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准东煤

准东煤

准东煤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366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业、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2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61316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洁净煤技术、煤炭学报、动力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5中国化工学会学术年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锅炉专业委员会2015年会及学术交流会、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等;准东煤的相关文献由890位作者贡献,包括金晶、姚伟、李鹏等。

准东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2 占比:0.44%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1316 占比:99.54%

总计:61599篇

准东煤—发文趋势图

准东煤

-研究学者

  • 金晶
  • 姚伟
  • 李鹏
  • 谭厚章
  • 曾琦
  • 张喜来
  • 刘中毅
  • 朱以周
  • 魏博
  • 刘家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晓倩; 刘银河; 吕强
    • 摘要: 富氧燃烧技术不仅是先进的碳捕集技术,且可通过气化吸热反应降低燃烧温度减少碱金属的析出,缓解燃用准东煤产生的积灰结渣等问题,提高准东煤的利用率。但循环烟气代替空气助燃,氧化反应与气化反应相互作用,会影响煤焦反应活性。为保证在有限反应空间内煤焦的燃烧效率,研究煤焦结构演化规律,对合理组织炉内燃烧、改善煤焦燃烧过程至关重要。在固定床上制焦,采用拉曼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研究煤焦微晶结构和官能团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O_(2)或CO_(2)单独与煤焦反应时,易生成芳香类碳结构,而H_(2)O与煤反应过程中更易生成脂肪类氢结构;无论在何种气氛下反应,煤焦内部均经历大分子结构的分解、无定形碳结构的生成和逐步石墨化的过程,气氛的改变影响的是有机物分解析出的过程;O_(2)与CO_(2)同时存在时,气化剂体积分数增加先促进芳香结构的解体生成易反应的脂肪链结构;而O_(2)与H_(2)O同时存在时,O_(2)体积分数增加会加速芳香结构的生成,H_(2)O体积分数增加,则反应首先消耗脂肪链结构,然后促进芳香结构解体,生成脂肪链结构。
    • 王天龙; 贾永会; 汪潮洋; 李欣; 张勇胜
    • 摘要: 为解决电厂锅炉在燃用准东煤过程中受热面结焦问题,提出在受热面易结焦部位喷涂纳米陶瓷涂层的方案。基于图像分析方法,对煤灰熔滴与试样钢片的接触角与喷涂前后煤灰熔渣试样的元素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了纳米陶瓷涂层对试样钢片表面结焦的影响机理,并在某660 MW燃煤发电机组3号锅炉上进行喷涂工程应用,重点对喷涂前后炉膛结焦、锅炉效率、炉膛温度、吹灰器投运、NO_(x)排放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陶瓷材料涂层对煤灰熔滴的黏附能力存在削弱作用,且能够有效防护钢基体表面,具备良好的防结焦性能;喷涂纳米陶瓷涂层后,锅炉各项性能指标明显提升,水冷壁管壁温度最高由670°C降低为526°C,炉膛温度降低30~60°C,炉膛排烟温度降低9.5°C,锅炉效率提升约0.63%;吹灰器投运时长下降58.2%,NO_(x)排放量降低13.7%。纳米陶瓷涂层能够较好地解决炉膛受热面结焦问题,可为燃用准东煤锅炉结焦防治工程提供依据。
    • 申朋宇; 郭鑫; 刘洪鹏; 王擎; 陈禄; 张晓东
    • 摘要: 以某混烧准东煤与北塔山煤的660 MW超超临界四角切圆锅炉为研究对象,使用ANSYS FLUENT软件,模拟当准东煤与北塔山煤的混烧质量比分别为8∶2、9∶1和10∶0时,分离燃尽风喷口投用位置对炉膛出口NO_(x)浓度和煤粉燃尽率的影响,确定分离燃尽风的最佳位置。研究表明,各混烧比下,还原区高度为4 m时,炉膛出口NO_(x)浓度和煤粉燃尽率达到最佳值,NO_(x)浓度分别为227.0、240.3、260.5 mg/m^(3),煤粉燃尽率分别为98.77%、98.67%、97.75%。保持还原区高度4 m不变,改变高低位燃尽风间距,当高低位燃尽风之间的距离为2.5 m时,炉膛出口NO_(x)浓度和煤粉燃尽率达到最佳值,NO_(x)浓度分别为227.010、240.300、260.525 mg/m^(3),煤粉燃尽率分别为98.77%、98.67%、97.75%。研究结果可为类似炉型混烧或全烧准东煤提供参考。
    • 张家宝; 王泉海; 卢啸风; 李建波; 何自聪; 高新; 邹兴东
    • 摘要: 在小型循环流化床(CFB)试验台进行了准东褐煤与柳枝稷混合燃料的掺烧试验,研究了底渣、飞灰和受热面积灰的形貌及矿物特征,并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电子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形貌和矿物成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石英砂床料(SiO_(2))出现团聚现象,除石英(SiO_(2))外,团聚体主要由KAl_(3)SiO_(11)、NaAlSi_(3)O_(8)等含Na、K的矿物组成;旋风分离器出口处的取样枪表面发生严重积灰,且表面积灰出现分层现象,外层沉积为松散的粗颗粒,内层沉积为锥形灰块,分析表明Na、K的硫酸盐或者硅铝酸盐促进了灰颗粒烧结,从而在内层形成灰锥。
    • 蔡传琦; 吕为智
    • 摘要: 为探究准东煤在燃烧过程中颗粒表面温度及其燃烧特性,搭建燃烧煤粉颗粒测温系统,燃用准东煤、2种烟煤、褐煤,得到4种煤样颗粒表面温度随燃烧器喷口高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4种煤样颗粒表面温度曲线变化趋势相似;而准东煤的燃烧过程最为剧烈,火光最为明亮,对应颗粒表面温度最高,燃烧特性最好,说明灰分含量、碱及碱土金属含量是影响颗粒表面温度的重要因素。
    • 蒲旸; 刘洋; 傅培舫; 娄春
    • 摘要: 我国新疆准东地区高碱煤储量丰富,但在燃烧利用过程中Na、K等碱金属以气相形式释放到烟气中会导致锅炉换热面积灰、结渣、腐蚀等,开展炉内气相碱金属释放的在线检测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火焰自发射光谱法研制了1套便携式火焰中气相碱金属浓度检测系统,使用该系统对液态排渣旋风锅炉高碱煤燃烧火焰进行在线检测,得到不同测点的火焰温度、气相Na质量浓度和波段热辐射能,同时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XRF)分析了灰渣样。结果表明:炉内气相Na质量浓度分布不均匀,燃烧哈密煤和神华煤的两渣室火焰平均温度分别为1415和1436°C,气相Na质量浓度分别为40.0和25.3 mg/m^(3)。气相Na质量浓度和波段热辐射能大小反映了炉内燃烧状态,同时在线检测结果与飞灰和液渣成分分析结果具有一定关联性,火焰气相Na质量浓度增加时,飞灰和液渣中Na质量浓度均增大,但更多的是向飞灰中迁移。
    • 许天瑶; 傅培舫; 刘洋; 谢梓涵; 熊哲
    • 摘要: 新疆准东地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易开采,但准东煤中高含量碱金属Na导致其在燃烧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沾污结渣问题,严重限制了准东煤的大规模利用。准东煤开采利用中会产出大量煤矸石,若能将其与准东煤结合利用,不仅能解决部分煤矸石堆积占地和污染的问题,也有助于实现准东煤的清洁高效利用。针对准东高碱煤沾污结渣问题,综合运用TGA-DSC、XRD、XRF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温度和煤种对Na释放特性的影响以及煤矸石添加剂的捕钠效果。结果表明:准东煤500°C灰化灰Na释放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最大的2个温度区间为500~850°C(红沙泉Na释放量:24.62%,西黑山Na释放量:22.30%)和1200~1400°C(红沙泉Na释放量:20.37%,西黑山Na释放量:49.09%);红沙泉掺混样品在850和1000°C的Na保持率相对原样分别提升22.60%和19.23%,以K(Na,K)_(3)Al_(4)Si_(4)O_(16)和NaAlSi_(3)O_(8)形式将Na固留在灰中;西黑山掺混样品在850和975°C的Na保持率相较原样约提升15%,以NaAlSiO_(4)和Na_(6)(AlSiO_(4))_(6)形式固定Na;1200°C以上,2组样品中的Na均以非定形态物质存在;Na的捕获与释放同时进行,煤矸石添加剂捕获的Na含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但在高温1400°C下,2种准东煤掺混样品的Na含量均为原样的2倍以上,仍具有较好捕钠效果。
    • 郭万贵; 吕为智
    • 摘要: 针对新疆高钙准东煤燃烧过程中钙镁黄长石的形成会影响准东煤结渣的问题,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对不同温度和矿物质配比下钙镁黄长石形成前的2个过程(CaO与SiO_(2)的结合过程和CaSiO_(3)与MgO的结合过程)进行探讨,计算分子之间的结合能和扩散系数,研究反应过程中矿物质的结合和扩散特性。结果表明:温度对CaO在SiO_(2)表面以及MgO在CaSiO_(3)表面结合特性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对二者的扩散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CaO在SiO_(2)表面的扩散系数以及MgO在CaSiO_(3)表面的扩散系数均逐渐增大,高温下更易于形成钙镁黄长石。
    • 刘江山; 魏博; 陈丽娟; 马金荣; 马剑飞; 韩兴龙; 肖伍扬
    • 摘要: 对某台中温分离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用准东煤过程中存在的沾污结渣问题进行分析,收集了一级蒸发器、三级过热器和二级过热器沉积的渣样,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对渣样的元素分布、矿物成分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燃用准东煤时中温分离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换热器区域发生了严重的结渣和腐蚀问题。换热器所处的温度区域和换热器管束布置对结渣特性影响严重。当烟气温度较高时,沉积过程主要为:烟气中熔融的CaSO_(4)颗粒撞击换热器表面形成初始沉积层,而后黏结烟气中的飞灰颗粒,最终造成结渣。当温度较低时,沉积过程主要为:烟气中的Na、Si、Al结合生成钠的硅铝酸盐沉积在换热器表面引发结渣。并且沉积物中的硫酸盐与管壁氧化层生成硫酸盐络合物,导致换热器表面的腐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