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
中医养生学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48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5篇、会议论文110篇、专利文献37518篇;相关期刊217种,包括卫生职业教育、光明中医、内蒙古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63种,包括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与科技创新大会、第13届中国·上海国际气功科学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暨服务老年产业研讨会等;中医养生学的相关文献由652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树栋、管恩兰、刘占文等。
中医养生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7518篇
占比:98.72%
总计:38003篇
中医养生学
-研究学者
- 丁树栋
- 管恩兰
- 刘占文
- 刘琦
- 唐振宇
- 金红
- 吉良晨
- 李彦知
- 杨建宇
- 梁润英
- 蒋力生
- 刘昭纯
- 刘晓艳
- 刘焕兰
- 刘禹辛
- 刘迎辉
- 卞镝
- 尚晓玲
- 张文娟
- 张玉辉
- 张雪亮
- 杨世忠
- 杨智
- 熊常初
- 裴蓓
- 郑黎
- 郭教礼
- 隋月皎
- 马烈光
- Qin Zhen
- 凌晓
- 刘华东
- 刘桂芹
- 刘理想
- 刘秀峰
- 原所贤
- 叶明花
- 员晓云
- 周金钟
- 姚晓东
- 孙清廉
- 尹德辉
- 张浩文
- 张湖德
- 徐亚静
- 徐明江
- 方铁根
- 曲卫玲
- 李娜
- 李永亮
-
-
王鹰;
卞镝;
隋月皎;
纪天一;
刘晶晶;
孙兆姝;
马铁明
-
-
摘要:
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分享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本科中医养生学专业课程中医养生理论基础教学体验,主要包括课程基本情况与教学要求、针对教学设计的专项方案、教学实施案例等内容,以期为其他院校相关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
-
黄彬洋;
刘晓瑞;
杨璐萍;
李梦晓;
郑爽;
张安仁
-
-
摘要:
背景辟谷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以减少食物摄入为主要思想的养生理念,现代研究证实其在部分疾病的治疗中能发挥良好效果。但因不能强行控制受试者饮食摄入,辟谷人体试验的可行性较差。目的探究“服药-服气”辟谷试验对真实世界健康人群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1月至2020年9月选择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招募的280例健康受试者,记录其一般资料后采用真实世界研究中的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受试者进行1∶1最近邻匹配并均分为A、B组,每组140例,随后采用“隔日限食”方案进行两轮试验。首轮试验A组单纯辟谷限食10 d,B组“服药-服气”辟谷限食10 d。首轮试验结束后,经1个月的间隔洗脱期再进行次轮试验。次轮试验A组“服药-服气”辟谷限食10 d,B组单独辟谷限食10 d。统计两组在两轮试验中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及中止试验人数,记录两组完成两轮试验的受试者在辟谷开始前及辟谷结束时的自觉饥饿强度评分、体质量、体质指数(BMI)、晨起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和空腹血糖。结果经PSM匹配后A组男72例、女80例;B组男61例、女67例。首轮试验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7%(92/140),试验中止率为48.6%(68/14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9%(60/140),试验中止率为20.0%(28/140)。首轮试验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中止率高于B组(P<0.05)。次轮试验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2%(41/140),试验中止率为13.6%(19/14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84/140),试验中止率为42.1%(59/140)。次轮试验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中止率低于B组(P<0.05)。首轮试验A组辟谷结束时自觉饥饿强度评分高于辟谷开始前,B组辟谷结束时自觉饥饿强度评分低于辟谷开始前(P<0.05)。次轮试验A组辟谷结束时自觉饥饿强度评分低于辟谷试验开始前(P<0.05)。A、B组在两轮试验辟谷结束时的体质量、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均低于辟谷开始前(P<0.05)。结论传统辟谷养生术的“服药-服气”法作用于真实世界的健康人群能有效减少饥饿感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辟谷完成率,这为辟谷的推广提供了一定借鉴。
-
-
刘迎辉;
刘禹辛;
尚晓玲;
刘晓艳
-
-
摘要:
为了应对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保护师生的生命健康,2020年春季学期各高校普遍采用网络教学的模式。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教学团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前认真进行教学设计,课中努力实现教学效果,课后积极总结和反思,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这次线上教学的成功实践也为本团队后续的相关教学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
-
-
梁爽
-
-
摘要:
一、前言中医养生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中医药产业以其独特性和市场需求性,正在呈现出多业融合的态势。在天津市康养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亦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将中医药优势与康养产业紧密融合,探索全方位康养新业态。二、中医药康养的内涵中医养生学源自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是历经千年积淀、行之有效的养生保健体系。中医养生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应用中医方剂的药物疗法以及气功、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非药物疗法,进行养生与治病。
-
-
陈莘
-
-
摘要:
良好的睡眠质量会让身体各器官得到休整,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能力,使人精力充沛。而不良的睡眠质量则会加重人体器官的负担,有害身体健康,甚至会造成心情沉闷、抑郁等。中医养生学提倡,养生主要靠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中就包括睡眠。想要获得良好睡眠有时候并不那么容易,由于来自生活、工作等各方面压力,导致有些人常常因压力过大而无法调整好生活作息,从而造成失眠。
-
-
江玉;
黄旭;
曾荣莉
-
-
摘要:
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理论课程相互融合的新教学模式,不仅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文章以中医专业课程中医养生学为例,从中医养生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挖掘与提炼中医养生理念的思政元素,探索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途径。
-
-
唐振宇;
马晓聪;
李永亮;
徐明江;
员晓云
-
-
摘要: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疾病谱的转变,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峻,慢性病发病率的持续攀升,促使社会对健康观念发生重大转变^([1-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大健康”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3-4]),为我国中医养生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其中,科学合理的大健康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质量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提供中医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医养服务的有力保障。
-
-
唐振宇;
马晓聪;
李永亮;
徐明江;
员晓云
-
-
摘要:
cqvip: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疾病谱的转变,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峻,慢性病发病率的持续攀升,促使社会对健康观念发生重大转变^([1-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大健康”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3-4]),为我国中医养生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其中,科学合理的大健康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质量中医养生学专业人才、提供中医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医养服务的有力保障。
-
-
彭健
-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养生学对高血压老年人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为在我县进行高血压治疗的病人104例.104例病人依据不同的干预方法分为中医组与普通组,中医组与普通组均有52例病人.中医组与普通组病人均在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县治疗.普通组病人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普通干预措施,中医组治疗的同时给予中医养生学干预措施.记录对比中医组与普通组病人的干预效果以及病人医嘱依从情况.结果:中医组、普通组病人的干预总有效率以及按时服药、血压自我监测、合理运动、合理饮食的依从率均显著高于普通组病人(P<0.05).结论:依据病人的具体患病状况,给予高血压老年人中医养生学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干预效果,提高病人遵从医嘱的状况,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
唐振宇
-
-
摘要:
cqvip: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生命活动变化规律,研究调摄身心、养护生命,祛病延年的理论和方法的中医分支学科[1]。中医养生注重个体、个体与自然以及个体与社会的统一性和整体性,重在健康的维护和疾病的预防,契合当下社会对健康的需求,符合“健康中国”国策的目标和要求[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医学模式要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中医养生的治未病思想与之不谋而合。
-
-
丁树栋;
管恩兰
- 《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2017年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养生学中形与神的对立统一关系. 方法:通过分析中医学中的形神合一,心理与生理、精神与物质、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说明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神生于形,依附于形而存在,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为形的主宰.由于人体本身就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因此,保养身体就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有节、劳逸要适度、要避免外邪侵袭、坚持体育锻炼等,才能有效的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养神和养形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养神和养形同样重要."守神全形"与"保形全神",都是"形神合一"对立统一规律在养生学中的运用,都是是为了达到"形与神俱,颐养天年"之目的. 结果:通过分析证明,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形的主宰,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一方都不能离开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结论:中医养生学中形与神之间确实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
-
-
潘墙生;
陈志毅
- 《第13届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华民族文化为主题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医特色的、研究人类生命规律,阐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的学说.精、气、神作为人身之三宝,视为养生的核心,强调养生之道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形神共养、协调阴阳、谨慎起居、和调脏腑、动静适宜、养气保精、综合调养.
-
-
丁树栋
- 《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2017年年会》
| 2017年
-
摘要:
从有文字记载看,中国养生学的始萌,可追溯到殷商时代.据甲骨文考证,当时人生病祈祷祖宗保佑,对日常生活中的吉凶祸福和健康状况也不时卜问,进而举行不同形式的祭祀活动以清除不祥,祈求福佑.这是养生思想的萌芽.春秋战国之世,养生思想丰富多采,这些学说的产生,与诸子峰起,百家争鸣有着密切关系.这不仅是因为其有关内容出于诸子著作中,而且这些内容本身就是诸子立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
-
丁树栋
- 《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2017年年会》
| 2017年
-
摘要:
金元时期,许多著名的养生家和医家,总结前人经验,提出了许多养生新见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养生方法上,都有了新的进展,充实和完善了中医养生学的内容.最具代表性的有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和朱震亨,被称为金元四家.金元四家的学术观点虽异,然皆崇尚养生.尽管他们所研究的专题各有侧重,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但等到合流之后,终于汇集成比较完整的养生理论体系.
-
-
丁树栋
- 《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2017年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宋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在思想上倡导融道、儒、佛三教于一炉的所谓"理学",又出现"新学"哲学流派,他们既有争论,又互有渗透,互有吸收和发扬,这对医疗保健有一定影响.在医药卫生保健方面,改进医事管理,发展医药教育,促进医药保健的发展.此外,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医疗保健取得成就提供了有利条件.活字印刷术的使用和发展,对医学的著述和传播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古代的养生学说,得到了较好的结承,并且有了进一步发展.金元时期,许多著名的养生家和医家,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见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养生方法上,都有了新的进展,充实和完善了中医养生学的内容.
-
-
丁树栋
- 《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2017年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华佗是中国古代声望极高,颇受人们敬仰的著名医学家、养生家.他不但精通医术、麻醉术,而且他一生热爱体育锻炼,通晓许多养生学,善于总结前人关于强身保健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创编了驰名千古的医疗保健体操五禽戏.他是中国古代开创运动养生的先驱者.
-
-
丁树栋
- 《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2017年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华佗是中国古代声望极高,颇受人们敬仰的著名医学家、养生家.他不但精通医术、麻醉术,而且他一生热爱体育锻炼,通晓许多养生学,善于总结前人关于强身保健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创编了驰名千古的医疗保健体操五禽戏.他是中国古代开创运动养生的先驱者.
-
-
丁树栋
- 《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2017年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华佗是中国古代声望极高,颇受人们敬仰的著名医学家、养生家.他不但精通医术、麻醉术,而且他一生热爱体育锻炼,通晓许多养生学,善于总结前人关于强身保健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创编了驰名千古的医疗保健体操五禽戏.他是中国古代开创运动养生的先驱者.
-
-
丁树栋
- 《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2017年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华佗是中国古代声望极高,颇受人们敬仰的著名医学家、养生家.他不但精通医术、麻醉术,而且他一生热爱体育锻炼,通晓许多养生学,善于总结前人关于强身保健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创编了驰名千古的医疗保健体操五禽戏.他是中国古代开创运动养生的先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