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滞育

滞育

滞育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581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昆虫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4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00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环境昆虫学报、昆虫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蚕学会第六届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暨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中国昆虫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等;滞育的相关文献由121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礼生、陈红印、薛芳森等。

滞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4 占比:81.58%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1.20%

专利文献>

论文:100 占比:17.21%

总计:581篇

滞育—发文趋势图

滞育

-研究学者

  • 张礼生
  • 陈红印
  • 薛芳森
  • 仵均祥
  • 刘爱萍
  • 周成理
  • 易传辉
  • 史军义
  • 李玉艳
  • 薛瑞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余; 黄伟伟; 赵娜; 蒋思涵; 扈鸿霞; 丁国婵; 季荣; 叶小芳
    • 摘要: 意大利蝗Calliptamusitalicus是新疆草原主要优势危害种,以滞育卵越冬。为弄清意大利蝗越冬卵发育及滞育过程的抗寒机制,本研究检测了自然条件下越冬卵的糖类、多元醇、脂肪和氨基酸等主要抗寒物质的含量变化,分析蝗卵发育过程不同阶段抗寒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意大利蝗卵在越冬过程中,除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外,海藻糖、甘油、山梨醇以及氨基酸在低温滞育期作为主要抗寒物质在体内积累,有助于增强蝗卵的抗寒性;而糖原、葡萄糖、果糖、肌醇等则作为能源物质为蝗卵发育提供能量,且这些物质在蝗卵体内相互转化。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意大利蝗卵的适应和发生机制奠定基础。
    • 李永丽; 周洲; 尹新明
    • 摘要: 【目的】在长光照和短光照条件下,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脱果老熟幼虫分别进行非滞育滞育发育,探究保幼激素(JH)在2种发育方向调控中的差异,以及该差异过程JH合成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分子基础。【方法】试验首先采用Illumina HiSeqTM 4000测序平台测定了2种生长条件下老熟幼虫头部转录组,qPCR验证转录组数据的准确性,并筛选差异表达的JH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然后结合2种发育方向JH丰度变化差异,进一步分析这些JH相关基因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试验共获得了39330876条序列读取片段,有效转录组数据44.35 Gb(SRA登录号:PRJNA495711),组装拼接获得56723个单基因簇(unigene),平均长度963 bp,其中1 kb以上的unigene有16343条,经过BLASTX比对成功注释27180个unigene。2种光照条件下桃小脱果老熟幼虫JH丰度无显著差异;长光照桃小老熟幼虫进行非滞育发育,2 d后进入长茧,虫体JH丰度比初脱果少量增加;而短光照老熟幼虫滞育发育进入圆茧,JH含量比2 d前初脱果增加了3倍,JH丰度显著高于同时期长茧内幼虫。2种光照下脱果老熟幼虫存在993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7个JH合成代谢相关基因;其中jhamt在短光照老熟幼虫表达量是长光照的3.4倍,jheh1、jheh2、jheh3和jheh4在短光照老熟幼虫头部表达量分别是长光照的19.6、1.9、4.3和0.4倍,jhbp1和jhbp2在的2.7和20.5倍。【结论】研究获得了桃小2种光周期下老熟幼虫高质量的转录组数据,明确了桃小进入圆茧滞育需要JH丰度大幅升高的过程,筛选并分析了JH合成代谢相关的7个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桃小进入滞育过程中JH调控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 李永丽; 闫作炳; 尹新明; 雷振山; 周洲
    • 摘要: 【目的】经历了长光照和短光照条件,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脱果老熟幼虫分别进行非滞育滞育发育。本研究旨在通过使用蜕皮激素类似物甲氧虫酰肼对桃小食心虫滞育进行干扰,以期达到干扰桃小食心虫滞育的目的,为开发桃小食心虫防治新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利用ELISA法测定了桃小食心虫幼虫滞育和非滞育过程中的20E滴度动态;以清水为对照,测定了不同浓度(0.05,0.1,1,2,5,7.5和10 mg/mL)甲氧虫酰肼以及0.5和1 mg/mL 20E喷沙处理对桃小食心虫结茧的影响;测定了5 mg/mL甲氧虫酰肼和1 mg/mL 20E喷沙处理中桃小食心虫20E滴度,并跟踪调查了0.1和5 mg/mL甲氧虫酰肼喷沙处理对桃小食心虫滞育的干扰效果。【结果】两种光周期(15L∶9D和12L∶12D)下桃小食心虫滞育和非滞育幼虫生长过程中20E滴度没有差异,均是从幼龄到老龄逐渐降低,脱果时达到最低;但脱果时,长光照非滞育发育幼虫体内20E滴度(0.473 ng/g)显著高于短光照注定滞育幼虫体内的(0.254 ng/g)。非滞育发育幼虫脱果后进入长茧化蛹,虫体20E的滴度显著升高,在蛹期保持较高滴度区间(0.652~1.217 ng/g)。滞育发育幼虫脱果后进入圆茧滞育,20E滴度缓慢上升,第4天达到第一个峰值(0.656 ng/g),随后降低,在第8天达到第2个峰值(0.790 ng/g);随着进入滞育稳定期,20E滴度逐渐降低;70 d后达到滞育解除状态,20E滴度持续保持在低滴度水平;第90天达到滞育期间最低滴度(0.424 ng/g),随后20E滴度开始上升。0.05 mg/mL甲氧虫酰肼点滴短光照桃小食心虫脱果幼虫,即可干扰部分滞育圆茧的形成,对桃小食心虫脱果幼虫的LD为7.039μg/头。0.05 mg/mL以上浓度甲氧虫酰肼和20E喷沙处理均可有效干扰滞育圆茧的形成,1 mg/mL相同浓度的20E比甲氧虫酰肼表现出的干扰活性更高,两者均能使注定滞育的幼虫出现结长茧、畸形茧以及无法结茧的表型;在结畸形茧和无法结茧幼虫中20E滴度显著升高,5 mg/mL甲氧虫酰肼和1 mg/mL 20E喷沙处理不能结圆茧的比例分别为70.0%和66.7%,其中结畸形茧的幼虫体内20E滴度分别显著升高16.3%和143.0%,异常不能结茧的幼虫体内20E滴度分别显著升高149.3%和278.6%。部分幼虫接触甲氧虫酰肼后虽能够结圆茧,但能够完成滞育成功羽化的比例减少,甲氧虫酰肼0.1 mg/mL喷沙处理组羽化率仅为20.8%。【结论】桃小食心虫幼虫在滞育过程中20E保持较低滴度,在生殖发育阶段需要较高滴度。外源甲氧虫酰肼和20E均能够干扰其结圆茧滞育,虫体结茧表型与20E滴度增加幅度具有相关性,相同浓度的20E比甲氧虫酰肼表现出更高的干扰活性;甲氧虫酰肼处理减少了桃小食心虫幼虫成功完成滞育的比例。
    • 赵灿; 张宝鑫; 李敦松
    • 摘要: 平腹小蜂是一类优良的卵寄生蜂,是寄生性天敌昆虫中已具有成熟的规模化繁殖技术和田间释放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害虫防治的天敌昆虫之一,在防治果树蝽类害虫方面效果显著。平腹小蜂的发育学、行为学、生态学、繁殖技术及田间应用技术的研究已有60多年历史,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高通量测序手段的应用促进了对平腹小蜂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研究领域也开始拓宽。本文从分类学、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共生菌、滞育、寄生机制、毒液蛋白和味觉受体基因等方面,对目前广泛应用于荔枝蝽和茶翅蝽防治的2种平腹小蜂,麻纹蝽平腹小蜂Anastatus fulloi Sheng&Wang和日本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近30年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平腹小蜂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 李媛媛; 德力格尔; 张博; 林晨; 石凯
    • 摘要: 为探索伞裙追寄蝇蛹滞育调控的分子机制,本文对伞裙追寄蝇Exorista civilis滞育蛹和非滞育蛹进行转录组测序以及代谢组检测,鉴定其关键的滞育关联基因(diapause-associated genes,DEGs)和滞育关联代谢物(diapasuse-associated metabolites,DEMs)。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以及液质联用技术,通过筛选,在转录组中获得了差异表达基因7513个,在代谢组中,获得差异代谢物501个,其中氨基酸占比最多。将所有差异表达基因与差异表达代谢物同时向KEGG映射,获得两者共同的pathway信息,明确差异表达基因与差异代谢物共同参与的主要生化途径和信号转导途径。本研究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的联合分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差异表达基因与差异代谢物共同富集到70条通路。在负离子模式下,滞育关联因子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和神经系统;在正离子模式下,滞育关联因子主要参与消化系统和信号转导途径。本研究重点分析了柠檬酸循环、cAMP信号通路、氨酰-tRNA的生物合成,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伞裙追寄蝇滞育调控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 郑庆伟
    • 摘要: 桃小食心虫是苹果、梨、桃等果树上的重要害虫,生产上主要通过套袋进行防控,由于缺乏有效防控措施,该虫的危害成为当前制约果实免套袋栽培的重要因素。国内外科研人员主要从发生动态、滞育特性、遗传分化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其高质量基因组的解析将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控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郭建军; 田莹; 檀军; 金道超
    • 摘要: 九香虫的越冬滞育是影响其大规模人工繁殖的桎楛,保幼激素可调控九香虫的滞育,并可促进卵巢发育。为探索滞育期九香虫卵巢组织蛋白的组成,本研究提取滞育期与滞育解除期的九香虫卵巢组织蛋白,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初步分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胰酶消化产生的肽段混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质谱共检测到448条肽段,唯一肽段为341条,分布于205种蛋白中,分子量集中在10~60 kDa,其中,保幼激素结合蛋白、过氧化氢酶、ATP酶、精氨酸激酶、热休克蛋白及相关同源蛋白的表达可能与九香虫滞育期的越冬抗逆性、调控生长发育、能量代谢及维持滞育有关。
    • 刘敏; 刘爱萍; 韩海斌; 甘霖; 陈国泽; 黄海广
    • 摘要: 为明确糖代谢相关途径在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testaceipes蛹滞育过程中的作用,揭示滞育调控的分子机制,本试验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滞育组与非滞育组的茶足柄瘤蚜茧蜂蛹进行转录组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糖代谢相关途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筛选与分析.GO注释到的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条目相关的差异基因共1 050个,KEGG注释到的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共149个,糖酵解/糖异生、淀粉与蔗糖代谢及柠檬酸循环三条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18个、10个和18个.这些在滞育过程中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差异基因呈现不同程度的上调或下调表达,发现PFK,PGK,ALDO,GAPDH,PGAM,PEPCK,GYS,TreS,TreH,MDH,IDH等基因与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密切相关,共同影响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途径可能对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糖类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为昆虫在滞育过程中提供能量.
    • 陈艳荣; 朱娟; 沈兴家
    • 摘要: 昆虫滞育是受基因控制与外界环境多种因素影响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基因众多,调控网络复杂,目前其分子机制仍未清晰.国内外滞育调控的相关研究多数基于家蚕、果蝇、麻蝇等模式昆虫.介绍了家蚕滞育关联基因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包括分类、生理功能、基因间互作、部分基因涉及的信号通路及研究热点等,为促进其在农林害虫的防治途径或天敌保护利用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