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水
水源水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704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建筑科学、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7篇、会议论文54篇、专利文献197134篇;相关期刊266种,包括浙江预防医学、净水技术、城镇供水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16年年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全国排水委员会2016年年会等;水源水的相关文献由1855位作者贡献,包括唐非、梅翔、黄廷林等。
水源水—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7134篇
占比:99.70%
总计:197725篇
水源水
-研究学者
- 唐非
- 梅翔
- 黄廷林
- 孙楠
- 朱惠刚
- 高廷耀
- 刘文君
- 吕锡武
- 王占生
- 陈洪斌
- 丁业荣
- 何文杰
- 张晓健
- 时全
- 曹佳
- 李德生
- 梁恒
- 舒为群
- 陈宏观
- 高乃云
- 于水利
- 于鑫
- 傅雪松
- 冯兆敏
- 刘成
- 唐小斌
- 多克辛
- 孙韶华
- 崔福义
- 张全兴
- 张荣
- 张金松
- 曲久辉
- 李爱民
- 王德东
- 王玲玲
- 谢曙光
- 贺杏华
- 贾瑞宝
- 赵本海
- 钟嶷
- 陆继来
- 马军
- 丁震
- 于洋
- 刘洋
- 刘红丽
- 单国平
- 卢素格
- 吕学敏
-
-
陈剑宁
-
-
摘要:
建立了高通量全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中9种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的分析方法。水样经高通量全自动固相萃取仪进行富集,优化上样流速,洗脱溶剂类型以及洗脱溶剂体积,确定最优的全自动固相萃取条件。结果表明:在10-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9种多氯联苯相关系数为0.9990-09996,方法检出限为0.0289-0.2691μg/L。空白样品加标浓度为0.1μg/L时,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5.4%-90.6%,相对标准偏差(n=6)为0.67%-5.21%。将该方法用于惠州市虾村水源水,菱湖以及鳄湖的实际水样测定,结果9种多氯联苯均未检出,说明以上三个引用水源水没有受到PCBs的污染。
-
-
蒋雪;
万巧玲;
柏雪;
周金元;
邱筱恒
-
-
摘要:
苯系物是苯和衍生物的总称,具有致癌致畸风险,是重要的水环境控制污染物。自来水厂水源水和污水处理厂出水是两类与生活生产质量密切相关的水样,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FID为检测器,对这两类水样中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异丙苯、邻二甲苯和苯乙烯等8种苯系物进行了分析。8种苯系物的工作曲线相关系数r≥0.9993,方法检出限为2~3μg/L。污水处理厂出水加标回收率在86%~102%,方法精密度1.2%~6.9%;自来水源水加标回收率在91%~102%,方法精密度0.67%~2.9%。污水处理厂出水受到处理工艺影响,回收率的稳定性不如自来水源水,但亦满足检测质控要求。
-
-
何云峰;
李翠梅;
薛天一
-
-
摘要:
水样过0.45μm滤膜,分取10 mL滤液和已经于450°C处理2 h的氯化钠2.5 g混合,在顶空仪中于65°C平衡5 min,再用二乙烯苯基/Carboxen/聚二甲基硅氧烷(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纤维头在500 r·min^(-1)转速下于65°C萃取30 min,于250°C热解吸3 min,所得气体进入气相色谱-质谱仪,在HP-5MS毛细管色谱柱上用升温程序分离,用附电子轰击离子(EI)源的质谱仪检测。结果显示,土臭素、2-甲基异莰醇的质量浓度在2.0~200.0 ng·L^(-1)内,β-紫罗兰酮的质量浓度在1.0~100.0 ng·L^(-1)内分别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36s)分别为1.38,1.12,0.78 ng·L^(-1);对纯水及太湖水源水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水源水中3种嗅味物质的检出量分别为1.78,3.07,3.81 ng·L^(-1),回收率为92.3%~11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98%~13%,适用于水源水中嗅味物质的测定。
-
-
王茜;
王金龙;
唐小斌;
梁恒;
李圭白
-
-
摘要:
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检测水平的提升,水中痕量的PPCPs被不断发现,水源水以及饮用水中的痕量PPCPs亦被逐步重视起来。为了掌握珠三角某市饮用水系统中PPCPs的变化规律,采用固相萃取和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调查了某市水源水、净水厂出厂水和管网水中目标PPCPs的分布和含量情况,同时研究了目标PPCPs在水厂中的去除规律。结果表明,在20个批次的样品中,该市水源1和水源2中分别检出7种和10种PPCPs。水源1中咖啡因的检出质量浓度最高,平均质量浓度为24.7 ng·L^(−1)。水源2中红霉素的检出质量浓度最高,平均质量浓度为22.1 ng·L^(−1)。在20个批次的样品中,常规处理工艺(水厂1、3和4)的出厂水分别检出3种、7种和7种PPCPs,深度处理工艺(水厂2)的出厂水中检出1种PPCPs。出厂水中PPCPs种类远少于水源水,浓度也明显下降。除水厂2以外,管网水中均有PPCPs检出,与出厂水相比,管网水中PPCPs种类和浓度也有所降低。常规处理工艺只对部分目标PPCPs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预氯化对PPCPs去除起重要作用;深度处理工艺对大部分目标PPCPs的去除效率较高,其中活性炭吸附工艺起到关键作用。
-
-
陈永艳;
吕佳;
张岚;
叶必雄;
金宁
-
-
摘要:
为进行我国水体中农药风险监测,针对水体中农药种类多、浓度低的特点,建立了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筛查和检测水源水及饮用水中107种典型农药及代谢产物(有机磷类、有机氮类、有机杂环类、氨基甲酸酯类、酰胺类、苯甲酰脲类、新烟碱类等)的方法。样品经0.22μm孔径亲水性聚四氟乙烯滤膜过滤后,通过自动进样器取5 mL样品注入在线固相萃取系统,经X Bridge C_(18)在线固相萃取柱吸附后用纯水淋洗,以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对在线固相萃取柱梯度洗脱后再经ACQUITY HSS T_(3)色谱柱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及负离子模式分析检测,外标法定量。以水源水及饮用水作为基质,对其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107种农药及代谢产物在不同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5),方法检出限(LOD,S/N=3)为0.03~1.5 ng/L,定量限(LOQ,S/N=10)为0.1~5.0 ng/L。将目标分析物在1、20、50 ng/L水平下加标,水源水和饮用水中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60.6%~119.8%和61.2%~119.0%,相对标准偏差(RSD,n=6)分别为0.3%~18.6%和0.4%~17.1%。用该方法测定水源水和饮用水中的农药残留,结果显示,酰胺类、三嗪类除草剂、三唑类杀菌剂与烟碱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有较高的检出率,其中水源水中检出含量为0.1~97.1 ng/L,饮用水中检出含量为0.1~93.6 ng/L。该方法适用于水源水和饮用水中107种典型农药及代谢产物的痕量分析测定,有效提高了水体中农药类物质的检测效率,实际应用价值较高。
-
-
余沛芝;
刘玉红;
章文华;
何敏;
许小燕;
徐小燕;
周婷
-
-
摘要: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附录A中对产气荚膜梭菌给出了0 CFU/(100 mL)的限量值,但并未指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因此,对目前现行有效的3个检测产气荚膜梭菌的检测标准(GB 4789.13—2012、GB/T 8538—2016和SN/T 0177—2011)进行汇总对比.对购买的产气荚膜梭菌菌种,使用胰胨-亚硫酸铵-环丝氨酸琼脂培养基(TSC)、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FTG)和疱肉培养基,分别进行复苏培养,通过对各自同代传代产物开展不同的性能验证试验,确定其复苏效果.结果显示,这3种培养基对该菌菌种均有良好的复苏能力.产气荚膜梭菌的传统检测方法检测步骤多,涉及的培养基种类多,且检测时间长.基于此,对比传统检测方法,使用显色培养基,对南方某自来水公司的出厂水、水源水和南方某污水厂进水、二沉池出水中的产气荚膜梭菌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显色培养基与传统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但所耗费的检测时间和所需的培养基种类却明显优于传统检测方法.
-
-
龚润强;
王博;
季木兰;
赵欣;
苏良湖;
卜元卿;
陈瑀;
张圣虎;
邱慧
-
-
摘要:
为了评价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氨苄西林(ampicillin,AMP)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风险等级,分别于2019年11月、12月和2020年1月对长江南京段14个采样点进行采样,并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SPE-UPLC-MS/MS)对水体中AMP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14个采样点连续3个月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后,AMP的总质量浓度范围为ND~42.44 ng·L-1,平均质量浓度为19.67 ng·L-1,检出率为57.5%;3个月份的AMP检出率依次为7.14%、100%、66.67%;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AMP检出浓度和检出率总体上高于2019年11月.采用风险熵值法对水体残留的AMP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长江南京段AMP的生态风险熵(QR)范围为0.40~0.57,处于中度风险;AMP的健康风险熵(QRH)范围为3.2×10-5~5.1×10-5,对人体健康无风险.
-
-
应巧蓉;
支红峰;
胡中豪
-
-
摘要:
目的: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同时测定水源水中铝、铬、锰、铁、铜、锌、砷、硒、镉、汞和铅11种金属元素的含量.方法:仪器调至最佳状态,样品酸化后直接测定.结果:各元素校正曲线都在0.999以上,7次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加标回收率95%~105%.结论:本法具有灵敏度高、分析快速、结果准确和多元素同时测定的优点,适用于水源水的批量检测和质量控制.
-
-
张孝龙
-
-
摘要:
目的 针对水源水以及生活饮用水利用微生物进行检查,对于检测应用价值进行深入探讨分析.方法 于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疾控中心收集共100份水样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其中50份水样为水源水,剩余50份水样为生活饮水,对收集的100份水样分别进行检测,主要检测内容包括:大肠菌群数、耐热菌群数、细菌总数以及大肠埃希菌数.同时按照GB5749-2006所制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对于生活饮水的相关指标与收集的生活水样进行比较,观察合格情况.结果 生活饮用水合格率显著高于水源水合格率,且P0.05.结论 针对水源水以及生活饮用水中细菌数量通过微生物检测技术进行检测是志在必行的,经过增强对水源水以及生活饮用水的监测,以此来对水质的受污染情况以及区域进行判定,从而警示相关监管部门加强对饮用水的消毒工作与处理工作,同时针对水源水给予有效的净化措施干预,避免发生水源性感染疾病.
-
-
孙广垠;
张冬翠;
宋吉娜;
李思敏;
李芳德
-
-
摘要:
采用响应面法(RSM)对南水北调邯郸段水源水浊度不达标的问题进行混凝工艺优化处理.设计单因素试验,分析混凝剂投加量、反应搅拌时间及反应搅拌速度对浊度去除率的影响,并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混凝剂投加量对浊度去除率的影响最显著,反应搅拌速度对其影响最弱.经过优化后得出最佳混凝工况:混凝剂投加量为22.78 mg·L-1、反应搅拌时间为25.35 min及反应搅拌速度为61.46 r·min-1,此时的浊度去除率可达到86.82%.经验证,响应面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误差为0.45%.
-
-
魏娜;
熊莎莎
- 《2018广西给水排水学术交流会》
| 2018年
-
摘要:
肠球菌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59-2006)附录A中的水质参考指标,是检测水质卫生质量的污染指标.为了解公司水源水中肠球菌的污染现状及水厂净水工艺对肠球菌的去除效果,对于柳西水厂和柳南水厂的水源水和出厂水进行为期一月的检测研究,发现菌落总数以及水样浊度越高,肠球菌越多.
-
-
李素萍;
郑日华;
张虎山
- 《2017全国环境监测及预警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地震发生后,山体滑坡、工业生产设施损毁、可能的人员和动植物死亡、灾后防疫消毒等对灾区的饮用水源安全构成较大威胁.本文通过对地震灾害后饮用水和水源水水质存在的污染风险进行识别,探讨了震后饮用水和水源水水质应急监测的工作思路,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能给水质监测机构提供借鉴和参考,使其能在震后迅速取得可靠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决策者提供技术支持.
-
-
HAN Mei;
韩梅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17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水源水氨氮污染问题广泛存在,而冬季低温期氨氮污染更是饮用水生产中的难题.以前期构建的悬浮填料-沸石曝气生物滤池系统为基础,以北方松花江水为研究对象,对曝气生物滤池在低温期处理氨氮的效能和响应温度变化的菌群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在1.0~5.5°C长期低温过程中,对氨氮平均去除率为77.08%,随着低温运行时间延长、温度下降,硝化作用得到增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填料表面生物膜群落结构表明,低温期的生物膜菌群多样性虽较常温低,但经低温长期驯化后,优势菌群差异明显,常温的优势菌属在低温期均下降,低温期的硝化螺旋菌属和亚硝化单胞菌属的数量却高于常温期,表明硝化细菌在低温环境下是可以增殖、驯化的.本研究将为低温期内氨氮的去除提供理论支撑.
-
-
刘芳;
侯萌萌;
于海静
- 《第四届环渤海色谱质谱学术报告会》
| 2016年
-
摘要:
吡啶是一种含氮杂环化合物,又称氮苯,无色或微黄色液体,有恶臭,溶于水以及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吡啶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农药,它还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在纺织、制革、染整等行业均有广泛的应用.吡啶为有毒化学品,长期摄入出现头晕、头痛、失眠、步态不稳等病症,并可发生肝肾损害.吡啶与水有极好的互溶性,使得检测水中微量的吡啶变得困难[1].本文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直接进样-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吡啶的方法。此方法在吡啶质量浓度0.2~6.0mg/L之间线性关系好,相关系数尸0.9993,在线性范围内精密度高。选取高、中、低三个浓度的纯水和水源水测定回收率,结果在91.0%~102.8%之间,标准偏差RSD在2.1%~3.8%之间。该方法还具有预处理简便、不使用剧毒试剂、分析速度快等优点,满足国标检测要求,适合水源水中吡啶的测定。
-
-
-
郑怀礼;
闫正乾;
唐晓旻;
王敏;
陈伟;
寿倩影;
周于皓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全国排水委员会2016年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以NaOH和Al(OH)3为原料制备得到NaAlO2,并将其用于水源水中锰的去除.略微过量的NaOH能有效降低NaOH和Al(OH)3的反应时间.通过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发现,Al(OH)3与NaOH发生的反应为一级反应,且速率常数K为0.0793.当水源水中锰含量为0.29mg/L时,NaAlO2对锰的去除率能够达到为95.04%、锰的残余浓度小于0.1mg/L.水源水中其它胶体颗粒污染物提高了NaAlO2对锰的去除效率.碱性的NaAlO2促使水体中溶解性锰离子生成锰的金属沉淀;NaAlO2在水体中能够生成不定形氢氧化铝凝胶(Al(OH)3(am)),对水中的Mn2+具有共沉淀和吸附作用.
-
-
Lv Xuemin;
吕学敏;
Xiao Sanhua;
肖三华;
Tang fei;
唐非
- 《中华预防医学会农村改水改厕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调查研究"引江济太"工程对太湖水源水雌激素活性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分别于2013年12月、2014年1月和年3月采集了江苏省WX市"引江济太"工程8个相关地点水样,应用固相萃取技术结合重组酵母雌激素筛检试验(recombinant yeast estrogen screen,YE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分析方法,对水样中的有机物雌激素活性水平的现状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探讨调水量和相关水源水的雌激素活性及其中酚类雌激素物质的关系. 结果:各水样均表现出明显的雌激素活性,并且以望虞河入太湖口出的水样雌激素活性效应最强,该水样的酚类环境雌激素物质含量也最高.太湖内各水样雌激素活性强度与靠近望虞河口的距离呈正相关. 结论:以太湖水为源水的XD水源水和NQ水源水均不同程度受到了经望虞河引入太湖水的影响,并且其雌激素活性强度随着引水量增加而升高,呈现出正相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