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文学
现代中国文学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4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630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江汉论坛、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全国文艺学与美学青年学者论坛等;现代中国文学的相关文献由217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德发、季进、李怡等。
现代中国文学
-研究学者
- 朱德发
- 季进
- 李怡
- 许道明
- 贺昌盛
- 赵普光
- 杨四平
- 罗成琰
- 公木
- 周晓明
- 李松
- 杨洪承
- 殷国明
- 温儒敏
- 王瑶
- 田兆元
- 白春超
- 罗振亚
- 要文静
- 韩琛
- 顾彬
- 马睿
- 马立新
- (澳大利亚)寇志明
- H·费多连柯
- 丁小莺
- 严辉
- 丸山
- 任红
- 优翰
- 何休
- 何平
- 何彬(译)
- 冯奇
- 冯芳
- 冯韧
- 刘传霞
- 刘凤美
- 刘小新
- 刘志荣
- 刘桂荣
- 刘满华
- 刘纳
- 勒丛林1
- 北塔
- 单令魁
- 卢亚兵
- 卢惠龙
- 史国强
- 叶德政
-
-
郭春凤
-
-
摘要:
中国作为全球农业大国,农耕文明历史发展悠久,数千年以来的中华文明精神内涵中均具有特色鲜明的乡土文化属性,并且在中国文学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乡土文化一直是文学创作的重点叙述对象,并由此推动农村现实题材文学创作逐渐成为近现代中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纵观中国文学发展史,农村现实题材文学作品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备受诸多文人作家喜爱的热门创作题材,与此同时,华夏文明所蕴含的深厚的乡土文化内涵、独特的农村现实题材创作风格和简约质朴的乡村生活经历,为我国文学领域孕育出诸多优秀的农村现实题材文学作家,进而催生出一部部脍炙人口的文学著作。
-
-
李松;
程锐
-
-
摘要:
性别诗学是美国学界中国学研究的重要议题,《现代中国文学》(1984—1998)和《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1999—)所刊载的论文展开了性别诗学研究的系列话题:父权制下的妥协与抗争,权力、欲望与身体。这些研究成果为重新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性别诗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借此可以洞察美国学界性别诗学研究的思路与观点,了解西方学界的动态与趋向,并且反思海外现代中国文学的性别诗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
-
李棘;
谭月明
-
-
摘要: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迅猛发展,中国共产党布局文化战略,通过建立“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引导成立作家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及相关组织,利用各种媒体进行革命宣传,使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由此引起了文学表现内容与方法的重构、文艺创作方向的重新确认以及文学叙事方式的变更,同时中国共产党通过对早期文艺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认识到了要坚持党领导文化战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引导舆论指向,为党在文化战线的领导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20世纪至21世纪中国文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向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
-
日马场英子(整理);
何彬(译)
-
-
摘要:
东京都立大学创办于1949年。一般日本大学的中文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汉文学教学为主,都立大学的中文系则不同,这里非常关心新中国的相关学术动向。中文系教员里有著名的中国文学研究家、鲁迅研究者竹内好先生,因翻译《红楼梦》全集和现代中国文学作品而闻名的翻译家松枝茂夫先生等。
-
-
要文静
-
-
摘要:
cqvip:2021年7月23—26日,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广西南宁召开。大会设多个分组,其中第一分组的主题是“文化转型中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这个议题的设置实际上是沿着钱理群、陈平原、黄子平将现代中国文学纳入世界文学的大格局中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曾小逸主编的《走向世界文学》、龙泉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历史比较分析》等以比较的视野审视中国现代文学的学术思路走下来的。
-
-
要文静
-
-
摘要:
2021年7月23—26日,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广西南宁召开。大会设多个分组,其中第一分组的主题是“文化转型中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这个议题的设置实际上是沿着钱理群、陈平原、黄子平将现代中国文学纳入世界文学的大格局中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曾小逸主编的《走向世界文学》、龙泉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历史比较分析》等以比较的视野审视中国现代文学的学术思路走下来的。
-
-
张一帆
-
-
摘要: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开启小说进入现代中国文学之要津的先声。他拈出四个字,曰"熏""浸""刺""提",视为小说得以"支配人道"的四种力量。有趣的是,这四个字却正像是常小琥小说《收山》里葛清传授制作烤鸭的四道工序:先将鸭坯挂上烤炉以果木熏之,其次转动鸭身使其遍体浸色,再刺一刀看有几分成熟,火候一到即可提出片肉上桌。如此看来,也许冥冥之中,有人早盼着烤鸭与小说有走到一起的时刻。
-
-
朱崇科;
梁立平
-
-
摘要:
探讨汉语修行与现代中国文学文化自信力提升的关系问题其实涉及汉语文学创作的方方面面,它包括语言及其背后相关文化的丰富、淬炼以及创造性提纯,也包括文体形式创新的可行性,当然更是意义建构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式更新的宏大议题.经由鲁迅个案,其卓越实践和丰富内涵可以帮助和引导我们进行深入而开阔的思考——我们必须尊重汉语修行过程中语言发展的专业性、精神性与超越性,我们必须立足中国当下认真汲取古今中外的文化资源与精神创制,重新审视我们自身的缺憾、劣根性,汰除杂质,推陈出新,同时我们必须继续全面开放、引育并举,尊重个体的独创性与涵容其可能的缺陷,最终才能另立新宗.
-
-
李怡
-
-
摘要:
权力作用于语言,其主要方式体现为禁止与指派,但都属于强制执行。在一个专制主义的时代,最高的统治者的语言往往被奉为“正”,难怪北魏反对语言汉化的李冲认为:“四方之语,竟知谁是?帝者言之,即为正矣。”政治权力之于语言的效果强大而实在。
-
-
陈杨子;
李松
-
-
摘要:
1984年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在《现代中国文学通讯》(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Newsletter,1975-1981)的基础上创办了《现代中国文学》(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1984-1998,简称MCL)。该刊1998年转由邓腾克(Kirk Denton)担任主编,同时改名为《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1999—,简称MCLC)。近半个世纪以来,这三个英语世界重要的专业刊物前后相继的改名,体现了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研究在思路、范围、理论与方法方面的转型与定位,也反映了美国的中国学研究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趋势。
-
-
闫立飞
- 《首届全国文艺学与美学青年学者论坛》
| 2010年
-
摘要:
文学性作为现代中国文学的伴生现象,既是现代中国文学发生的动因,也是这一行为的结果。文献性文学概念的消亡和审美想象性文学的发生,不仅创建了现代中国文学的概念,而且在批判与筛选传统文学的过程中建构了现代中国的文学性。文艺取代文学,使得政治性得到突出的同时也展示了文学性的流动性。但无论文学还是文艺,作为民族国家文学,拥有相同的意识形态功能,文学性也只能在民族国家文学的边界内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