习、多代理系统、物联网等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一区发刊占比最高,论文质量最高,科研影响力较高;8校生产高被引论文的能力仍需提高。
-
-
-
-
摘要:
期刊简介《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系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期刊。创刊于1990年,原刊名为《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2004年更名为《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6年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国际刊号为ISSN 1672-643X,国内刊号为CN61-1413/TV。《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主要刊登水资源与水工程领域的有关学术论文、专题述评、区域发展战略与对策,以及水工程、水环境,水质评价等方面的科技成就。本刊办刊宗旨是服务经济建设,促进学术繁荣,推动科技进步,力求反映国内外水利科技的最新成就、重要进展、当代水平与发展趋势,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
-
汪小娇;
杜伟
-
-
摘要:
在构建素养导向综合评价体系、重视“教-学-评”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以小学科学《我的水钟》STEM课程为例,实践基于工程学思想和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探讨形成性评价对教师、学生及STEM教育实施的影响。
-
-
Pan Jian;
潘健;
Liu Bangyu;
刘邦宇;
Shi Jinghuan;
史静寰
- 《2018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博士生论坛》
| 2018年
-
摘要:
在我国“双一流”建设实施三周年之际,以12所世界一流大学为例,从全球视角探讨工程学学术论文生产的特征与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1991-2017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文献计量数据,按照高等教育系统和教学科研语言环境对12所大学进行分类,建立起比较体系,就工程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展开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在规模方面,不同系统,不同国家(地区)的大学没有存在明显差距,处于劣势的大学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受到语言因素的阻碍更大.在质量方面,先进高等教育系统优势突出.对处于劣势的大学,系统因素和语言因素在提高生产质量上的作用大致相同.在合作方面,无论是总量,抑或提升速率上,教学科研语言为英语的国家(地区)的国际合作程度要比教育科研语言为非英语的国家(地区)高.强化英语在教育科研中的运用是提升科研国际合作水平的关键.最后,本文结合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若干建议.
-
-
刘科
- 《2007年工程伦理学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工程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大多数研究都着眼于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待工程学,而本文则主要从工程学的职业规则和特点出发介绍并阐发它对伦理学的意义及影响.工程学的原则和社会伦理原则是一致的,它的实践能够增加人们对社会合作的理解;工程学能够且应该帮助人们分辨被技术所掩盖的真实生活;工程学的创造性特点也为伦理教育提供灵感.
-
-
唐整生;
章拓
- 《中国工程图学学会2006年计算机图学、理论图学等专委会综合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详细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几家叉车厂的不同类型叉车的产品,针对叉车产品在造型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外观造型和色彩设计等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存在的差距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叉车的人机工程设计是人机工程学的核心,我国的叉车研究目前还缺少这方面的专门的人员.另外我国的叉车色彩设计也比较单调与杂乱,而叉车的色彩先于形体影响人的感情,在激烈竞争的叉车市场中,叉车的外观色彩设计也显得十分重要。
-
-
张嗣良
- 《2005年工业微生物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当前抗生素和氨基酸等药物或化学品的生产以及由重组菌生产高附加值的生物药品,都离不开微生物发酵,发酵工程涉及到医药工业、轻工业、食品工业、化学工业、农林渔牧业和环境保护.此外,当前特别重要的是随着煤、石油等能源的耗竭以及环境保护的急需,如果没有基于科技进步的大力开发,能源和资源将难以支撑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发酵工程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一、经典的以动力学为基础的工程学的局限性.二、发酵过程宏观代谢流的分析与研究.三、生物反应器的多尺度观点与分析.四、发酵过程系统生物学研究.五、展望.
-
-
张秀华
-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工程、技术与科学是人们实证地把握世界的根本方式,它们同宗教一道作为人们的存在方式,共同构成人之生存的基本建构,满足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需要.因此,对工程技术与宗教关系的探究不能脱离现实的人之生存实践和历史性境遇.在基督教背景与不同的阐释立场下,依循总体性原则,既有对工程技术与宗教关系的研究形成了以下进路:一是基于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内在关涉,延伸科学与宗教的对立到工程技术与宗教的关系上,以至于形成把工程技术与宗教对立起来的"冲突说",认为工程技术服务于经济发展,而宗教隶属于精神和文化领域;二是试图为工程技术寻找宗教文化根基的"相融说",强调宗教特别是基督教直接支撑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一定意义上,工程技术是深层宗教文化准则的物理表达形式;三是在上述两种观点之间存在一种调和的立场,也可以叫做宗教与工程技术关系的"调和说";四是立足"协同"概念基础之上的工程技术与宗教的"协同说",在该视角下,考虑到每一个领域如何能有助于其他视角的努力,每一个领域通过与其它领域的互动而被促进.应该说,这些研究都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然而,尚有待在不同文化处境下对工程技术与宗教的内在关系做出进一步说明.
-
-
张秀华
-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工程、技术与科学是人们实证地把握世界的根本方式,它们同宗教一道作为人们的存在方式,共同构成人之生存的基本建构,满足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需要.因此,对工程技术与宗教关系的探究不能脱离现实的人之生存实践和历史性境遇.在基督教背景与不同的阐释立场下,依循总体性原则,既有对工程技术与宗教关系的研究形成了以下进路:一是基于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内在关涉,延伸科学与宗教的对立到工程技术与宗教的关系上,以至于形成把工程技术与宗教对立起来的"冲突说",认为工程技术服务于经济发展,而宗教隶属于精神和文化领域;二是试图为工程技术寻找宗教文化根基的"相融说",强调宗教特别是基督教直接支撑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一定意义上,工程技术是深层宗教文化准则的物理表达形式;三是在上述两种观点之间存在一种调和的立场,也可以叫做宗教与工程技术关系的"调和说";四是立足"协同"概念基础之上的工程技术与宗教的"协同说",在该视角下,考虑到每一个领域如何能有助于其他视角的努力,每一个领域通过与其它领域的互动而被促进.应该说,这些研究都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然而,尚有待在不同文化处境下对工程技术与宗教的内在关系做出进一步说明.
-
-
张秀华
-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工程、技术与科学是人们实证地把握世界的根本方式,它们同宗教一道作为人们的存在方式,共同构成人之生存的基本建构,满足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需要.因此,对工程技术与宗教关系的探究不能脱离现实的人之生存实践和历史性境遇.在基督教背景与不同的阐释立场下,依循总体性原则,既有对工程技术与宗教关系的研究形成了以下进路:一是基于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内在关涉,延伸科学与宗教的对立到工程技术与宗教的关系上,以至于形成把工程技术与宗教对立起来的"冲突说",认为工程技术服务于经济发展,而宗教隶属于精神和文化领域;二是试图为工程技术寻找宗教文化根基的"相融说",强调宗教特别是基督教直接支撑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一定意义上,工程技术是深层宗教文化准则的物理表达形式;三是在上述两种观点之间存在一种调和的立场,也可以叫做宗教与工程技术关系的"调和说";四是立足"协同"概念基础之上的工程技术与宗教的"协同说",在该视角下,考虑到每一个领域如何能有助于其他视角的努力,每一个领域通过与其它领域的互动而被促进.应该说,这些研究都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然而,尚有待在不同文化处境下对工程技术与宗教的内在关系做出进一步说明.
-
-
张秀华
-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工程、技术与科学是人们实证地把握世界的根本方式,它们同宗教一道作为人们的存在方式,共同构成人之生存的基本建构,满足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需要.因此,对工程技术与宗教关系的探究不能脱离现实的人之生存实践和历史性境遇.在基督教背景与不同的阐释立场下,依循总体性原则,既有对工程技术与宗教关系的研究形成了以下进路:一是基于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内在关涉,延伸科学与宗教的对立到工程技术与宗教的关系上,以至于形成把工程技术与宗教对立起来的"冲突说",认为工程技术服务于经济发展,而宗教隶属于精神和文化领域;二是试图为工程技术寻找宗教文化根基的"相融说",强调宗教特别是基督教直接支撑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一定意义上,工程技术是深层宗教文化准则的物理表达形式;三是在上述两种观点之间存在一种调和的立场,也可以叫做宗教与工程技术关系的"调和说";四是立足"协同"概念基础之上的工程技术与宗教的"协同说",在该视角下,考虑到每一个领域如何能有助于其他视角的努力,每一个领域通过与其它领域的互动而被促进.应该说,这些研究都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然而,尚有待在不同文化处境下对工程技术与宗教的内在关系做出进一步说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