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极限氧指数

极限氧指数

极限氧指数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7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5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11910篇;相关期刊119种,包括中原工学院学报、工程塑料应用、合成纤维工业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2015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2015(第八届)军民两用新材料论坛、第十一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德福伦”杯纺织分论坛等;极限氧指数的相关文献由79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莹、程博闻、蔡普宁等。

极限氧指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5 占比:1.93%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11910 占比:97.83%

总计:12174篇

极限氧指数—发文趋势图

极限氧指数

-研究学者

  • 张莹
  • 程博闻
  • 蔡普宁
  • 马新安
  • Zhang Ying
  • 任元林
  • 贾哲昆
  • 夏延致
  • 孙凯飞
  • 孙建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旺龙; 金立维
    • 摘要: 将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与肉桂酰胺(CNM)的加成物DOPO-CNM与聚乳酸(PLA)以不同比例熔融共混制备复合材料,并制备了PLA/DOPO复合材料与之进行性能对比。通过极限氧指数与拉伸强度数值确定DOPO-CNM最佳的添加比例,DOPO-CNM在PLA复合材料中发挥出氮-磷协效作用的同时还具有拉伸补强的效果。以差示扫描量热仪对PLA共混材料熔融行为进行表征,发现在DOPO-CNM 15%比例下PLA材料具有最大的熔融焓。以座滴法测量PLA/DOPO-CNM材料与水及二碘甲烷的不同接触角,从而计算得到材料表面自由能,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在DOPO-CNM 10%添加比例下其表面自由能接近PLA。以动态热机械仪对体系的黏弹性行为进行比较,DOPO-CNM的加入没有影响到PLA链段的玻璃化转变过程。以扫描电镜对不同比例的DOPO及DOPO-CNM的PLA复合材料进行微观形貌表征,显示DOPO-CNM与PLA分子链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 陈辉强; 王雄; 李雁翔
    • 摘要: 为解决沥青阻燃剂与沥青之间因相溶性差而引起的温拌阻燃沥青贮存稳定性差和路用性能不良等问题,采用钛酸酯对低烟型复合阻燃剂(BPN)进行表面活化处理,制得基于表面活化改性的复合阻燃抑烟剂BPN-TiC,进而通过高速剪切制得(BPN-TiC)温拌阻燃沥青,并确定了BPN-TiC的合理用量。通过离析试验测试BPN-TiC温拌阻燃沥青和BPN温拌阻燃沥青在163°C条件下贮存不同时间后上下层的软化点差值,对二者的贮存稳定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分别测试2种温拌阻燃沥青的烟密度、极限氧指数及低温延度,分析表面改性对温拌阻燃沥青燃烧特性和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PN-TiC的最佳用量为沥青质量分数6.0%;BPN-TiC的加入尽管引起了温拌阻燃沥青低温延度和弹性恢复的下降,但显著提升了温拌阻燃沥青的阻燃性、抑烟性和贮存稳定性;通过钛酸酯偶联剂的表面改性对阻燃沥青的阻燃性、抑烟性及热稳定性影响甚微,但可有效改善沥青阻燃剂与沥青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并由此显著提升了温拌阻燃沥青的贮存稳定性、低温延度及其他路用性能。
    • 田家龙; 于文慧; 杨东惠; 祁珍明; 王进美; 王春霞
    • 摘要: 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半胱胺盐酸盐为原料,3,3',4,4'-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BPTCD)为光引发剂,在紫外光照射下,制备2-(2-氨乙基)硫代乙基硅烷三醇(ATEST)阻燃整理液;再以二浸二轧法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研究了光引发剂用量、光照时间和棉织物整理温度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重率30%以上的阻燃棉织物,极限氧指数大于27%,炭长小于9cm,达到阻燃纺织品的标准。
    • 颜龙; 唐欣雨; 冯钰微; 赵雯筠; 徐志胜
    • 摘要: 为增强木材的阻燃性能,采用压缩致密化工艺制备致密化阻燃木材,并对其燃烧特性与成炭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压缩致密化工艺能促进木材在燃烧过程中形成更多的芳香结构以增强炭层的致密性和隔热性,进而有效阻隔热量和氧气进入木材内部,使致密化木材表现出良好的阻燃性和自熄性。压缩致密化木材的阻燃和隔热性能与去木质化程度密切相关,并随去木质化程度的增加呈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经过24 h去木质素处理后的致密化木材的极限氧指数增加到39.5%并达到UL94 V-0级,总释放热和2400 s背面平衡温度相比于未去木质素的致密化木材分别下降了25.8%和21.4%,表现出最佳的阻燃和隔热性能。
    • 唐恺鸿; 何晓峰; 徐桂秋; 于洋; 刘啸凤; 葛铁军; 张爱玲
    • 摘要: 酚醛泡沫因兼具优异的保温性能和阻燃性能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经高温燃烧后质量残留率很低,炭层疏松、强度低,离开火焰后还易出现阴燃现象。目前有关酚醛泡沫燃烧行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如何进一步提高酚醛泡沫塑料的阻燃等级或在改善其脆性的同时不降低固有的阻燃性能,还未见关于酚醛泡沫燃烧全过程行为的综述报道。文章介绍了酚醛泡沫在明火燃烧和阴燃状态的燃烧行为,分析了影响酚醛泡沫燃烧行为的因素,并总结了现有酚醛泡沫阻燃研究的进展。目前酚醛泡沫的燃烧行为及阻燃研究主要集中在泡沫的明火燃烧,对酚醛泡沫阴燃问题的研究重视不足,缺乏针对酚醛泡沫燃烧全过程的行为和机理探究。因此,提出应加大对酚醛泡沫阴燃行为的研究投入,注重对酚醛泡沫燃烧全过程的机理探索与阻燃方案研究,设计并研发出解决酚醛泡沫燃烧全过程问题的有效途径。
    • 王晓燕; 张明光; 曹继鹏
    • 摘要: 探讨阻燃纤维在汽车内饰材料方面的应用及发展情况。阐述了汽车内饰采用阻燃纤维材料的重要性,介绍了阻燃纤维的阻燃机理和阻燃纤维种类,就阻燃纤维在汽车内饰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依靠化学技术、高分子技术和纺织技术多学科共同支持,开发阻燃性能好、价格合理,具有功能复合化、绿色化和高技术化的汽车内饰阻燃材料是未来的研发方向。
    • 施楣梧; 芦长江
    • 摘要: 探讨纤维素纤维阻燃化加工的技术和研发重点。介绍了纤维素纤维阻燃化加工的技术现状。分析了纤维素纤维阻燃化加工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极限氧指数和断裂强度的矛盾、阻燃性和可纺性的矛盾。采用对纤维素纤维进行预溶胀的方法,并选择不含胶黏剂的小分子阻燃剂,通过提高浓度梯度、施加高压等条件,将阻燃剂施加到纤维素纤维内部,制备的阻燃莱赛尔、阻燃长绒棉和阻燃苎麻纤维均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阻燃指标。其中,阻燃莱赛尔断裂强度3.04 cN/dtex,极限氧指数34.1%,并具有良好的可纺性,在阻燃织物中使用时得到了较好的阻燃性能和整体效果。认为:制备的阻燃纤维可纺性正常,在批量生产条件下可体现出较低的生产成本。
    • 王承慧; 张英强; 杨晨熙; 石鑫; 李林青; 徐微
    • 摘要: 环氧树脂是一种热固性树脂,因其具有在固化反应过程中收缩率小且黏结性、耐腐蚀性、力学性能和电绝缘性能优良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电子电器、航空航天等领域。但环氧树脂的极限氧指数仅为19.8%,在空气中易燃,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9,10-二氢-9-氧杂-10-膦菲-10-氧化物(DOPO)是一种磷系阻燃剂,其分子结构中的P-H键有很高的活性,其燃烧过程中不释放有害气体,且具有阻燃性能高等优点,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通过近年来国内外用于阻燃环氧树脂的DOPO的相关文献,综述了DOPO环氧树脂的阻燃机理及合成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DOPO阻燃领域的研究方向。
    • 张凤娟; 杨凯; 张太超; 马明星; 赵尧敏; 李慧; 黄鑫; 焦明立
    • 摘要: 阻燃纤维大都添加了阻燃剂,燃烧时会产生有毒烟气,对环境和生态造成危害。因此,不需添加阻燃剂就表现出优异阻燃性能的本征阻燃有机纤维,成为未来阻燃纤维发展的方向。根据纤维结构的不同对本征阻燃有机纤维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三维交联型、线形芳香型和新型本征阻燃纤维,如海藻酸盐类纤维、本征阻燃聚酯纤维均属于新型本征阻燃纤维。重点介绍了三维交联型酚醛纤维和蜜胺纤维制备方法和研究现状,分析了本征阻燃有机纤维目前存在的生产条件苛刻、价格高、生产效率低、难以大规模应用等问题,并结合本征阻燃有机纤维研究现状,指出了未来应重点开发的本征阻燃有机纤维类型。
    • 袁玲
    • 摘要: 为研究MH对SBS改性沥青的阻燃性能及SMA-13路用性能的影响,结合某高速公路隧道实体工程,采用室内极限氧指数试验、马歇尔试件燃烧试验、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水稳定性试验,研究了单一MH阻燃剂对SBS改性沥青的燃烧性能及MH与膨胀型阻燃剂复配对SMA-13沥青混合料燃烧性能及路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MH具有良好的抑烟效果和阻燃性能,当单一的MH掺量为沥青量的30%时,极限氧指数才达到23.6%,表明单一的MH不宜作阻燃剂;2)30%的MH与10%的APP/MA/PER[20:5:1]复配作为阻燃剂,混合均匀后等量替代矿粉加入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中,与未添加的相比,空隙率、矿料间隙率、稳定度分别增大了4.88%、0.59%、10%,浸水后稳定度残留强度比和劈裂残留强度比分别减小了4.51%和5.17%,车辙动稳定度提高了7.8%,表明30%的MH与10%的APP/MA/PER[20:5:1]复配作为阻燃剂,可提高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同时也降低了水稳定性.结论是添加MH复合阻燃剂的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同时其路用性能均能满足公路相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