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规律
气候规律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0年内共计146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预防医学、卫生学、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5958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浙江气象、干旱气象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2年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第五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气象科技创新论坛等;气候规律的相关文献由217位作者贡献,包括霍寿喜、霍雨佳、冯晓云等。
气候规律
-研究学者
- 霍寿喜
- 霍雨佳
- 冯晓云
- 梁平
- 王静
- 韦波
- 陈德花
- 叶文健
- 吴俊铭
- 张淑敏
- 张琼雄
- 张立多
- 晓颂
- 胡云丽
- 邓辉
- 陈斌
- 陈里森
- 陈静
- 黄毓华
- 黄雅芳
- 齐高先
- Dong Guoming
- Hiroshi Ueda
- Jacob
- Liu Dalong
- Liu Jiaping
- 丁文魁
- 丁海玖
- 于俊伟
- 于系民
- 任瑾
- 任红玉
- 何小宁
- 余小明
- 余迺泽
- 侯秀峰
- 傅生武
- 关文雅
- 刘丽丹
- 刘加平
- 刘大龙
- 刘实1
- 刘晓波
- 刘海冲
- 刘翠香
- 刘贤军
- 刘金婷
- 包云辉
- 卫红德
- 史坚
-
-
霍寿喜
-
-
摘要:
依据气候规律,每年的7-9月,是我国高温天气的频发时段。当高温天气出现时,各地气象部门都会发布高温预警信号。作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一种,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高温黄色预警信号的含义是连续三日最高气温将在35°C以上;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的含义是天气炎热,一般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C以上.
-
-
蒙曼
-
-
摘要:
雨水、惊蛰:2016年,二十四节气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家都背过二十四节气歌吧?小的时候,我常常想,已经有了四季,又有了十二个月,干吗还要再分成二十四节气呢?多麻烦呀。可是,长大后再想,就觉得这发明真好。这个好,不仅仅是因为它掌握了黄河流域的气候规律,更是因为,这二十四节气,又把琐碎而平凡的日子划分得更细密了。假使一年只分四季,那就只有四次转变。
-
-
胡云丽;
陈斌
-
-
摘要:
利用1951年1月-2019年3月杭州市国家基准气候站历史观测资料,参照《气候季节划分》气象行业标准,对过去68 a来杭州常年和历年四季的起止日、长度、气温和降水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杭州四季中,夏季最长、秋季最短;夏季入季呈提前趋势、入秋呈推后趋势,使夏季长度变长,每10 a约增加4.31 d;2)冬天入季呈推迟趋势、春季开始呈提前趋势,致冬季长度缩短,每10a约减少2.76 d;3)冬季气温升高明显,每10a增温0.24°C;4)四季中,春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夏季呈增加趋势,变化幅度分别为每10 a 18.5和28.8 mm.
-
-
-
李莉;
文世宏;
龚斐;
余小明;
李珩
-
-
摘要:
目的 探讨惠州地区脑卒中与亚太地区天气系统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3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病人主要诊断为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逐月病案资料9782份,与同期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亚太地区天气系统资料,采用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平均气温、降水量月极值、最高气压Bpa、最低气压Bpa、平均气压Bpa、极大风速8项要素.运用Excel相关、回归函数,采用单因素相关、回归分析,建立多元 回归方程.分析惠州地区脑卒中发生的气候因子和天气系统相关性.结果 惠州地区脑卒中发病人数与亚太地区气象因素有更高的相关性.结论 惠州地区脑卒中发病有季节性变化规律;气象因子中月最低气温与脑卒中发病相关性最大.
-
-
霍寿喜
-
-
摘要:
依据气候规律,每年从六月中旬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步入炎热的夏季,居室空调和车辆空调的使用频率开始提高.使用空调时,如何在降温去湿的同时,又能达到一种保健效果?以下三点是非常重要的.
-
-
-
-
-
-
-
宋佰春;
王树同;
牟善越;
许传凯
- 《2010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雷电灾害是危害程度是仅次于暴雨洪涝、气象地质灾害的又一大气象灾害,在农村,群众普遍缺乏雷电防护知识,防灾意识淡薄,经济承受能力较弱,多年来因雷击引起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事件频频发生.每年雷击灾害事故,发生在农村的约占3/4左右,特别是雷击伤亡的事例,农村约占80%以上,农村防雷已成为防雷领域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1979 ~2008年日照市雷暴气候规律,对日照市农村防雷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下一步加强农村防雷工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制订防雷减灾规划,落实农村防雷工作责任制,加大对农村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完善农村自建房的防雷设施,建立农村防雷减灾的专(兼)职协理员队伍,完善应急处理措施,建立雷电灾害监测和预警发布制度。
-
-
李永平;
刘晓波;
王亚男
- 《第五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气象科技创新论坛》
| 2008年
-
摘要:
根据历史观测资料研究分析了我国黄海和东海沿海在冷空气影响下发生海雾的气候规律和海雾形成的海洋、气象条件,发现冷空气条件下的成雾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其中半数以上为浓雾过程,冷空气条件下成雾次数约占总雾次的15%,成雾时以弱冷空气过程为主,风向偏北,风速一般小于8m/s,成雾的相对湿度条件有昼夜之分,夜间发生的雾大多数出现在空气处于或接近饱和状态之下,而白天发生雾时相对湿度条件限制要低一些。成雾时以气海温差在2.0°C以内时所占的比例最多,但当气温低于海温2.O°C以上时的海雾仍占15%的比例,它高于一般海雾发生时对应的海气温差值所占的百分比。东海海域的冷空气雾其近海面边界层大气普遍有逆温或近于等温情况,而黄海北部海域有逆温或等温的情况比较少。以冷空气影响下成雾最多的小洋山站为例,海雾维持时间大多小于2小时,约有22%的海雾维持时间长于4小时。当冷空气影响下海上出现雾时,临近陆地上的能见度一般都比较好,这与相邻沿海陆地区域一般并不形成有利的成雾条件有关。
-
-
-
-
-
-
-
-
王静
- 《2012年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12年
-
摘要:
利用驻马店市各县区1971-2006年36年气象资料,以日降水量≥100mm为一个致洪暴雨日研究对象,分析驻马店市大暴雨的时空分布,发现驻马店市区域内大暴雨多出现在6-7月份并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分布;各县区大暴雨2年1遇至5年4遇;20世纪80年代的大暴雨日数明显高于平均值,20世纪90年代几乎无大暴雨出现,进入21世纪以来,大暴雨日又呈现增多趋势.根据天气图阐述产生大暴雨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特征.总结T213水汽通量、涡度、垂直速度、流场、假相当位温等物理量数值预报产品预报大暴雨的一些预报经验指标.