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砂壤土

砂壤土

砂壤土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66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58199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致富天地、种子世界、种业导刊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5年全国矿山开采损害防治与数字矿山学术会议、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2010年江苏省地基基础联合学术年会等;砂壤土的相关文献由73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慎举、侯乐新、屈忠义等。

砂壤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7 占比:0.5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8199 占比:99.40%

总计:58552篇

砂壤土—发文趋势图

砂壤土

-研究学者

  • 张慎举
  • 侯乐新
  • 屈忠义
  • 陆鸿年
  • 于健
  • 付丛生
  • 仲从珠
  • 侯芳莲
  • 傅友
  • 刘一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琳芳
    • 摘要: 樱桃果肉红色,味道微甜,是一种喜光照、喜湿、高需肥量的果树,适宜生长气温为10~12°C,降水量为600~700 ML,冬天温度最低不能低于-20°C。樱桃树园地要选择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和地势平坦及排灌方便的区域,土质以疏松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本文总结了樱桃建园、土肥管理、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以供广大农业种植户参考。
    • 曲植; 李健; 李铭江; 陆江岳
    • 摘要: 为探究磷素(P)添加对土壤水分一维垂直入渗特性的影响,该研究开展了磷素随水添加土壤入渗试验(CK、P1、P2、P3、P4)和加磷培养土壤入渗试验(ICK、IP1、IP2、IP3、IP4),各试验均设5个P梯度,依次为0、0.075、0.15、0.225、0.3 g/kg。研究结果表明:1)随水施磷在入渗过程中对土壤入渗特性无显著影响;2)土壤加磷培养90 d后,其水分入渗能力显著增强(P<0.05),相较于对照ICK而言,处理IP1、IP2、IP3、IP4的累积入渗量分别增加了7.82%、8.85%、9.82%、11.21%,所对应的入渗时间减小幅度分别为7.77%、14.56%、22.33%、27.18%;累积入渗量与湿润锋运移速度均随磷梯度增大而增大,拟合的Kostiakov公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时间公式中的入渗参数与磷浓度呈现出很好的线性关系;3)IP3、IP4处理中0.25~2 mm粒级团聚体数量占比显著高于未加磷素的对照ICK(P<0.05),与ICK相比分别提高了35.9%、51.28%。综上,磷素添加到土壤中时间的长短与土壤结构的变化有直接联系,加磷培养增加了土壤中0.25~2 mm粒级大团聚体的数量占比,从而增强了土壤入渗能力。该研究将施磷与土壤入渗能力相结合,揭示磷素添加对土壤水分入渗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为农业生产中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 张彦明
    • 摘要: 茄子是百姓餐桌上食用美味且营养价值丰富的蔬菜。目前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对茄子产品餐饮需求,除了炖炒还能烧烤等,餐饮用途广泛增加,茄子生产种植也备受关注,必须让菜农科学合理栽培提高种植效率,实现优质高效栽培效益提升。茄子生长喜肥和长日照较强光照;虽喜水但又怕涝;低温和高温时敏感;茄子枝叶繁茂需水多,适宜在富含土壤有机质及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种植。
    • 郎漫; 魏玮; 李平
    • 摘要: 为探讨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土壤初级氮转化速率对水分含量变化的响应,以深入认识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中氮素的产生、消耗和损失过程,为农田土壤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依据,以该地区的农田砂壤土为对象,利用;N同位素双标记技术结合FLUAZ数值优化模型开展室内培养试验,研究60%WHC(田间最大持水量)、100%WHC和淹水条件下土壤初级氮转化速率。结果表明:60%WHC水分条件下土壤初级氮矿化速率、初级氮固定速率、初级硝化速率和初级反硝化速率分别为1.87、1.16、2.84 mg·kg^(1)·d^(1)和0.01 mg·kg^(1)·d^(1),水分含量增加至100%WHC对土壤初级氮转化速率没有显著影响。淹水后土壤初级氮矿化速率和初级氮固定速率分别增加至2.45 mg·kg^(1)·d^(1)和2.15 mg·kg^(1)·d^(1),初级硝化速率降低至1.13 mg·kg^(1)·d^(1),初级反硝化速率增加至0.65 mg·kg^(1)·d^(1),与60%WHC处理差异显著。60%WHC和100%WHC处理土壤初级硝化速率与初级铵态氮固定速率比值(gn/ia)以及初级氮矿化速率与初级氮固定速率比值(gm/gi)都大于1,而淹水处理的gn/ia值小于1(0.55),gm/gi值接近1(1.14)。非饱和水分条件下,砂壤土的氮素供应和固持能力较低,容易发生硝态氮的积累和淋溶损失。砂壤土淹水后促进了反硝化作用的发生,但氮矿化和固定过程紧密偶联,提高了土壤氮的供应和周转能力;同时硝化作用受到抑制,减少了硝态氮淋溶损失的风险。
    • 杨明达; 张素瑜; 杨慎骄; 关小康; 陈金平; 李顺江; 王同朝; 邹国元
    • 摘要: 为优化地下滴灌系统,探索适宜的系统设计参数,探究了砂壤土不同滴灌带埋深对土壤水分及湿润峰运移变化规律的影响。首先通过室内试验验证HYDRUS-2D模型模拟土壤水分及湿润峰运移变化的可靠性,其次运用验证后的模型对不同滴灌带埋深下土壤水分及湿润峰运移进行预测,最后将优选的系统设计参数进行田间试验验证。室内试验模拟结果表明,砂壤土滴灌带埋深为20 cm时,整个灌溉过程中湿润峰水平运移速度和垂直下移速度相似,但在灌溉4 h后,湿润峰垂直下移速度高于水平运移速度;在灌溉6 h后,土壤水分运移到土壤表面。通过滴灌带埋深为20 cm时的实测数据对HYDRUS-2D模型进行评价。土壤体积含水量模拟值和实测值R2、ME、RMSE分别为0.98~0.99、0.90~0.93、0.029~0.032 cm3/cm3,湿润峰运移距离的模拟值和实测值R2、ME、RMSE分别为0.96~0.99、0.91~0.96、0.690~2.170 cm,实测值和模拟值的一致性较好。HYDRUS-2D模拟结果表明,滴灌带埋深为20 cm时,土壤水分垂直运移的区域为距地表0~60 cm土层,但水平方向上距滴灌带20~30 cm处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较低;滴灌带埋深为30 cm时,在土壤水分平衡后(灌溉结束后3 d),较湿润[含水量>75%FC(田间持水量)]土体距地表5~55 cm;滴灌带埋深为40 cm时,土壤水分能够向上运移到距地表10 cm处,下渗到距地表90 cm处,侧渗到距滴灌带30 cm处,较湿润(含水量>75%FC)土体距地表30~75 cm。田间试验表明,与传统地表滴灌相比,地下滴灌(滴灌带埋深30 cm、铺设间距60 cm)能够增加中下层土壤体积含水量,使夏玉米产量显著提高8.6%。综上,砂壤土夏玉米地下滴灌较适宜的滴灌带埋深和铺设间距分别为30、60 cm。
    • 肖慧玲; 靳红霞
    • 摘要: 1科学建园1.1园地规划桃树建园要选择阳光充足、地势干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气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块建园,土壤厚度一般要求至少50 cm,土壤pH值6.0~7.5,一定不要在老桃园建园。经营规模要适度,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机械化程度高的平原地块以6.67~20 hm^(2)(100~300亩)为宜,家庭经营的小则0.67~1.33 hm^(2)(10~20亩),大则1.33~2 hm^(2)(20~30亩),不宜过大或过小。
    • 汪李平
    • 摘要: 5大棚苦瓜栽培5.1选地建棚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前2 a未种过瓜类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块建棚种植。长江流域大棚苦瓜栽培多采用跨度6~8 m、顶高3.0~3.2 m,长度30~60 m的镀锌钢管大棚,并配套手动卷膜、水肥一体化等设施,春季提前15~20 d盖好大棚薄膜,以提高地温待定植,10月中下旬扣棚保温,后期多层覆盖,保温防寒。
    • 米玛次仁; 扎西次仁; 李志清
    • 摘要: 粮食安全是我国稳定和发展的头等大事,青稞是西藏主要粮食作物,当前西藏山南市青稞产量增幅慢、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探索出一套适合山南青稞的栽培技术,通过新技术提高青稞产量。借鉴粉垄耕作栽培技术在旱粮作物上的成功经验,开展青稞粉垄栽培增产增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粉垄耕作栽培,在砂壤土中,青稞籽粒连续3年平均增产63.10 kg/667 m^(2),平均增产率23.60%;在盐碱地中,青稞籽粒增产44.48 kg/667 m^(2),增产率30.01%;在黏土中,青稞籽粒增产36.43 kg/667 m^(2),增产率20.97%。通过实施粉垄栽培,有利于植株根系下扎,吸收土壤中营养物质,并有效降低土壤中水溶性盐的含量。
    • 林显东
    • 摘要: 刘家河镇近年设施蓝莓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根据刘家河镇发展实际,我们在蓝莓管理上提出如下管理措施。1日光温室的选址与建设地形与地貌:蓝莓设施栽培重点是建设日光温室,背风向阳的平缓坡地是理想选址,同时应考虑交通便利、取水和供电可靠。温室土壤:为控制改土成本和难度,选择土层较厚的酸性砂壤土,且地下水位适中。建设成片温室,其棚间距应依据棚高确定,棚向为坐北朝南偏西5~10度可获取充足的日照。
    • 刘早生; 李朋; 张向辉; 田涛
    • 摘要: 走进酉阳县万木镇万木村光伏农业产业园,阳光照射下,一排排光伏发电板熠熠生辉,30亩光伏基地里“躲藏”着种植灰树花菌的大棚。大棚里,外观婀娜多姿美丽的“灰树花”,东一朵、西一朵地绽放在富硒砂壤土覆盖的土地上,灿若群星。在这里,光伏板成为灰树花菌的“保护伞”,灰树花菌则铺就了周边群众的“致富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