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3中国广州“首届国际养生大会”
2013中国广州“首届国际养生大会”

2013中国广州“首届国际养生大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广州
  • 出版时间: 2013-07

主办单位:广东省保健协会;广州中医药大学

会议文集:2013中国广州“首届国际养生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药食同源"是指卫生部公布的既可以作为食品也可以作为药品的中药,它们应用安全而且对人体具有一定的药理保健功效.本文通过构造药食同源药物文献挖掘的数理模型与算法,尝试以关联网络与知识分布技术,阐述养生文献挖掘的基本思路,展现挖掘药食同源药物在现代文献中的养生应用规律.本研究以部分常见养生药物为挖掘对象,并以其在气虚体质中的调理应用为例,基于建立的数理模型进行了文献挖掘分析.
  • 摘要: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人类健康主要威胁,还是SARS、艾滋病等这样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大量的事实提示单因单病、病在细胞为特征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疾病谱的变化,进而人们深刻意识到个体的健康乃至人类整个疾病谱的变化并非简单的个人选择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在组织的各个不同层面上相互作用发挥影响的结果,因此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生态医学模式必将在人类健康维护的实践中应运而生.由笔者提出的结合中西方的健康维护智慧结晶的"生态养生1236健康新法则"将为生物—心理—生态医学模式的形成和推进提供可操作内核.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促进人们健康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然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所带来的自然环境破坏、社会竞争的加剧、人文精神的缺失、生活方式的改变,反作用于人类本身,促使疾病谱发生巨变,继而引发更大的生态危机。由此,医学模式亦应随之转变。而生物-心理-生态医学模式其根本是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摒弃人与其他生物、非生物的“战争”关系,而进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肉体与心灵的动态和谐、合作、平衡。以祖国传统养生文化为核心,以现代医学、现代营养学、社会医学、健康教育学、全科医学等最新理论成果为依据,以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为指导,所形成的一门提高生命质量、预防疾病、促进健康长寿、开发人体潜能的生态养生学,是生物-心理-生态医学模式指导下的生态养生学体系,而“生态养生1236健康新法则是生物-心理-生态医学模式及生态养生学体系的具体可操作措施。
  • 摘要:本文描述了"二三九四"慢病管理模式的构建背景及内容,介绍了其初步实践的效果和意义,总之,科学的慢病管理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慢病管理的对象也不应仅仅局限于慢病患者的管理,还应当包含全人群的慢病预防,本课题组提出的两种体检三个状态九种体质四种干预的调理结合在一起的“二三九四”慢病管理方案,形成了以健康帮扶、健康促进、体质调理为特色的慢病三级管理方案。采用上述系统综合的实施方案建立慢病管理模式,在最基层的层面上防止慢病的发生,进而促进居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对中西医结合慢病管理模式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 摘要:“治未病”健康工程的目标—努力构建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强调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预防保健是维护人类健康的关键环节;“治未病”引领人类健康发展方向。“未病”,就人体而言,就是指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中医“治未病”起源于我国的《黄帝内经》。事实上,中医药学几千年医疗保健中一直都在应用“治未病”的思维方式。为此,“治未病”成为中国传统健康养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她秉承中医学的整体观、辨证观,个体服务的特色,实质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治未病”对人民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尊重老百姓的习俗和感情,遵循人体生长、发育和壮、老、病、死的客观规律,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治未病”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等十个方面。中医“治未病”,主张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包括天人相应、形神合一、辨证施养、平衡阴阳、精神内守、正气为本六个方面,人们编著的“让你不生病”介绍了13种方法。中医“治未病”在脾胃病,肿瘤,防治老年病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其前瞻性的哲理,是领先于现代医学,对医学的发展仍有积极指导意义。
  • 摘要:本文从中医养生的角度出发,阐述中医养生所蕴涵的"健康"理念,探寻古人的养生智慧,以为抛砖引玉,古为今用.并重点介绍了中医的养生观主要有和谐统一的养生观,天人相应的养生观,未病先防的养生观,合理饮食的养生观,不妄作劳的养生观,以及调畅情志的养生观。然而,中医养生也存在着误区。首先,养生保健应以预防为主,养生不能代替看病就医。其次,中医养生讲究个性化、系统化、人性化,强调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要避免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最后,对待中医养生文化,应该采取开放态度,不排斥西医的养生理念、方法和技术,使中医养生文化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总之,养生是一种文化,养生是一种“生”的哲学,养生是一种态度。
  •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人健康己成为一种大趋势,目前的趋势正由指向疾病的医学转向人的健康医学.这正契合了中医养生"治未病"的思想.《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上医治未病"."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养生是一门管理的学问,是对人们自身的管理也是对人们生命历程的管理,而养生当中,最重要的是养心,而养生境界是“治未病”。未病学是古老而新颖的课题,是防病医学。未病主要指人体开始有了病理信息,直到形成“已病”之前各种状态。中医养生保健原则是整体化。养生保健—治未病是实践着生命与自然融于一体的生命观、健康与长寿寓于和谐的方法论、生理和心理综合养护的辩证法,而且传统中医理论主张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互涵和协调平衡的养生理念,这是非常符合现代人们越来越顺应自然、追求自然的,因此,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己经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从食疗、情志、疏导、针灸、推拿、动静结合、传统保健术等方面的养生保健文化博大精深,做到养生保健,贯穿预防治病上有这样才能阻止三高人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的发生,才能提高生活的质量,家庭幸福,国泰民安。
  • 摘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深邃的中华哲学智慧和几千年的养生理念,两千多年来通过对外交流传播至世界各地;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球化加快和中医药国际交流日益繁荣,中医和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正当其时.但中医药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存在明显"冰山效应",即过多注重于中医药的功能性表现,而忽视中医药本身蕴含的文化价值传播;同时,由于中医药对外传播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对外传播管理体制和运转机制.有鉴于此,加强中医药对外传播,在思想认识上,应将中医药的文化价值贯彻到对外传播的全过程;在政策层面上,要积极构建中医药对外传播的良好管理体制和运转机制,形成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格局;在具体方法上,要在规范境外中医药学的培训教育工作、促进中外医学交流、加强中医药书刊出版发行、加强中医药科普工作、加强中医药传播与现代技术手段的结合、充分发挥留学生作用等方面下功夫,以全面推动中医在全世界的合法化进程.
  • 摘要:中医无论预防或治疗,其思维都是医学的王道.是以治疗疾病恢复健康为目的.对西医体系而言,从医人员的收入其实是一个道德上的诱因.西药厂对于无法治愈的多数慢性病或功能性内科疾病,基本上没有可治之药,美其名就是所谓「控制」而已.换句话说真要疾病治好了,那就没钱赚了.如果人人都是健康不生病,那医院就要裁员缩编了.西药局也赚不了钱了.如果想不出给人吃药的理由,或是不能给人戴个疾病的帽子,那医疗人员怎么会有好的收入呢?所谓「养寇自重」,正是此意.但中医却不是这样状况,因为中医治病可以赚钱,而大众健康时更能赚钱。虽然治病时「良药苦口],但养生时却是「美味强身」,中医的养生方式使生活充满乐趣,提高生活水平与质量。人们宁愿花小钱购买养生食品或服务,而不愿意生病时花大钱受痛苦。而中药的来源都是取自于天然环境,相对于普遍西药都是化学合成。其运用机制原理都不相同。中药是运用气味与性质来纠正人体的阴阳气血,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原理简单易懂,又经过数千年的人体实验,早就是不变的真理了。中医的养生方式种类繁多,而不仅止于天然药材。例如:药膳饮食,健康茶饮,保健食品制剂,养生按摩体操,气功,太极拳,针灸疗法,三伏贴,刮痴拔罐,埋线减肥…等等,种类繁多,任何人选择适合自己的作法即可,不但容易实行,而且安全有效。西医学并不是毫无可取,但很明显的西医以唯物论的物质观点来看待人体,使得西医擅长于治「形」病,而中医的整体观使得中医擅长治「神」。所以在严重外伤,牙科方面,包括医疗管理制度,西医学都有极佳的优点与发展;然而在各种内科疾病方面则疗效令人摇头叹息。养生是一门事业,更是福国利民的使命。所谓「上工治未病」,无论中西医都知此理,但西医主体而言是强调「治病」,在「治未病」的观点上没有太多发展,而中医早有千年历史。中医的养生科目本来就顺应趋势成为新兴科目,赚钱是建立在使人健康的基础上。而养生学又可以把片面零碎的防病理论具体化,而不是一定要等到生病才能看医生,医生这时候才显出存在的价值,所以养生学知识将更能成为实践「治未病」的有效措施。
  • 摘要:心理康复治疗是指根据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利用心理训练、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等多种技术,借助于医务人员的语言、表情、行为、承诺等干预措施,使病伤残者心理障碍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消除心身症状,达到最大可能的生活自理、学习和工作等,尽快适应周围环境和重返社会.就具体的方法而言,主要是通过医生的语言、表情、行为、态度、承诺等去影响和干预病伤残者的认知、情绪、情感、行为、观念等,从而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内经》中涉及的心理康复技术有情志相胜、劝说开导、移情易性、暗示、顺情从欲、习以平惊、默坐澄心等,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 摘要: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撰《千金方》(统指《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在养生保健学方面成就颇为突出.其有关于养生保健观的特色,包括重视养性,依时摄养,推崇食养与食疗,静养与运动兼顾等养生之道,至今对现代人们的养生保健仍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 摘要:2012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老龄化与健康",世界正逐渐步入老龄化.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世界老龄人口,即60岁及以上的人达6.5亿;到2050年,预计老龄化人口将达到20亿人.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是现代及未来社会的关注热点.清朝文学家、养生家曹庭栋享年90余岁,其幼年患有赢疾,俗谓"童子痨",终其生未出乡里,但他凭借自己科学的养生方式,"以自然为宗",最终克享遐寿.曹庭栋所著之《老老恒言》共分5卷,详细记载了老年人晨昏动定之宜、居处备用之要及以粥调疾之需,涉及到老年养生的各个方面,注重日常琐屑,浅近易行,其核心的老年养生思想尤以养静、调脾胃为主。曹庭栋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认为老年人养生关键是从生活点滴做起,生活细节决定健康水平,尤其是以养静为要,才能安寐、调神;以调脾胃为重,才能养后天之本,安身、防病。如此则形与神俱,促进人体气血平衡,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 摘要:岭南地区由于地域性的特点,人们的体质及所生疾病都具有地域性特色,历代岭南各医家根据岭南地区的气候、地理位置和生活习俗等特点有着各种阐述逐渐形成特色医学,他们的学术思想既有共性,又各自有自己的特色,在养生方面,岭南名老中医在多年的临床实践及自身修养体会中,得出了适合自己的养生健身方法,并且他们在临床体会中,提出了一些关于适合岭南人预防疾病及防病复发的保健养生的方法,体现了未病先防,已病防病的治未病思想。并指出应顺应四时,天人相应,调理脾胃,安护五脏,饮食适宜,起居有时,修身养性,情志调摄,运动适度,房事节制,已病调摄,防止复发。
  • 摘要:《黄帝内经》成书于先秦到西汉时期,其中的养生篇章是中医养生学的基石,包含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的养生观内涵丰富,是《黄帝内经)养生观的精神所在:"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而《老子》、《庄子》等著作中都出现了有关"恬淡"的养生主张,如《庄子·刻意》:"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此养生观是先秦养生观的代表,也是《黄帝内经》养生观的核心.《内经》认为,社会人文因素对人类的生存质量和养生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良好,生活简朴而安定,人们懂得顺应自然而养生,那么就会很少流行比较严重的疾病。即使得病,病邪侵犯的部位也比较轻浅,容易治疗。对于养生,古人认为“恬愉”、“恬淡”是符合人的本性的,有助于保养生命。内心安闲自在,不因外界嗜欲生起喜或悲的情绪、情感,人性的天真、淳朴,是保养生命的重要方法。很多先秦的思想家认为,从“上古”到“当今”,人类文明逐渐进步,人类逐渐远离自然天道,嗜欲增强,人的天真本性逐渐丧失,道德逐渐衰败,所以提倡“恬淡”养生观,主张遵循天道,学习天理,体悟大自然的本然道理,恢复人的淳朴本性,远离伪诈的小聪明,掌握天道的大智慧。
  • 摘要:葛洪作为道教思想家、养生家、炼丹家,对晋代以后的道教影响很大.葛洪对医学与药学都做过专门研究,在养生的理论和实践中,取得很大的成就.作者系统总结葛洪的气法、导引、房中、饵药、金丹(外丹)等养生方法,并结合现代生活变化,提出适合现代应用的葛洪养生思想和方法.道家一方面积极利用导引、行气作为养生手段来追求长生不老,一方面却又认为导引、行气为“小术”,以进一步说明其可以得仙的“金丹大法”。
  • 摘要:体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其形成与发展既取决于先天遗传,又受后天生活与环境影响。而后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饮食结构、体育锻炼、居住环境等生活方式上。rn 目的:探讨不同生活方式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rn 方法:采用《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中医体质量表》,对2008年5月-2009年5月来自华东、华北、华南9家合作单位的体检人员进行生活方式调查及中医体质类型的辨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的对应分析方法,对8438例调查人群进行生活方式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rn 结果:对应分析显示,生活方式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其因子载荷分布情况良好.rn 结论:明确了不同生活方式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开展两者因果关系的前瞻性研究提供基础,并提供了中医体质生活方式调理的思路与基础.
  • 摘要:"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文以因时制宜、顺应自然,因地制宜、防病治病,因人制宜、辨证施养三方面,探求名老中医"三因制宜"养生防病的主要方法.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四时的变化对人的情志、脏腑经络、发病都有影响,养生之道在于顺应自然,适应四时气候以及日夜晨昏的变化规律,让人体节律与外界节律协调而保持健康的状态。中医学认为,人体体质的地区差异颇为明显。因人制宜是三因制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辨证施养,防护治疗的原则。
  • 摘要:气依附于形,气功锻炼必然涉及到对气的导引和调控,对气的导引和调控应遵循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规律,即升降出入.共167条,占《诸病源候论》导引法的57.6%,导引法中对气的锻炼和调控的形式可归纳为以形引气,以意引气,以及以音引气。中医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以经络维系的有机整体,因此当形体按照特定形式运动时即可以影响并牵动全身气机,以达到畅通经络,强健脏腑的目的。而以意引气即行气法,鉴于意识对气的统帅关系,只要能集中精神,专一心念,就能起到导引气机的作用。正所谓“意到则气到”。按一定的规律发声,可引起气机变化,从而引动人体气的开合升降。此外,特定的音声对脏腑气化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
  • 摘要:八段锦的运动强度和动作的编排次序符合运动学和生理学规律,属于有氧运动,安全可靠。整套功法增加了预备势和收势,使套路更加完核规范。功法动作特点主要体现在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宜,神与形合,气寓其中。并重点分析了八段锦格式对各个脏腑的健身功效和八段锦的健心功效。而八段锦的练习方法与要领主要是松静自然松静自然,是练功的基本要领,也是最根本的法则。准确灵活准确,主要是指练功时的姿势与方法要正确,合乎规格,练养相兼,以及循序渐进。八段锦健康,科学,正规。在心理上可以调节改善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在生理上能增强人体脏腑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改善身体机能,增强防病抗病及抗衰老的能力;对亚健康状态的人有改善作用,并能辅助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八段锦尤其适合中老年人:动作简单,形式多样,功效显著,对场地也要求不高,因此,易普及易学易推广,适应于不同人群锻炼,深受中老年群众的喜爱,常年坚持八段锦的练习,对保持精力充沛,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都有极实用的保健和养生功效。
  • 摘要:知而不行、行而不知是当今太极拳传承和普及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寻找一个可行的办法解决知而不行、行而不知的太极拳传承与普及问题。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行观看,古代哲人已经有了充分的探讨和阐发,如“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知之不若行之”之论,至明代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论后,知行问题得以解决。“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行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所以,将传统文化中的知行观念引入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中,编创知行太极拳,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重点指出太极拳对人体心理状态的调节作用,而且心身调节要契知行太极观,并强调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近年来,对“气”实质的研究范围很广,涉及哲学、物理学、免疫学等多个学科,取得一定成效,所获得数据和线索对揭示“气”的实质具有一定帮助。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知行太极》观和现代心理治疗学中的认知疗法、认知行为疗法、道家认知疗法、精神分析疗法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让人们可以用现代心理治疗学的角度理解《知行太极拳》观,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 摘要:巴马作为著名的"长寿之乡",是全国以县为单位长寿率最高的地区,壮族占了该地区居民人口总数的70.13%,本文试用壮族人原创医学理论-壮医天人相应的自然观从巴马长寿老人行为、饮食、防病方式去诠释巴马地区的长寿现象,为人们展示可借鉴或启发的养生保健方式.
  • 摘要:本文将分为三个章节来做较深入的探讨:起居养生、饮食养生、精神养生。藏族养生法,是藏族人独特的智慧。传统藏医药学和人们熟悉的中医一样,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至今已流传三千多年。藏族先民的保健医疗知识在公元六世纪时便己相当成熟;到了公元八世纪,藏医在原有的养生经验基础上,融合了汉朝、尼泊尔、大食和印度各地的医学精华,创建了一套独具民族特色的藏族养生体系。这套原始质璞却又科学严谨的系统,构建了整个藏民族强健体魄的基础。藏族养生的精髓在于追求和谐、顺应自然。没有一个民族比藏族人更懂得与自然沟通,他们生活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却从来没有想要去征服自然,破坏自然;他们对纯净的湖水、雪山、天空等所有自然事物都充满了感谢;他们懂得利用大自然的恩赐,运用最天然的食物和药材来照顾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位子民。
  •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饮食更为关注,单纯吃饱已经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科学饮食已经成了人们的重要话题.而饮食习惯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证健康的重要措施,因此,要合理分配三餐,并且荤素搭配,以及不挑食、不偏食和不暴饮暴食。儿童时期是人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生长发育旺盛,身高、体重迅速增长。为了使儿童能健康地发育成长,除了满足营养需求之外,还要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青少年时期,是一生中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这时期全身各部位、各器官逐渐发育成熟,为使青少年能健康地成长,在饮食中要注意热能,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的摄取。而人到老年以后,由于消化器官衰退,消化和吸收功能逐渐减弱,再加上牙齿脱落,咀嚼较困难,故应注意不要吃得太饱,不要吃得太咸,糖和脂肪不要吃过多等方面的饮食习惯。总之,在日常饮食养生过程中,必须合理膳食、讲究搭配、饮食相宜,调养脾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防病强身、延年益寿、颐享天年的目的。
  • 摘要:我国各民族都非常重视饮食养生保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们每天都离不开的,恰当饮食,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合理饮食可保证机体的营养,使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实,增强体质。正如《黄帝内经》指出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所谓“药食同源”,某些食物与药物一样,还有预防疾病的作用。所以,饮食养生保健得到了每一个民族的重视。我国少数民族的饮食养生保健方法,是各族人民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逐渐摸索总结出来的,有着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渗透在各族人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方面,为祖国民族文化和民族医药的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随着现代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崇顺应自然,回归自然的理念,养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我国壮、藏、蒙古、维吾尔、瑶等少数民族饮食养生保健方法在过去、现在乃至将来,对维护人们健康都有积极作用,值得人们进一步整理发掘,大力发扬光大流传。
  • 摘要:目的:论述列车随车医疗系统建立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从我国铁路网的建设,越来越多的乘客需要在列车上得到医疗保护;长途列车的特点决定了配备随车医疗人员和设备的必要性、紧迫性;随着中老年病的增多,列车上的医疗空白急需解决;列车上配备医护人员和基本医疗设施的具体实施设想和可行性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及结论:在长途列车上建立随车医疗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在实施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摘要:本文介绍了四柱学在中医药领域中应用的技术基础,包括确定出生时间、三元论事、确定日干旺衰、排大运、岁运、疾病判断等,并分析了四柱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方法及内容,包括通过四柱综合判断先天禀赋,通过大运、岁运推理后天体质,通过四柱信息调查查找疾病相关病因,从而为开展先天禀赋判断、体质诊断、治未病、确定病因、辨证论治、优生优育等提供了一个具有我国原创科学属性的系统方法.总之,今后可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相关四柱信息的调查,希望能够有助于发现相关的疾病病因,为临床辨证论治、辨体质养生、治未病、优生优育等提供科学证据。
  • 摘要:泡脚最大的好处,就是在改善人们的血液循环,体温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体温低血液循环也会较低,而脚的血液循环更为不良,脚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用热水泡脚对神经和毛细血管有温和良好的刺激作用.这种温热刺激反射到大脑皮层,对大脑皮层起到抑制作用,是兴奋的交感神经顺利地向副交感神经转换.副交感神经兴奋后,此时人处于安静休息状态,从而改善睡眠.睡前用热水泡脚是我国传统的保健方法之一,以摄氏四十度左右的水泡脚至淹没踝部的高度,浸浴二十至三十分钟,其间频频加入热水以维持温度。这不仅能使脚部微小血管扩张,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还可活跃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提高新陈代谢,达到健身祛痰的作用。泡脚也可顺便搓足心,搓足心也是我国固有的一种养生术,其法多在睡前进行,如以左手抓住左脚趾,则用右手搓左足心,直到局部发热,然后左右换行之,这可促进足部血脉通畅,改善局部营养,进而提高整体抗病能力,足心即涌泉穴,在足底前三分之一处,为肾经经气之所出。中医认为搓足心有益精补肾、滋阴降火、镇静安神的功效,泡脚时要用高一些的桶来泡,通过热力来放松脚上以及小腿处的经络,使血液循环加快,改善心脑等器官的供血,而随着热力的不断增加,就会微微出汗,可以疏通经络,排出体内的寒气和废物,调节体温,降虚火。中医学认为热浴法,即使是泡脚也能恢复人体的阳气。其机理是助阳通阴,温通经络,使气血「得热则行」,以协周阴阳。还能使「气暖而血自运动」,则气血运行,经络疏通,「通则不痛」,身体上的一些小毛病也就改善了。
  • 摘要:作者目前在一家肿瘤防治的民营医疗机构工作,主要负责肿瘤患者医院常规治疗后的康复(疾病)管理.在给患者提供的管理方案中,包括专家诊疗、药物治疗防止肿瘤复发转移、中医养生及疾病管理风险评估等,其中中医养生占了较大的比例.中医养生是指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按照中医学的思辨模式而进行的养生活动;换句话说,就是指通过采取保养精气、调节饮食、活动形体、谨行房事、调适寒暑等各种方法或手段,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而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包括天人相应自然理念,综合调养整体理念,正气为本和谐理念,审因施养未病理念,以及动静适度结合理念。通过环境、饮食、运动、娱乐、针灸、药物、调神七个方面,指导肿瘤患者在疾病康复过程中,如何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以防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达到延长生存期限、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这样不仅减轻肿瘤患者的痛苦,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同时也减轻患者家属的负担和痛苦。
  • 摘要: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的特点,由多基因遗传、环境及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全身性疾病.本文通过对高血压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简述,归纳总结了几项包括运动、合理膳食、外洗等防治高血压病的方法.旨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对高血压病的防范意识,远离高血压病,健康生活.高血压病在我国虽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呈逐年增加趋势。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所谓健康生活方式,是指均衡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胸开朗等。实际上,这也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总之,要想远离高血压病,首先要戒烟限酒,完全远离烟草,而限酒是可以适量饮酒,例如每天2-3两红葡萄酒;其次,年轻人要多运动;最后,保持良好心态,每天的工作再紧张再劳累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 摘要:针对女性的经带胎产特点,结合古代医学养生文献研究和现代妇产医学来阐述了月经期,带下病,孕前孕期,以及产时产后这四个时期妇女的养生方法。总之,因妇女的独特的生理结构和经带胎产功能现象,使得历代医家很早就认识到妇产科设立专科的必要,早在公元十世纪的宋朝时期,就有了专门的产科(包括妇科),这是世界医事制度上妇产科最早的独立分科。历代医家对妇女的养生保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也为人类的敷衍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至今日,还有很多新的问题和难题出现,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提高广大妇女的保健养生意识,才能更好地促进妇女乃至全民健康。
  • 摘要:新时期科技飞速发展,现代社会问题日渐突出,作为现代社会基本单元家庭的核心缔造者职业女性而言,不仅要爱岗敬业,还要相夫教子、奉老持家.职业女性精神与身体压力空前增加,加之女性在生理、情志等方面的特殊性,所以必须加强重视现代社会职业女性的养生理念,以缓解女性身心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和谐家庭氛围,降低家庭成本,促进社会可持续低碳高效发展.本文从养生总体进展、女性养生研究、新时期文化特点、职业女性特点以及女性家庭社会价值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阐明了新时期文化视野下重视职业女性养生必要性的缘由以及其现实的社会意义.女性在家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于整个家庭的价值观与健康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社会是由无数家庭为基本单位组成的,女性的社会价值通过家庭成员的映射进一步扩展到整个社会,所以女性的社会价值也日渐凸显。总之,新时期和谐发展文化视野下,作为社会中坚力量与家庭核心的职业女性的中医养生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尚未系统专业开展,但时代特征与社会的进步迫切要求重视职业女性家庭地位与社会价值,这就要求对职业女性中医养生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早日付诸实践。
  • 摘要:联合国规定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寿星7.5人便可称为"长寿之乡",可见百岁老人这个特殊人群的稀缺性.为了从这个特殊人群中探寻其保持健康长寿的可能相关因素及其共性特征,以科学指导人类以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养生保健方法,笔者组织研究人员上门为广州市各区百岁老人进行免费体检了解其健康状况,并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式调查百岁老人保持健康长寿主要与饮食情况、睡眠情况、性格特征、心理健康状况、遗传因素、中医体质状况等方面有关。长命百岁在现代人来说再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它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与后天个人的“修为”更是密切相关。只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运动,规律饮食,平衡心理,从而避免或减少罹患心血管病、高血压病等各种慢性病,可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 摘要:目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对肝肾、脾胃养护治疗亚健康失眠的疗效进行客观评价.rn 方法:将60例亚健康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肝肾养护治疗组、药物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选双侧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药物对照组,仅给予舒乐安定片2mg,每日1次,睡前服用,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两组治疗均为1次/天,每周连续治疗5次,休息2天,10次为l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PSQI进行积分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后PSQI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人们创立肝肾、脾胃养护法以干预“未病”人群亚健康状态失眠就诊者,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亚健康失眠涉及多个脏腑及气血阴阳失调,通过肝肾、脾胃养护刺激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等输穴,以有效调节五脏六腑的气机功能,振奋人体的阳气,恢复机体功能活动,从而达到改善亚健康状态失眠的效果。然而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并未对PSQI各成分评分作临床疗效比较,肝肾、脾胃养护对亚健康失眠患者抑郁、焦虑等伴随症状未做具体深入研究,亦为对次要疗效指标:如临床医生总体印象(CGI )、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等进行疗效评定,所以,此不足之处将是下一步工作的方向之一。
  •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一个人是否能健康长寿,60%取决于其生活方式.饮食是否合理,居住环境是否清新,是否坚持有氧运动,这些生活方式也越来越为大众所接受;但是,服饰与健康的关系往往容易被人所忽视,很多人觉得,衣服只是用来御寒、遮羞,或者美观,殊不知,服饰穿着不合理,也会发生很多疾病,例如,很多女性喜欢穿短裙或短裤,即使在天气较为寒冷时或空调房内也是如此,长此以往有可能会出现关节痛等症状.因此,服饰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衣养"也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摘要:关于养生,中国古时候有一句话:"颐养天和",它所诠释是:天者天理,和者人情.天理主公平,人情主和善,两者合起来就是道德.道德乃养生之本.这个道德,近乎现代的心理卫生,目的在于培养一种宁静、愉快、开朗、豁达的心境,从而获得健康.心境的好坏,是老年人(也包括中年人、青年人)养生的首要问题。勤学习、多反省、严以律己,做到达现、乐观,便能心境愉快,笑口常开。而笑,对于任何人都是有益的。饮食以清淡为主,但作者杂食,什么都吃而又不多吃,食不过饱,天天保持常态,不暴饮暴食,不狼吞虎咽,烟酒绝不沾唇,所以养份充足,消化系统健全。思维运动也很重要。在每做一件事情,都要考虑一下该不该做,怎样才做得妥当。这样,思维经常运动,大脑便不会痴呆,还可以避免做错事。所以作者的大脑反应灵活。而作者的起居作息,注重规律和劳逸结合。
  • 摘要:随着"治未病"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预防保健养生观念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养生"已成为当前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养生节目也成为电视等媒体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然而,无论是老百姓的观念、养生机构的科普,还是媒体的宣传,对于养生的具体实践主要主要仍围绕在饮食、运动等方面,养生观念、家居环境、娱乐方式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少.这些情况反映出当前养生实践中容易忽略的问题,是对养生观念、家居环境、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内容的引导.
  • 摘要:失眠会让人备受折磨,情绪起伏,长期失眠更易导致忧郁焦虑等情治病.但中医养生治疗失眠可以让尽快远离失眠困扰,重获身心灵健康.而中医治失眠的历史悠久,治疗方法颇多,一般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辩证给药,疗效显着.那么中医养生治疗失眠的方法是什么呢?其可分为入睡困难,整晚睡不着,老做噩梦,睡不踏实,反反复覆,时睡时醒,以及醒得早,但醒了又睡,迷迷糊糊到天亮。中医养生治疗失眠需要辨证分型,然后对症用药,方能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因此治疗失眠就采用“清肝解郁安神”疗法,因为这种疗法专治入睡困难,不能熟睡,睡眠时间减少,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焦虑、烦躁、坐立不安,疗效确切。具有解除国内外中医治失眠、抑郁症、精神障碍等的一大难题。而在平日生活上,可搭配一些方法来使失眠远离。比如生活规律,保持运动,卧房环境,睡前不宜过饱,睡眠不宜喝酒,忌食用安眠药等方法。
  •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休闲养生产业国内外发展概况,指出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休闲养生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总的来说,休闲养生发展所应具备的条件主要可归纳为高质的资源环境和多样的养生项目。总之,养生健康服务产业与休闲保健需求的契合性提示这是一个蕴含着巨大市场潜力的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其发展至今,也己成为令人瞩目的全球第一大产业。因此,应该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发展中医养生事业,不仅要让中医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更要让中医养生文化传遍五湖四海,将中医养生事业推向世界。
  • 摘要:中医药养生文化是优秀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是人民在千百年的中医药事业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开始,历代有众多的医家、佛家、道家对养生之道作过详细而深刻的发掘和论述,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医养生理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人们的健康理念己彻底更新,对养生的需求日益强烈,更对中医养生寄托了期盼。中医养生保健凭其安全、环保的理念会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中医养生将大行其道,这个市场有政策优势,有好的发展前景,潜力无限。通过分析中医药养生服务发展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面对中医药养生服务的发展及趋势,提出要科学规范中医药养生市场,因此,不仅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还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保护,并且做好市场的法制规范和科学管理。
  • 摘要:药膳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药与食物相结合,以达到防病治病、康复保健、养生延年目的的一门学科.中国药膳近年来发展迅速,既有历史原因,亦有现实意义.从历史来看,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贡献.从现实情况来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促进了人们从被动追求健康向主动追求健康的观念转变,药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我国药膳业目前仍面临着法制化建设问题,社会化普及问题,科学化发展的问题,产业化生产的问题,现代化技术的问题,以及国际化发展的问题。而当前,药膳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球仅有约15%的人是健康的,15%的人非健康(即病人),70%的人呈亚健康状态,这就意味着在中国就有近10亿的“亚健康”的人需要保健服务;还有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及老龄性疾病的增多、预防保健需求的增长、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等,都为药膳提供了广阔而美好的发展前景。中华药膳是中华中医药与中国烹饪两大国粹结合的结晶,曾为增进中华民族的健康与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营养学。它充分反映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若干特点,极大地丰富了世界营养科学的内容和理论,并正在国际上产生日益扩大的影响,也是对世界营养科学的一大贡献。进入21世纪,中国药膳这一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文化,必将为造福人类发挥更大作用。
  • 摘要:《周礼》是记载我国周王朝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之作,虽然不是饮食养生书籍,但其中记载了周王朝宫廷对膳食的要求,食物配制有专职的营养师,主食以六谷为主,饮料偏向酒剂,注重肉食与主食的和谐搭配,兼和各种调剂,并且能顺应四季来调和五味,在内外科疾病的治疗上也能适当地使用粮食作物等等,使能从中一探中国早期饮食养生的端倪,了解中国饮食养生保健思想的萌芽.总而言之,饮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然本能,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首要条件。从单纯地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到有意地追求美味营养,饮食在生命中占有重要地位。当《神农本草经》的365种植物分别被归类到养命、养性和治病三方面,当《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被明确提出之前,人们关注生命的行为一直都存在于看似不经意之中。《周礼》的记载,揭示了人们注重饮食养生的思想。
  • 摘要:日常饮食问题,历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生活话题,在我国有两句著名的古语都是讲饮食的事,其一为"民以食为天",其二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前一句把饮食问题看作是人类最重要的事,后一句话把饮食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由此可见,饮食调摄,包括饮食养生在内,是维持人体生命存在的基本前提和条件,理应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了解了我国古代著名人物的饮食养生经验,那人们现在应当如何把握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结合前人有关论述,人们认为应当遵循调和五味、饮食有节、寒温有度及三因制宜几个方面。总而言之。人体要想健康,要想长寿,除了要顺应自然,稳定情绪、起居有常、合理运动之外,还必须从食疗保健着手。在食疗过程中,最主要的要掌握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作为任何一位以健康为重的人,都应该遵循这些基本方法,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作为医学工作者,特别是中医药工作者,更应按照中医药学基本理论来指导食疗实践活动,正确引导群众进行合理、科学的饮食养生保健活动,让人们的身体更健康、心情更愉悦,家庭更幸福、社会更和谐,方为至善。
  • 摘要:通过回顾中医脾胃相关理论,对"脾为之卫"的深层含义进行了探讨,就"脾为之卫"理论中未病和已病两大时段,驱邪外出渠道提出了个人认识并做简要论述,以期充分探讨"脾为之卫"的理论内涵,开阔"脾为之卫"在养生保健中的运用思路.笔者联系临床实践中对中医理论的体会,认为“脾为之卫”达到此目的作用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分别贯穿在未病之时和已病之中,并认为“脾为之卫”的祛邪外出渠道尤为重要。而最为基本的防护过程是在人体未病之时,脾以其后天之本的基础作用达到“未病先防”的效果。在已病之中,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论在临床中被普遍运用并得到验证。“脾为之卫”驱邪外出的渠道对于人体甚为重要,中医讲究“用药须使邪有出路”。
  • 摘要:养生以保持健康、延年益寿为目的,因此正确的健康观是从事一切养生活动的基础.健康观是指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健康状态的认识,这是健康观的主体;二是对如何维持和促进健康的综合认识.本文着重讨论前者.传统中医养生保健学对健康状态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一言以蔽之,健康就是“形与神俱”,具体则有四个维度,即形体、心理、道德、社会的四维健康。而四维完美的健康状态是理想化的,因此中医养生保健学对健康状态,切实而形象地概括为“形与神俱”。其判断健康的具体标准主要有形体生理健康的特征,精神心理健康的特征。总之,养生学以生命寿夭观为基础,运用权衡的认识论观点,以中正平和为标准,从整体观角度广泛论述了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和道德健康。而养生学专业人员应该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因势利导地引导人们形成正确健康观。人们在认识什么是健康时,往往以“疾病”为参照,因为疾病与健康联系密切,且疾病状态比健康状态更形象和具体。
  • 摘要:人生是一首美妙的乐曲,青少年阶段为序曲、中年阶段有高潮、中老年阶段当回落、老年阶段留余味,具体而言,人们提倡按照年龄阶段来设计自己的人生旅程,该加速的时候全力加速,应当减速的时候及时刹车,不可持续加压,直接损害自身健康.概而论之,青少年期当用加法整合人生,中年阶段应用乘法整合人生,中老年期可选择减法整合人生,到了老年阶段自然要用除法珍惜人生,从而使自己的一生更为美好、少留遗憾。
  • 摘要: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已悄然进入老年社会,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报告指出,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老年社会的到来,对中医药来说,是大力发扬优势,为老年人身心健康服务,为中国经济壮大健康产业的大好时机.结合多年来在老年人疲劳的中医药防治方面,老年人眼睛健康的中医药介入方面,老年人皮肤保健的中医药产品开发方面,老年人骨骼疾患的中医药防治方面,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防治观点,以及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药治疗思想的工作,谈了一些进一步发展的想法.
  • 摘要:一个人的健康它不是从一个事件、一种物态去表现,它应该从整体系统来表现,所以,要解决好一个人的养生健康问题,不能单从某一方面去解决,必须从整体去调整。“健康五行养生理论及系统”是在遵从道家养生精要——阴阳和五行理论上建立的。作者提出的“健康五行养生理论及系统”包括“疗”、“食”、“功”、“场”、“心”五部分,每一部分都对应着太极和五行。因此,“健康五行养生理论及系统”给出了人们解决人类养生健康的方向和模式,要调整好人的养生健康,就一定要从上述五方面整体调整,同时兼顾择时、择项、择地、择物等,这是符合自然的实施、也是符合科学的方式,更是人类养生健康的正确选择。
  • 摘要:“养生保健”的基本语义是养育生命、保持健康。从这个意义上说,养生保健是人之本能。尽管人人都知道,生老病死是免不了的,但都会本能地珍惜爱护自我生命,希望能顺利生长,生机旺盛、精力充沛、健康长寿,都不想病,更不愿死。因此,古今中外都有人研究探讨如何能更好地养育生命、保护健康、改善体质、减少病痛、增加精力、延长寿命等,养生保健逐渐发展成专门知识和技术,成为预防医学的一部分。它们并非中医或西医独有专利,但中医和西医都有很大的贡献,并且各有侧重和优势。中医养生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方法多样、取材方便、崇尚自然、简单易行,融入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各方面,为百姓喜闻乐见,深入民心,形成深厚的民间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有些独到之处或长处,能补西医之缺或短。当然中医的短处弊病也不少,例如中医古籍和民间传说的很多养生说法和做法,比较玄虚空泛,笼统牵强,令学者难解,民众迷惑,更容易被庸医坏人借机糊弄百姓、骗财骗色,耽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西医在预防保健领域发展的最大优势,是与现代科学的发展同源同步,能很快借助现代科学的各项重大发明进步,来促进自身的改革、创新、发展、完善。由于指导理论不同、历史环境条件不同,使用方法不同等原因,中西医在养生保健领域的发展是各有优势和不足。如果能够将两者结合,互补长短,就能更好地发展养生保健事业,顺应时代潮流,满足社会需求,造福广大民众。
  • 摘要:本文首先对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的背景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健康管理是一个朝阳产业,随着国外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引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也在探索之中逐步完善走向成熟。纵观国内外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可谓是缤纷异彩,各有千秋。人们通过在实际细节服务实施过程中探索和实践其服务模式与方法,其服务内涵特征可概括为“特出五性、创作五化”。其中,五性包括舒适性、系统性、连续性、私密性、可行性的服务,五化包括科学化、信息化、多元化、人性化、个体化的服务。而健康管理服务流程是有序开展健康管理服务运动和实施的关键因素,按照八个步骤开展服务,使之有条不紊地落实和完成,达到加强自身和客户对健康管理服务的管理和质量的控制。通过分析健康管理产业企业的盈利模式,指出健康管理的策略可分为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综合人群健康管理。目前,国内的健康管理公司得经营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体检主导型,中药调理型,资源整合型,技术服务型,私人医生型。通过细分高收入人群健康管理市场,指出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趋势将会是现行健康管理的部分实现方式,健康管理实现健康产业中集文化、技术与服务于一身的综合解决方案,服务与营销创新是持续发展的关键,资源整合、集成服务成为实现创新的有效途径。
  • 摘要:成书于西汉时期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记载着5000年前至2000多年前以黄帝、炎帝为代表的中华先贤对人类生、老、病、死的思考、实践与总结.《黄帝内经》开篇即记述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向懂得天地大自然规律的医师岐伯提出的第一个关于生、老、病、死的问题:"我听说上古的人,每个人均活到100岁以上,而且生活都能自理.而今时的人,刚过50岁各种生理机能就衰退了.对于黄帝提出的问题,岐伯回答说,上古先民中绝大多数是知晓道理的人,他们效法与顺应天地大自然的规律,吃饭、饮酒有节制,起居循常规,每天工作、劳动与运动但不过度,所以他们的身体与精神均健康和谐,从而享尽天年,活到100岁以上才寿终正寝。而岐伯明了黄帝向他咨询上述问题的主要目的,是要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的今时之人找到回归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的健康良方。岐伯说,上古通晓天地大自然规律的圣贤之人,在给民众进行健康教育时,均反复强调,易引发急性传染病流行的邪风和易损伤人体正气,导致感冒与引发身体原有疾病加重的邪风都一定要及时避免。岐伯阐述了完整的健康标准,应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道德健康的总和,同时指明了养生才是人类获得健康、保持健康最重要的途径。养生如防火,治病如救火,从整体而论,防火与救火,孰重孰轻不言自明。故中医学历来强调以养生为首务,即所谓“上工治未病(养生保健),中工治欲病(调理亚健康),下工治已病(医疗干预)”。中医养生,包括生理的保健与营养,心理的疏导与调养,道德的教育与培养。如岐伯所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做劳”和“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与当今倡导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如出一辙。
  • 摘要:积极心理学注重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而不是消极的心理疾病的矫正,这也是《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预防思想的精髓所在。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基之作的《黄帝内经》有很多关于心理活动与人体生理、发病、疾病诊治、预防养生等方面的论述,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含义,涉及人的意识、潜意识、思维、情感、记忆、感觉及自我调控等精神活动,强调以适当的修养调摄方法,培养、获得一种健康充实稳定的心理状态,其调神养生防治疾病的思想蕴涵着丰富的积极心理学内涵。人的心理活动(精神情志活动),中医学将其统称为情志,或叫情绪。而对积极情绪的激发和性格力量的构建,将直接和间接地有助于减轻痛苦和解除导致痛苦的根源。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是“超越没有抑郁、焦虑和愤怒之上的一个过程”。“幸福”的最浅层次含义就是快乐的生活,关注积极情绪。积极心理学强调从正面而不是从负面来界定与研究心理健康,更关注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而不是消极的心理疾病的矫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了积极干预在建构快乐、投入与意义方面的功效,积极干预将成为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有效的补充。《内经》中蕴涵着心理卫生和心理教育的深刻思想根基,在心理学发展的新形势下,强化健康心理理念,弘扬传统精华,同时借鉴西方经验,创建出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卓有成效的心理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将有利于融会知新,促进心理学的发展,更好地为现代人类健康服务。
  • 摘要:《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学典籍,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后世称为医经之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疾病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慢性病代替传染病成为居民健康的主要危害,研究显示,导致居民死亡的前5位原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些慢性病的形成与各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充分运用中医的这种原始和质朴、讲究整体观念、注重变化为特色的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理念来研究亚健康以及各种慢性复杂性的疾病有它的长处,因为我们现在回过头来反思,发现这些观点更加切合于现在的医学目的。而 《黄帝内经》的养生理论博大精深,对人类养生保健的贡献是巨大的,它牢固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值得人们去深入挖掘并发扬光大的。
  • 摘要:我国明代晚期太医院医官龚居中勤奋好学,精通医理,擅长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而且通晓针灸、气功等却病养生之术,他在《痰火点雪》介绍的一十六句之术,充分表现他注重丹田穴位,强调闭息功法,保健注重养颜,认为吞津托踏的动作有益五脏,保持淡食与平和心态增进健康的养生思想,值得现代人作为养生的借鉴.
  • 摘要:药王孙思邈以苍生大医和养生大家在中医学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养生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孙思邈会通儒、释、道三教之学,各种宗教养生思想和方法对其都有着影响,初唐时期,佛教盛行,在孙思邈的医学著作中很多处都看到了佛教医学对其的影响,从佛教养生对其养生理论和方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孙思邈以佛家“好生”“好善”思想,养神修心,以佛家养生方法,开展应用与实践,以及佛教饮食养生对孙思邈食疗养生思想的影响。从佛教养生对其养生理论和方法的影响的角度研究孙思邈养生文化,对丰富和发展养生学研究与实践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研究汉唐期间多民族医药文化交流、宗教医学与中国医学的融合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 摘要:通过对《黄帝内经》中阐述的"阴阳"、"东西"、"脏腑"等对人体的影响的理解,提出要以健康为主,还要检查两个一点:糊涂一点,小上潇洒一点,并且坚持三个不要:不要着急、不要生气、不要后悔,以及四个乐:进取有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赫尔五个然:遇事泰然、失意坦然、得意慎然、艰辛必然、顺其自然的养生法则,对于提高现代人的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摘要:养生是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各种各样的养生方法充斥于荧屏、书店、微博、微信,人们皆欲保持健康的身体,提高体质,以应对繁忙的工作和充满压力的工作环境。随着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越来越多,对于养生理念的推广也越发显示出其迫切性。通过对亚健康人群的调查研究,发现诸多的亚健康是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若能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入手,那么,亚健康人群可能会大大减少。分析这些亚健康人群的不良生活方式,主要有饥饱不定型,嗜食肥甘型,大便闭结型,劳神劳心型,肝气郁结型,反复感冒型等几种类型最为多见,分析其证型特点,提出相应的养生要点。总之,无论何种证型,其病因病机均与其生活方式违背养生原则密切相关。因此,《内经》所提倡的养生思想在当今研究亚健康的防治中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上述种种亚健康状态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可供诊断,却可以明显地影响生活质量。本文从不良生活方式的类型进行探析,希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引起足够重视。
  • 摘要:该文从起居调摄的定义、《黄帝内经》相关论述、生活方式疾病的避免、生物钟现象的广泛存在等方面探讨了中医起居养生观,使之能为人类生命健康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借鉴.总之,《黄帝内经》认为“上工治未病”。进而强调:“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病己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人们只有起居有常,安卧有方,劳逸适度,才能健康长寿;反之,长期的起居无常,安卧无方,劳逸失度,会使人多病短寿。当今的时代是一个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需要重视养生保健的年代,人们不仅希望有病能够得到好的治疗,而且更希望能够很好地保养身体。在这样的社会需求背景下,应该进一步研究、发掘古代养生经验,使之古为今用,为保护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 摘要:生态运动养生是为遵循生命自然规律,以运动手段养护生命、培育生命力、提高生命质量的全过程.它既有外在的肌肉活动,又有内在的心灵感受,并可获得驾驭自我的内在力量.现代文明标志性生活方式——多静少动是严重违反生命自然规律的行为,继而使人类生命中枢的脊柱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导致脊柱相关性疾病高发,其防治不仅仅是重要的医学问题,更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刘长喜教授编创的"躯干蛇行功并无极健身棒"是秉承中医学整体观、系统论,集太极拳、道家五行功、环行功等传统功法优势于一体,结合现代医学、运动科学、生物力学与脊柱康复学等研究成果,着眼脊柱整体,以筋骨并治、形神同调、内外兼修理念创编而成的生态运动健脊功法,具有"柔筋健骨、正脊调曲、和络宁神、固本还原"的健脊祛病、养生强体功效,对脊柱相关性疾病防治具有积极防治作用.
  • 摘要:知行太极拳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引入太极拳,结合中医养生学,以儒、释、道为体,医、书、拳为用,体用结合,身心共养.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具有强烈现实性和实践性性格的文化,中国传统哲学所讨论的理论问题,主要是那些与现实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原则知行太极拳遵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在"知"的层面体现中国传统的"儒、释、道"观念,在"行"的层面以太极的运动方式践行"儒、释、道"的思想精华,心身共养,知行合一,体悟自然,提高道德水平,传承文化.知行太极拳以儒、释、道为体,其核心在于"中正平和、轻灵圆活"八字,此八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 摘要:笔者从小体质较一般人差,所以自小就有练五数字是有所改善,但是改善后情况仍与一般同年龄人体质抵抗力比较,仍有一些差距。所以针对有关养生方面,尤其是运动方面,个人特别推崇太极拳运动。除了一般健康人可以练习太极拳,拳,一般身体有残疾者亦可做着练习,只要能呼吸且身上有的关节肌肉能有运动,配合阴阳虚实及固定节奏就可以达到太极拳的功效。现就根据笔者心得整理分析,并针对呼吸循环系统、促进平衡及预防跌倒、肌肉骨胳系统、免疫系统、及皮肤系统等五个部分加以详细说明。此外,太极拳运动可以改善心理状况,综合国内外生理及心理相关文献发现,太极拳是一个中、低强度的运动,广泛运用于健康的人、老年人、退化性关节炎患者、心脏疾病患者等,尤其对老年人具有良好生理及心理健康的成效。
  • 摘要: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来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为运动养生,又称为传统健身术。而“动则不定”是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早在数千年以前,体育运动就已经被做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广为运用。传统的运动养生法,形式一样,种类甚繁,有一招一式的锻炼方法,也有众人组合的,带有竞技性质的锻炼方法;有形成民间民俗的健身方法;也有自成套路的健身方法。不论是哪一种运动形式,都具有养生健身的作用。而为人们所喜爱,故能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归纳起来,运动养生的形式大致有形式多样的民间健身法和自成套路的系统健身法。而运动养生的不同流派,说明了我国传统的健身术丰富多样,但彼此间又有互相渗透,互相借鉴的。因而,使得诸种功法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传统养生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习、继承、发掘这些健身方法,对于保障人民健康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老年人状况,并且对区域长寿现象的涵义及“长寿之乡”评定进行了研究,通过对45个长寿之乡采取文献研究、现场访谈和实地观察法,围绕养生方法、地域气候、居住环境、饮食习惯、体质因素、心理等方面,探讨了长寿因素和养生保健方法,主要有遗传因素,自然条件,个人特点,以及社会文化四个方面。
  • 摘要:壮医妇产科养生保健是壮医妇产科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壮医妇产科养生保健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医疗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本民族妇幼保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具有自己的优势特色。壮医妇产科养生保健,方药简功专,重视温性药的应用,喜用鲜药,"以红治红",经验独特,对于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和丰富壮医养生保健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之,人类具有相对固定的寿命期限,有着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但是通过各种调摄保养,可以增强人的体质,提高正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从而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而壮药在妇产科养生保健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特色,对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和丰富壮医养生保健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摘要:众所周知,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血脂紊乱、脂肪肝等富贵病正在全球迅速蔓延,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寿命的最主要因素.而富贵病的发生与饮食“不节”+“不洁”、运动减少、精神压力大等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脾伤失运是其核心病机。新型健脾疗法针对富贵病的病因,通过限食+运动,重建脾的运化功能,提高食物(包括药物)的转化效率,有助于患者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改变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性,对富贵病、尤其是多种疾病情况汇于一身的早期富贵病有很好的调理效果,安全性高,是一种非常值得期待的、针对富贵病进行综合调理的养生方案。
  • 摘要:源于「医食同源」的理论,《内经》曰:「毒药攻邪、五榖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然山药(淮山)、紫苏、鱼腥草、薄荷叶…等,既是食材也是药材,《金匮要略》:「产妇腹中(疞)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盖当归生姜羊肉汤不只是治病药方,也是一般大众拿来食补食疗的菜肴,自古以来"药、食"难分家,然饮食文化因气候地理环境的变迁,产生了极大的差异,故从台湾民间小吃去探讨饮食受大自然环境的改变,对人体健康养生所产生的影响.古云:「与其病后善服药,莫若病前善自防。」指出平日饮食起居要有节制而不放纵,这就是一种养生的概念,同时说明了中国医学注重养生保健,即所谓「上工治未病],使天下人皆能无病,这是医学至臻完美的境界,因此养生之道发展至今虽有千百种,然「民以食为天」,故养生可从「饮食」谈起。中华饮食文化渊源流长,而一般普罗大众的饮食习惯,随环境因素的不同亦有很大的差异,当然形成所谓的地方美食也发展出因地制宜的养生食疗。台湾地处亚热带,由于海岛型的气候多潮湿,很多人经常有身体沉重且容易产生疲倦嗜睡的经验,这些都是由于湿邪伤身之故,因此台湾民间小吃店、夜市随处可见各种能健脾利湿、理气调血的养生食品。
  • 摘要:中医药养生保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健康的认识也不断发展,提高生存质量成为人们的追求目标,由此越来越重视对养生保健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中医药的文化根源、天人相应的自然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哲学精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医学界的推崇.加快中医药保健知识的传播,提高人们的养生保健素质和意识,成为现代社会预防疾病的迫切要求.在整理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常见病辨证论治与保健方法、中草药知识与图谱、中医药养生资源等素材的基础上,编写脚本,合理设计网站导航与网页模块,使制作的网络资源系统全面,具备专业权威性,同时兼具趣味性、科普性、大众化。网页风格体现中医传统文化特色,切实起到全民推广和普及作用。
  • 摘要:"天人相应"观属于中医整体观内涵之一,显示人体生理、病理皆与自然界息息相关.本文从人体皮肤保养的角度探析其与气候、时间、地理,以及人体五脏、情志、饮食的关系.中医学认为,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身体的各种组织结构,其生理、病理等皆受天体运行、气候变化、地理环境、时间变化等等影响,人体欲保持健康,就需掌握“天人相应”观。本文从“天地人”三才角度,探析气候、时间、地理、五脏、情志、饮食与人体皮肤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阐发“天人相应”观对于皮肤保养的意义。
  • 摘要:腰部支撑着人体上半身的重量,在人体各部位运动时起到枢纽的作用。腰部能前屈、后仰、侧屈、旋转,是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活动最多的部位之一。因此容易发生各种急性、慢性的损伤,引发腰部的疼痛,中医也将腰部的不适、酸软归入「腰痛」的范畴。发生了腰痛,不论急性还是慢性,都是肾虚造成,最好是白灼,是缓解腰痛最好的方法,热敷后会明显感到腰处温暖。急性腰痛经过放血或按摩后,都可能缓解或治愈。同时要停掉一切寒凉的食物,注意保暖。以后只要注意少吃寒凉的食物及少贪凉,注意补血、补肾食物的补充,是不会发展成慢性腰痛的。一般来说,早上发生的腰酸、腰痛是身体内的虚、寒重造成,晚上发生的腰痛与腰部肌肉的过度疲劳有关,要注意休息,劳动与运动的强度不要过大。腰痛、腰酸在经过全方位的身体调理及局部治疗后,会明显的好转,但不可能治疗后就永远不犯,它还会在你疲劳、受凉、血液亏虚时卷土重来。所以要想腰板永远挺拔,只有常年坚持补血、补肾、祛寒、注意保暖、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才能远离腰部的各种不适。
  • 摘要:膏方具有养脏腑、补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有针对性服用适宜的膏方,调养机体阴阳平衡,在治病纠偏、改善体质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用,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中因虚致病的迁延性、顽固性、消耗性疾病的防治及调养有着显著的疗效. 膏方一般要求在立冬到次年立春前后服用,即11月上旬至次年2月上旬,服用约3个月左右。也可以在冬至到立春的一个半月内服用。而在服膏方期间应慎食生冷、油腻、海鲜、虾蟹、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服含有人参的膏方要忌食萝卜,可饮茶但不宜太浓,忌烟限酒。若有肠胃功能不佳、消化吸收状况很差的患者需要服用膏方,应该先服用开路药,使其肠胃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进食无胀满之感,而后再由医生辨证,决定是否可以服用膏方。
  • 摘要:随着时代进步,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不再聚进焦在寻求更好的治病方式,或更新的医疗技术.而在探求如何提高自我抗病力以延年益寿,甚至追寻如何延缓老化的脚步使青春长驻.从养生保健产品的热销,医学美容事业之空前盛况,不难看出预防医学将在现代医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古今养生保健防病的方法不胜枚举,笔者以所习专业之针灸除了有祛邪治病功能外亦具预防病症之养生保健功能,试探究其在预防医学上的重要性。经络为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的通畅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防病能力,因而保健强身。用针灸保健防病,不仅可以调整人体免疫力,还可以调整心血管及神经系统,以及调整体液物质及微量元素含量,并且已具实验证明的功效。并列举了临床实验证明确有预防疾病功效的常用穴位。针灸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免疫力,并有调整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功能及调节体液物质及微量元素的作用。诸般功效使得针灸在养生保健上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其在预防医学领域所扮演的角色岂可等闲视之。
  • 摘要:性欲,作为正常成人必备的生理功能存在,所谓"食、色,性也".弗洛伊德也说:"性是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原动力,人的一生都在被最深沉、最原始的性欲支配着."就性欲而言,既有共性,又有差别.这里就其共性,提出一些看法,以供同道参考.其中较为共性的地方是作为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其差别,性欲对以每个个体而言又是各不相同的,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个性而区别于他人.而性欲应是人体对性的一种渴望,其中包括精神的和机体的两部分。其中又应对其程度加于区分,亦即是性欲度。性欲度需要与性活动加于区别,性欲到一定程度会有强烈的性交要求或性活动要求(如果得不到性交,可能会进行手淫等活动)。根据年龄、体质、四时等情况,选择适当的性欲度,以避免性欲过度或不足。一般而言,基本确定无病变的健康人来讲,也可能出现较大的性欲度波动,这与年龄、体质、各种状态等上面提到的情况有关外,最主要的与性信息刺激有关。如果排除了直接的性刺激,能保持上述提到的性欲度,应是较理想的状态。在现实中可以看到,有钱人或有权势地位者,往往较容易获得性满足,甚至是性过度,结果往往导致性欲度下降,直接表现为性功能减低,或伴随着相关性疾病曾多。因此,从性健康角度来衡量,保持适度的性欲度,即适度的性紧张更有利于健康,尤其是中年以后。
  • 摘要: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在下丘脑中探索琼玉膏对衰老大鼠产生调节作用的相关蛋白质,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解释抗衰老方剂琼玉膏的作用机理.rn 方法:将2-3月龄42只雌雄各半的SD大鼠,每组7只,随机分为6组,制造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给药结束后,抽提下丘脑全蛋白.利用荧光双向差异凝胶电泳、图像分析、胶内酶切、质谱鉴定等蛋白质组学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分离、分析、鉴定正常组、模型组与给药组大鼠下丘脑差异蛋白质;通过数据库检索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差异蛋白的功能及属性.rn 结果:1.成功制作亚急性衰老大鼠动物模型;2.获得了亚急性衰老大鼠、正常对照组和琼玉膏的下丘脑组织的全蛋白表达荧光双向差异凝胶电泳图谱;3.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空白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和琼玉膏组的下丘脑组织,发现15种蛋白质的表达量发生变化.rn 结论:鉴定出差异蛋白主要涉及有突触形成相关蛋白、线粒体相关蛋白、能量代谢相关蛋白、抗氧化、细胞骨架蛋白、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蛋白等,为进一步筛选特异相关蛋白和药物干预靶位奠定了基础.
  • 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肝癌危险因素的认知情况,推行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健康教育,促进肝癌的一级预防工作.rn 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16~85岁之间的社区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卡方检验、方差齐性检验,结果采用知晓率、知晓程度总得分和健康行为总得分展现.rn 结果:在所调查的肝癌危险相关六个因素中,两地居民对黄曲霉素和腌制食品这两个因素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知晓程度总评分中,年龄、职业、学历、月收入和居住地五项的评分有显著差异;健康行为总评分中,地区、性别、年龄、学历四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两地社区居民对慢性肝炎的危害认识不足,对糖尿病有更高罹患肝癌风险认识程度较低;不同的生活习惯对黄曲霉素和腌制食品相关的知晓程度及健康行为评分有明显影响;年龄、居住地、学历的差异是影响知晓程度和健康行为的主要因素.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肝癌相关危险因素健康教育有深远的意义.
  • 摘要:目的:研究天灸对衰老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90例60岁以上老年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填写调查问卷,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和组间对照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前后的衰老得分值变化不大(P>0.05),治疗组老年人的衰老症状得到改善,衰老分值下降治疗前后有显著变化(P<0.01).结论:天灸疗法可以使老年人的衰老程度得到明显改善.
  • 摘要:手与人体脏腑、经络和神经都有着密切联系,而各种疾病的发生跟内脏器官也有联系,所以如果体内有潜在的病理变化,都会或隐或现地在手上反映出来,留下不同的印记,从而给诊断疾病时提供依据。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各脏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局部所产生的各种小病变是全身病理反应在局部的具体表现。因而全身的各种病理变化都可在局部得到反映,局部的微小变化可反映出全身的病理变化,人体内部脏器的各种病理变化都必然会通过种种迹象表现于体表,而通过仔细观察这种种表现于体表的微小变化,就能测知其内在疾病的本质,这就是全息诊断法的原理所在。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的那样:“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全息诊断经过几千年的临床验证,其诊断是较为确切的。并且由于全息诊断不需仪器设备,成本极低或根本不需,故费用低廉或无费用开支,为患者节省了昂贵的检查费用。手是人类的标志,它是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与自然斗争的重要器官,也是人们身体健康反应的窗口,人体内部的信息都可通过双手而得到。特别是双手与大脑和心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人们又将双手称之为“第二大脑,又一个心脏”。手部诊断与按摩,不受时间、地点、条件及环境的限制,方便、易掌握、疗效好、见效快、无任何副作用,又适合各阶层人员应用的特点,是当今自我保健中较理想的一种。经常按摩和运动双手,不但能调节全身的机能,促进血液循环,特别是恢复脑的功能,延缓衰老,起到强身保健的作用。
  • 摘要:形神合一天地人,阴平阳秘健康,身养修养更心养,四季调阴阳,五脏平衡棒.六腑通调气血旺,七情郁针推畅,八卦兵法养生强,九种体质妙,食膳自然上.由于面对高度文明的社会,人们面对高度污染的环境,面对竞争的压力,不当的饮食,缺乏运动,全球化的疾病传播,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球人口中10%健康,10%生病,另有80%处于亚健康状况,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现代文明病。而现代文明病分为:”结构病””能量过剩病”和”神经和精神疾病”。中国养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远古时代是养生文化的萌芽期。而中医养生文化在其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思想原则,这些原则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文化经过漫长的艰难曲折的历程,不断地丰富发展,不断汰其糟粕,存其精华。今天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西方文化不断涌进,猛烈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中国文化中的落后因素,不科学成分将进一步被淘汰;另一方面,西方的优秀文化将被吸收、补充,丰富着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将不断革新,创造出新的灿烂文化。中医养生文化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背景中,也将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昭示着美好的未来。中医养生学在近几十年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目前,国内外己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中医养生热,对中医养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医养生文化面对这种新形势,必须尽快提出科学可行的发展策略。在此提出”养生八卦”的中医养生的定位图,提出八大养生智慧的八大元素,并以先天八卦来定位养生。另外更提出”养生八法”,也就是”养生的孙子兵法”,把养生视同作战,并将中医养生的智慧融合现代的科技提出更系统化思维。当然配合未来的科技,更可将”养生云端化”,再配合建置养生系统工程的”养生园”,向”养生旅游城市”等方向前进,开拓中医养生的康庄大道。
  • 摘要:"养生"是一个具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词语,又称摄生、道生、养性等.在我国,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的转变,其所带来的医疗卫生问题不只是老年人个人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那么,在这样严峻的局面中,如何加强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以增强体质、提高生存质量,便是目前社会中面临的重大并且热门的话题.历代不乏养生大家,本文旨在通过全面收集整理切实可行的养生经验,力图归纳并总结出中老年养生法之精髓,主要包括选择正确的养生理念,追求健康快乐的生活.排除养生保健的误区,认清自身的体质状态.顺应自然的四时变化,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生命贵在运动,运动贵在适宜.民以食为天,食以健为本.由此可见,饮食在养生中尤为重要.养生方法千姿百态,但强调个体化,亦不可以偏执偏信于一方一法;同时还要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真正的健康长寿.
  • 摘要:人生在世,贵在健康.身体如不健康,心理亦受影响,身体难得安宁,更别奢谈享受人生.之调养,心神俱安.健康之身体,必须从养生保健开始.饮食保健与个人健康息息相关,为现代社会生活最重的一环.并举例说明治疗结合养生是最佳的养生之道。总之,预防重于治疗,吃药打针乃不得已下下之策,上上之策防治未病之病。凡人之健康,脊椎是人体主要核心支架,脊椎的保养不可忽视。另合宜的饮食是关键,适度的运动以及乐观的心态也有助于身体运化功能的正常发挥,才能延年益寿,健康久久。
  • 摘要:科学养生,就是用能正确反映人体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理论、方法实现自己的健康长寿,包括传统中医养生理论和现代健康知识体系。目前社会上对于养生存在不少误区:迷信补药、迷信“专家”、迷信自己。有人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实际上,养生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科学的,是一个长期的、伴随一生的过程。“全养生”概念的提出,强调了养生不仅仅是老年人要重视,中年、青年、少儿、甚至婴幼儿都需要重视,其包含了“全程性”、“原典性”及“基础性”三个层面。总之,养生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而应该要贯穿人的一生,从青少年抓起。小儿、青年、中年、老年都应该掌握科学、合理的养生方法,做到养生应及早、养老应及时、养病应及良。无论是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无论是在健康或是生病期间,都要学会采取科学的养生措施,并能够持之以恒,方能取得良效,获得健康、璀璨的人生。
  • 摘要:中医药旅游是依赖于我国丰富的药物资源和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药文化发展起来的新兴旅游项目.中山市中医院为了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将中医药特色文化与养生旅游相结合.文章对中山市中医院发展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的优势及现状进行剖析,指出其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并对其未来发展和规划提出:需要政府支持,并且创建中医养生旅游品牌,还要与周边景区合作形成旅游产业链,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以及重视中医药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
  • 摘要:形象思维是指以具体的形象或图像为思维内容的思维形态,形象思维的内在逻辑机制是形象观念间的类属关系,形象观念最为形象思维的逻辑起点,其内涵就是蕴涵于具体形象中的某类事物的内在本质.《中医食疗学》作为中医药院校养生保健学科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学员知识培养方面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将书本中的知识教授给学生,使其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则是长时间思考的问题.笔者在从事本科《中医食疗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注重采取形象思维的方法灵活地向学员介绍有关专业知识,得到了大家放入一致好评,既有效地提高了大家学习本课程的浓厚兴趣,有摸索出了一种针对《中医食疗学》的新的教学方法。在本门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形象思维法将常用食材中的粮类食物形容为人群中的男性公民、菜类食物形容为人群中的女性公民,瓜类食物形容为人群中的姑姑姨姨、果类食物形容为人群中的叔叔舅舅、瓜类食物形容为人群中的姑姑姨姨,肉类食物形容为人群中的爷爷奶奶,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学员对其中的有关内容加以理解,既能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也能摸索出一种教学改革的新路子。
  • 摘要:中华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饮食养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到西周及春秋战国时代,饮食养生已形成较完整的结构.《周礼》中就有"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的记载.同时,将营养和临床治疗结合起来,创造了"食治学".并在长期的养生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服饵这一独特的饮食养生现象.明代开始,药饵学说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万密斋、龚廷贤、李时珍、李梃等医家,继承了前人的成就,在理论及饵的运用原则和方法上,都有阐发和提高,使服饵养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总之,从组方到应用的各个环节,服饵养生法都体现出鲜明、独特的中华养生文化符号特征。服饵法既有别于药膳,又完全不同于中药处方,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饮食养生现象,是“药食同源”理论的产物,也是具有原创性中华养生文化特征的养生现象,值得人们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 摘要:粗略谈了饮食养生的概念和饮食养生的三点作用,强身健体防病和预防疾病,延年益寿;重点谈及饮食养生的四项基本原则,合理调配、定时适量、注意卫生、因人制宜;其中最重要是合理调配和因人制宜.最后是九点饮食的注意事项,其中振兴食裕环境三点、进食时三点和进食后三点注意事项。概括一句话即“三、四、九”。当今社会的三大杀手(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和六高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粘稠、高体重)是生活方式病;是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不文明的生活习惯所导致的流行病,也称为当今社会的富贵病、文明病,是“病从口入”自我创造出来的疾病。人离不开饮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组合,就会出现叠加效应,就会出现相加、相须、相使的正效应和相反、相克的负效应。如何能做到食物的配伍得当呢?合理调配,才是健康饮食,才会“食出健康”。还有从人的体质考虑,对正常人(平和人)的四季饮食如何,对损耗类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血虚体质)和失调类体质(气郁体质、淤血体质、痰湿体质、阳盛体质)的饮食调理,中医饮食养生学博大精深,大有学问。“合理调配,因人制宜”一把锁匙开一把锁,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人们必须要提高对健康意识的需求,把客观需求转化为个人需要,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本能养生即从人的生理需求也就是从饮食养生开始的,发展“本能(被动)养生-主动养生-自我实现需求的智能养生”。
  • 摘要: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是中国南方一些省区的一种常食蔬菜,其味甘凉可口,常作煲汤之用.其主要成分是淀粉,还有蛋白质、氨基酸、糖、和人体必需的铁、钙、铜、硒等矿物质,是老少皆宜的名贵滋补品,有"千年人参"之美誉.本文综合概述了葛根对于胃粘膜保护作用机制基础理论机制和实验研究,促进相关专业人员积极开展葛根的临床实践用药和基础性理论研究乃至人们日常生活的食用,如葛根对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葛根的解酒养生疗效等,并展望了葛根在中医药养生领域的巨大前景.葛根中的葛根素通过舒张胃黏膜血管起到黏膜保护作用,葛根提取液对于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葛根提取物有醒酒的功能等等,这些初步的探索,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葛根是我国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中功效和应用都很广泛的一味中药,虽然目前国内报道的中草药研究数量较多,但在实验模型、观察指标、实验方法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缺点,结果亦不尽一致,造成中药胃黏膜保护研究工作进展缓慢。因此,通过专题会议讨论,对中药胃黏膜保护研究制定一个指导性意见或研究规范显得十分必要。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