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沾化凹陷

沾化凹陷

沾化凹陷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17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6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964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沉积学报、石油天然气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等;沾化凹陷的相关文献由49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永诗、刘魁元、金强等。

沾化凹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6 占比:9.45%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50%

专利文献>

论文:1964 占比:90.05%

总计:2181篇

沾化凹陷—发文趋势图

沾化凹陷

-研究学者

  • 王永诗
  • 刘魁元
  • 金强
  • 刘华
  • 张善文
  • 张林晔
  • 万丛礼
  • 刘雅利
  • 康仁华
  • 徐兴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巴素玉; 金杰华; 时瑞坤; 刘升余
    • 摘要: 不整合是认识陆相湖盆地层格架、分析盆地形成与演化的重要界面,且低序级不整合对于认识局部地层接触关系、构造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沾化凹陷渤深8井测井数据为基础,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多个相互联系的测井曲线通过降维重构形成少数包含原始曲线85%以上信息的主成分曲线,然后运用最优分割法将主成分曲线进行组合、判别,定量识别低序级不整合面。最后通过将低序级不整合面识别结果与实际资料进行对比,证实了该方法对低序级不整合面识别的有效性。精确识别低序级不整合,对于寻找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朱德顺
    • 摘要: 沾化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以深湖环境为主,页岩非均质性强且分布规律复杂,制约页岩油的勘探进展。以精细岩心观察入手,系统分析薄片资料、分析化验资料,以有机质、沉积构造、矿物结构、基础岩性作为沉积类型划分参数明确深湖环境泥岩沉积类型,并以组合方式分析泥岩的空间展布特征,证实粗碎屑沉积理论中瓦尔特相律同样适用于深湖环境沉积研究,深湖沉积物在纵向与横向的发育规律具有一致性。基于沉积物的有序变化及沉积环境对物质的控制作用,以物质来源为依据将研究区沙三下亚段泥岩沉积划分为3种沉积相类型,按照沉积组合在盆地中的沉积部位,细分出6种深湖亚相类型,初步明确不同相类型的页岩油地质意义,为页岩油勘探提供了理论技术支撑。
    • 赵笑笑; 闫建平; 王敏; 何贤; 钟光海; 王军; 耿斌; 胡钦红; 李志鹏
    • 摘要: 为了研究沾化凹陷沙三段湖相页岩夹层与页岩油产能之间的关系,在分析岩心描述、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压汞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反褶积方法处理测井资料识别夹层类型。结果表明:(1)砂质夹层和灰质夹层的脆性矿物含量高,易形成裂缝。其中砂质夹层长英矿物和灰质夹层碳酸盐岩矿物的质量分数高达46.7%,57.95%;(2)夹层中发育异常压力缝、矿物收缩缝、层间缝,在砂质夹层中还发育构造缝。出现裂缝的夹层平均渗透率高达7.59 mD;(3)夹层主要发育微—纳米级孔隙,有粒间孔、溶蚀孔和晶间孔,孔隙连通性较好。粒间孔常见于砂质夹层。溶蚀孔常见于灰质夹层,大孔隙较多;(4)夹层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砂质夹层和灰质夹层都表现为低自然伽马和高电阻率特征,砂质夹层具有自然伽马在高背景下低回返、三孔隙度曲线和深侧向电阻率向右偏移,灰质夹层的三孔隙度曲线呈明显向右"靠拢"。利用反褶积方法处理后的自然伽马、深侧向电阻率曲线进行重叠可快速识别夹层且分辨率更高、更直观,能够有效地识别湖相泥页岩夹层,为页岩油评价提供依据。
    • 姚良秀
    • 摘要: 罗176区块基本概况罗176区块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罗家鼻状构造带。罗家鼻状构造带是一个近南北向的大型水下隆起,罗家地区沙四段砂砾岩扇体发育,是在始新世时期来自南面陈家庄凸起的多期洪积扇和水下冲积扇而形成的纵向上相互叠置的大型砂砾岩体,砂砾岩扇体向南超复于古生界不整合之上,向北伸入渤南洼陷。沙四段是整个渤南地区最具规模增储潜力层系之一,地层压力系数较高(1.70~1.75),罗176区块钻探目的是主探沙四上,兼探沙四下,部署井位38口井,目前已完成井21口。
    • 吴冬; 刘显太; 杜玉山; 朱筱敏; 蒋龙; 耿斌; 程紫燕; 郭士博
    • 摘要: 渤南洼陷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重要的油气富集区,其中渤南洼陷北带发育的深层砂砾岩致密油藏是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油气增产的关键,其储层成因机理研究是该区实现未开发储量动用的基础.通过对钻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储层物性、压汞、核磁共振等相关资料分析,认为致密储层分布于2类扇三角洲沉积物中,受沉积体系差异影响.早期形成的扇三角洲规模较大,沉积物延伸距离长,机械分异作用强,颗粒粗细分明,孔渗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对应关系;后期形成的扇三角洲规模较小,沉积物近源、快速堆积,机械分异作用弱,颗粒混杂堆积,孔渗对应关系不明显.刚性、易溶的岩屑能够有效提高砂砾岩储层物性,其在原始沉积物中的含量不能过低.储层岩性以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和原生孔隙为主,喉道类型以片状和弯片状为主,孔隙连通性差;孔隙结构包括5类,储层非均质性强.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破坏渤南洼陷北带沙四上亚段砂砾岩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胶结作用多类型、多期次、强破坏,其中伊利石胶结的强弱对储层性能影响显著.溶蚀作用、破裂作用和超压作用有助于储层物性的改善,但建设性成岩作用总体影响有限.综合分析渤南洼陷北带沙四段致密储层形成机制,认为石英、长石和岩屑相对含量近似,伊利石相对含量更低的粗砂岩储层为研究区有利储层.孔喉大小和孔喉比与孔隙度和渗透率一样,是评价致密储层的关键参数,孔隙度、渗透率越高,孔喉半径越大,孔喉比越小,则储层物性越好.
    • 刘丹
    • 摘要: 在中国当前的矿产勘探领域,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具有较为丰富的页岩油资源,但是沉积岩的岩相特征以及沉积演化的规律还不够清晰.因此建立在当前的岩层勘探技术体系的基础上,落实好岩层化学元素以及演变规律的分析,可以为页岩油的开发提供技术基础.
    • 刘华; 袁飞飞; 蒋有录; 郝雪峰; 方旭庆
    • 摘要: 根据沉积速率、泥岩体积分数、源岩演化程度,对沾化凹陷超压特征及其成因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沾化凹陷具有多洼、多层系超压发育的特征,最大压力系数可达1.8,纵向上超压发育层系与沙一段、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层系对应,平面上则与渤南次洼、四扣次洼和孤北次洼等生烃中心相对应;欠压实作用和生烃作用是研究区超压形成的主要原因,其中泥岩体积分数高于85%和沉积速率高于200 m/Ma是欠压实增压的必备条件,随着烃源岩生烃强度和成熟度的增加,生烃增压作用所占比例上升,成为超压成因的主导因素.当烃源岩R.小于0.7%时,以欠压实增压作用为主,压力系数多小于1.5,且油气多聚集在源内层系中;当生烃区烃源岩成熟度R.大于0.7%时,生烃增压作用逐渐变得重要,压力系数多大于1.5,且该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多富集在超压层系之上.
    • 杜彦男; 吴孔友; 徐天野; 李彦颖
    • 摘要: 研究利用地震、地质等资料,通过对沾化、车镇凹陷二维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划分出不同构造单元构造样式类型,总结2个凹陷的构造样式发育和分布特征,对比构造样式差异性.利用平衡剖面法对凹陷内典型地震剖面构造演化特征进行分析,探究构造样式形成机制及差异性成因.研究结果表明,2个凹陷在构造样式类型、分布和成因上具有较大差异.沾化凹陷断裂发育,以伸展构造样式为主,深层北西向断裂多为反转构造,其中陡坡带和洼陷带构造样式种类最多.车镇凹陷断裂发育相对稀疏,仅发育伸展构造样式,其中陡坡带和缓坡带构造样式相对丰富.2个凹陷构造样式差异来源于构造演化过程差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自典型的构造样式.
    • 张若琳; 金思丁
    • 摘要: 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罗69井的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和滑动窗口频谱分析.通过对0.405 Ma和0.100 Ma的周期进行高斯带通滤波,并以沙三下亚段顶和底的磁性地层年龄为锚点,建立罗69井沙三下亚段的天文年代标尺.沙三下亚段总共记录了6个长偏心率周期和24个短偏心率周期,将0.405 Ma的滤波曲线作为四级层序沉积旋回的参考曲线,在沙三下亚段地层划分出6个四级层序.研究结果表明:罗69井沙三下亚段记录了稳定的天文旋回;由长偏心率、短偏心率、斜率和岁差周期产生的地层旋回厚度分别为39.4,9.74,3.94~2.54和1.92~1.70 m.罗69井沙三下亚段的最优沉积速率为8.2×103 cm/Ma,沉积时限为2.38 Ma.在沙三下亚段早期沉积地层中,长偏心率周期控制了氧化还原条件从而促进了有机质的富集;而在沙三下亚段晚期沉积地层中,长偏心率周期控制了初级生产力,是有机质富集的主要影响因素.
    • 杨林龙; 唐宏宇; 刘惠民
    • 摘要: 众多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及周缘隆起区的构造自中生代以来受到西伯利亚板块、扬子板块、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以及印度板块远程效应的影响,形成了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两种相互关联却又相互独立的构造现象(李三忠等,2018;任建业,2018)。渤海湾盆地的北缘和东缘受控于郯庐断裂带,其走滑构造样式、变形时间及已经得到了大量的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