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熔融特性

熔融特性

熔融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52688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上海理工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锅炉专业委员会2014年会及学术交流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等;熔融特性的相关文献由514位作者贡献,包括岑可法、张忠孝、李风海等。

熔融特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52688 占比:99.74%

总计:52823篇

熔融特性—发文趋势图

熔融特性

-研究学者

  • 岑可法
  • 张忠孝
  • 李风海
  • 杜梅芳
  • 下山泉
  • 周亚明
  • 周俊虎
  • 土肥勇介
  • 山本哲也
  • 徐明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蒋孟宴; 张自丽; 孙光; 段元强; 段伦博
    • 摘要: 污泥与煤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混烧不仅能实现其减量化处置,还可以作为替代燃料减少煤炭用量,实现资源化利用。在0.3 MW_(th)循环流化床中试装置上考察不同掺烧比例,一、二次风比例,过量空气系数等操作参数对城市生活污泥和徐州烟煤燃烧效率、气态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规律,重点讨论了煤与污泥中氮、硫的赋存形态及其转化特性,分析了煤与污泥掺烧过程中飞灰组分及熔融特性。XPS结果表明,污泥中N主要以吡咯氮(90.58%)和季氮(9.42%)形式存在,烟煤中N主要以吡咯氮的形式存在;污泥中S主要以有机硫化物形式存在,而烟煤中S主要以稳定的无机硫酸盐形式存在;掺烧过程中,随污泥掺烧比例增加,烟气中CO体积分数升高,NO体积分数显著降低,SO_(2)体积分数略升高;二次风比例增大,NO质量浓度降低,但对SO_(2)基本无影响;过量空气系数由1.2增至1.4,NO与SO_(2)质量浓度随之增加,CO质量浓度降低;污泥掺烧比例由0增至100%时,飞灰含碳量由8.09%增至28.26%,燃烧效率由99.23%降到87.76%。相对于煤单烧,掺烧污泥降低了飞灰熔融温度。
    • 马芳茹; 魏博; 李显; 陈丽娟; 王建江; 买尔哈巴·阿不都热合曼
    • 摘要: 在BMH势函数下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研究了1600°C下MgO-SiO_(2)体系中Mg含量从34 mol%升高至62 mol%时体系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偏径向分布函数、平均键长、平均配位数、氧的分布及聚合度等结构特征,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分析了宏观熔融特性变化的理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Mg含量从34 mol%升高至62 mol%时,Mg-O的平均键长从1.97A增大至2.01A,平均配位数从4.19增至5.06,体系有序度降低.体系中桥氧键从68%左右降低至15%,非桥氧键从31%左右增加至64%,自由氧增加了约18%.Q^(4)从40%左右降低至2%,Q^(0)+Q^(1)从3%左右升高至57%,聚合度高的Q^(4)、Q^(3)分解为聚合度低的Q^(0)、Q^(1)、Q^(2),Si-O-Si存在比例降低、Mg-O-Mg升高,体系聚合度明显降低.与Mg含量在34-50 mol%范围相比,Mg含量在50-62 mol%范围内变化时配位数的变化更显著.
    • 贺冲; 白进; 郭晶; 孔令学; 鲁浩; 李怀柱; 秦育红; 李文
    • 摘要: 采用灰熔点仪、XRD和热力学模拟,研究气氛和化学组成对高铁煤灰熔融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灰熔融温度随铁含量、钙含量或硅铝比增加而降低。弱还原气氛下低钙或低硅铝比煤灰熔融存在明显的初始熔融阶段,熔融过程遵循“软化-熔融”机理,而空气气氛下高钙或高硅铝比煤灰熔融过程属于“熔融-溶解”机理。弱还原气氛下铁含量增加显著促进石英和钙长石熔融,空气气氛下钙含量增加促进刚玉和石英熔融或转化为钙基硅铝盐。弱还原气氛下液相含量随硅铝比或铁含量增加而增加,液相黏度随钙含量或铁含量增加而降低,促进熔融传质;空气气氛下低钙或低硅铝比煤灰中铁存在于含铁固溶体,导致液相黏度高或液相含量低,熔融传质受阻。
    • 吉恒松; 李振强; 周言; 戚奕; 何志霞
    • 摘要: 以神华烟煤和玉米秸秆为实验原料,研究弱还原性气氛下生物质掺混量对神华烟煤的灰熔融特性和黏温特性的影响.利用XRD和SEM对灰渣的矿物质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检测和表征.并利用热力学软件FactSage对不同温度下灰渣的物相及矿物质转化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秸秆掺混量的增加,灰渣中高熔点的石英、钙长石和堇青石的含量降低,低熔点的钾长石含量增加,在玉米秸秆掺混量为20%(质量分数)时,灰渣的临界黏度温度(tcv)和最低操作温度(tlp)降到最低,此时灰渣的黏度最低,温度升高至1255°C时黏度值小于25 Pa·s,满足气化炉的液态排渣要求.结合Urbain均相模型和Einstein-Roscoe非均相模型,以及FactSage软件计算的不同温度下的液相含量得出适合玉米秸秆和神华烟煤混合灰渣的黏度预测经验公式.
    • 王一茜; 岑康; 苏霖昕; 严宏宇; 向明利; 刘松林; 叶坤明
    • 摘要: 以PE80管材为研究对象,用水代替燃气,以PE80管材作为老化试样,开展热压老化性能实验,对不同承压条件下的老化管材试样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熔融特性进行研究,探究热压条件下聚乙烯燃气管材的性能指标随老化时间的变化规律.在老化前期试样主要发生交联反应,聚合物相互键合交联,拉伸强度上升,在老化后期试样主要发生氧化反应,分子链断裂,拉伸强度下降.老化前期承压试样拉伸强度上升趋势更明显,老化后期承压试样拉伸强度下降趋势更明显.承压老化试样比未承压老化试样拉伸强度下降幅度大1.3%.在整个老化周期,抗氧化剂不断被消耗,导致材料的抗氧化能力减弱,氧化诱导时间下降.不同压力下试样的氧化诱导时间均呈下降趋势.承压试样比未承压试样氧化诱导时间下降幅度大2.4%.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在不同的老化时间下变化幅度较小,且承压试样和未承压试样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基本都在0.08 g/min上下波动.管材试样在不同老化时间下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不受压力影响.
    • 马芳茹; 魏博; 买尔哈巴·阿不都热合曼; 王建江; 李显; 王学斌
    • 摘要: 煤灰的酸碱比和硅铝比是影响煤灰特性的关键因素.在煤中加入添加剂或采用混煤等方法,改变煤灰硅铝比来调节煤灰的熔融特性,是改善煤高温转化过程中带来灰渣问题的重要手段.为了分析硅铝比变化对煤灰体系微观结构产生的影响,得出宏观性质改变的理论机理,基于第一性原理在1 600°C下模拟计算了 CaO-SiO2-Al2O3体系中SiO2/Al2O3从0.5升至3.1时,径向分布函数(RDF)、平均配位数(CN)、聚合度、氧的分布等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iO2/Al2O3从0.5增至3.1时,Si—O有稳定的四配位结构且平均键长为1.61×10-10 m;Al—O的平均键长为1.75×10-10 m,Al—O配位较为稳定,且配位数随着硅铝比的增加而降低,合成煤灰硅酸盐体系中Si、Al为网络形成体.随着SiO2/Al2O3从0.5增至3.1时,Q4、Q5逐渐减少,生成聚合度低的Q2、Q3,其中Q4、Q5分别降低23%、10%左右,Q3、Q2分别升高14%、11%左右.大量[SiO4]4-和[AlO4]5-被破坏,煤灰体系的聚合度降低,无序性升高,网络结构被破坏,导致煤灰熔融性降低.随着体系硅铝比的增加,Ot和Ob含量逐渐降低,Onb含量增加显著,其中,Ob、Ot含量分别降低7%、13%左右,Onb含量升高18%左右.体系网络结构遭到破坏变得松散,疏松的网络结构导致体系硅酸盐网络在高温下更易塌陷和瓦解,宏观表现为煤灰的熔融温度降低,更易产生低温共熔体.
    • 赵昂然; 任强强
    • 摘要: 为了实现"以废治废",将硅灰和城市固体垃圾焚烧飞灰按照一定的质量比制备为混合灰,探讨硅灰质量分数和热处理温度对混合灰熔融特性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表征混合灰热处理后产物;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混合灰热处理后产物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和氯元素浸出质量浓度.结果表明:硅灰质量分数为20%~30%、热处理温度为1 300°C时,四元碱度约为1(呈中性),混合灰的失质量率与减容率达到最大值,混合灰热处理后产物为均一相无晶玻璃,混合灰热处理后的玻璃体产物中的重金属与氯元素的浸出毒性基本消失.
    • 陈胜; 于敦喜; 吴建群; 夏祎旻; 王越明; 徐明厚
    • 摘要: 选用一种高钙和一种高硅铝新疆煤,在沉降炉中进行不同比例的混煤和单煤燃烧实验.采用计算机控制扫描电镜(CCSEM)分别对燃烧后总灰矿物成分和粒径分布进行分析.基于CCSEM分析获取单颗粒灰成分数据,采用热力学平衡方法对灰中矿物液相比例进行计算,分析混煤燃烧对灰中含钙矿物熔融特性影响.结果表明,煤中有机结合态Ca极易与煤中其他矿物元素发生交互反应,交互反应后含钙矿物种类取决于煤中内在矿种类.混煤燃烧会促进灰中含钙硅铝酸盐向含钙复杂硅铝酸盐转化,同时促进含钙矿物的熔融.在低温条件下,混烧煤灰中熔融含钙矿物粒径分布受碱金属粒径分布影响;但是高温条件下,混烧促进熔融含钙矿物向大粒径煤灰迁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