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水分运动

水分运动

水分运动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29994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中国科技成果、农机化研究、农业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地下空间开发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讨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2015年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等;水分运动的相关文献由297位作者贡献,包括安俊波、张建丰、毛晓敏等。

水分运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9994 占比:99.92%

总计:130096篇

水分运动—发文趋势图

水分运动

-研究学者

  • 安俊波
  • 张建丰
  • 毛晓敏
  • 王全九
  • 王振华
  • 郑旭荣
  • Liu Siqi
  • Mao Xiaomin
  • 任杰
  • 刘思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明达; 张素瑜; 杨慎骄; 关小康; 陈金平; 李顺江; 王同朝; 邹国元
    • 摘要: 为优化地下滴灌系统,探索适宜的系统设计参数,探究了砂壤土不同滴灌带埋深对土壤水分及湿润峰运移变化规律的影响。首先通过室内试验验证HYDRUS-2D模型模拟土壤水分及湿润峰运移变化的可靠性,其次运用验证后的模型对不同滴灌带埋深下土壤水分及湿润峰运移进行预测,最后将优选的系统设计参数进行田间试验验证。室内试验模拟结果表明,砂壤土滴灌带埋深为20 cm时,整个灌溉过程中湿润峰水平运移速度和垂直下移速度相似,但在灌溉4 h后,湿润峰垂直下移速度高于水平运移速度;在灌溉6 h后,土壤水分运移到土壤表面。通过滴灌带埋深为20 cm时的实测数据对HYDRUS-2D模型进行评价。土壤体积含水量模拟值和实测值R2、ME、RMSE分别为0.98~0.99、0.90~0.93、0.029~0.032 cm3/cm3,湿润峰运移距离的模拟值和实测值R2、ME、RMSE分别为0.96~0.99、0.91~0.96、0.690~2.170 cm,实测值和模拟值的一致性较好。HYDRUS-2D模拟结果表明,滴灌带埋深为20 cm时,土壤水分垂直运移的区域为距地表0~60 cm土层,但水平方向上距滴灌带20~30 cm处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较低;滴灌带埋深为30 cm时,在土壤水分平衡后(灌溉结束后3 d),较湿润[含水量>75%FC(田间持水量)]土体距地表5~55 cm;滴灌带埋深为40 cm时,土壤水分能够向上运移到距地表10 cm处,下渗到距地表90 cm处,侧渗到距滴灌带30 cm处,较湿润(含水量>75%FC)土体距地表30~75 cm。田间试验表明,与传统地表滴灌相比,地下滴灌(滴灌带埋深30 cm、铺设间距60 cm)能够增加中下层土壤体积含水量,使夏玉米产量显著提高8.6%。综上,砂壤土夏玉米地下滴灌较适宜的滴灌带埋深和铺设间距分别为30、60 cm。
    • 张璐; 吴玉琴
    • 摘要: 在砂土中加入十八胺使其具有斥水性,对斥水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展开研究,在室外采用铺盖斥水土、覆膜及不覆膜3种方式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进行辣椒的种植,对比分析各种植方式的累积浇水量、株高、径粗、同期采摘的辣椒质量等参数;同时采用温纳四极法在同等土壤环境条件下对铺盖斥水土的区域和不做保水措施的天然土壤区域的土壤电阻率分别进行雨前、雨后的对比分析。试验发现:在辣椒前期生长中,铺盖斥水土区域的辣椒浇水量在3者中最少,同期辣椒产量略少于覆膜区域但远超过未覆膜区域,株高偏低,径粗最小;在测量土壤电阻率时,铺盖斥水土区域的电阻率降雨前后均比自然土壤区域的电阻率小,降雨前后电阻率值的变化幅度也较小。试验表明,斥水土可以降低天然土壤内部的水分运动速率,对减少土壤内部水分蒸发具有明显的效果,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为干旱地区提供新的保水措施思路。
    • 何婧; 屈忠义; 刘霞; 刘祖汀; 孙宇乐
    • 摘要: 河套灌区杭锦后旗各质地盐渍土壤的水分入渗性能、温度及含盐量不同,使土壤改良效果存在差异。为研究"沙穴"种植番茄对不同土质的土壤水分、温度、盐分的迁移规律,通过在土柱中填装3种典型土质(砂壤土、粉壤土、黏壤土),同时布设沙穴,探索在滴灌条件下种植加工番茄以改良不同土壤质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沙穴种植对不同土质的水热盐迁移影响不同,沙穴种植能显著改善黏壤土土壤水分入渗性能,提高根系层土壤的湿润区面积及含水率,在深度20~40 cm相对增加了24.15%,但降低了砂壤土和粉壤土的保水性,土壤剖面含水率呈上干下湿的特点;沙穴种植可显著提高作物生长初期黏壤土的温度(P20 cm处,粉壤土和黏壤土的盐分淋洗效果显著(P<0.05),平均相对脱盐率达23.28%和56.29%。综合分析沙穴种植对不同土质盐渍土土壤水热盐迁移规律,得出在杭锦后旗3种典型盐渍土中,黏壤土是最适宜沙穴改良方式的土质。
    • 张超; 姜景山; 王如宾; 金华
    • 摘要: 高温季节土壤表层温度非常高,土壤内部含水率较低,突发性降雨对于土壤温度动态变化和水热交换运移影响极大.为了揭示降雨非饱和入渗对土壤热量运移变化的影响,该研究建立了反映降雨入渗过程的土壤热量运移数学模型,编制了有限元数值计算程序,针对南京雨花台区典型土壤,开展了降雨非饱和入渗对土壤热量运移影响的数值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降雨入渗情况下,土壤温度变化与热量运移主要是表层土壤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作用引起,热量运移影响深度约0.2 m;降雨强度45 mm/h作用下,随降雨历时增加,雨水全部自由入渗到土壤内部,土壤内部基质吸力呈线性递减趋势,湿润锋面逐渐下移,土壤体积含水率快速增加;湿润锋过后的土壤体积含水率逐渐接近于饱和体积含水率,土壤入渗能力逐渐下降,直至趋于饱和入渗率;在降雨非饱和入渗影响下,入渗到土壤孔隙中的低温雨水与土壤颗粒发生热量交换,进而改变了原有土壤温度场分布,并随着降雨入渗深度的持续增加,降雨入渗过程对土壤热量运移的影响呈现逐渐减弱趋势.经过现场实测数据与模拟计算结果验证,随着降雨历时增加,土壤体积含水率实测值和数值计算值相对误差保持在±3.99%以内,均方根误差RMSE为0.01 cm3/cm3;土壤温度实测值和数值计算值的相关误差保持在±2.72%以内,均方根误差RMSE为0.55°C,模拟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数据均吻合较好,表明该模型对描述降雨非饱和入渗过程土壤热量运移规律的适应性较强,数值计算程序合理.研究成果可为农业水利工程与水土保持、土壤水文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城市水资源控制与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重要参考.
    • 摘要: 香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是蔬菜中的珍品,所以被誉为“山珍之王”,然而香菇接种是一种技术活,那么,香菇如何接种呢?密接种增加椴木的发菌点,发菌点多发菌面积就大,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菌丝浸透椴木。椴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主要靠吸收水分和蒸发水分,干湿交替的水分运动能使椴木内部得到充足的氧气,使菌丝深入椴木吃料从而加速椴木成熟,减少受杂菌感染的概率。
    • 高程
    • 摘要: 土壤饱和导水率通过反映土壤水分入渗情况,进而说明土壤影响机理。针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研究多集中于两个方向。一是土壤饱和导水率自身影响因子探究,二是利用土壤饱和导水率研究其他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在不同的研究方向下,学者针对具体的不同方面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与环境变化相关的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变异规律、不同情况水分入渗的作用机理、使土壤性质发生改变的受损、扰动、植被、耕作、生物结皮等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列举综述,为更好地了解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研究现状,以及预测未来土壤饱和导水率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 李王成; 刘民安; 王帅; 刘学智; 董亚萍
    • 摘要: 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对西瓜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水分运动及土面蒸发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的土壤水分在0~100 cm的土层内,土壤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幅度较大,在100 cm以下的土层所受影响较小,各处理动态储水量变化范围为0~100 cm.在降雨后的2 d内裸地的蒸发量与水面蒸发量接近一致,日蒸发量可达到9.3 mm,2 d后,土面蒸发量从9.3 mm减小至0.3 mm,在没有降雨补给的情况下,土面蒸发量无限接近于0,而压沙地的土面蒸发则始终维持在1.1 mm左右;总体上,水面日平均蒸发量为9.3 mm,裸地土面日平均蒸发量为1.8 mm,压沙地土面日平均蒸发量为1.1 mm.%Under natural rainfall conditions,the study on soil water movement and soil surface evaporation of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 of watermelon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moisture had large variation with time on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 of soil moisture in the 0 cm to 100 cm soil layer, and it was less affected below 100 cm soil,so the range of dynamic storage capacity was 0 cm to 100 cm. The soil evaporation and water surface evaporation was in close agreement within two days after the rain,and daily evaporation could reach 9.3 mm. Two days later, the evaporation of soil surface de-creased to 0.3 mm. In the absence of rainfall recharge conditions, soil evaporation was infinitely close to 0. But the soil e-vaporation of the gravel mulched field was maintained at about 1.1 mm. In the whole, the average daily evaporation of water was 9.3 mm, of bare soil surface was 1.8 mm, and of the gravel mulched field was 1.1 mm.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