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功能
法律功能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86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029877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西部法学评论、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社会法的定位与展望”研讨会、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2011中国税法论坛暨首届中国税务律师论坛等;法律功能的相关文献由208位作者贡献,包括付子堂、余成峰、倪正茂等。
法律功能—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29877篇
占比:99.98%
总计:1030063篇
法律功能
-研究学者
- 付子堂
- 余成峰
- 倪正茂
- 吴佩林
- 周其俊
- 姜伟国
- 季奎明
- 宋春龙
- 张琴
- 戴定丽
- 李大平
- 杨阳
- 汪全胜
- 淡乐蓉
- 肖义
- 蔡从燕
- 谢文哲
- 颜士鹏
- Sarah
- Schafer
- 丁大晴
- 丰怡凯
- 于增尊
- 于强
- 于炳义
- 五十岚清
- 付桂花
- 付正婷
- 付陶
- 任亮
- 任文俊
- 任满军
- 何其荣
- 何殷
- 余东
- 余栋福
- 余欢
- 俞梅荪
- 傅达林
- 公丕祥
- 刁胜先
- 刘乃梁
- 刘云华
- 刘志强
- 刘晓农
- 刘永红
- 刘玮
- 刘芷含
- 卢旺盛
- 叶洋恋
-
-
赵骏;
孟令浩
-
-
摘要: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有效实现并完善国际法的功能是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命题。国际法的功能根植于法的一般功能,同时还包括维护和平状态、防止非法诉诸武力,促进国际合作、构建政策协调机制,促进共同体认同、实现共同体利益等基本内容。作为调整国际关系和构建国际秩序的规范基础,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受到国际关系现实的深刻影响。当前,国际社会的结构趋向多元化、治理需求趋向复杂化、国际社会法律关系处于动荡状态。从现实的维度看,国际法呈现出新的功能定位:建构国家身份的重要载体、维护国际秩序稳定的压舱石、全球治理赤字的填补器、开展国际法律斗争的重要媒介。中国应当充分发挥国际法功能,通过协调运用国际法的内容和方式、促进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交互支撑、探索弥补国际法功能的局限、正确处理国际法守正与创新的关系等,不断提高运用国际法的能力与水平,以有效应对各种挑战与风险,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
-
余成峰
-
-
摘要:
在卢曼社会系统论视野下,法律是一种规范性期望,采取"不学习"的反事实性态度,从而反向达到对全社会的时间拘束的功能.为了稳定规范性期望,法律系统的功能分化,有赖于组织化的法律决断系统,决断系统通过规范的双重模式化,推动了法/不法二元代码的正式确立,使规范性期望在法律系统内获得稳定的实现,从而克服了一般社会层面的规范性期望的不足.法律系统与政治系统由此形成特定的结构耦合.法律的功能不是促成社会整合或社会控制,而是使规范性期望在时间上获得稳定的确保.法律的功能模式既不取决于主权者,也不取决于社会,而是在法律系统中被反身性地给定.法律在"二阶观察"的层次上调控自身,从而实现其运作的封闭和系统的分出.
-
-
张琴
-
-
摘要:
我国《民法典》中的居住权制度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有房可居,体现了民法的民生关怀,符合人权保障的时代要求.但对居住权制度设定的过多限制将该项权利完全等同于“住房保障”,忽视了现实社会中投资性居住权等其他房屋利用形式.同时,在房屋修缮义务方面存在立法空白,亟待填补.只有打破人役权的概念枷锁,认清居住权的物权属性,并对房屋的修缮义务进行全面规定,才能充分实现居住权制度所具有的法律功能.
-
-
张琴
-
-
摘要:
我国《民法典》中的居住权制度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有房可居,体现了民法的民生关怀,符合人权保障的时代要求。但对居住权制度设定的过多限制将该项权利完全等同于“住房保障”,忽视了现实社会中投资性居住权等其他房屋利用形式。同时,在房屋修缮义务方面存在立法空白,亟待填补。只有打破人役权的概念枷锁,认清居住权的物权属性,并对房屋的修缮义务进行全面规定,才能充分实现居住权制度所具有的法律功能。
-
-
李洋
-
-
摘要:
促进型法作为独特的法律类型与立法模式,学界存在多种概念界定。原有的软法定义、“管理型法——促进型法”的框架都无法涵盖日益丰富的促进型法立法实践。促进型法在概念上可被定义为以特定行为指引或目标规划为主要内容、不依靠强制力为主要手段的法律类型,在实践层面上能有效弥补道德、政策等其他社会规范的缺陷,并补强其正当性。同时,促进型法在法律语言、法律规则结构上的特殊性并未突破法律界限,促进型法由此得以证成。
-
-
吕芝慧;
黄中显
-
-
摘要:
保险人说明义务有力规制了格式合同中产生的当事人信息失衡问题,但在立法上仍有完善发展的空间。保险人说明义务以“免除保险人责任”作为标准,区分了“一般说明”义务和“明确说明”义务。目前违反保险人“一般说明”义务的法律后果在我国未作规定。针对这一立法空白,分析保险人说明义务后果缺失对其功能的影响,通过明确保险人说明义务法律后果补充的现实需求,辨析后悔权的立法基础、法律效果和作用功能,总结保险人说明义务引入后悔权作为法律后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后悔权与保险人说明义务的特性,合理讨论后悔权如何作为保险人说明义务功能的补充和拓展,进而分析后悔权与保险人说明义务的立法协调与衔接。
-
-
张一博
-
-
摘要:
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功能即为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功能,作为资本市场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对保护投资者公平接收应披露信息、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完善资本市场监管措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应当以资本市场信息披露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法律制度,为我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法律制度支撑.
-
-
-
常鹏翱
-
-
摘要:
不动产登记法的立法具有重要意义,应慎重对待其定位、功能和观念。在定位上:不动产登记法是混合法,融公法与私法、程序与实体为一体;是公共法,调整与不动产登记相关的所有事项;是信息法,记载不动产物权及相关的其他信息。在功能上:不动产登记法应有助于搭建完备的权利平台,全面记载不动产物权;有助于搭建便捷的交易平台,为不动产交易提供便利;有助于搭建高效的监管平台,提高对不动产利用和交易的监管能力。在观念上:不动产登记法以统一登记为根本,要成为夯实和保障统一登记的根本法;以便民利民为导向,提升登记的便民利民度;以提高质量为指针,最大程度确保登记的正确性。
-
-
吴涛
-
-
摘要:
《立法法》第13条赋予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在面对改革发展需要时,对相应的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规定进行"暂时调整".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学术界对于"暂时调整"行为的认识不足,对它的基本内涵、法律性质存有争议,对其所产生的法律功能也较少讨论.而对该行为的认识需要对其概念进行界定,文章试图将其认定为授权立法的一种新形式,同时,明确该行为具有防止行政权恣意和调节改革的易变性与法律安定性间矛盾的法律功能.
-
-
-
-
-
-
-
林嘉;
陈文涛
- 《“中国社会法的定位与展望”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社会救助法是一部重要的社会立法."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社会各界针对目前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立法建议.本文分析了社会救助法的若干价值功能,并提出社会救助法应当秉持发展性、多元性、补充性和程序性等现代社会救助理念.同时,立法要重点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即公民社会救助的权利内容、救助体系城乡一体化、再就业促进、财政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程序.
-
-
林嘉;
陈文涛
- 《“中国社会法的定位与展望”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社会救助法是一部重要的社会立法."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社会各界针对目前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立法建议.本文分析了社会救助法的若干价值功能,并提出社会救助法应当秉持发展性、多元性、补充性和程序性等现代社会救助理念.同时,立法要重点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即公民社会救助的权利内容、救助体系城乡一体化、再就业促进、财政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程序.
-
-
林嘉;
陈文涛
- 《“中国社会法的定位与展望”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社会救助法是一部重要的社会立法."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社会各界针对目前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立法建议.本文分析了社会救助法的若干价值功能,并提出社会救助法应当秉持发展性、多元性、补充性和程序性等现代社会救助理念.同时,立法要重点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即公民社会救助的权利内容、救助体系城乡一体化、再就业促进、财政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程序.
-
-
陈光中;
于增尊
-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只有将修改后《刑事诉讼法》认真实施好,它的进步性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刑事诉讼法》施行的准备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司法解释的修改工作.本文拟就此问题略抒己见,供有关实务部门参考,并与理论界同仁共同探讨.本文主要介绍了司法解释功能与应遵循的原则,并重点介绍了司法解释中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问题、辩护律师会见问题和侦查阶段辩护人是否享有取证权问题等问题,以促进国民主法治建设。
-
-
陈光中;
于增尊
-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只有将修改后《刑事诉讼法》认真实施好,它的进步性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刑事诉讼法》施行的准备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司法解释的修改工作.本文拟就此问题略抒己见,供有关实务部门参考,并与理论界同仁共同探讨.本文主要介绍了司法解释功能与应遵循的原则,并重点介绍了司法解释中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问题、辩护律师会见问题和侦查阶段辩护人是否享有取证权问题等问题,以促进国民主法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