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首届中国蕈菌与健康高峰论坛
首届中国蕈菌与健康高峰论坛

首届中国蕈菌与健康高峰论坛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昆明
  • 出版时间: 2010-07-27

主办单位:中国菌物学会

会议文集:首届中国蕈菌与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生物体中维持生命活动的高分子物质主要有三种,即核酸蛋白质和多糖,其中核酸和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功能都已经研究得很清楚,但多糖体迄今了解和重视还很不够。多糖体的化学结构比较复杂,它是由许多单糖分子连接而成,所组成的单糖的品种,连接方式以及分子构型比核酸或蛋白质更加多样化,在体内它又常与蛋白质或脂类结合,以糖蛋白或糖脂的形式存在,使化学家倍感研究困难,但将是二十一世纪生化的发展方向。
  • 摘要:为验证茯苓皮粗三萜物质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以甲醇为提取剂提取的粗三萜,熊果酸为对照,采用化学发光法和比色法评价其在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茯苓皮甲醇提取液具有清除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过氧化氢的作用;同时,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粗三萜具有抑制小鼠红细胞溶血,抑制小鼠肝组织匀浆MDA生成的作用。
  • 摘要:研究利用不同底物浓度、不同培养时间、不同培养基为优化因素,对漆酶产生菌株筛选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从广泛4株食用真菌中筛选具有高产漆酶特性的真菌,双孢菇2796,并以双孢菇2796为供体菌,提取菌株RNA,运用RT-PCR方法对漆酶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后得到长度为160bp的漆酶基因片段。
  • 摘要:在当今世界各国纷纷建立以食品安全为核心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呵护下,抢占以科学技术为制高点的发展趋势与核心技术的竞争时代已经到来。密切关注现代食用菌技术领域日新月异的产品研究成果和科研动态,是我国巩固和长期占据世界食用菌大国位置的关键,而研究建立产品追溯制度明确产品责任制是当前我国食用菌产业面对升级和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面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与食品危机的背景下,各国所采取的控管方式和准入门槛不一。我国食用菌产业今后将如何发展,下面本人对我国食用菌产品建立产品追溯制度与明确产品责任制问题,谈以下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 摘要:光合作用不是绿色植物的专属。食用菌的光合作用现象具有广泛和普遍性。每产生1000克子实体,光合作用在500克以上,没有光合作用,不会产生子实体。食用菌菌丝的喜光、喜湿、排氧特性是光合作用的最初表现。屡见诸媒体报导的超大平菇、超大灵芝是食用菌光合作用的佐证。子实体中的营养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均为光合作用物质,不能从基质中吸收。
  • 摘要:阐述了菌产品市场发展历程、现状和开拓措施,工厂化生产对市场开拓和产品安全质量提升的拉动作用,指出了标准化菌种菌包厂在新型食用菌基地建设中将起到不可替代的龙头。
  •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获取的资料,借助相关统计资料,分析湖北省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探求破解制约食用菌产业发展瓶颈的方法,提出科学合理的创新发展构想,助推湖北食用菌产业发展。
  • 摘要:利用ISSR分析标记技术对黑龙江地区黑木耳主栽品种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在选用的8个引物中,有7个引物可以对供试的34个黑木耳菌株进行扩增,获得的指纹图谱清晰稳定、多态性强。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相似水平为0.69时,可将供试的34个黑木耳菌株分为三个组群。研究结果表明ISSR分子标记,可以有效地用于黑木耳生产菌种快速准确鉴别。
  • 摘要:根据天麻生长习性,一般选择海拨在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或2000米以下的半高山或高山,长年最低气温在零上5度,最高气温在30℃以下的气温条件或地表温度达1 8℃-25℃左右最适宜及最利于天麻生产,土壤宜选择松散及肥沃的腐殖质营养丰富的砂壤土最好。场地也可自然选择在森林杂木丰富或灌木阔叶树较多的遮阳度达60%的林间地下作为栽培场,也可人为根据天麻野生生长条件制造天然环境来满足天麻生产需要,天麻的生理特点是喜湿润,凉爽的生产特点,人工栽培完全可以模拟天然生长环境来满足天麻生长条件。
  • 摘要:世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欧洲40年前就实现了草腐菌的工厂化生产,日本30年前也实现了木腐菌的工厂化生产,其对科学技术集成工程的利用程度之高,一路领先至今。展望世界食用菌产业的未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将是必然之趋,而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如何从传统生产模式转向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化生产模式。因此,利用现代集成技术工程研发出具有我国特色的食用菌生产模式,是我国实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的关键,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我国世界食用菌大国的地位,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控制能力。
  • 摘要:这部《中国蕈菌》彩色绘图专著,展示了我国食用菌、药用真菌、毒蘑菇、木材腐朽菌以及树木的外生菌根菌等重要类群,其中包括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食用、药用菌以及大量具有研究开发和应用价值的物种。绝大多数绘图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全国各地野外考察时的标本绘图。从蕈菌物种形态学分类和绘图而言,体现了科学与绘画艺术的结合。
  • 摘要:通过对药用真菌黄裙竹荪资源调查、标本采集、菌种分离、培养基的筛选、生长温度、酸碱度、覆土土质以及覆土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一级菌种培养基以P.D.A培养基为主,添加松针浸出汁为黄裙竹荪的最佳培养基;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4℃;适宜的pH值为6.5;栽培播种完成后,及时覆盖砂质黄壤土,是黄裙竹荪栽培的最佳方法和最佳土质。
  • 摘要:山区反季节袋料覆土栽培香菇具有高产稳产,易于推广,同时,解决了鲜香菇市场淡季不淡。利用反季节栽培香菇,比顺季节栽培香菇经济益好发展潜力更大。
  • 摘要: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Bull.)Pers.)是我国著名的药食兼用大型真菌,传统医学认为:猴头菇性平味甘,有助消化、利五脏、润六肺和补虚损等功效。现代医学发现,猴头菌不仅对胃肠道疾病有一定疗效,而且其对神经系统疾病、机体免疫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是在我们实验室前期“自然保护区民族医药植物标本整理”及猴头菌菌株筛选与优化、固和液体发酵以及RAPD基因指纹分析与鉴定等大量工作基础上,开展的鲜猴头茵口服液对实验小鼠的益智免疫功效研究。采用急性毒性实验初步评估了鲜猴头茵口服液的安全性,然后采用跳台、避暗、DTH迟发型变态反应进行测定和分析,研究北京XXX公司提供的鲜猴头菌口服液对昆明种近交系实验小鼠的益智免疫功效作用。结果表明,鲜猴头菌口服液安全性好,高至27.2mL/kg给药剂量小鼠饮水和饮食正常,毛色光泽良好;跳台及避暗实验显示,鲜猴头菌口服液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测试记忆期猴头5min错误次数显著或极显著减少(P<0.05,P<0.01);DTH研究显示,鲜猴头菌口服液低剂量组给药后,左后足趾肿胀有上升趋势(P>0.05),猴头中、高剂量组给药后,左后足趾肿胀极显著提高(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猴头各组给药后,左后足趾肿胀均有极显著提高(P<0.01)。以上结果显示:鲜猴头口服液能显著改善和提高小鼠的记忆能力和机体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本工作对于中国传统药食兼用猴头真菌的基础研究与保健利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相信随着指纹、组学、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学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广泛应用和对猴头菌在物质基础和分子机理等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猴头菌及其它药食兼用菌在食品、保健和医药等多个领域的价值将会达到更加广泛的了解和应用。
  • 摘要:本实验通过多重营养成分配比和胶体材料筛选研制成功一种新型食用茵制种技术--菌种胶体化,克服了液体菌种不足,制种只要6-7d,7±1℃下可存放21天,对三种胶体食用菌产品试种结果表明,培育子实体品质无改变;同时设计了接种器与专用菌种贮藏运输罐并组成配套设备,实现了液体菌种不用实验室或接种箱的户外操作,无药剂灭菌,比常规接种速度快3.6倍、减少人工费67%和菌种使用费55%,成品率98%,效果突出,实用性强,极具市场开发潜力。
  • 摘要:虫草素(cordycepin)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脱氧核苷类似物。其药用价值及生物活性的多样性逐渐被人们认识,近几年成为全世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虫草素的来源、结构、功能作用及利用开发等状况。
  • 摘要:新生命的诞生,源于母体受孕后,胚胎发育的整个历程--妊娠期,足月妊娠期通常为40周(280天),此期间需要大量、丰富的,适合母体和胚胎发育的多种营养物质,据WHO调查,综合30个国家报道,人类足月胎儿中,体重不足者多达17%。主要由营养不良引起,特别是蛋白质,其次是钙、维生素A、B1、B2、C、胡萝卜素及铁、锌等矿质元素。因此,在妊娠期中,孕妇摄入的营养是否充足,健康水平的高低,都直接关系到胎儿的正常发育,甚至成长后的健康。同时,产后母亲身心的康复也是不容忽略的重要环节。
  • 摘要:双孢褐蘑是双孢菇的褐变新品种,其菇体厚重硕大,口味鲜美,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含量为目前所栽培食用菌之首。但是,褐蘑栽培菌种在普通麦粒培养基上生长不良。本研究在突破栽培菌种培养研究基础上,以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为主体内容,解决了栽培原料处理、栽培管理等一系列栽培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2007、2008两年在石家庄藁城市为主的3个市、县累计示范、15.64万M2,产出双孢褐蘑313.32万Kg,累计产值达6918.57万元,初步奠定了褐蘑规范化栽培模式。同时,成功进行了褐蘑与大棚蔬菜生态互补共生栽培,成功进行了褐蘑在绿化林带、果园等地与林木半野生共生栽培。
  • 摘要:虫草真菌,隶属于子囊菌亚门核菌纲肉座菌目,是寄生在昆虫等物体上所形成的子实体。虫草作为一种珍稀的食用真菌,价格昂贵,并有报道部分虫草菌种在抗癌、抗氧化、调节免疫系统和降低血糖等领域都具有很高的医用价值。但是虫草真菌种类繁多,全球已发现400多个种,形态大小差异较大,并具有有性型和无性型的复性生活史。因此,目前准确的对虫草进行鉴别及分类还是困扰很多研究者的一个难题,虫草同种异名现象较为普遍。另外,对于虫草无性型菌种的鉴定研究还较为缺乏。传统的鉴定方法是利用栽培的方法获得子实体来从形态上鉴定各种虫草的无性型以及确定该虫草种类,但虫草子实体形成条件苛刻,且有些无法形成子实体。因此在探索虫草进化地位以及分类识别和无性型的鉴定时,有必要采用DNA指纹等分子水平的手段来辅助完成。本研究共计收集不同来源虫草菌株13株,采用DNA指纹技术将此13株虫草菌株的rDNA ITS全序列与NCBI上收集的72种虫草以及肉座菌目上191个物种的ITS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表明ITS区在种内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保守位点集中于5.8srDNA上,种间差异较大,证明了rDNA ITS序列在虫草鉴定上的可行性。且发现部分虫草生信分析结果与传统培养分析具有不一致性,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对虫草和近缘目肉座菌目的各菌种进行ITS比对及进化树分析,寻找到与蚧生虫草,阔孢虫草,小蝉草,拟柄肉座虫草,冬虫夏草高度相似的菌种,推测它们与虫草种之间可能是有性与无性的关系,为我们研究虫草无性型,寻找虫草替代资源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发现红座虫草与蛹虫草ITS序列高度相似,且有文献报道它们的无性型菌种都为蛹草拟青霉。同时探讨了虫草与肉座菌目各科的亲缘关系,补充了传统分类的观点。本研究对于包括自然保护区在内的虫草菌株分子鉴定、资源保护及综合利用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
  • 摘要:蘑菇的工厂化生产是机械化、空调化、集约化的高级生产方式,种菇不再受气候和季节的影响,具有了工业化生产的先进性。在蘑菇生产发达的荷兰,隧道发酵(PhaseI、PhaseII)与发菌(PhaseIII)技术的应用,使蘑菇生产出现了产业分工,专业堆肥公司应运而生,蘑菇工厂不再进行堆肥,只专注于蘑菇栽培的精细管理,周年栽培8轮,每轮采菇3潮,单位面积产量25~30kg/m2。在使用营养添加剂的情况下,每轮单产高达35kg/m2,达到了蘑菇理论产率的极限。近年我国劳动力成本增长较快,蘑菇生产的“广种薄收"模式正在“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蘑菇的工厂化生产正在兴起。本文以翔实的数据,分析国内、外工厂化生产蘑菇的投入产出,内容着重实用性,以期对实践者有所裨益。
  • 摘要:本文从一个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的角度,通过研究创业而带出对课题的研究。并使企业管理有机地和科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使自己的企业和事业越来越强大。而相应的产品也开始走出中国市场,进入国际市场。作者通过本项研究,发觉它的市场前景广阔,并在研究中提出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在第一章和第四章的论题背景研究中,作者通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介绍了本研究项目的起源和历史,产品的“神奇”之处和价值,食疗的魅力;并尝试从更高的角度去看待东西方医学的不同,和探讨其存在的相同性。在第一章(宏观背景研究)和第四章(微观背景研究)中,作者从“发展蕈菌资源,造福人类健康”的企业宗旨入手,介绍了研究的目的和范围。以菌物食品将成为本世纪人类的三大食品之一为假设,探讨了人类退休年龄延长的可能性和使用天然药物来替代西药的可能性。并指出本研究的重要性,给人们所带来的新理念,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待一些保健品所宣传的理念,并加以区别。最后,作者也给出本文的局限性和创业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微观上,本世纪是“信息、生物和纳米技术刀领先发展的世纪,目前社会上的主要创新都围绕着这三点在进行。回顾了玛西蒙产品的研究历史,价值观和价值点。在第二章中,作者对自己的研究课题所涉及到的领域进行了文献回顾,这使大家看到,本研究所涉及领域宽阔,涵盖了企业战略管理、生命科学、中医学,药理学、纳米科技和信息科学等相关学科。本研究有机地把上述课题科学地融在了一起。在第三章的研究方法中,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特别强调了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标准化问题和信息安全问题。并在附录中把自己企业的《项目命名标准和说明书》附在了文章的后面。在第五章中,作者推出了企业创新中的新名词“远进化类食品”(Far-Evolutionary Food),并指出该名词在2008年5月于中国上海举办的《BioFach 2008 China》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被北京玛西蒙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推上市场。而“太空食品”则根据蕈菌产品的特点,将成为该公司在食品发展方向上的另一大目标。在第六章中,作者明确指出了中国蕈茵产品的未来和发展方向。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蕈茵类产品是我们未来的主要天然功能性食品,它可以协助人类克服目前遇到的很多疾病和亚健康问题。并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对创业和创业者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在第七章中作者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中国政府在如何扶持中小企业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出于对本项目研究更深层次的考虑,建议中国对蕈菌产品要早做战略部署,并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