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粉末混凝土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1篇、会议论文102篇、专利文献376328篇;相关期刊267种,包括低温建筑技术、混凝土、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等;
相关会议76种,包括“第八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第八届换届会、第十五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等;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相关文献由2214位作者贡献,包括安明喆、金凌志、余自若等。
活性粉末混凝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76328篇
占比:99.75%
总计:377271篇
活性粉末混凝土
-研究学者
- 安明喆
- 金凌志
- 余自若
- 曹霞
- 邓宗才
- 鞠彦忠
- 季文玉
- 彭力军
- 方志
- 阎贵平
- 张法
- 王德弘
- 郑文忠
- 吴炎海
- 贾方方
- 卜良桃
- 周之琪
- 肖锐
- 都清
- 金奇志
- 喻满
- 毛志坚
- 闫光杰
- 闫志刚
- 黄政宇
- 万国强
- 付强
- 邵旭东
- 龙广成
- 尹会军
- 杜红秀
- 王壮
- 申臣良
- 郝文秀
- 高日
- 刘数华
- 康大桥
- 廖娟
- 张涛
- 李洁
- 李超
- 王宝华
- 谢方生
- 陈宝春
- 刘应虎
- 张鸣
- 李沧
- 林东
- 焦楚杰
- 陈应陶
-
-
张慧爱;
祁会军;
王自卫
-
-
摘要:
轻骨料超高强混凝土的配制是从两方面同时考虑的,一方面以胶凝体作为混凝土材料的支撑体系,需提高胶凝体材料的用量,根据不同胶凝体材料对胶凝体强度的贡献以及颗粒级配进行合理搭配,同时采用低水胶比,实现胶凝体的密实性来提高胶凝体的强度和与骨料的黏结强度;另一方面从轻质入手,合理选用轻质骨料,有效实现轻质效果;据此成功配制出拌合物性能良好,强度不低于100 MPa轻骨料超高强混凝土。
-
-
权宗刚;
冯晓兰;
陈媛媛
-
-
摘要:
采用钼尾矿砂部分取代石英砂,钼尾矿粉部分取代硅灰制备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研究钼尾矿砂、钼尾矿粉对RPC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确定钼尾矿砂、钼尾矿粉的最佳掺量。结果表明,在水胶比和砂胶比一定时,以钼尾矿部分取代石英砂或硅灰,会使RPC的流动度下降。钼尾矿砂部分取代石英砂,RPC的抗压强度随钼尾矿砂掺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当钼尾矿砂掺量为20%时,RPC常温标准养护28 d抗压强度为157.16 MPa。以钼尾矿粉部分取代硅灰,随钼尾矿粉掺量的增加,RPC的抗压强度早期增长速度较快,后期增长较慢;当钼尾矿粉掺量大于40%时,大部分钼尾矿粉作为细集料起填充作用,不利于强度的产生。
-
-
李卫文;
袁小玲;
高波;
樊亚男
-
-
摘要:
为了准确评估活性粉末混凝土(RPC)高温后的劣化损伤程度,采用力学性能试验和超声无损检测两种方式,探究不同体积掺量玄武岩纤维RPC高温后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和超声波速。试验结果表明:RPC高温后抗压强度、超声波速与受火温度呈反比;400~600°C时RPC抗压强度损失率、超声波速损失率最大增幅可达16.18%、23.2%;玄武岩纤维最大可增加RPC高温后超声波速19%、抗压强度11.6%。掺0.2%掺量玄武岩纤维RPC高温后剩余超声波速、抗压强度最大。
-
-
杨彦生
-
-
摘要:
为探索一条规模化、可持续地消耗数量庞大的煤矸石资源,并全面替代砂石开采的有效途径。利用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原理,拟采用价格低廉的煤矸石砂替代石英砂制备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并从原材料选取、配比、样品试制及其力学性质试验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煤矸石砂制备的活性粉末混凝土7 d平均抗压强度可达44.85 MPa,抗折强度可达5.09 MPa,初步证明了煤矸石砂制备经济型活性粉末混凝土是可行的。
-
-
王怡沁;
钟春玲;
张云龙;
王静
-
-
摘要:
为提高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早期抗裂性能,从而提高工程的耐久性,降低后期维修成本,提出在RPC中掺入2%的钢纤维,采用约束圆环装置和千分表,用单因素法分析掺入钢纤维对RPC早期约束钢环应变和自由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掺纤维的RPC相比,在RPC中掺入2%的钢纤维可以明显降低约束钢环应变,并且延缓裂缝出现的时间;掺入钢纤维的RPC的自由收缩应变也有着显著的降低,初期收缩应变发展很快,随后慢慢降低,最后趋于平稳.
-
-
卜良桃;
刘尚凯;
黄智
-
-
摘要: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作为一种新型加固材料,因其优越的抗拉、抗压强度,良好的耐久性及较好的延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长沙某商业综合体裙楼加固工程为背景,详细地介绍了RPC技术性能及置换外周截面加固框架柱的基本原理与适用条件,给出了置换框架柱外周截面加固设计思路和方法以及施工工艺和技术要点。该工程应用实践证明,采用RPC置换框架柱外周部分截面的加固方法具有受力明确、操作简便、置换外周截面小、仅需设置简单临时支撑或者不需要设置支撑等特点。
-
-
李坤坤;
杨克家;
李坤梁;
林一苇
-
-
摘要:
为研究准静态荷载下纤维分布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同一纤维掺量(2%)下不同纤维长度(13~20 mm)的单向分布和乱向分布钢纤维RPC试件开展了四点受弯试验。通过选取弯拉荷载挠度曲线上的初裂点、峰值点及其他几个特征点,定量分析单向分布和乱向分布钢纤维RPC的弯拉性能。结果表明:钢纤维在主拉应力方向上的方向系数显著影响基体的弯曲性能。其中,较乱向分布试件,单向分布钢纤维试件的弯拉峰值应力、弯曲韧性均大幅提高,且跨中挠度达到L/150时,残余强度仍比初裂强度高4.35~16.9 MPa;纤维长度由13 mm增加至20 mm时,与乱向分布试件相比,单向分布试件的裂后弯曲性能提高幅度更明显,且单向分布试件受荷越大,纤维长径比的优势越显著;单向分布试件断口处纤维分布均匀,绝大部分方向与主裂纹方向垂直,锚固长度大,断口处桥接效应显著;综合考虑单向钢纤维RPC试件的等效弯曲应力、耗能能力等指标,在纤维掺量为2%、纤维长度为20 mm时,其力学性能最优。
-
-
杨立云;
林长宇;
张飞;
谢焕真;
汪自扬
-
-
摘要:
采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方法(3D-DIC)对不同玄武岩纤维(BF)体积分数的玄武岩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BF-RPC)进行单轴压缩破坏过程观测,分析破坏过程中BF-RPC裂纹扩展过程、损伤规律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BF-RPC破坏过程可分为原生裂纹闭合、弹性变形、裂纹稳定扩展和裂纹加速扩展4个阶段;BF-RPC的损伤在扩容应变前较小且增长平缓,在扩容应变后迅速增长,在峰值破坏时随BF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BF体积分数影响BF-RPC的破坏模式,未掺入BF的活性粉末混凝土破坏模式为拉伸破坏,BF体积分数为0.5%和1.0%时,BF-RPC破坏模式均为拉剪破坏,BF体积分数为1.5%时,BF-RPC破坏模式为剪切破坏.
-
-
王欣;
吴楠;
刘国安;
陈国斌;
张国强;
岳庆霞
-
-
摘要:
通过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了普通混凝土(NC)强度等级和界面处理方式对混杂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HFRPC)与NC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凿毛、露骨料、切槽界面处理方式相比,植筋HFRPC-NC试件的劈裂抗拉强度最高,为NC试件破坏强度的1.15~1.22倍,且破坏模式为延性破坏;对于界面粗糙度不同的凿毛、露骨料、切槽三种界面处理方式,HFRPC-NC试件的劈裂抗拉强度可达NC试件破坏强度的70%~92%,且劈裂抗拉强度随界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HFRPC-NC试件的劈裂抗拉强度随NC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大。
-
-
朱博;
段锋;
何娟;
史琛;
刘文欢
-
-
摘要: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具有高强度及高韧性,但其自重较大,限制了其在城市交通轨道领域中的应用。为了降低RPC容重,本工作采用轻质高强陶砂替代石英砂制备RPC,分析了陶砂替代率对其流动性、干表观密度、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陶砂替代率为30%时,试样抗压强度为120.1 MPa,抗折强度为27.0 MPa,可满足地铁疏散平台、盖板等交通轨道领域内RPC的力学性能要求,此时陶砂RPC干表观密度为2338 kg/m^(3),与基准试样相比降低了12.1%,同时其拌合物流动性能显著提升,并具有良好的韧性;钢纤维、陶砂与RPC基体结合紧密,且陶砂和RPC基体具有良好的界面过渡区。
-
-
沙海洋;
柳锦春
- 《第28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
| 2019年
-
摘要:
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掺加玄武岩纤维,以改善其脆性、提高其力学性能,是近年来的广大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玄武岩纤维增强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静、动态性能研究现状进行综合论述,重点阐述该领域己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分析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玄武岩纤维增强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
-
孙蓓;
焦楚杰
- 《“第九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交流会》
| 2018年
-
摘要:
针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高温蒸养的弊端,提出了常温RPC的制备技术.本文进行了不同钢纤维掺量下常温RPC物理、力学性能的测试,并对钢纤维掺量为2%的常温RPC的耐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温RPC为高流动度的超高强混凝土材料,钢纤维掺入致使常温RPC拌合物坍落度降低,但利于各强度和弯曲韧性的提高,且劈裂抗拉、抗折、抗剪强度增幅高于抗压强度.常温RPC的抗冻融循环、抗氯离子渗透、抗硫酸盐侵蚀、抗碳化等耐久性能优异.优异的力学耐久性能取决于致密的内部结构.
-
-
姚宇飞;
张凡;
梅飞;
马啸;
张双艳
- 《“第九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交流会》
| 2018年
-
摘要:
针对传统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采用用天然河砂全部替代石英砂、玄武岩纤维或聚乙烯醇纤维替代钢纤维和矿物掺合料替代部分水泥等措施来降低RPC的生产成本,探究上述措施对RPC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纤维的掺入和混杂使得河砂RPC的工作性骤降.掺入玄武岩纤维能提升河砂RPC的力学性能,但RPC脆性破坏明显,玄武岩纤维增韧效果有限.BF与PVAF之间的混杂,具有良好的混杂协同效应,增韧效果好于单掺玄武岩纤维的.试验制备出满足GB/T31387-2015要求的RPC120和RPC140.在满足RPC140的情况下,单掺玄武岩纤维(BF)河砂RPC的单方原材料成本下降了49.58%;BF与PVAF混杂河砂RPC的单方原材料成本下降了35.36%.
-
-
Hou Qi;
侯琦;
Bu Liangtao;
卜良桃
- 《第十四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学术会议》
| 2018年
-
摘要:
制作15组活性粉末混凝土外包型钢试件,对加固层抗压强度采用先装拔出法进行现场检测.活性粉末混凝土加固层采用为100MPa、120MPa、140MPa、160MPa、180MPa五种强度等级.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粉末混凝土外包型钢加固层各测点破坏形态均呈现较完整的倒圆锥形破坏,破坏体完整,测点优良率较高,得到的测强公式为f=2.18F+18.29,通过统计学分析,证明该公式拟合优度良好,误差较小.与三种加固材料的先装拔出法测强曲线相比,活性粉末混凝土拟合曲线精度较高,斜率与钢纤维砂浆接近.研究成果对相关标准的修订与拓展拔出法在检测工程中的应用具有推广价值.
-
-
-
陈薇;
杜红秀
- 《第四届“全国建筑材料测试技术”交流会暨中国(深圳)建设工程测试及质量大会》
| 2017年
-
摘要:
对不同钢纤维掺量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高温后的抗压强度和20°C~800°C温度段内的线膨胀系数进行了测试,研究了钢纤维掺量和温度对RPC抗压强度和线膨胀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作用温度的升高,RPC的抗压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钢纤维可以有效提高RPC抗压强度;线膨胀系数总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钢纤维掺量为1%时较素RPC大,钢纤维掺量大于等于2%时较素RPC小.
-
-
Bu Liangtao;
卜良桃;
Yao Jiang;
姚江
- 《第十三届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以下简称RPC)是具有高抗压、抗折强度、优良的耐久性和延性的新型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由于这些物理力学性能,RPC在工程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钢骨混凝土结构是在钢筋混凝土中配置型钢的一种组合结构,钢骨混凝土组合柱自诞生以来,由于其优良的结构力学等各方面性能的优良表现,在国内外都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际,在多年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了实现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的组合构件,延长构件的使用寿命,本文参照传统钢骨混凝土构件充分利用型钢和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优势,采用物理力学性能更加优越的RPC代替普通混凝土与型钢进行组合,提出外包RPC型钢组合柱,这种组合柱将具有更高的强度、耐久性能以及抗震性能.
-
-
Bu Liangtao;
卜良桃;
Teng Daoyuan;
滕道远
- 《第十三届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建筑结构形式的重要进步,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经济效益,被越来越多应用于现代建筑结构中.活性粉末混凝土(RPC)作为新型建筑材料,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和良好的工作性能等特点,逐渐成为当前结构材料研究发展的重点和焦点,对其能够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表现出优良的力学性能是大家的期待.伴随着国家标准《活性粉末混凝土》(GB/T31387-2015)的发布实施,我国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介绍了我国活性粉末混凝土最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其力学性能方面研究比较成熟.介绍了近些年来我国型钢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研究的现状,分别采用了轻骨料混凝土、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替代普通混凝土,试验均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介绍了RPC配筋梁最新的试验研究,RPC展现出了优越的抗剪性能和与钢筋能够很好协同受力的特点.这些都是研究型钢外包RPC梁抗剪性能的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最后是对型钢外包RPC梁抗剪性能研究的展望,并罗列了一些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
-
薛杨;
刘宇;
张啸宇;
庄博志;
刘娟红
- 《“第八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第八届换届会》
| 2017年
-
摘要:
矿区深地开采时矿井井壁混凝土在高地应力作用下会发生瞬时性破坏等重大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井壁混凝土的使用安全性.为了解决矿井井壁混凝土在深地开采时面临的冲击地压严重破坏问题,创新性地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RPC),进行了有关冲击倾向性的试验,并与普通混凝土、掺钢纤维混凝土进行试验对比.试验研究了混凝土的冲击倾向性的几个指标,脆性系数、动态破坏时间和冲击能量指数,结果表明:普通C70混凝土具有很强的冲击倾向性;掺入钢纤维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冲击倾向性,但是仍具有弱的冲击倾向性;而RPC则不具有冲击倾向性.活性粉末混凝土都表现出了很好的高强度、高韧性、低脆性的特点,因此,在深部工程的高地应力作用下,活性粉末混凝土在达到最大承载能力之后,不会发生瞬时性破坏和"岩爆"现象其剩余能量不会瞬间释放,在超过峰值强度后仍将保持一定的强度和较大的变形直至最终破坏,其动态破坏时间很,长,这对于实际工程来说,是非常好的性能优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给予工程安全性的保障,给深部工程结构的发展提供材料上的支持.
-
-
陈新培
-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18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
| 2018年
-
摘要:
为研究不同的养护制度对RPC120级混凝土强度的影响,选择70°C蒸汽养护、90°C蒸汽养护和常温养护三种养护温度,分析混凝土抗压强度随养护温度和养护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养护温度越高,混凝土的极限强度也越高,72h后,高温蒸养下的混凝土强度出现倒缩现象,选择70°C养护温度和72h养护时间作为RPC120级混凝土的标准养护制度;常温养护下,28d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规范要求,但较目标差异较小,可降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