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活性粉末混凝土

活性粉末混凝土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1篇、会议论文102篇、专利文献376328篇;相关期刊267种,包括低温建筑技术、混凝土、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等; 相关会议76种,包括“第八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第八届换届会、第十五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等;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相关文献由2214位作者贡献,包括安明喆、金凌志、余自若等。

活性粉末混凝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1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10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76328 占比:99.75%

总计:377271篇

活性粉末混凝土—发文趋势图

活性粉末混凝土

-研究学者

  • 安明喆
  • 金凌志
  • 余自若
  • 曹霞
  • 邓宗才
  • 鞠彦忠
  • 季文玉
  • 彭力军
  • 方志
  • 阎贵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慧爱; 祁会军; 王自卫
    • 摘要: 轻骨料超高强混凝土的配制是从两方面同时考虑的,一方面以胶凝体作为混凝土材料的支撑体系,需提高胶凝体材料的用量,根据不同胶凝体材料对胶凝体强度的贡献以及颗粒级配进行合理搭配,同时采用低水胶比,实现胶凝体的密实性来提高胶凝体的强度和与骨料的黏结强度;另一方面从轻质入手,合理选用轻质骨料,有效实现轻质效果;据此成功配制出拌合物性能良好,强度不低于100 MPa轻骨料超高强混凝土。
    • 权宗刚; 冯晓兰; 陈媛媛
    • 摘要: 采用钼尾矿砂部分取代石英砂,钼尾矿粉部分取代硅灰制备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研究钼尾矿砂、钼尾矿粉对RPC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确定钼尾矿砂、钼尾矿粉的最佳掺量。结果表明,在水胶比和砂胶比一定时,以钼尾矿部分取代石英砂或硅灰,会使RPC的流动度下降。钼尾矿砂部分取代石英砂,RPC的抗压强度随钼尾矿砂掺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当钼尾矿砂掺量为20%时,RPC常温标准养护28 d抗压强度为157.16 MPa。以钼尾矿粉部分取代硅灰,随钼尾矿粉掺量的增加,RPC的抗压强度早期增长速度较快,后期增长较慢;当钼尾矿粉掺量大于40%时,大部分钼尾矿粉作为细集料起填充作用,不利于强度的产生。
    • 李卫文; 袁小玲; 高波; 樊亚男
    • 摘要: 为了准确评估活性粉末混凝土(RPC)高温后的劣化损伤程度,采用力学性能试验和超声无损检测两种方式,探究不同体积掺量玄武岩纤维RPC高温后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和超声波速。试验结果表明:RPC高温后抗压强度、超声波速与受火温度呈反比;400~600°C时RPC抗压强度损失率、超声波速损失率最大增幅可达16.18%、23.2%;玄武岩纤维最大可增加RPC高温后超声波速19%、抗压强度11.6%。掺0.2%掺量玄武岩纤维RPC高温后剩余超声波速、抗压强度最大。
    • 杨彦生
    • 摘要: 为探索一条规模化、可持续地消耗数量庞大的煤矸石资源,并全面替代砂石开采的有效途径。利用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原理,拟采用价格低廉的煤矸石砂替代石英砂制备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并从原材料选取、配比、样品试制及其力学性质试验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煤矸石砂制备的活性粉末混凝土7 d平均抗压强度可达44.85 MPa,抗折强度可达5.09 MPa,初步证明了煤矸石砂制备经济型活性粉末混凝土是可行的。
    • 王怡沁; 钟春玲; 张云龙; 王静
    • 摘要: 为提高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早期抗裂性能,从而提高工程的耐久性,降低后期维修成本,提出在RPC中掺入2%的钢纤维,采用约束圆环装置和千分表,用单因素法分析掺入钢纤维对RPC早期约束钢环应变和自由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掺纤维的RPC相比,在RPC中掺入2%的钢纤维可以明显降低约束钢环应变,并且延缓裂缝出现的时间;掺入钢纤维的RPC的自由收缩应变也有着显著的降低,初期收缩应变发展很快,随后慢慢降低,最后趋于平稳.
    • 卜良桃; 刘尚凯; 黄智
    • 摘要: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作为一种新型加固材料,因其优越的抗拉、抗压强度,良好的耐久性及较好的延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长沙某商业综合体裙楼加固工程为背景,详细地介绍了RPC技术性能及置换外周截面加固框架柱的基本原理与适用条件,给出了置换框架柱外周截面加固设计思路和方法以及施工工艺和技术要点。该工程应用实践证明,采用RPC置换框架柱外周部分截面的加固方法具有受力明确、操作简便、置换外周截面小、仅需设置简单临时支撑或者不需要设置支撑等特点。
    • 李坤坤; 杨克家; 李坤梁; 林一苇
    • 摘要: 为研究准静态荷载下纤维分布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同一纤维掺量(2%)下不同纤维长度(13~20 mm)的单向分布和乱向分布钢纤维RPC试件开展了四点受弯试验。通过选取弯拉荷载挠度曲线上的初裂点、峰值点及其他几个特征点,定量分析单向分布和乱向分布钢纤维RPC的弯拉性能。结果表明:钢纤维在主拉应力方向上的方向系数显著影响基体的弯曲性能。其中,较乱向分布试件,单向分布钢纤维试件的弯拉峰值应力、弯曲韧性均大幅提高,且跨中挠度达到L/150时,残余强度仍比初裂强度高4.35~16.9 MPa;纤维长度由13 mm增加至20 mm时,与乱向分布试件相比,单向分布试件的裂后弯曲性能提高幅度更明显,且单向分布试件受荷越大,纤维长径比的优势越显著;单向分布试件断口处纤维分布均匀,绝大部分方向与主裂纹方向垂直,锚固长度大,断口处桥接效应显著;综合考虑单向钢纤维RPC试件的等效弯曲应力、耗能能力等指标,在纤维掺量为2%、纤维长度为20 mm时,其力学性能最优。
    • 杨立云; 林长宇; 张飞; 谢焕真; 汪自扬
    • 摘要: 采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方法(3D-DIC)对不同玄武岩纤维(BF)体积分数的玄武岩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BF-RPC)进行单轴压缩破坏过程观测,分析破坏过程中BF-RPC裂纹扩展过程、损伤规律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BF-RPC破坏过程可分为原生裂纹闭合、弹性变形、裂纹稳定扩展和裂纹加速扩展4个阶段;BF-RPC的损伤在扩容应变前较小且增长平缓,在扩容应变后迅速增长,在峰值破坏时随BF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BF体积分数影响BF-RPC的破坏模式,未掺入BF的活性粉末混凝土破坏模式为拉伸破坏,BF体积分数为0.5%和1.0%时,BF-RPC破坏模式均为拉剪破坏,BF体积分数为1.5%时,BF-RPC破坏模式为剪切破坏.
    • 王欣; 吴楠; 刘国安; 陈国斌; 张国强; 岳庆霞
    • 摘要: 通过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了普通混凝土(NC)强度等级和界面处理方式对混杂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HFRPC)与NC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凿毛、露骨料、切槽界面处理方式相比,植筋HFRPC-NC试件的劈裂抗拉强度最高,为NC试件破坏强度的1.15~1.22倍,且破坏模式为延性破坏;对于界面粗糙度不同的凿毛、露骨料、切槽三种界面处理方式,HFRPC-NC试件的劈裂抗拉强度可达NC试件破坏强度的70%~92%,且劈裂抗拉强度随界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HFRPC-NC试件的劈裂抗拉强度随NC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大。
    • 朱博; 段锋; 何娟; 史琛; 刘文欢
    • 摘要: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具有高强度及高韧性,但其自重较大,限制了其在城市交通轨道领域中的应用。为了降低RPC容重,本工作采用轻质高强陶砂替代石英砂制备RPC,分析了陶砂替代率对其流动性、干表观密度、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陶砂替代率为30%时,试样抗压强度为120.1 MPa,抗折强度为27.0 MPa,可满足地铁疏散平台、盖板等交通轨道领域内RPC的力学性能要求,此时陶砂RPC干表观密度为2338 kg/m^(3),与基准试样相比降低了12.1%,同时其拌合物流动性能显著提升,并具有良好的韧性;钢纤维、陶砂与RPC基体结合紧密,且陶砂和RPC基体具有良好的界面过渡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