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释放特性

释放特性

释放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6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会议论文37篇、专利文献62789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局解手术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第二届全国沉积物环境与污染控制研讨会、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等;释放特性的相关文献由87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丽平、王琦、赵兵等。

释放特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37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62789 占比:99.71%

总计:62969篇

释放特性—发文趋势图

释放特性

-研究学者

  • 刘丽平
  • 王琦
  • 赵兵
  • 刘泽常
  • 李震
  • 汤涌
  • 赵莹
  • 中岛寿
  • 侍玉苗
  • 土屋刚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苏银皎; 滕阳; 张锴; 苏欣欣
    • 摘要: 采用热分析和动力学分析方法,选取宁武煤田某洗煤厂原煤及其洗选产物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在煤热解过程中汞和硫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汞和硫释放与煤成分有关,在相同热解条件下煤泥和精煤中汞和硫释放率大于矸石和原煤;汞和硫的释放特性受其赋存形态的影响,煤中汞和硫均以无机物结合态为主,精煤和煤泥中的汞更易在低温阶段释放;汞和硫释放率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汞与其赋存体的结合程度弱于硫,温度为500°C时汞释放率已经超过50%,而800°C下硫释放率仅为20%左右;反应时间对汞和硫释放率的影响不大;在煤热解过程中汞释放的反应活化能低于硫,热分析实验结果与动力学推断相吻合。
    • 夏纬栋; 余俊钦; 丁路; 龚岩; 于广锁
    • 摘要: 本研究基于高频炉反应器开展准东煤的快速热解实验,探究碱及碱土金属(AAEMs)的释放特性及其与煤焦理化性质演变的关联。热解停留时间、气氛是影响AAEMs迁移特性及煤焦理化性质演变的重要过程参数。研究表明,AAEMs的释放率随热解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大,Na、Mg和Ca的最大释放率分别为61.05%、64.47%、44.01%。CO_(3)气氛能显著提高煤热解过程中AAEMs的释放率,CO_(3)对Na释放的促进作用主要发生在快速热解初期,而对Mg和Ca释放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快速热解中后期。CO_(3)气氛促进挥发分释放,加快含氧官能团及脂肪族官能团分解,促进煤焦表面裂纹形成,从而促进煤快速热解过程煤中AAEMs的释放。
    • 李新甜; 徐亚元; 张钟元; 戴竹青; 冯蕾; 聂梅梅; 李大婧; 张国栋; 张兴
    • 摘要: 通过分析不同基质结构叶黄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lutein-loaded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Lutein-NLCs)的晶体热力学特性、固化层厚度等结晶行为的变化,探究基质结构通过结晶行为对Lutein-NLCs中脂质消化、叶黄素释放、胶束形成过程以及叶黄素生物可给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亚麻籽油质量分数增加,Lutein-NLCs的熔点和焓值先增加后降低,Lutein-NLCs的固化层厚度逐渐降低;当亚麻籽油质量分数低于90%时,随着亚麻籽油质量分数增加,Lutein-NLCs的脂质水解率、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和甘油一酯(monoacylglycerols,MAGs)释放率、叶黄素生物可给率均逐渐降低;4种基质结构Lutein-NLCs的MAGs、FFAs水解速率和程度与其胶束化的速率和程度呈正相关;当亚麻籽油质量分数高于10%时,Lutein-NLCs的叶黄素释放速率与甘油三酯水解速率呈负相关,叶黄素胶束化速率与MAGs、FFAs胶束化速率呈负相关,与叶黄素释放速率呈正相关,并且叶黄素生物可给率与叶黄素释放率呈正相关。
    • 孙协军; 陈钦秀; 时广源; 李秀霞
    • 摘要: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负载不同多酚的ε-聚赖氨酸/聚天冬氨酸-玉米醇溶蛋白静电纺丝膜,并分析了纤维膜溶胀特性和多酚生物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纤维膜对山奈酚、单宁酸和褐藻多酚的包埋率均在80%以上,纤维膜在模拟胃液中溶胀率低,进入模拟肠液后负载的多酚开始大量释放,而在模拟结肠液中释放量趋于稳定,说明此纺丝膜能够保护多酚达到消化道特定位置。负载不同多酚的纤维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结果表明此纤维膜能够保持多酚的抗氧化活性,且此纤维膜对亲水性多酚的包埋效果强于疏水性多酚。
    • 刘轩; 赵元财; 滕阳; 张锴
    • 摘要: 以宁武煤田两个洗煤厂原煤及洗选产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消解与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相结合方法考察了洗煤过程硫和砷迁移规律,采用砷质量平衡验证的逐级化学提取法探讨了原煤、精煤、矸石、洗中煤和煤泥燃烧后硫和砷形态转化与释放特性及其依赖性。原煤中20%−28%硫和砷迁移至精煤中,46%−61%迁移至矸石中,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样品中无机矿物质是硫和砷迁移的控制因素。精煤中有机硫和砷提高至30%−50%,而矸石中无机硫和砷占比达90%以上,说明原煤及洗选产物中砷与硫赋存形态具有一定相关性。精煤中较多的有机硫和砷在500°C以下伴随水分和挥发分析出呈现明显释放特征,矸石中以无机态为主的砷则主要在500−1000°C伴随黄铁矿和硫酸盐等矿物质分解与硫一起释放,体现了原煤及洗选产物燃烧时硫与砷释放的同步性。精煤中硫和砷释放速率最快,300和200 s分别达到最大释放率80%−95%和60%−75%;矸石中最慢,300 s时砷达到最大释放率40%−45%,而硫600 s时仍未达最大释放率;洗中煤和原煤介于精煤和矸石之间,样品燃烧时硫和砷赋释放速率差异是由其固有赋存形态差异所致。
    • 张富峰; 卢锐; 余子炎; 何家平; 关建雄; 马双忱
    • 摘要: 氯是煤中重要的有害微量元素之一,在煤的热解,燃烧和气化过程中,煤中的氯经复杂的化学变化转移到烟气中,形成多种含氯物质如HCl、Cl_(2)、无机盐等,这不仅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危害人类的健康,同时氯元素的挥发会引起锅炉及尾部受热面的玷污结渣以及腐蚀问题,形成安全隐患。因此,了解煤中氯的测定方法,赋存形态,释放规律及控制技术对煤炭清洁利用很有帮助。本文对国内外煤中氯的赋存与转化规律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煤中氯的来源及危害。并整理和比较了国内外煤中氯的测定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论述了煤中氯的赋存形态、分布规律,以及煤中氯在燃烧和热解中的释放特性、脱除方法等研究进展,本文有助于促进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对理解氯的来源以及沿程控制很有裨益。
    • 李鹏程; 张成; 赵彦; 余圣辉; 方庆艳; 陈刚
    • 摘要: 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不同种类有机固废在800−1100°C不同温度下燃烧/气化过程As、Pb的释放特性以及灰的组成成分,探究了CaO、SiO_(2)、Al_(2)O_(3)对气化过程中重金属As、Pb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固废气化过程As、Pb的释放率整体上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且气化过程As、Pb的释放率明显低于燃烧;灰产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灰中主要含有CaO、Al_(2)O_(3)和SiO_(2);热力学研究表明,在高温下气化过程主要生成气态As和Pb,而燃烧过程则会生成大量的As_(2)O_(3)和PbO,As和Pb的单质沸点相比氧化物更高,因此,气化过程As、Pb的释放率比燃烧过程要低;在900°C以下CaO、SiO_(2)、Al_(2)O_(3)会与As、Pb反应生成Ca_(3)(AsO_(4))_(2)、Ca_(2)PbO_(4)、PbSiO_(3)和AlAsO_(4),随着温度升高会逐渐分解,As、Pb的释放率逐渐升高,因此,气化温度应越低越好,并考虑适当增加有机固废中Ca、Si、Al含量,减少S、Cl含量来降低As、Pb在大气中的排放。
    • 李建文; 李聪; 李志伟; 朱均超; 张宝峰
    • 摘要: 交流灯丝转换继电器的可靠性对铁路色灯信号机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转换时间为反映其可靠性的重要参数;针对目前交流灯丝转换继电器转换时间测量不准确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法和改进交流峰值快速计算法的转换时间提取方法;以某型号交流灯丝转换继电器为研究对象,搭建参数测试系统对线圈电流和触点电压进行采集,通过最小二乘法对线圈电流进行拟合,求取最优参数,建立线圈断电模型,得出缓放时间,然后利用改进的交流峰值快速计算方法对触点电压进行变换求出触点弹跳时间;最后通过多次实验,结合高速相机拍摄触点运动图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测量精度在1%以内,达到了转换时间检测系统的设计要求.
    • 苏银皎; 滕阳; 张锴; 刘轩; 张永红; 冀俊伟
    • 摘要: 采用逐级化学提取和热分析方法,选取宁武煤田某洗煤厂原煤及洗选产物为研究对象,在汞质量平衡基础上对煤中汞赋存形态进行分类并验证,进而考察了洗选过程对煤中汞迁移行为和热释放的影响特性.结果 表明,洗选过程在降低原煤灰分和硫分含量的同时也改变了汞的富集规律,引起了汞的重新分配;样品中汞元素与灰分和硫含量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分别为0.89和0.99,原煤中汞主要以无机结合态存在,其迁移行为受控于无机矿物质迁移,洗选后矸石总汞绝对含量较原煤增加了322.8%,而精煤汞含量降低至原煤的40%,汞脱除率达到56.4%;洗煤产物中汞富集程度的差异与其在原煤中赋存形态密切相关,其中,矸石中硫化物结合态汞的占比高达56.6%,而精煤和煤泥中有机结合态汞较原煤中均有所提高;相同温度下汞在煤泥中释放率最大,矸石中最小,所有样品中汞至650°C均接近完全析出;煤中汞热释放特性也与其赋存形态密切相关,不同热解温度段汞热释放行为由煤中汞的固有赋存形态所决定,其中,有机结合态汞随有机质分解在300°C已大量逸出,而硫化物结合态汞分解温度主要为400?600°C.
    • 宋夏楠; 周大鹏; 刘欣伟; 刘兵; 纪振钢; 韩天宇
    • 摘要: 目的 探讨将2种抗生素混入骨水泥时抗生素释放特性的变化.方法 骨水泥样品分为单一万古霉素组(40 g PMMA骨水泥中混入2 g万古霉素)、单一头孢他啶组(40 g PMMA骨水泥中混入2 g头孢他啶)和联合组(40 g PMMA骨水泥中混入2g万古霉素+2g头孢他啶),每组6个.抗生素骨水泥载体在体外用PBS缓冲液浸泡,取4h、8h、16h、24h、2d、3d、4d、5d、6 d、7 d、2周、3周、4周、6周样本,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抗生素洗脱浓度.结果 在为期6周的洗脱过程中,联合组万古霉素及头孢他啶在骨水泥载体中的洗脱浓度分别高于单一万古霉素组和单一头孢他啶组(P<0.05).结论 2种抗生素添加于骨水泥载体中,可更好地发挥其功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