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纺丝
湿法纺丝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64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9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28780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大连工业大学学报、化纤文摘、合成纤维工业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第二十一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交流会、2015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物基纤维材料高峰论坛等;湿法纺丝的相关文献由1435位作者贡献,包括夏延致、杨凯、焦明立等。
湿法纺丝—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8780篇
占比:98.75%
总计:29145篇
湿法纺丝
-研究学者
- 夏延致
- 杨凯
- 焦明立
- 任东雪
- 任凯
- 徐心海
- 汤鸿
- 廖建
- 张彩云
- 潘业政
- 胡向华
- 吕春祥
- 张玉梅
- 张鸥
- 王华平
- 葛明桥
- 薛志欣
- 黄翔宇
- 于俊荣
- 刁泉
- 张家地
- 曹健
- 朱平
- 李昕
- 桑向东
- 王彪
- 郭静
- 陈韶娟
- 刘寓中
- 刘水尧
- 叶光斗
- 林耀
- 殷涛
- 纪全
- 胡祖明
- 裴福沪
- 诸静
- 刘海亮
- 刘鹏
- 姚冬刚
- 孟祥化
- 左保齐
- 张清华
- 徐樑华
- 朱利民
- 李永红
- 李洁
- 杨利军
- 梅林
- 赵国樑
-
-
-
-
摘要:
传统湿法纺丝实验有个现象,当纺丝原液遇到凝固浴时,最先接触凝固浴的纺丝液外部结构会迅速致密化,这会阻挡一部分凝固浴溶液渗透到纤维内部中,导致内层凝胶速度缓慢,进而使纤维形成外层致密、内层疏松的“皮芯”结构。这种结构也普遍存在于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制备过程中,限制了纤维素纤维在电磁屏蔽、水处理、热阻隔等领域的应用。
-
-
贺芃鑫;
蒲海红;
宋柏青;
李欣峰;
张天一;
马建华
-
-
摘要:
为制备具有良好电学性能的聚氨酯(TPU)复合纤维,通过溶液共混制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导电炭黑(CB)的聚氨酯纺丝溶液,进一步利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TPU/CB复合纤维,并对纺丝液黏度、复合纤维的微观结构及力学、电学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纺丝液具有显著的切力变稀特性,同时随CB质量分数的增加,纺丝溶液黏度逐渐升高。CB的加入赋予了纤维一定的导电特性,当CB质量分数由2.5%增至10%时,复合纤维电导率可达2.2 S/m,但此时,TPU/CB复合纤维的伸长率由600%逐渐降至130%,同时其力学强度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基于材料的弹性和导电特征,复合纤维在通电后显现出良好的柔性电热特性,在30 V电压下电热温度最高可达60 o C。TPU/CB复合纤维材料的探索将为其在柔性可穿戴领域的应用提供一种可行途径。
-
-
肖红艳;
姚果;
郭荣辉;
任二辉
-
-
摘要:
高分子溶液聚合与湿法纺丝实验对实验条件要求较高,实验本身操作难度较大,实体生产线建设成本较高。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实验设计,可以有效克服上述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上更为灵活,满足更广大学生“学习—实验—考核”的需求;实验内容设计围绕实验教学目的,紧贴工艺流程,从溶液聚合到湿法纺丝成纤,其间结合专业知识重点难点设计了多步互动实验,进一步强调了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
-
-
薛超;
朱浩;
杨晓川;
任煜;
刘婉婉
-
-
摘要:
为改善碳纳米管(CNT)作为导电填料弹性性能不足的问题,以CNT和液态金属(LM)为导电填料,热塑性聚氨酯(TPU)为基体,选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溶剂,去离子水为凝固浴,通过湿法纺丝制备了CNT/LM/TPU导电纤维,并研究了LM和CNT 2种导电填料对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导电填料LM质量分数为40%,CNT质量分数为10%时,CNT/LM/TPU纤维的力学性能大幅度提升,断裂强度为10.16 MPa,断裂伸长率为252%;CNT/LM/TPU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其电导率为5.41 S/m,可以用作导线点亮电路,在100%和200%的拉伸应变下电路仍有电流通过,且经20次循环拉伸后仍具有稳定的电阻回复性;此外,该纤维还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到92.61%。
-
-
黎麟玉;
严小飞;
田伟
-
-
摘要:
探讨湿法纺丝再生蚕丝蛋白纤维的制备及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再生蚕丝蛋白纤维的湿法纺丝工艺如脱胶、溶解、工艺参数和改性等对其性能的影响,论述了近些年来再生蚕丝蛋白纤维的力学性能及其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应用现状,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再生蚕丝蛋白纤维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再生蚕丝蛋白纤维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开发出更多功能性和满足个性化医疗的新型生物医用材料。
-
-
毕泽家;
周哲
-
-
摘要:
由于金属氧化物电导率较低影响到材料整体的电化学性能。因此,本文采用五氧化二铌作为电极材料,将其与石墨烯分别通过湿法纺丝和受限水热法进行复合,制备了具有不同结构的五氧化二铌复合石墨烯纤维,结果表明经过受限水热制备的五氧化二铌复合石墨烯纤维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0次充放电循环,仍有32.5 mAh/g的容量,容量保持率为73.9%,为获得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的金属氧化物复合氧化石墨烯纤维提供了新的思路。
-
-
郭子娇;
陆赞
-
-
摘要:
利用片层状Ti_(3)C_(2)T_(x)和管状CNT的材料特点,达到相互抑制自堆叠的作用。为进一步增加纤维内的离子通道,通过湿法纺丝将CNT与具有表面中孔结构的Ti_(3)C_(2)T_(x)纺成复合纤维,并将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结果表明,p-Ti_(3)C_(2)T_(x)/CNT纤维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5 mV/s的扫描速率下,纤维电极具有167.9 F/cm^(3)的体积比电容。组装成对称型纤维超级电容器时,在电流密度为0.2 A/cm^(3)下体积比电容为107.6 F/cm^(3)。在电流密度为1 A/cm^(3)时经过10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保持率可达到88.3%,并且在不同弯曲状态下也能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
-
赵兵;
靳需岭;
张露;
徐文齐;
许家岩;
王晓雨;
祁宁
-
-
摘要:
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将纳米尺度的MXene组装成宏观连续的MXene纤维,得到具有优异力学、电学、热学性能的纤维。MXene纤维除了直接作为纤维状可穿戴器件外,还可通过缝纫、编织等传统纺织工艺嵌入到智能纺织品中。根据MXene纺丝液成分的不同,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可以制备纯MXene纤维、MXene纳米复合纤维和MXene高分子复合纤维。文中介绍了湿法纺丝MXene纤维在纤维状电极材料和温度、应变、气体等三类柔性可穿戴传感器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对湿法纺丝MXene纤维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为后续MXene的研究提供借鉴思路。
-
-
赵磊;
周堂;
刘祖一;
曾海鳌;
凤权
-
-
摘要:
采用湿法纺丝制备聚丙烯腈/聚氨酯(PAN/PU)中空纤维膜,通过化学改性制备胺肟化聚丙烯腈/聚氨酯(AOPAN/PU)中空纤维膜,研究中空纤维膜亲水性变化和金属离子吸附性能。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中空纤维膜进行表征,并测定中空纤维膜亲水性能。研究表明,改性后制备的AOPAN/PU中空纤维膜亲水性能得到较大改善,同时中空纤维膜能高效吸附金属离子,在对10 mg/L的Cu^(2+)、Fe^(3+)、Zn^(2+)混合金属溶液3次吸附循环测试后发现,滤液中三种剩余金属离子浓度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
张伟伟;
Zhang Weiwei;
薛志欣;
Xue Zhixin;
杨康;
Yang Kang;
燕苗;
Yan Miao;
刘晶晶;
Liu Jingjing;
夏延致;
Xia Yanzhi
- 《2016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卡拉胶纤维以钡盐为凝固浴,经湿法纺丝技术获得,并经极限氧指数(LOI),锥形量热(CONE),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卡拉胶纤维极限氧指数高达50以上;锥形量热实验中,卡拉胶纤维一直保持红热状态,没有火苗产生;卡拉胶纤维的热释放速率、总释放热等锥形量热参数均较低,表现出较好的阻燃性;卡拉胶分子结构中的硫酸基和渗入纤维内部的钡离子可以产生交联成炭和改变纤维裂解过程的作用,SEM和XRD分析纤维残渣形貌和成分,卡拉胶纤维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残炭,并形成致密的钡盐结构层和中空的纤维结构,这成为卡拉胶纤维阻燃的重要因素.
-
-
刘艳荣;
聂毅;
马良玉
- 《2017中国化工学会年会暨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碳纳米管、石墨烯质轻导电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良好的电学、力学和热学等性能,极有希望取代现有的金属导体成为新一代导电材料,并在轻量化要求的高端领域如航空航天、军用特种服装、电子/医疗器械、防静电等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使用湿法纺丝的方法制备碳纳米导电纤维,设计合成高分散能力的离子液体分散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同时溶解纤维素基底,制备离子液体-碳纳米管/石墨烯-纤维素纺丝液,以水为凝固浴使导电纤维成型。该方法不仅解决了碳纳米管/石墨烯难分散问题,且工艺简单,对环境基本无污染,可大规模生产。实验结果表明,经离子液体分散后,碳纳米管在石墨烯表面均匀搭接,形成良好的导电通路,该碳纳米导电纤维的电阻率可达1200 S/m,经耐温绝缘材料包敷后,在军工及民用领域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张圣昌;
赵祥森;
贾二鹏;
叶光斗;
徐建军;
刘鹏清
-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暨中国化纤科技大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以氧化石墨烯(GO)作为纳米增强填料,0P-10为分散剂,通过机械共混的方法将GO加入到聚乙烯醇(PVA)纺丝原液,通过湿法纺丝制备了高强高模的PVA/GO复合纤维.采用一维广角X射线衍射(1D-XRD),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2D-WAX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力学分析(DMA),示差扫描量热(DSC),热失重分析(TGA),光学双折射和拉伸测试等一系列表征手段表征PVA/GO复合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与纯的PVA纤维相比,当GO的添加量为0.1wt%时,PVA/GO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度提高了43%,初始模量提高了81%;复合纤维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的原因在于一方面GO作为成核剂,在复合纤维热拉伸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复合纤维的结晶度;另一方面G0作为模板剂,在复合纤维热拉伸过程中提高了复合纤维的取向,尤其是非晶区取向,结晶度和非晶区取向程度的提高对于获得力学性能优异的纤维是至关重要的.此外,添加G0之后,复合纤维的热稳定性也得到了提升.
-
-
-
Dong Jie;
董杰;
Wang Shihua;
王士华;
Tan Wenjun;
谭文军;
Zhang Dianbo;
张殿波;
Gan Feng;
甘锋;
Zhao Xin;
赵昕;
Zhang Qinghua;
张清华
-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暨中国化纤科技大会》
| 2016年
-
摘要:
聚酰亚胺纤维作为高性能聚合物纤维家族的一员,由于其独特的性能,近年来正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聚酰亚胺由于分子主链本身的刚性和较强的分子链间相互作用,使得它们具有难溶难熔的特点,给材料的制备加工带来较大的难题,也限制了该类聚合物纤维的商业化开发和广泛应用.通过分子设计原理,将三氟甲基和不对称结构的杂环二胺引入聚酰亚胺分子主链中,有效地增加了聚酰亚胺分子的自由体积并减弱了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合成出可溶于常规有机溶剂的聚酰亚胺;利用一步法湿法纺丝技术制备出聚酰亚胺初生纤维,经高温热处理,得到了性能优异的聚酰亚胺纤维(强度2.16GPa,模量109GPa).本文详细介绍了可溶性聚酰亚胺的合成及纤维的制备,并重点讨论了两种不同二胺单元在改善聚合物可溶性和纤维微结构与性能方面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有效建立起聚酰亚胺纤维制备-结构-性能三者之间相互关系,对实现聚酰亚胺纤维的规模化和高性能化具有指导意义.
-
-
CHEN Yanyan;
陈艳艳;
JI Xuqiang;
纪绪强;
GUO Lei;
郭垒;
MA Xiaomei;
马晓梅
-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暨中国化纤科技大会》
| 2016年
-
摘要:
为了解决以纯海藻酸钠制备的海藻酸盐纤维力学性能差的问题,本文采用改进的霍姆斯法合成氧化石墨烯(GO),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对GO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该研究以氯化钙为凝固浴,对含GO的海藻酸钠水溶液进行湿法纺丝,制备了GO/海藻酸钙复合纤维,并分别考察了复合纤维的表面和内部形态、拉伸性能及阻燃性能.结果表明,复合纤维径向表面存在凹陷、断面质地均匀,GO的引入使海藻酸钙纤维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提高.当氧化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1%时,断裂强度为海藻酸钙纤维的162%,断裂伸长率为海藻酸钙纤维的203%.另外,与纯海藻酸钙纤维相比,复合纤维的阻燃性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该研究表明在海藻酸钙纤维中加入一定量的GO,海藻酸钙复合纤维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使海藻酸钙纤维的应用更加广泛,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