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学
中医康复学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53606篇;相关期刊38种,包括成才之路、卫生职业教育、光明中医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首届全国专科专病建设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第一届山东省护理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世界中联自然疗法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等;中医康复学的相关文献由16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文生、余瑾、刘昭纯等。
中医康复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3606篇
占比:99.83%
总计:53696篇
中医康复学
-研究学者
- 张文生
- 余瑾
- 刘昭纯
- 张丽慧
- 李和伟
- 李峰
- 车志远
- 刘春龙
- 周东雷
- 唐强
- 张雅萍
- 方铁根
- 曹喜俊
- 李珩
- 汪洋
- 田辉
- 白宇
- 谢芹
- 郭健
- 马铁明
- Chendou
- Li Chenglong
- Liang Muzi
- Lifeng
- Lin Huajing
- Lu Xinhua
- Luo Zengming
- Maomeng
- Wang Jiao
- Wufengzhi
- XU Ming
- ZHANG Hong
- Zhangyu
- 丽丽
- 于连娟
- 何咏群
- 何晓华
- 何欢
- 余加丽
- 傅清杰
- 冯晓东
- 刘丽
- 刘丽华
- 刘兆杰
- 刘博雯
- 刘夏
- 刘承梅
- 刘洁芳
- 刘玉丽
- 刘玮
-
-
林星星;
董宝强;
马铁明;
王树东;
田辉;
刘玉丽;
张淑慧;
纪天一
-
-
摘要:
超星学习通是融合了移动端、教室端、管理端各类教学应用于一体的智慧教学系统。此文以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17级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秋季开展的中医康复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为例,设计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模式,并对教学成效进行评估,发现综合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段、不同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可以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教学优势融合。
-
-
刘博雯;
林丹红
-
-
摘要:
宋代是一个战乱交接、科技文化繁荣的"矛盾"时代.在此特殊时期,中医康复学的发展出现了四个特点:一是出现官办康复医疗机构,使康复技术在临床中有所创新、改进;二是军事医疗中出现职业工作能力的功能康复思想;三是医政分离提高医者水平,朝廷重视医书整理,让散落的中医康复内容有了汇集;四是受理学影响,导引气功取代金丹,宋人选择传统体育功法等作为养生康复首选,中医运动康复理论得以完善.
-
-
李风雷;
杨波
-
-
摘要:
通过对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中医康复学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就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探讨,要明确该课程培养对象专业定位,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及创新考核评价方式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中医康复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
-
李长玲;
秦晓晔
-
-
摘要:
中医康复疗法传承中医精髓,针刺、推拿以及功法锻炼等方法的应用是中医康复学的优势所在.《黄帝内经》中提到治未病理论对于与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认为"养神"与"养形"同等重要,机体功能障碍的降低与"形"和"神"的关系紧密相连.从中国现有的康复人才整体结构来看,目前缺乏高学历水平的中医康复人才.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扮有重要角色,学科建设水平尤为重要.此外,临床经验不足是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短板问题,中医康复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临床实践与中医康复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中医康复医学体系化发展能力的发掘势在必行.
-
-
陈智深
-
-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药熏洗结合针刺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9月—2019年7月收治的87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抗感染、抗凝血、针对性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药熏洗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onstant评分高于对照组,WHOQOL-BREF量表中躯体、心理、社会、环境和综合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经中药熏洗结合针刺治疗后,可有效恢复其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
李善玲
-
-
摘要:
目的 探讨自拟益智清脑汤对中风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 —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片;观察组基于此,给予自拟益智清脑汤,采用2组认知功能及症状评分.结果 观察组简易智能量表(M M SE)各项评分相比对照组,均明显偏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 、面色 、脉象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中风认知功能障碍者,用自拟益智清脑汤施治,能有效改善其认知功能.
-
-
白宇;
唐强;
周东雷;
车志远;
李和伟
-
-
摘要:
中医康复学专业是2017年开始在高等中医药院校陆续开设的新专业,其对填补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中医康复领域的人才缺口,彰显中医特色康复治疗的优势,起到人才支撑作用。通过中医康复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和人才培养的策略进行研究,为中医康复学应用型人才服务医疗行业提供依据。
-
-
白宇;
唐强;
周东雷;
车志远;
李和伟
-
-
摘要:
中医康复学专业是2017年开始在高等中医药院校陆续开设的新专业,其对填补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中医康复领域的人才缺口,彰显中医特色康复治疗的优势,起到人才支撑作用.通过中医康复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和人才培养的策略进行研究,为中医康复学应用型人才服务医疗行业提供依据.
-
-
苏嘉;
谢平金;
廖璐;
余瑾;
谭兴举;
王佳鑫
-
-
摘要:
中医康复学是在以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帮助患者身体得以恢复到先前的一门独立学科,涉及治疗手段种类繁多,诸如针灸、推拿、导引法、中药内服外用、音乐疗法、芳香疗法等.笔者充分汲取传统中医基础理论,对心身一元论的形气神整体观、精气神理论、经络气血理论和传统运动疗法理论等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以"形-气-神"三位一体作为中医康复学的核心理论,本文通过环绕身心状态的评估与治疗、心神状态的调整以及治疗手段中"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促进康复三方面进行论述,据此笔者提出"动静互涵、形神共修"作为"形-气-神"三位一体的核心内容,为中医康复学的学科发展提供理论支点.
-
-
陈慧;
石景洋
-
-
摘要:
目的 观察循经辨证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明确诊断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原则分为2组,针刺组(50例)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结果 治疗结束,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92%,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偏头痛症状评分、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循经针刺治疗偏头痛在止痛、改善疼痛伴发症状方面优于口服氟桂利嗪胶囊.
-
-
李丽
- 《第二届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第一届山东省护理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中医康复学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医疗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中医康复医学不但为中国人民的康复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杰出贡献,也为全人类的康复保健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本文围绕中医康复医学的起源、发展和特点等问题,论述中医康复学的发展概况.中医康复学在治疗原则上既不同于现代康复学,也与中医临床学有区别,是在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下,针对功能障碍采取的治疗措施。中医康复学基于我国几千年的传统医学,具有巨大的优势,适用范围广泛,国际国内的发展前景都非常广阔,而且目前存在着较大的人才缺口。中医康复专业作为一门单独学科是紧迫而必须的,既符合我国教育方针和21世纪教育改革的需要以及积极发展中医药学的方针政策,又符合疾病结构的改变、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和社区卫生服务对康复治疗人力资源的迫切需求,因此中医康复学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
-
李军
- 《2012年第九届全国中医性学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中医康复学以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为基础,以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在强调整体康复的同时,主张辨证康复,康复方法的选择应用均在上述理论指导下进行,创造出中药、针灸、按摩、熏洗、气功、导引、食疗等行之有效的方法.
-
-
XU Ming;
许明;
ZHANG Hong;
张泓
- 《湖南省针灸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具备完整理论体系的现代康复医学正飞速发展且疗效显著,中医康复学历史悠久、疗效突出,但缺乏完整理论体系,借鉴现代康复医学理论体系来进一步发展中医康复学值得思考.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当代研究成果,结合临床体会从两者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可借鉴应用与研究之处进行论述.在探索发展我国中医康复医学事业过程中,要重视继承发挥中医康复学的优势,同时注重学习引进现代康复医学发展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治疗技术和规范疗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其优势,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体系.
-
-
-
涂瑶生;
孙冬梅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药工程分会2012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本文对中医康复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与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传统及现代中医康复工程技术,以期更好的促进中医康复学及中医康复工程技术的发展.现代康复临床中往往采取综合疗法,对于减少并发症,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和功能恢复颇有实际意义。基于经络穴位理论的中医康复疗法(如针灸、推拿等疗法)在外部穴位刺激的选择上有较多的经验,同时秉持整体康复观和辨证康复观使得中医康复治疗更能从本质上改善机体功能和状态。本文在对中医康复学相关概念及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回顾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医康复工程技术相关方法,以期更好的促进中医康复学及中医康复工程技术的发展。
-
-
-
-
-
-
吴菲菲;
剡龙;
彭榕华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第二十次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中国传统功法自古便是人们养生保健、康复治疗身体疾病的独特而有效的方法.研究传统功法与康复医疗的历史渊源,对中华传统功法与中医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探寻古今中外学者运用传统功法作业康复治疗的方法,阐释传统功法康复疾病的缘由,意在揭开传统功法对于疾病康复的神秘面纱,证实传统功法在中医康复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发扬、传承传统功法,可以提高中医康复治疗的效率,对于丰富中医康复作业手段亦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